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136639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63KB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采用箱式变压器时,应综合考虑使用性质、周围环境等条件。
第六条柱上安装的变压器,其底座距地面不小于2.5m。
第七条变压器低压侧至配电盘,应采用铜芯电缆,电缆截面按照变压器容量和负荷大小确定;
低压套管侧、低压配电盘侧采用合适的接线端子连接电缆,电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电缆两端连接前均应途中性凡士林。
第八条敷设电缆时,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上摩擦拖拉,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10倍,电缆应排列整齐、不交叉、固定良好、并装设标示牌,电缆终端头应由熟悉人员来做,并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第九条配电盘出线其截面按实际负荷考虑,最小截面不得小于50mm2。
沿电杆敷设时,应穿管防护。
与开关、刀闸连接时必须使用合适的接线端子;
与低压出线连接时,宜使用钳压接或并沟线夹接续,且留有滴水弯。
第一十条配电盘采用符合国标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规定的产品。
盘内安装的电器和仪表应符合国标或部颁的技术标准。
不允许采用简易式、半封闭配电盘。
盘面使用的接触器、空气开关必须采用20系列以上的新型产品。
配电盘内的开关应标明出线名称。
第一十一条变压器安装前应先检查有无渗油现象,大盖螺丝有无缺损,瓷套管有无损坏,油位是否符合要求等,并经试验合格。
第一十二条变压器在搬运起吊时,不得使套管和散热器、油枕等受力。
第一十三条配电室的高压进线先经跌落式熔断器到引线瓷瓶,最后到变压器接线柱。
第一十四条变压器外壳接地线与中性线连接后应可靠接地。
第一十五条跌落式熔断器绝缘体应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配电变压器熔丝地选择宜按以下要求进行:
(1)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
(2)容量在100kVA以上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第一十六条室外中压侧跌落式熔断器安装高度不宜小于4.5m,室内中压侧跌落式熔断器安装高度不宜小于3.5m,各相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排列整齐,高低一致,跌落式熔断器的轴线与垂线成15至30度夹角,且安装牢固不得摇摆;
上下引线应用线夹压紧,其连接线应留有一定的余地,满足有关标准规定。
第一十七条避雷器的外观应良好,试验应合格,安装牢固,排列整齐,高低一致,上口引线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拉力,各相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5m。
第一十八条变压器高低压接线柱、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与导线连接处均应采取绝缘防护处理。
第二章中压配电线路
第一十九条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GB12527、GB14049的规定,选择应满足DL/T601、SDJ206的要求。
第二十条施放导线时,严禁在地面拖拉放线,并应进行外观检查,裸铝线表面不应有腐蚀的斑点、松股、断股及硬伤现象;
绝缘线表面不应有气泡、鼓肚、沙眼、露芯、绝缘断裂及绝缘霉变等现象。
第二十一条裸铝线、绝缘线有硬弯时,应剪断重接,接续应满足下列要求:
裸铝线:
采用钳接管;
绝缘线:
芯线用圆形压接管,外层绝缘恢复采用热收缩管。
第二十二条同一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接头距固定点不小于0.5m。
不同规格、不同金属和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
第二十三条架空绝缘线施放后,用2500兆欧表摇测1分钟后的稳定绝缘电阻,其值不低于1000MΩ。
第二十四条裸铝线的设计弧垂,各地可根据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或按所选定的气象条件计算确定,考虑导线初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减小弧垂法补偿,弧垂减小的百分数为:
钢芯铝绞线为12%,架空绝缘线为20%。
且敷设温度不低于-20℃。
第二十五条档距内的各相弧垂应一致,相差不应大于50mm,同一档距内,同层的导线截面不同时,导线弧垂应以最小截面弧垂确定。
