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科学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24218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32.72KB
最新内科学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内科学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内科学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概述:
概念、流行病学特点。
2.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病因包括吸烟、感染、理化因素及过敏因素,重点介绍吸烟的危害,长期反复作发可发展为慢性。
3.临床表现:
着重介绍“咳、痰、喘、炎”的临床特点。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痰液检查、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
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肺癌等。
6.并发症:
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7.治疗:
发作期对症处理、抗菌药物的应用;
缓解期治疗。
8.预防。
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概念,分类。
2.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而由于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其中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
肺组织、支气管的病理改变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强调肺气肿的临床体征特点。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心电图和X线检查等,强调肺功能检查的诊断价值。
5.诊断:
诊断要点。
6.治疗:
(1)氧疗:
强调氧疗的重要性。
(2)药物治疗:
抗生素、解痉止咳祛痰。
(3)其他:
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等。
7.预防。
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四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其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
3.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鉴别诊断。
概念、流行病学、危害。
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其中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及右心衰竭等,强调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室肥大。
代偿期具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失代偿期具有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心电图和X线检查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与风心病、冠心病等鉴别要点。
肺性脑病概念及重要性、酸碱平衡失调特点等。
(1)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人工器械通气的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控制心力衰竭侧重讲述与一般心力衰竭处理的不同点及洋地黄的使用注意事项。
积极治疗并发症如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等。
(2)缓解期治疗。
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五章支气管哮喘
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药物治疗原则。
2.熟悉辅助检查的选择及临床意义,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要点,危重哮喘的诊治。
3.了解发病机制及病理。
【教学内容】
概念、流行病学及危害。
病因与气道慢性炎症有关,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
简要介绍速发相哮喘反应与迟发相哮喘反应,其中迟发相哮喘反应在哮喘气管炎症病理过程中对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介质释放起重要作用。
病理改变特点为早起呈可逆性,以慢性炎症为本质。
着重介绍哮喘典型发作及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
血常规、痰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X线及肺功能测定、气道激发试验等。
5.诊断及鉴别诊断
与心源性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鉴别要点。
治疗原则。
由过去重视解痉平喘到现在重视抗炎治疗,以改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强调缓解期继续抗炎治疗的必要性。
介绍各类抗炎、解痉、平喘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介绍重症哮喘的处理。
要点性介绍支气管哮喘的国际诊疗指南。
【教学方法】
第六章肺炎
1.掌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鉴别诊断、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3.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分期。
肺炎的概念、分类。
肺炎链球菌的病原学特点,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理分期。
典型症状及体征、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以血液一般检查、影像学诊断为主。
5.诊断及鉴别诊断:
重点介绍与其他病原学肺炎的鉴别要点。
青霉素及其他抗菌药物的应用。
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处理。
第八章肺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诊断及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
2.熟悉肺结核的病理与临床分型。
3.了解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并发大咯血的处理要点。
概念,强调肺结核为慢性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2.发病机制与病理: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分型。
着重介绍本病临床常见类型的典型表现。
4.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
痰菌检查、血常规、血沉、PPD、影像学检查等。
(1)诊断方法与要点。
与肺炎、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等鉴别要点。
抗结核治疗药物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大咯血的处理。
其他疗法:
对症、手术等。
第十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掌握肺癌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2.熟悉肺癌的病理分型及组织学特点、转移途径,鉴别诊断。
3.了解发病机制、化疗方案。
着重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2.病因:
吸烟、工业性致癌因素、大气污染等,重点介绍吸烟的危害。
3.病理改变:
根据发生部位分型,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及形态分型,转移方式。
4.临床表现:
强调早期症状,咳嗽、咯血、肺外症状的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5.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1)痰、胸腔积液及癌细胞检查。
