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书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特色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147034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2.52KB
申报书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特色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
《申报书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特色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书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特色分析doc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请注意文理科对应,不能自行填写上述给出的十六大学科以外的学科类别。
4、“课题类别”包括四大类别:
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法律、教育、经济、管理、政治、历史、文学、艺术、体育)、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能源化工、生命科学、数理)、发明制作类作品(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能源化工、生命科学、数理)、创作成果类作品(文学、音乐、美术)。
5、“申请者∕课题组名称”:
个人课题填申请者姓名,集体课题填写课题组名称。
“所在学院、年级”:
如南海学院07级。
6、“□”选项填涂成“■”形式
7、除封面外,均以小四号楷体填写。
8、“学校评审委员会审核意见”由学校评审委员会专家填写。
9、“学院意见”由学院课外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领导填写课题立项意见,签章均为学院签章。
10、请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格式,以保持申报书的整洁美观。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一般课题立项申请表
课
题
情
况
课题名称
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特色分析
课题类别
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研究意义
一、选题意义
1.童谣的通俗性、趣味性及其普遍传唱
歌曲是将语言编写为具备音乐节奏结构的一种咏唱形式,但这完善的结构尚未能被只掌握基本口语词汇和表达能力有限的儿童所理解掌握,“谣”这种简短并带有趣味性的歌唱形式便应运而生。
童谣即儿童歌谣,包括了民间艺人所创作的儿童歌曲以及儿童说、唱、嬉戏、猜谜中的歌谣。
在游戏中的童谣通常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客家民谣《扯大缆》、《月光光》等通过简短的语言自然流露生活的情感,具有极高的趣味性。
同时,童谣中幽默诙谐的语气,奇特的想象,动物拟人化的形式,夸张手法的运用等增强了童谣的趣味性,以趣味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善恶辨别的启蒙,使得这些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童谣具有极高的通俗性,因而得以广泛流传和普遍传唱。
正是因为传统童谣具有通俗性、趣味性、并且为广大儿童甚至成人普遍传唱,因而我们的研究具有了群众性、历史性以及实用性。
2.选题的创新性
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
作为广泛传唱的口头文学,客家童谣承载着独特地域文化,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其语言深具区域特征,因此客家童谣在词汇、语法、语音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现今的研究大多只对“童谣”这一大概念进行分析,客家传统童谣的收集和研究欠缺系统性,与普通话对比分析较少。
本小组力求以童谣的语言特征的系统归纳为研究基础,从词汇、语法、语音三方面着手,分析童谣的言语架构,梳理客家童谣的语言特色,为促进汉语方言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此外,也有助于为现代童谣创作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为客家童谣的保护与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二、学术意义
1.有利于客家方言词汇研究
客家方言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客家话和后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特性。
童谣作为口头艺术,是民间口耳相传的继承性文学,它较真实地记录了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口语情况,因此可以在客家童谣中找到北方方言保留比较少的古语词、单音节词和特色方言词。
以客家民间童谣《十八岁》为例:
“十八岁,惊腻腻。
一入间,食烟筒。
吹乌火,食荔果。
一上床,食冰糖。
狗一吠,食猪嘴。
鸡一啼,食猪蹄,睡到半夜隔。
番豆拿来剥,睡到临天光,猪肉鱼子蒸清汤。
”其中的“间、食、番豆、天光”均为古词,分别是房间、吃、花生、天亮的意思。
又如《月光华华》里面的“矮墩墩、香喷喷、高喃喃、笑嘻嘻、嘴嘟嘟”,都反映了客家人喜在单音节形容词后加叠词,以增强口语表达效果的习惯。
在客地广泛传唱的客家传统童谣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客家方言,我们对客家传统童谣的词汇进行归纳分析,有利于客家方言词汇的研究。
2.有利于推进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汉语方言语法学的研究价值毋庸赘言,近一二十年方言词汇、方言语法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研究成果时有所见。
客家话在汉语方言中占重要地位,本小组以童谣为载体系统分析客家方言的语法特色,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客家方言语法研究,促进客家方言语法研究的深化发展。
