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23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3894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2.44KB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23Word下载.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2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23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5.(2015·
洛阳一模)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
“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
这表明他( )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6.(2015·
肇庆模考)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学习西方的技术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倡西学、兴民权
7.(2015·
济宁模考)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可判断出他( )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8.“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
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
”(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 )
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
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
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康有为在上书光绪皇帝时提到:
“诚以守旧者不欲变法,实为便其私图,而往往陈义甚高,动引孔孟程朱,以箝人口。
”为解决这一问题,康有为( )
A.主张打击守旧者,以推动变法
B.主张新式教育,以逐步取代孔孟程朱
C.主张“中体西用”,为变法争取支持者
D.主张“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
11.(2015·
潍坊期末)梁启超在《论女学》中认为中国“女子不学,危害甚大”,是“天下积弱之本”。
这表明( )
A.政府重视发展女学教育
B.男尊女卑思想不复存在
C.女学教育关乎国家未来
D.兴办女学成为教育主流
12.(2016·
保定质检)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
A.反对君主制度B.介绍研究西学
C.宣传民主政治D.传播社会主义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14.近代史上,有人认为“于此而言,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今世。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于的消亡也”。
持这种观点的人的实践活动最有可能是( )
A.编撰《海国图志》B.创办《民报》
C.撰写《孔子改制考》D.为《新青年》撰稿
15.“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D.马克思主义者
16.陈独秀指出:
“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这句话说明( )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阻碍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7.(2015·
安徽江南十校联考)“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强调( )
A.必须继续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
B.政治革命的彻底性和长期性
C.要从思想上肃清旧的封建思想
D.要用马克思主义彻底改造中国旧的思想
18.(2015·
惠州三模)下图是1919年一位学者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
A.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B.该学者支持五四运动
C.《新潮》杂志深受国人喜欢D.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19.(2015·
烟台联考)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
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
上述变化反映( )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20.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分)“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
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
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
……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
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视角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8分)
(2)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视角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
(3)按照现代化的视角,你能从“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得到什么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分)
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1)依据材料一,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
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的?
2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
……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儒学“官学”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
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6分)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
答案精析
1.B [材料的核心指吸收西方先进文明来改造传统落后的中国文明,但必须仍然以儒学经典为主导来救亡图存。
林则徐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中体西用”,两者均符合材料核心思想,据此①③正确;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但实际上蜕变为旧式统治阶级,严复则宣扬“物竞天择”,主张变更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并未以传统政治思想观念为核心,据此②④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
]
2.B [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认为西方的技术是最好的,所以自强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里的“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西方的军事技术,B项正确。
3.A [“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中国的传统制度,这就打破了中国人固步自封、闭目塞听的状态,有利于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故①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4.A [由题干可以判断出都是自然科学方面以及语言应用方面,因此可以判定其属于洋务派所创办的学校。
A项强调武器、练兵的重要性,属于洋务运动的特征,故A项正确;
B项强调发展经济,属于早期维新派,故B项错误;
C项对中西方的探讨已经上升为文明的高度,已经超越了洋务运动的范畴,故C项错误;
D项已经认识到了西方人权的先进性,不属于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5.D [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
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说明强调的是法制,故C项错误;
郭嵩焘提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故D项正确。
6.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即“采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纲常名教与清朝统治,故C项正确;
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
B项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洋务派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7.C [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项正确;
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
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8.B [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因此只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拒绝政治制度的变革,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作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终无所成”,故B项正确。
9.C [根据题意“19世纪末”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制度层面,“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方技术,故A项错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故B项错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属于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故C项正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思想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与材料19世纪末不符,故D项错误。
10.D [康有为利用孔子思想进行变法,不是打击旧势力,故A项错误;
康有为是主张变法,不是取代孔孟程朱,故B项错误;
“中体西用”不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
康有为借用孔子思想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D项正确。
11.C [材料是梁启超的个人思想,不代表政府的主张,故A项错误;
男尊女卑思想不复存在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中“女子不学,危害甚大,是天下积弱之本”说明梁启超注意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
兴办女学成为教育主流不符合材料中梁启超的思想,故D项错误。
12.B [注意题中时间点“道咸(1821~1861年)以后”,可知“新”在介绍研究西学,B项包括A、C项,社会主义传播是在清朝灭亡以后。
13.B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保留皇位,以此挽救民族危亡;
顽固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清朝统治;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4.D [根据材料“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可推知作者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应当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故D项正确;
《海国图志》《民报》和《孔子改制考》的作者分别为魏源、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康有为,他们都不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A、B、C三项错误。
15.C [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维新和共和都没有成功,都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要解决这种现象,必须要唤醒民众,主张思想领域里的解放。
故选C。
16.A [从题目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孔教,并指出儒家思想与民主、科学不相容,明显带有全盘否定儒家文化的倾向,故本题应选A项。
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把材料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防止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17.C [辛亥革命已推翻清朝封建帝制,故A项错误;
材料中主要论及的是思想上的肃清,不是政治革命,故B项错误;
材料中“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的信息说明要维护辛亥革命成果,必须肃清旧有专制思想,故C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十月革命以后,故D项错误。
18.A [由“白话文学”可知该学者谈论的对象是新文化运动,由“妄言”“文学益将堕落”可知他是反对该运动的,故A项正确;
五四运动的主题是爱国主义,不是“白话文学”,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新潮》杂志受到该学者的攻击,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一位学者的观点,无法判断当时是否形成“逆流”,而且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前袁世凯提倡的,故D项错误。
19.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自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故B、C两项错误;
“民主”“共和”思想都属于民主启蒙思想,“民主”“共和”思想的流行都反映了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A项不能反映变化内容,故A项错误。
20.A [关键信息:
“20世纪初”“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题干反映了在近代中国20世纪初这一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故A项正确;
题干观点是宁愿国粹消亡,B项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
康梁变法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故C项错误;
遵循进化理论应是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21.
(1)目的:
实现国家富强。
理解:
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
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2)视角:
材料二:
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
材料三:
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
(3)启示: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解析 第
(1)题第一问从强国角度回答;
第二问从制度与传统方面组织答案。
第
(2)题分别从改革的效果和作用方面去分析。
第(3)题要从坚持走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角度分析。
22.
(1)人物:
董仲舒。
贡献:
吸收融合了先秦诸家学说,形成新儒学;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态度:
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而代之。
目的:
反击尊孔复古逆流;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
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第
(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回答第
(2)问时要注意材料二中“‘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平等人权之新信仰”等信息。
回答第(3)问时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3.
(1)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立太学。
影响:
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④儒学教育开始制度化和官方化。
⑤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⑥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背景: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像陈独秀这样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从思想和教育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从儒家思想的地位、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
第
(2)问,先判断出否定的态度,然后从政治、思想、阶级等方面回答。
第(3)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第一轮 复习 单元 滚动 检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