(2)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
(2)支气管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
6.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强调早期诊断思路。
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结核性胸膜炎、转移性肺癌等。
以手术根治为主的综合治疗,重点为组织学类型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敏感性。
第十一章呼吸衰竭
1.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根据、治疗。
2.熟悉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分型诊断的治疗学价值。
3.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急性呼吸衰竭放在急诊医学中讲授)
重点讲解呼吸衰竭的概念、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的区别。
2.病因与发病机制:
重点介绍Ⅰ型及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简要介绍五大发病机制的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3.病理: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各系统及代谢的影响。
强调呼吸衰竭的本质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多系统症状,着重讲授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诊断意义。
氧疗、抗感染、通畅气道、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人工机械通气的应用等。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循环系统疾病概论
1.熟悉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分类
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
3.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
1.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分类
2.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
3.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
第十三章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在急诊医学中讲授)
1.掌握慢性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的常见病因与诱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心功能评价与辅助检查的诊断意义。
3.了解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心力衰竭的定义,流行病学,强调慢性心力衰竭的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是严重的临床问题。
(1)基本病因。
(2)诱发因素。
3.发病机制:
重点讲述继发性介导因素导致心室重塑而致心力衰竭的进程与概念。
重点讲述慢性左心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右心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及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6.诊断:
(1)左心衰的诊断(重点)。
(2)右心衰的诊断。
(3)心功能判断。
7.鉴别诊断:
慢性左心衰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慢性右心衰与肝硬化的鉴别。
8.治疗:
(1)治疗目标与治疗原则。
(2)消除病因和诱因。
(3)减轻心脏负荷。
(4)增加心排血量。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6)对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制剂及血管扩张剂的重新评价。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主要内容。
9.预防。
第十四章常见心律失常
1.掌握心律失常的概念,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诊断与治疗。
2.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3.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定义、临床意义,强调心律失常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生理性的。
2.心律失常的分类。
3.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
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期间收缩
1.概述。
2.常见病因。
3.发病机制:
(1)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2)折返激动。
4.临床表现。
5.心电图诊断:
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及室性期前收缩。
(1)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原则;
(2)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过早搏动的药物治疗;
(3)洋地黄中毒引起的过早搏动的治疗。
阵发性心动过速
2.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为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4.心电图诊断:
室上速、室速。
5.治疗:
(1)室上速:
①发作时的治疗:
a刺激迷走神经,b药物治疗(重点):
洋地黄制剂;
抗心律失常药;
升压药;
c同步直流电复律。
②预防复发:
药物、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导管射频消融及外科手术、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2)室速:
①发作时治疗(重点):
a药物治疗,b同步直流电复律。
心房扑动与颤动
3.临床表现。
4.心电图诊断。
(1)急性及初发性房颤和房扑的处理:
①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②控制快速的心室率(药物治疗重点讲述);
③房颤、房扑的转复:
药物复律、电复律。
(2)慢性房颤(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
①药物复律(阵发性、持续性);
②同步直流电复律(阵发性、持续性);
③控制心室率;
④预防栓塞;
⑤射频消融、埋藏式心脏节律器或手术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②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病因治疗。
(2)暂时提高心率。
(3)人工心脏起搏器:
根本性治疗。
第十九章心脏瓣膜病
1.掌握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与治疗。
2.熟悉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了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3.分别讲述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联合瓣膜病变:
(1)病理和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4.并发症:
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急性肺水肿。
(1)内科治疗:
①缓解症状;
②防治并发症。
(2)介入和手术治疗。
6.预防
第十八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1.掌握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临床分型。
