应用型本科《审计》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148356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33KB
应用型本科《审计》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应用型本科《审计》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审计》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此同时,审计学专业作为国家正式本科专业的教育已经步入正轨,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审计学专业教育正在走向成熟。
然而,1998年我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前开办的许多专业性院校变革为综合性院校,院校之间进行合并。
同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教育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撤销审计学专业把它并入会计学专业。
至此,我国的审计教育受到挫折。
目前,江苏省乃至全国,审计学专业招生规模与当前审计市场人才需求完全不成比例。
二、构建与优化审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在审计专业建设的诸多问题中,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问题是专业建设的头等大事和核心。
目前审计学专业正面临恢复和重生的时期,切实开展好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不仅为开展审计专业教学提供依据,培养合格人才,而且能更好体现高等教育的作用。
审计专业既是高等教育总体中的一部分,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因此要构建和优化审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就必须从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出发,深入研究审计学专业本身固有的学科特性和发展规律,以及要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来综合确定。
这就是构建与优化审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审计本科专业教育作为大学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应把这些目标作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方向,根据这一方向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提出审计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和素质。
(一)审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
1、德育知识。
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着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心;
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审计业务知识。
审计是一种多要素组成的系统。
审计人员应掌握各种审计的基本理论、业务原理和应用技能;
掌握审计工作的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审计专业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
熟悉我国有关审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审计学科的理论现状、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会计学知识。
从形式上看,审计师必须是一个专业会计师;
从知识结构上看,一个审计师必须清楚会计信息的收集、分类、汇总和表达,否则无法去审查它,验证它。
一个人只有有了会计师能力之后,才能有审计师的能力。
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有会计、经济法、税法、金融、证券及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
4、管理学知识。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效与之沟通,融洽与被审单位的关系,减少审计阻力,以及合理的评价审计风险的大小;
分析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中工作岗位对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要求;
对被审单位的各个岗位有关人员的挑选和培训提供合理化建议;
同时审计负责人可以了解各个审计人员的需要,然后考虑各人的气质、能力、特长,合理地分配工作,组成有战斗力的审计小组等,都离不开行为科学和管理学,掌握动机理论、激励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是必要的。
5、数学、统计和逻辑学知识。
审计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要受到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审计对象的综合性及复杂性、审计标准的多样性、审计评价的主观性使整个审计在运行中呈模糊状态。
对于模糊不清的审计现象,必须借助于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模糊综合审计。
即先把审计对象视作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复合体,而后依据一系列假设,判断和运算,对审计对象进行系统全面地认识。
统计抽样是现代审计的方法基础,统计抽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这就给审计师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
在其知识结构中,必须精通数学和统计学。
(二)以学科为导向,突出专业主干课程质量,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主干课程是实现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完备专业知识结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在专业主干课建设上,目前多数高校的审计专业是按审计三大主体来建设专业主干课程,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对相关的审计基础理论,如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等内容均按三大主体进行分割、整合,并有所侧重。
这种设置方式对学科基础和学科系统性考虑欠少,课程内容存在重叠现象,课程设置口径较窄对学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课程是按教育规律对学科中相对稳定的知识进行取舍剪裁、排列、组合,学科的发展是课程的基础。
在审计学科建设以“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审计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前提下,专业主干课程也应以学科为导向进行设计、调整。
我认为,最能体现审计学核心基础理论的专业主干课应包括审计学原理(审计学)、审计方法研究、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四门课程。
其中,审计学原理、审计方法研究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该类课程全面阐述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阐释审计职业的环境、职业规范体系、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审计的业务流程和审计报告;
同时也可简述五大循环审计实务,介绍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财务审计课程应在审计学原理的基础上,全面阐述财务报表审计的技术方法和审计流程,包含被审计单位的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五大部分的审计,以及审计调整和审计报告的撰写;
同时,该课程应阐述验资审计、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及一些特殊目的审计项目。
绩效审计应在阐述绩效审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企业管理审计、经营性项目审计和政府绩效审计等多角度予以论述。
对上述四门课程,必须加以重点建设,以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审计学的课程建设
课程是按教育学规律对学科知识的传播、改造和拓展,课程是连接学科与专业的中介,一方面,学科为课程源源不断地提供构建材料;
另一方面,课程是构成专业的要素,课程支撑着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最终是以课程为依托实现的。