第二十六条放线滑车的选用应与导线的直径相对应,滑车轮径应不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
第二十七条无论是弓子线的连接,还是档距中的连接宜采用钳压接,压接前应将导线外表和压接管内壁用汽油清洗干净,再涂上一层中性凡士林。
第二十八条压接管、压接模具和导线的规格,必须配合一致。
第二十九条跳线用的压接管长度一般是档距中用的压接管长度的1/2或1/3。
第三十条档距中压接时,应严格遵守压接技术要求,压接时反正顺着压接,导线副头应连压两模,压接前应先将压接管画好印记,按印记压接。
第三十一条紧线时导线应通过滑车,严禁将导线放在横担上紧线,以防导线受伤。
第三十二条线路的档距集镇和村庄不宜大于50m、田间不宜大于70m,一个耐张段不宜超过1km。
第三十三条绝缘层损伤深度在绝缘层厚度的10%及以上时应进行绝缘修补。
可用绝缘自粘带缠绕,每圈绝缘粘带间搭压带宽的1/2,补修后绝缘自粘带的厚度应大于绝缘层损伤深度,且不少于两层。
也可用绝缘护罩将绝缘层损伤部位罩好,并将开口部位用绝缘自粘带缠绕封住。
第三十四条绝缘线的连接不允许缠绕,应采用专用的线夹、接续管连接。
第三十五条针式或棒式绝缘子的绑扎,直线杆采用顶槽绑扎法;
直线角度杆采用边槽绑扎法,绑扎在线路外角侧的边槽上,绑线小辫3至5个花留在绝缘子侧面倒向负荷侧,使用直径不小于2.5mm2的单股塑料铜线绑扎。
绝缘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各30mm。
第三十六条中压绝缘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绝缘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
中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
第三十七条电杆表面应平整光滑,没有脱落、露筋、跑浆等现象,不应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宽度不得大于0.1mm,且长度不超过1/3周长,电杆顶部应密封。
第三十八条电杆的埋深一般为杆长的1/6,10m电杆不小于1.7m,12m电杆不小于1.9m,15m电杆不小于2.3m。
第三十九条电杆组立后(未架线),杆位横向偏离线路中心线不应大于50mm。
架线后,直线杆的倾斜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转角杆应向外倾斜;
终端杆应向拉线侧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第四十条转角、分支、耐张、终端和跨越杆均应装设拉线,拉线及其铁附件均应热镀锌。
拉线对地夹角一般为45°
,若受地形限制对地夹角不小于30°
,水平拉线对路面垂直距离不小于6.0m,拉线柱向拉盘方向倾斜10°
至20°
,拉线柱埋深为杆高的1/6。
第四十一条所有的拉线均应加装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拉线绝缘子的位置应高于地面2.5m以上。
第四十二条拉线抱箍一般固定在横担下方不大于0.3m处,以0.1m为宜。
第四十三条拉线棒露出地面部分一般为0.3m至0.5m,以便于连接和调整。
露出较多则说明拉线坑深度不够,拉线棒的心型鼻子短头朝向地面。
第四十四条拉线的中把和上把的副线,应用马牙螺丝固定,下把用10#铁丝固定,铁丝固定时扎间距离不大于1mm;
上、中把副线长度一般为400mm±
50mm,下把一般为500mm±
50mm,拉线的尾线应用铁丝封头。
第四十五条楔形和UT型线夹穿钢绞线时不要穿反,副线必须凸肚侧,钢绞线与舌板接触紧密,接触面间隙不大于2mm,安装后楔形线夹、UT线夹的平面朝上。
第四十六条拉线盘的平面应朝拉线抱箍的方向放置,且长边与拉线方向垂直。
第四十七条拉线坑的深度一般与杆坑的深度相同,并预留好放拉线棒的马道。
第四十八条杆坑、拉线坑回填土时,应每0.5m逐层夯实,有水时应先排水再回填,回填土不应掺杂树根、烂纸、杂草,回填夯实后,应培起0.3m的防沉土台。
第四十九条同杆架设的多回线路,直线杆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高压与高压0.8m,高压与低压1.2m;
分支或转角杆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高压与高压0.45m,高压与低压1.0m,且高压在上;
杆顶支座抱箍至杆顶留有200mm左右的距离,最上层横担至杆顶留有500mm左右的距离。
第五十条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横担端部上下倾斜不大于20mm,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不大于20mm;
双杆的横担,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应大于连接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应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100。