典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特点、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原则与抗心绞痛药物的应用。
2.熟悉临床分型、常用诊断技术的临床意义、鉴别诊断。
3.了解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冠心病的概念、流行病学,易患因素。
心绞痛的概念。
2.发病机制与病理。
(1)典型心绞痛;
(2)不典型心绞痛;
(3)心绞痛的分类:
①劳累性心绞痛: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②自发性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4)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概念。
4.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脂、血糖、糖耐量等。
(2)心电图检查:
静息、发作、运动及动态心电图。
(3)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的金标准。
(4)放射性核素检查。
(5)磁共振及超速CT。
5.诊断。
6.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
(2)其他病因所致的心绞痛;
(3)急性心包炎;
(4)肌肉、骨、关节疾病;
(5)肋间神经痛;
(6)食管、胃、及胆囊疾患;
(7)心脏神经症。
(1)发作时治疗:
①休息。
②药物治疗:
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亚硝酸异戊酯等)。
(2)缓解期治疗:
①一般治疗。
②有关疾病的治疗。
③抗心绞痛治疗:
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④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双嘧达莫)。
⑤其他治疗。
(3)介入性治疗。
(4)外科手术治疗。
(5)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
1.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
2.熟悉并发症及其的抢救措施。
1.发病机制与病理。
2.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主要症状(疼痛、心力衰竭、低血压与休克、心律失常、胃肠症状、其他症状);
体征。
3.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①血象与红细胞沉降率。
②血清酶:
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围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LDH1)、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4)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放射性核素心脏造影)。
4.诊断:
心电图、血清酶及病史。
5.鉴别诊断:
①心绞痛;
②急性肺动脉栓塞;
③急腹症等。
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室壁膨胀瘤等。
(1)治疗前驱症状(按心肌梗死处理)。
(2)住院前处理。
(3)住院治疗:
①监护和一般治疗:
a休息;
b吸氧;
c急性期监护;
d护理。
②解除疼痛。
③心肌再灌注(药物溶栓、PTCA、外科手术):
a药物溶栓治疗;
b急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c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
④心律失常的处理。
⑤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⑥心力衰竭的处理。
⑦其他治疗。
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
【教学方法】
第十七章原发性高血压
1.掌握高血压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2.熟悉主要鉴别诊断及高血压急症的概念与处理。
3.了解发病机制
血压、高血压、高血压病的概念。
2.病因。
神经精神学说、RAAS、内分泌学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4.病理:
心、脑、肾、视网膜损害。
5.临床表现:
一般征象;
脑、心、肾受累时的相应表现;
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危象。
6.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常规、肾功能、血脂、血浆肾素活性、血糖及血胰岛素等。
(2)其他检查:
X线、心电图、眼底、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监测。
7.诊断:
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
8.鉴别诊断:
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9.治疗:
(1)非药物治疗:
休息、饮食、运动等。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3)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联合用药。
(4)高血压急症治疗。
10.预防。
第二十章病毒性心肌炎
1.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2.熟悉鉴别诊断。
3.了解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嗜心肌病毒,直接损伤与免疫性损伤。
3.病理。
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酶、免疫球蛋白、cTnT、cTnI、C反应蛋白及病原学检查。
(3)X线。
(4)放射性核素。
(5)超声心动图。
参照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制订的诊断参考标准。
①风湿性心肌炎;
②冠心病;
③原发性心肌病等。
①休息;
②中西医结合治疗;
③促进心肌代谢药物的应用;
④糖皮质激素;
⑤并发症的处理。
第三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十二章胃炎
1.掌握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因、分型、鉴别诊断。
3.了解慢性胃炎的病理、预防。
2.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1)病因:
可能与理化因素、细菌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胆汁返流、免疫因素有关。
(2)病理:
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Hp检测、、胃镜及活组织检查等。
(1)诊断。
(2)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1)一般治疗。
(2)根除Hp治疗。
(3)药物治疗:
胃粘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促胃动力药。
第二十三章消化性溃疡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并发症、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
概念、流行病学。
胃酸及胃蛋白酶增多、精神神经因素、胃粘膜屏障降低因素、幽门螺杆菌、内分泌因素等。
溃疡的好发部位与病理学特点。
重点介绍上腹部疼痛的临床特点。
特殊类型溃疡的定义及临床特点。
Hp检测、胃液分析、胃镜及活组织检查、X线检查、粪便隐血检查等。
5.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6.诊断与鉴别诊断:
强调主要诊断依据。
胃癌、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泌素瘤等。
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
根除Hp、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
药物治疗原则。
(3)并发症的处理。
第二十四章 胃癌
1.掌握胃癌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癌前状态与癌前病变、鉴别诊断。
3.了解病理及预后。
流行病学。
2.病因、发病机制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内科学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