审计学课程建设应侧重于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目前审计学课程建设的任务仍相当艰巨,除《审计学原理》较为成熟外,《审计方法研究》、《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审计学》等基础性课程建设水平急需提高;
交叉、复合型课程尚有开发空间;
案例教学法有更广泛的运用空间。
因此,审计学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1、努力将专业主干课建设成精品课程
根据学科建设方向的重新定位,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应包括审计学原理、审计方法研究、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等四门课程。
首先,《审计学》课程建设还有发展空间。
审计学作为财经类高校非审计专业的一门课程,涉及学生较多,应以专家教授为主体,突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审计方法内容精华,联系审计三大主体实务加快发展;
其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课程建设滞后明显,应加大建设力度,使之尽快成为精品课程。
2、革新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
审计学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案例教学法作为国外高等商科教育中一种非常成功的教学法范例,应广泛运用于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的审计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目前多数高校的审计学案例教学,因受师资、教材等多重因素影响,效果尚不够理想,审计案例教材多数为审计过程及结果的叙述,考虑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不够,案例构成缺乏系统性,有些案例取材于国外,脱离中国的审计环境,不能满足审计案例教学的需要。
加之教师参与审计实践的意识不强、机会不多、案例教学经验不足等,使得审计案例教学的推广受到限制。
因此,在今后审计案例教学完善中,必须注意广泛收集、精心编写和选择审计教学案例,使审计案例典型、综合、有难度,与审计理论相关,不断更新,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鼓励其积极参与审计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
3、加强应用、交叉型审计课程建设
当代审计事业需要的是知识宽厚、视野宽阔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应用、交叉型审计课程的建设。
通过应用交叉型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综合知识,形成独特的知识视野,建立受益终身的综合一体化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超越学科界限,以更丰富、宽广的学术背景解决综合、复杂的审计实务问题。
在应用交叉课程的探索中,根据现有办学条件和师资结构,进一步加强包括内部控制学、固定资产
投资审计、审计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型、经济效益审计、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审计经济分析、中国审计史等在内的应用、交叉课程群的建设和开发。
为鼓励新型应用、交叉课程的发展,通过设立课程开发中心,为新课程的顺利设计、实施提供组织机构保障。
具体的课程设计应该是这样的:
(一)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应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按照审计专业教学过程先基础后专业、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设计,从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构建和优化审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程。
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掌握和具备的课程知识。
主要是政治思想、德育理论、国防教育、公共数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
这是为学生以后进行审计专业学习打基础而开设的课程,应包括经济类、工商管理类、金融类、会计类和法律类等课程。
3、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是审计业务知识核心课程,这类课可以设置:
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内部控制学、经济效益审计学、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学、审计英语、计算机审计、高级审计学、现代审计理论等。
4、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是与审计专业在知识体系上相互相联系的领域,培养学生在这些领域的作业能力,包括可以开设审计类、会计类、财务与金融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技术类、综合类等课程。
5、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与审计专业知识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
主要包括:
书法、美术、音乐欣赏、文学欣赏、电影欣赏、舞蹈等方面的课程。
这种课程不需要占太大比例,但是必须开设,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达到增强人文素质的目标。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加强专业外语能力教育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
(二)审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可以增强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
积极开展审计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实践环节或实践课程教育。
1、专业问题的社会调查实践。
利用学生放寒暑假机会,
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专业调查并写出符合要求的调查报告,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之一。
2、基础课程的实习教育。
与审计学专业最为密切的基础课程是:
经济类和会计类,由于经济类课程内容非常宏观,不宜开展实践教学;
但是对于会计类课程来说,开设必要的实践教学是必需的。
3、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审计学专业课程方面,就是在学生接受了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经济效益审计学、基本建设审计学等课程的理论教育之后,应进行必要的专业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编制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实践动手能力。
4.计算机在审计专业应用的实践教学。
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建设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用于开展专业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教学。
在审计专业方而主要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应用审计软件的能力,同时独立应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工具在审计作业和审计管理中的特殊处理与应用。
5.走进审计实务界的专题实习。
包括课堂参观、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这是在当前阶段最为常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永国,叶忠明.审计学[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
版社,2002.
[2]程李梅.改进审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广西审计,1999
[3]李登明.关于审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
育,2005
(1).
[4]张国军.论审计与会计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
科版,2004
(1).
[5]王家新.审计高等教育研究与探索[M].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
[6]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王建华.学科、学科制度、学科建制与学科建设[J].江苏
高教,200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 应用 本科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