第五十一条最下层导线,在最大负荷、最大气温下的对地距离不小于6.0m,交叉跨越时对通讯线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0m。
第五十二条导线边线在最大风偏下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
第五十三条高压配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
通道净宽度为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5.0m。
在下列情况下,如不妨碍架线施工,可不砍伐通道:
1、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0m。
2、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0m。
配电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和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3.0m。
配电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以及城市灌木林,不应砍伐通道,但导线至树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导线不宜跨越建筑物,确有必要跨越时对屋顶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下保证在3.0m以上,并与房主签订书面合同。
第五十四条线路与易燃油、气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高的1.5倍。
第五十五条螺栓的穿入方向:
顺线路方向由电源侧穿入;
横线路方向:
两侧由内向外穿入,中间由左向右(面向负荷侧)穿入;
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穿入。
第三章低压配电线路
第五十六条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GB12527、GB14049的规定,选择应满足DL/T601、SDJ206的要求。
第五十七条施放导线时,严禁在地面拖拉放线,并应进行外观检查,绝缘线表面不应有气泡、鼓肚、沙眼、露芯、绝缘断裂及绝缘霉变等现象。
第五十八条绝缘线有硬弯时,应剪断重接,接续应满足下列要求:
第五十九条同一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接头距固定点不小于0.5m。
第六十条架空绝缘线施放后,用500兆欧表摇测1分钟后的稳定绝缘电阻,其值应不低于0.5MΩ。
第六十一条绝缘线的设计弧垂,各地可参照省集团公司典型设计所提供数值,考虑导线初伸长对弧垂的影响,且敷设温度不低于-20℃。
第六十二条档距内的各相弧垂应一致,相差不应大于50mm,同一档距内,同层的导线截面不同时,导线弧垂应以最小截面弧垂确定。
第六十三条放线滑车的选用应与导线的直径相对应,滑车轮径应不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
第六十四条无论是弓子线的连接,还是档距中的连接均采用钳压接,压接前应将导线外表和压接管内壁用汽油清洗干净,再涂上一层中性凡士林。
第六十五条压接管、压接模具和导线的规格,必须配合一致。
第六十六条紧线时导线应通过滑车,严禁将导线放在横担上紧线,以防导线受伤。
第六十七条三相四线制线路水平排列应平行,零线应靠近电杆,同一村庄的零线位置要统一。
第六十八条线路的档距绝缘线以40m为宜,不宜大于50m,集束导线以35m为宜,不宜大于45m,具体大小应考虑到下户线的方便与否。
第六十九条绝缘层损伤深度在绝缘层厚度的10%及以上时应进行绝缘修补。
第七十条绝缘线的连接不允许缠绕,应采用专用的线夹、接续管连接。
第七十一条针式或棒式绝缘子的绑扎,直线杆采用顶槽绑扎法;
直线角度杆采用边槽绑扎法,绑扎在线路外角侧的边槽上,绑线小辫3至5个花留在绝缘子侧面倒向负荷侧。
蝶式绝缘子采用边槽绑扎法。
使用直径不小于2.5mm2的单股塑料铜线绑扎。
第七十二条低压绝缘线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00mm;
低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50mm。
第七十三条电杆表面应平整光滑,没有脱落、露筋、跑浆等现象,不应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宽度不得大于0.1mm,且长度不超过1/3周长,电杆顶部应密封。
第七十四条电杆的埋深一般为杆长的1/6,10m电杆不小于1.7m,12m电杆不小于1.9m。
第七十五条转角、分支、耐张、终端和跨越杆均应装设拉线,拉线及其铁附件均应热镀锌。
,若受地形限制,对地夹角不应小于30°
;
水平拉线对路面垂直距离不小于6.0m,拉线柱向拉盘方向倾斜10°
第七十六条所有的拉线均应加装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拉线绝缘子的位置应高于地面2.5m以上。