本课题涉及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特色的语法分析,对构词法、构形法、虚词用法、特色句型句式等进行深入挖掘、深入分析,有利于把特色鲜明的客家方言语法现象系统地揭示出来,促进汉语方言语法学的深化发展。
3.有助于音韵学的丰富和发展
童谣的特点是用方言传唱,保留着较原始的方言语音。
为达到教育儿童、愉悦儿童的目的,童谣必须方便传颂、易于学习,因此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音乐性。
传统童谣不仅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而且乐感鲜明,朗朗上口。
客家传统童谣一般平仄相间、错落有致,合口押韵、节奏明朗,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在结构上通常采用回环复沓的方式,和谐流畅,充满童趣。
总体而言,客家传统童谣韵律优美,自然生动,十分适合儿童吟唱。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研究基本表明,客家话承继唐宋古汉语,定型于两宋之际,故可谓之宋音。
虽与潮汕话、粤语相比,客家话与普通话差异相对较小,但也保存了大量中古语音,这在童谣中更是得到明显体现。
因此,客家传统童谣是研究古代汉语音韵变化的重要语料,我们对其中语音语调、平仄押韵的细致分析,将为音韵学研究提供佐证,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音韵学。
4.有助于深化美学研究
童谣作为一种在民众中流传的兼具民间性与口头性特征的俗文学样式,时至今日,学界大多从文学角度对童谣进行研究,对其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关注较少客家传统童谣作为岭南民间文化的分支,用质朴,直白的语言载记着客家地区近百年来的人文风情,承继着童谣最基本的美育教化,情感诉求功能。
从表达形式来看,它以区别于传统诗歌的民间话语展现其真挚素朴的野性美和稚趣横生的趣味审美特征;
从表达内容来看,描写对象多为岭南风物,兼有人情世事的针砭,其中尤以节日童谣为集中表达方式,传达客家原著居民的固有乡土审美情怀和生活进取态度;
从审美特质来看,主要表达的是南粤百姓真挚素朴、乐观幽默的审美趣向,经济务实、平淡笃行的生活追求,大胆前卫、独立自强的生命美学。
以美学角度对客家传统童谣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不仅是对岭南民间艺术的保护,更是对当前学术界有关童谣研究视角的开拓,为相关学术研究添砖盖瓦。
5.有利于促进民俗学的发展
民俗学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
客家传统童谣历史悠久、传唱度高,记载着大量关于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劳动生产等方面的习俗,真实而确切地反映了客家人民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们朴素纯洁的思想感情,包含和传达着客家文化的重要信息,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童谣中随处可见描写劳动生产的词语,如砻谷、碓米、挑担、打铳、撑排、掌牛、割禾、做瓦、脱秧、籴米、推磨、蒸酒等。
同时,客家童谣里也体现了大量的女性文化,塑造了许多健康、开朗、勤劳的劳动女性形象。
此外,童谣中也有很多关于“哭嫁”“送嫁”“坐轿”等婚庆礼俗的描写。
总而言之,岭南传统风俗渗透在客家传统童谣中,对童谣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岭南民俗学的发展。
三、现实意义。
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客家传统童谣是中国民间童谣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传统乡土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
客家传统童谣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记载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因此对客家传统童谣的研究,有助于对客家地区传统风俗、节日等的挖掘和整理,维护文化多样性。
除此之外,作为启蒙教育工具之一的传统童谣,大多数都能够体现当时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当今时代的人们极具警醒作用。
我们对客家传统童谣的探究,也是对客家人几千年美好品质的求索,能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得到广泛的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另外,客家传统童谣本身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具有必要性,我们的研究也将为促进其传承和保护作出贡献。
随着普通话的普遍推广,客家方言在传承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当代流行文化的迅猛发展,更是使客家传统文化面临无以为继的危机。
本课题在深入分析客家传统童谣的词汇、语法、语音特点的同时,挖掘和整理各种文化现象,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客家传统文化。
2.有助于客家方言的学习研究
客家话保留着古汉语特征,与普通话相比,无论是发音、词汇还是语法都有较大区别,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客家方言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童谣作为口头艺术,是民间口耳相传的继承性文学,它较真实地记录了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口语情况。
以童谣为载体对客家方言进行深入的分析,理清客家方言在词汇、语法、语音上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归纳一般性规律,对汉语方言学习者将大有裨益。
本课题从词汇、语法、语音三个角度对客家地区传统童谣语言特色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分析方言特点,有利于帮助方言学习者学习客家方言。
3.有利于语文教学及现代童谣的创作与发展
语言仿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符合少年儿童从小就喜爱模仿的生理心理特点。
研究客家童谣,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此外,探讨客家童谣的语言特色,有利于现代童谣的再创作。
