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二中支坪中学等七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14797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33.48KB
校级联考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二中支坪中学等七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校级联考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二中支坪中学等七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二中支坪中学等七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不求甚解》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选自杂文集《燕山夜话》。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
。
①面是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究纯度,不能太杂。
②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
③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扯。
④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道细腻。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二、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面两道题。
(1)“好。
那么,走罢!
”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______》。
在南京矿务学堂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______》,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________)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③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④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三、综合性学习
7.班级正在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天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
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字、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
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
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上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
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丰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
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
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四、句子默写
8.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⑶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⑷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⑸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______
(2)夙夜忧叹夙夜:
(3)当奖帅三军奖:
(4)以咨诹善道诹: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诸葛亮回顾了对自己人生中有重要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托孤。
B.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自己深得先帝的信赖,也显示了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拾馒头的父亲
(1)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
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
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2)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
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
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3)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
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4)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
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
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5)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6)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7)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8)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
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9)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
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
“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
(10)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
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
“我看还是去吧!
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
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11)我的泪就落了下来。
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12)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
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3)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
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14)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
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
“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15)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
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
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16)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
天哪!
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17)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
“这是我的父亲。
”一下子掌声雷动。
(18)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
父亲说:
“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9)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20)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
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
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
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
“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3.文章第(7)段,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我”的烦恼是什么?
14.填写“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眼泪落下
15.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具体含义。
16.下面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
17.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
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
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
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
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
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
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
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
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
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
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
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
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
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
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
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
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
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
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18.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
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
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
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适当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
B.朗读之所以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C.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但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适用。
D.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材料三主要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19.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
20.根据材料二,得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21.材料三第②段中,举了两组受试者参观教堂后测试记忆力的实验,这两组受试者在参观时的任务有何不同?
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
22.现在有8个词语:
后座、麻雀、呼呼、傍晚、爸爸、学校、宠溺、回头。
请你根据材料相关知识,说说要采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记住这8个词语?
并写出这么做的理由。
七、作文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
(1)请以《我们过》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人生如一条大河,时而澎湃时而沉缓;
又如一曲乐章,时而激昂时而低吟,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前进的姿态。
我们都是故事的主角,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剧情掌握在自己手中,由自己编辑、导演、剪辑。
或许,我们哭过,我们累过,我们熬过,我们怨过,我们恨过,当太多的不容易汇聚,熔炼的必是点点金光。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年初夏的早上,父亲让我跟他去花生地里除草。
我看到父亲除去杂草时,也把一些长得很高、花开得很大的花生除掉。
“为什么要除掉开大花的花生呢?
它们开得多漂亮,多美丽!
”我惋惜地问父亲。
“花生花开得太大并不是件好事。
”父亲说,“花儿开得越大,果实就会越小,甚至没有。
”“为什么呢?
”我问。
“花儿把养分和劲儿都用在开花上,花儿开得倒是蛮漂亮,但又怎能专注结果呢?
”父亲说。
“使劲开花的花不结果?
“对,使劲开花的花大多数不结果,能结果的大都是向下努力扎根。
”“长这么大了,现在把它们拔掉真有点可惜。
”我说。
“一点也不可惜,因为花生不是用来欣赏的,是用来结果的。
如果让花生专注开花,我们很可能在秋天颗粒无收。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我终于明白了。
再看到花生地里那些花儿开得大大的花儿,我也能毫不留情地把它们拔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C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
A隧洞(suì
)。
B蓦然(mò
),狡黠(xiá
D侍候(shì
),浮光掠影(lü
è
2.B
B词语字形完全正确。
A慰藉,天伦之乐。
C歌谣。
D羁绊,赫赫扬扬。
3.B
【分析】
B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拍手称快:
形容人们对公愤消除、正义伸张时的高兴心情。
使用语境明显错误。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
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C
C“法国作家契诃夫”关于作家作品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契诃是19世纪末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5.C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②总起,“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
④磨面;
①和面;
③是写第二天的拉面。
按事情的先后顺序。
所以应放在语段末。
由此选C。
6.
(1)《琐记》《天演论》
(2)范爱农寿镜吾先生衍太太陈莲河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有关的文学常识。
”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琐记》,在南京矿务学堂鲁迅一有空闲就看的书是《天演论》。
(2)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是“范爱农”的典型的外貌特征。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对寿镜吾先生特有的外貌刻画。
③“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是衍太太标志性的性格。
④“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是老中医陈莲河开药的突出特点。
7.
(1)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利。
(2)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以强凌弱,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献计于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最终大败齐军。
(3)示例:
①多艺多才有担当②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
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第
(1)小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观点态度。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围绕“如何看待责任担当”这一话题摆明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即可。
第
(2)小题考查学生对名人故事的了解和概括。
从图画可以知道,两个人物是鲁庄公和曹刿,是“曹刿论战”的故事。
根据了解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
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即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围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和上联的提示拟写下联即可。
8.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赢得生前身后名(3)何事长向别时圆(4)燕然未勒归无计(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赢”“圆”“梨”“汗”等字词的书写。
9.
(1)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2)早晚,日日夜夜(3)鼓励(4)询问
10.
(1)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2)(我)因此感奋激发,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11.B
12.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
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
是智慧的化身等。
(任答两点即可)
9.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诹”作为生僻词的意思。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级联 重庆市 重点中学 江津 二中支坪 中学 七校届 九年级 下学 第一阶段 测试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