第七十七条拉线棒露出地面部分一般为0.3至0.5m,以便于连接和调整。
第七十八条拉线的中把和上把的副线,应用马牙螺丝固定,下把用#10铁丝固定,铁丝固定时扎间距离不大于1mm;
第七十九条楔形和UT型线夹穿钢绞线时不要穿反,副线必须凸肚侧,钢绞线与舌板接触紧密,安装后楔形线夹、UT线夹的平面必须朝上。
第八十条拉线盘的平面应朝拉线抱箍的方向放置,且长边与拉线方向垂直。
第八十一条拉线坑的深度一般与杆坑的深度相同,并预留好放拉线棒的马道。
第八十二条杆坑、拉线坑回填土时,应每0.5m逐层夯实,有水时应先排水再回填,回填土不应掺杂树根、烂纸、杂草,回填夯实后,应培起0.3m的防沉土台。
第八十三条同杆架设的多回线路,直线杆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高压与低压1.2m,低压与低压0.6m;
高压与低压1.0m,低压与低压0.3m,且高压在上;
最上层横担至杆顶留有200mm左右的距离。
第八十四条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第八十五条最下层导线,在最大负荷、最大气温下的对地距离不小于6.0m,交叉跨越时对通讯线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0m,对低压线路不小于1.0m。
第八十六条导线边线在最大风偏下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
第八十七条导线不宜跨越建筑物,确有必要跨越时对屋顶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下保证在2.5m以上,并与房主签订书面合同。
第八十八条螺栓的穿入方向:
第八十九条集束导线的T接下线连接不允许缠绕,应采用防水并沟线夹连接,所用防水并沟线夹应与集束导线规格相匹配,防水并沟线夹内应剥去绝缘层,其长度与并沟线夹等长,T接下线点应选在水平张紧处,T接下线点顺导线方向的间距不小于20厘米。
第九十条集束导线连接后,安装防水并沟线夹,在主干线路各导线T接处剥掉比防水并沟线夹略长的导线绝缘层,安装防水并沟线夹,拧紧螺栓确保接触良好,安装防水罩,防水罩流水孔应垂直向下,不得装反。
第九十一条集束导线架设的线路200米需做耐张处理,以减少集束导线受力。
第九十二条集束导线架设的线路超过15度的转角杆,金具必须使用耐张线夹,不得使用悬吊线夹。
第九十三条集束导线T接防水并沟线夹,如安装两只水泥杆两边各一只,如安装四只则水泥杆两边各两只,第一只并沟线夹距水泥杆中心45厘米,同侧两线夹距离20厘米。
第九十四条集束导线架设的线路,直线耐张杆两相邻耐张线夹之间引线的予留长度一般为1~1.2m。
第九十五条沿墙敷设集束导线档间距离一般不大于20m,距地面或平台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m;
与墙壁、构架的水平距离不小0.25m。
第四章电缆线路
第九十六条根据农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相关要求,考虑到我市农村电网的发展趋势,10kV电缆选用50mm2~240mm2电缆截面,可以选用三芯铜芯或三芯铝芯电缆。
0.4kV/0.22kV电缆选用70mm2~185mm2电缆截面,选用四芯铜芯或铝芯电缆。
第九十七条10kV电缆绝缘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附件选用冷缩式,0.4kV/0.22kV电缆可采用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绝缘等电缆。
第九十八条电缆考虑直埋敷设和电缆沟敷设两种方式。
第九十九条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0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第一百条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规定。
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表2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
项目
平行
交叉
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
10kV及以下
0.10
0.50
10kV以上
0.25
控制电缆间
—
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
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
2.00
油管道(管沟)
1.00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
其它管道(管沟)
铁路路轨
3.00
电气化铁路路轨
交流
直流
10.0
公路
1.50
城市街道路面
0.70
杆基础(边线)
建筑物基础(边线)
0.60
排水沟
第一百零一条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