近年来童谣的发展可谓停步不前,客家童谣出现文化断层。
研究客家地区的童谣语言特色,学习传统童谣的诗体文学的特征,要讲究巧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以及音乐性,避免出现过于注重教育性,忽视艺术性和文学性,政治味、说教味太浓的现象。
我们研究客家传统童谣的语言特色,分析童谣的词汇、语法特点,不仅有助于继承童谣文化,也有利于现代语文教学,推动现代童谣的再创作。
4.有助于推动传统童谣的规范化
童谣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深受儿童欢迎。
童谣以浅白的话语描写日常生活、节日庆贺以及世间万物,给儿童以知识的启蒙,其易于儿童接受的语言方式对儿童审美情趣、文学素养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礼记·
本论》说:
“童谣乃有声母乳,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深。
”内容正面、情感健康向上的童谣对儿童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内容负面、情感消极的童谣对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无法自觉分辨事物好坏的儿童来说,是极具害处的。
不容忽视的是,现今在中小学生中流传着一些“灰色童谣”,内容庸俗消极,充满低级趣味,传达不满情绪,极具误导性。
若任其发展而不加以规范,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鉴于童谣广泛传唱且内容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对客家传统童谣进行梳理,积极推动传统童谣的规范化,致力于使客家传统童谣成为儿童启蒙的优秀教材,为儿童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
四、潜在意义
在客家方言的基础上对传统童谣的语言特点进行讨论分析,不仅是对其语言特点及发展的探究,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探寻。
传统童谣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在内容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素生活和各地区的民风民俗,在思想上也反映不同地区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这对于乡土方物、风土民情、民族心理、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等话题的挖掘,都将大有裨益。
技术方案
一、整体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拟定分四步走,在充分搜集研究对象、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客家传统童谣,力求全面细致地整理概括客家传统童谣的语言特色,为现代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发展尽微薄之力。
第一步,尽可能全面搜集并整理客家方言区的传统童谣。
小组成员通过文献调查(如陈子典的《客家传统童谣:
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金波主编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接力出版社,2012)等)以及实地寻访、网络搜集等方式搜集相关传统童谣。
第二步,大致了解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研究以及汉语言研究的相关理论著作(如谭达先的《民间童谣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郭东斌,孙奎朋主编的《歌谣大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蒋荫楠编著的《当代民谚民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等),借鉴其整理归纳以及分析研究的经验,确定小组研究的方向与方法。
第三步,深入阅读、理解和分析搜集到的客家传统童谣,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童谣进行分析概括,在借鉴及参考前人经验与著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客家传统童谣的语言特色。
第四步,在搜集整理客家传统童谣的基础上,通过认真阅读有关广东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辞典(如欧阳觉亚的《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与普通话对照词典》(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E.J.艾特尔编的《广东方言词典》(香港出版社,1877),暨南大学的岭南文化书系等,归纳总结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特色,论证结论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研究方法
经过认真讨论分析,本小组决定针对各阶段不同研究任务的要求,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交流讨论、访谈咨询、网络搜集为途径,保证本次研究计划顺利实施。
本项目研究小组四名成员将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对客家传统童谣进行研究。
(一)调查法
对客家传统童谣的语言特色进行研究,收集相关传统童谣是首要任务。
利用调查法可以更全面地收集客家传统童谣,为进一步的整理分析提供材料和论据,方便我们的研究。
1.田野调查
本小组有一名成员来自客家方言区,在实地考察方面占据地利人和优势,我们将通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收集客家传统童谣,方便构架客家传统童谣的基本语言特点。
2.网络查询
当今网络发展十分迅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
本小组将充分利用庞大的电子资源,利用中国期刊网、XX百科、各类语言文字学专门网站和电子图书馆等资源,搜集客家传统童谣,进行分析研究。
3.访谈收集
本小组成员将利用假期时间参观客地图书馆、档案馆并走访当地人民,采集当地口耳相传的民谣。
此外,我们将对华南师范大学及附近高校里对民歌童谣、汉语方言方面有研究经验及成果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如练春招副教授,蔡建华副教授等,向之请教不解之处及听取指导意见,并通过邮件、QQ等方式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得指导,实现资源的更新。
(二)文献研究法
本小组力求实现客家传统童谣语言特色的归纳整理,这涉及到语音、词汇及语法,研究难度相对较高。
我们尝试对其加以总结归纳,就必须借助前人研究的成果,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因此查找、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是相当必要的。
1.文献种类
(1)今人的研究成果和前人的研究资料。
利用相关书目和索引的检索等方式,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资料。
在课余和假期时间,本小组将积极收集在各大学术刊物(如:
《中国语文》、《语言学丛论》、《方言》等)上登载的相关论文、调查报告、书评书目和近年来学者专家对客家童谣语言研究专著等今人的研究成果,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分析,有选择性以其研究结论和研究经验为指导,避免走弯路、走歧途。
如:
陈子典编《客家传统童谣:
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邵慧君、甘于恩《广东方言与文化探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李新魁的《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伍巍《广东方言与广东民歌》(《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王瑾《中国古代童谣论》(《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
此外,前人的研究资料,如古代字书、韵书、音义等著作(许慎《说文解字》,陈彭年、邱雍等《广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等)对我们的研究也有较大帮助。
(2)各类工具书
如《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闽南方言大词典》、《粤语词典》、《粤语字典》、《方言字典》等。
(3)网络资料
如各类语言文字学专门网站和电子图书馆:
国学网、东方语言学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等一些学术资源库,以及一些中华童谣网、岭南民俗文化研究网、岭南文化博客等文化网站。
2.文献来源
(1)图书馆及阅览室:
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古籍阅览室、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及大学城内兄弟院校的图书馆等。
(2)各大书店:
新华书店、广州购书中心、方所书店、书刊资料中心、集古斋等。
(3)大型书展:
琶洲“南国书香节”书展、香港、深圳或上海的书展等。
(4)网络资源:
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各大电子期刊,同时关注相关学会(如中国语言学会)的开展动态,及时在网上浏览相关信息。
(5)周边资源:
向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师长同学借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3.文献研读和整理
(1)文献的研读。
系统地收集所需研究对象和相关文献资料后,小组成员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有计划的研读。
(2)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我们将谨慎地进行资料鉴别和分类,记录摘要,详细注明整理日期和整理注意事项,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方式保存和建立一个小型资料库,纸质版将由组长统一打印管理,电子版上传于小组群共享。
(3)信息的反馈和共享。
研读和整理文献后,小组成员各自记录研究心得和研究成果,定期举行交流讨论会,进行总结归纳,及时实现信息的反馈和共享。
(三)个案研究法
经过历史的积累沉淀,如今客家方言区的传统童谣数目可观且种类繁多,由于小组成员时间精力有限及某些童谣未收录记载等主客观原因,采用“穷尽调查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客家方言区不乏广泛传唱、历史悠久的经典童谣(如《月光华华》、《十八岁》等),这些童谣对该地区的文化、语言反映具有典型性。
我们将仔细选取若干为人熟知的典型传统童谣作为个案分析,以便于更好地说明问题,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与说服力,保证研究计划的可操作性。
(四)比较研究法
岭南地区三大方言皆源远流长,在整体上具有地域共通性,在具体上又有个体差异性,因此传唱于粤方言、潮汕方言和客家方言区的传统童谣具有可比性。
从岭南三大童谣的对比分析这一角度对客家传统童谣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对我们的研究将有一定帮助。
如在三大方言童谣中,皆有以《月光光》(潮汕童谣为《月亮月光光》)为题的童谣,又各有特色,充分体现了地域特征。
我们将从词汇、语法、语音三个角度入手,通过比较研究,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描述、同一动作的不同说法、同一思想的不同表达等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客家童谣的语言独特性,分析客家传统童谣的语言特点,并概括归纳客家传统童谣的语言特色。
(五)交流讨论法
在实行具体研究、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的同时,小组成员将不定期、不间断地进行交流讨论,具体途径包括线上Q群讨论、线下会面交流以及电话短信沟通等,集中讨论分析各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事后进行总结归纳,进行成果汇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思想的交流。
每一个研究阶段完成后便开一次综合座谈会,届时每个成员就各自的研究成果、研究心得以及疑难问题进行汇报,共同交流反思,以求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回顾总结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商议下个阶段的研究计划,并询问导师意见,查漏补缺。