软土或沙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
第一百零二条电缆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35m;
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互相错开,且不得小于0.5m的净距;
第一百零三条电缆沟敷设,沟内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表3所列值。
表3电缆沟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mm)
电缆支架配置
及其通道特征
电缆沟沟深
≤600
600~1000
≥1000
两侧支架间净通道
300
500
700
单列支架与壁间通道
450
第一百零四条电缆沟断面选择应按远景规划敷设电缆根数确定。
电缆沟应能实现排水畅通,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沟的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30%;
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宜设集水井及泄水系统,必要时实施机械排水。
第一百零五条电缆沟高度不大于1.5m,宜选用砖混结构;
高度大于1.5m,宜选用混凝土结构。
第一百零六条电缆线路与架空线相连的一端应装设避雷器,电缆线路在电缆一端与架空线相连,而线路长度小于其冲击特性长度应在两端分别装设避雷器。
第一百零七条电缆金属护套、铠装和电缆终端支架必须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小于10Ω。
第一百零八条敷设在重要防火区域的电力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敷设在配电站电缆沟内,自起始端起到站外第一只接头的一段电缆,宜选用阻燃电缆。
第一百零九条在电缆沟接口处,应采用防火包等材料封堵,为了有效防止电缆因短路或外界火源造成电缆引燃或沿电缆延燃,应对电缆及其构筑物采取防火封堵分隔措施。
在电缆沟的分支处及出入口出处宜设置防火墙。
第一百一十条电缆沟的防水应根据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下渗状况,选用适当的防水措施和防水材料。
地下水位以下或者深度大于1200mm时,宜选用防水混凝土为首选一道设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地下水位以上或者深度小于等于1200mm时,宜选用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水泥砂浆防水为一道设防。
普通砖体地沟采用五顺一丁的防水砖墙砌法,要求砌体砂浆满铺满挤,墙体横缝竖缝均应砂浆饱满,建议采用防水涂料或水泥砂浆抹面为一道防水层。
第一百一十一条电缆路径沿途设置的警示带、保护板、井盖、标志桩、标志牌等应采用统一的电力标识。
电缆沟中敷设的电缆,应在引出端、终端以及中间接头和走向有变化处挂标示牌,注明电缆规格、型号、回路及用途以便维修。
标志牌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直埋电缆转角、直线每隔100m设置标志桩,人行道上标志桩与地面齐平。
第五章接户线、进户线
第一百一十二条接户线宜采用架空绝缘线、集束导线或电缆线,架空绝缘线采用耐气候型绝缘电线。
第一百一十三条接户线的相线和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应从同一基电杆引下,接户线的档距不应大于25m,否则应安装接户杆,沿墙敷设的接户线档距不应大于6m。
第一百一十四条接户线截面按允许载流量选择。
沿墙敷设的进户线的最小截面不小于:
铝芯6mm2,铜芯4mm2。
第一百一十五条接户线的最小线间距离:
自杆上引下为150mm,沿墙敷设为100mm。
第一百一十六条接户线采用架空绝缘线自杆上引下时,杆上应用下线架和茶台固定,下线架用不小于5*50的角钢和直径不小于φ12的圆钢;
在墙上应用丁字铁和PD-2瓷瓶固定,丁字铁采用不小于5*50的角钢。
第一百一十七条自杆上引线,接户线与主干线连接应采用并沟线夹或绑扎工艺,绑扎法连接时独股线应在主线上至少缠绕5圈,绞线的线股平分两边按顺序相互交错,再依次缠绕即可,每股线缠绕3圈。
连接后应留有圆滑、自然的弓子线及防水湾,导线不应与横担、电杆接触,接户线的绑扎长度为:
10mm2及以下≥50mm,16mm2及以下≥80mm,25~50mm2≥120mm,70~120mm2≥120mm。
第一百一十八条严禁在接户线档距中T接接户线。
第一百一十九条接户线在最大弧垂时,对路面的垂直距离:
通车街道5.0m,人行道3.0m。
第一百二十条接户线、进户线与建筑物有关的距离不小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改造 升级 工程施工 工艺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