座谈会期间进行会议记录,在交流会结束后以群邮的方式将信息反馈给导师和小组成员,以保证信息完整性、成果共享性以及成员互动性。
课题可行
性说明
一、客观条件
(一)前期研究基础
本小组成员均是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对相关的语言学知识的积累已达一定的程度,现代汉语、近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相关知识我们皆已初步涉猎,并逐渐进入深入学习研究阶段,形成了基础的研究方言言语特征的知识储备体系。
对于客家地区传统童谣的初步归纳,综合前人相关成果,目前我们已初步得出了几条初步结论:
客家童谣词汇中保留了大量古语词和单音节词、童谣中普遍押韵并可以换韵、言语重叠复沓、句式灵活、所涉及的方言词汇多,可以从中窥见客家地区的风俗民情生活等。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能将研究进行下去。
(二)课题学术优势
1.在提出课题后,小组成员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发现前人对客家传统童谣的研究较少,且大都浅尝辄止。
传统童谣涵盖音韵、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研究客家传统童谣的语言特色对丰富方言词汇学、语法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也是前人的研究较少涉及的方面,课题具有创新性。
2.通过查找文献,发现前人已对客家传统童谣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专题分析,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论文、著述等,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与可借鉴的经验,这使得本小组的研究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参考先辈们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3.客家传统童谣肩负着传承客家地区口头语言的任务。
同时,童谣的言语特色不仅涵盖了客家方言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色,还反映客家地区独特的风俗民情,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很大的作用,是研究早期客家人民生活的宝贵语料。
本小组经过调查发现,对客家方言传统童谣系统的整理研究比较少,同时也比较散乱,因而,本课题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一定的规律,对相关的研究进行补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相当的延展空间。
(三)研究材料的获取途径优势
1.人力资源:
小组中有来自客家方言区的成员,对于客家传统童谣有一定了解,并且对于当地文化保护地分布范围较为熟悉,方便实地进行童谣的收集整理工作。
2.校内资源: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及古籍室藏书丰富,便于资料收集。
另外,小组中曾有宿舍成员担任本校图书馆的学生助理员,对于图书馆比较了解,获取资料更加便捷。
3.校外资源:
大学城内共有10所高校,可充分利用各兄弟院校的资源;
广州市有大量的公共图书馆,如广州市图书馆、中山图书馆,以及广东省档案馆等,均可从中获取大量资料。
4.电子资源:
各大网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超星图书馆等,通过校内网登录均可免费使用。
各类语言文字学专门网站、童谣网站和文化博客,如东方语言学网、中华童谣网、岭南民俗文化研究网、岭南文化博客等,亦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资源。
(四)研究时间的优势
1.大学生的假期比较长,小组成员可利用假期进行材料精读,再在充分熟悉童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以及对比。
2.小组成员均为二年级学生,不需要实习,课业压力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较少,课余时间比较充足,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科研研究。
3.小组成员均为同班同学,有较多共同的课余时间,方便及时的讨论交流。
二、主观条件
(一)指导资源优势
汉语言专业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品牌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系统的汉语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使之具有从事汉语言教学、研究、应用的能力。
我校在语言学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许多的教师(如张玉金教授、钟明立教授、蔡建华副教授、练春招副教授、谢洁瑕博士、董祥冬博士等)均在语言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特别的,练春招副教授对客家方言词汇有较深刻、系统的研究。
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及时给予本小组宝贵的指导意见。
此外,模拟立项的小组导师为科研经验丰富的的汉语言专业老师,在课题研究中能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科学的修改建议。
(二)组员人力资源优势
1.小组成员的学术优势。
本小组成员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学习过相关的理论课程,如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训诂学、语言学概论、语言学史、现代汉语通论、文学理论等,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并且研读过大量的相关著作及学术论文,在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报 客家 传统 童谣 语言 特色 分析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