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重点产业基础知识读本1 基础知识篇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1855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1.18KB
南昌市重点产业基础知识读本1 基础知识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南昌市重点产业基础知识读本1 基础知识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重点产业基础知识读本1 基础知识篇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产业集群相关概念辨析22
五、产业整合24
1、产业整合的概念24
2、产业整合的形式25
3、中国产业整合存在的问题27
六、产业转移30
1、产业转移的概念30
2、产业转移的形式30
3、产业转移的特点31
七、战略性新兴产业32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32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33
3、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辨析33
4、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34
5、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35
6、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6
八、优势传统产业37
1、传统产业的概念37
2、优势传统产业的概念38
3、判断优势传统产业的三个角度38
4、优势传统产业的作用39
5、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41
一、产业与现代产业
1、产业的基本概念
1)产业的定义。
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现代经济理论对“产业”的解释是“生产同类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具有使用相同的原料、相同的工艺或者生产相同的用途的企业的集合”,它既是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也是根据某一标准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的一部分。
2)产业的内涵。
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
有时专指工业,如产业革命。
有时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部门。
3)产业的外延。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
2、产业的形成
1)产业的形成过程。
产业的形成过程一般表现为从事同一生产或社会活动的企业首先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并逐步发展壮大,然后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具备了构成产业的基本要素,进而从原来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从而产生一个独立的新产业。
产业的形成主要归因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分工。
2)产业形成的标志。
一是该产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其规模的大小应根据各类产业技术经济的特点而定,同时这一产业还必须在与国际同类产业的比较以及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占有一定份额。
二是有专门化的从业人员,并有专门的设计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并形成群体。
三是该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功能。
四是有专门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
3、产业的分类
产业的分类有多种办法,既有按照产业经济学规范分类的方法,也有按照国际通行和国际标准分类的方法。
1)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
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分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
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
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2)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产品直接从自然界提取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3)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
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三种: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
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工业,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都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
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4、产业的发展
1)产业发展的概念。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
而进化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当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
因此,产业发展包括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包括绝对的增长和相对的增长。
2)产业发展的阶段。
产业发展过程一般包含四个阶段:
①产业的形成期,指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由此而产生的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新企业出现,逐渐具有产业的基本特点的过程。
产业形成期的主要特点有:
生产规律较小,成本过高,产业内仅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产品的技术还不成熟,产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供、销体系等。
处于形成期的产业通常是一国的幼小产业,政府的政策对幼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通常政府采用保护政策,使其克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不完善,逐渐向新兴产业过渡。
②产业的成长期,指产业形成后,随生产实践的发展,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数量增加的阶段。
产业的成长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特点有:
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的进一步细分,技术工艺、品种、门类众多;
该产业的产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大,该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增多;
该产业与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联系加强,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较大;
该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较高,代表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
形成了独立的生产经营管理手段。
处于成长期的产业通常是一国的新兴产业,由于其发展速度快,增长率高,代表了现代社会技术产业化的较高水平,因此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先导产业。
③产业的成熟期,产业在成长期生产能力扩张到一定阶段后,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此次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供求都很稳定。
产业成熟期的主要特点有:
产业规模很大,产品的普及度高,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产业内企业数量较大,经济效益好;
技术先进、成熟;
产品成形,其性能、式样、工业等已经被市场认可,市场需求量大。
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可能会成为一国的支柱产业。
④产业的衰退期,是产业从繁荣走向不景气进而衰退的过程。
产业衰退期的主要特点有:
市场需求萎缩,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供过于求;
产业的发展速度下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
产业的技术水平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处于较低水平。
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也被称之为夕阳产业。
产业的衰退期较长,可能比前三个阶段的综合还长很多,大量的产业会衰而不亡。
5、现代产业的概念和分类
现代产业是指较多地使用现代科学和现代管理方法的产品、服务、企业、行业集合。
它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为主要特征。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
发展现代产业成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它包括:
1)现代农业。
以机械化为基础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和体现生物技术的农产品。
一是装备现代化,体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甚至一定程度的智能化的技术应用;
二是产品现代化,如室内、无土蔬菜,转基因作物等。
2)现代制造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制造业,包括直接采用高新技术的新兴制造产业(简称“高新技术制造业”,如计算机制造业)和运用现代科技改造的传统制造业(或称“先进适用技术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产品特征向轻、薄、短、小等方向发展。
所谓“轻”,既可表明产品重量绝对下降,也可相对于功能变化而言,即功能不变体重下降,或者功能增大,体重不变。
“薄”意味着不仅最终产品薄,也包括零配件薄型化。
“短”指的是产品长度短,还意指产品开发周期、使用周期、消费周期均具有缩短的趋势。
“小”即体积小,很多产品以袖珍著称。
此外,产品类型现代化还表明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发展以及由一国产品向世界产品发展。
3)现代服务业。
与新兴产业想联系的服务业以及渗透现代技术的新业态、新服务方式。
其功能在于既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由提升了传统服务业务,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广泛作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
4)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作用的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创新性、高成长性、高关联性、高渗透性、高战略性五大特征。
我国把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5)优势传统产业。
是指产业规模较大,集中度高,具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
传统产业可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而形成优势产业。
6、全球现代产业发展趋势
1)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美国先后颁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方案》报告中,均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
欧盟发起的“欧洲经济复苏计划”中,提到25亿欧元用来资助低碳项目。
2)各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
3)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下降,国际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也不断扩大,并且国际产业转移领域发生了新变化。
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反补贴摩擦案件大幅上升,不少国家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和就业纷纷设置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逐渐扩散到整个产业。
5)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孕育新的重大突破。
历史的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二、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高端竞争、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
20世纪80年代现代产业体系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即伴随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虚拟经济的成功,使提高GDP中服务业的比重成为衡量经济发达与否的标志。
发展中国家,一直都以实现现代化为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现代化在产业方面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核心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
发展中国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甚至模仿发达国家的做法,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率先做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从而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1、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义
所谓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等特征的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即指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主要指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构成。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现代产业体系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实际涵义。
在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就是现代服务业占GDP70%左右份额的产业体系,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方面。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工业化进程比较健康的产业构成,一般指工业增加值占GDP50%左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上升的产业构成,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大。
具体可以描述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现代农业在第一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并逐步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
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显著,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明显提升,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
三次产业比例合理,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2、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1)从产业间的横向联系上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产业发展具有均衡性和协调性,高速增长部门、减速增长部门和潜在增长部门之间增长速度的差距较合理,各产业之间关联的比例关系要均衡,产业之间有较强的相互转换能力和互补关系。
2)从产业体系的构成上看,现代产业体系中既包括以信息产业为狠心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也包括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了的传统产业,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
其中,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信息产业。
3)从产业的纵向发展上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方面具有完整的垂直供需链条,即产业的上、中、下游;
另一方面具有横向协作关系,即相关产业配套。
4)从产业素质的层面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产业具备良好的制度素质、技术素质和劳动力素质。
5)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6)从产业发展的可实现性来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实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良性互动。
7)从产业的国际化角度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建立国际协调型的产业结构,产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再是自身封闭式地维持均衡发展,而是通过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技术引进等国际交流方式,实现与产业系统外的物质能量交换。
3、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
1)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
三次产业比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
2)产业发展集聚化指标:
区位商(地区某个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企业规模。
3)产业竞争力高端化指标:
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目前的统计数据,采用利润率来反映产业的经济效益;
采用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来间接反映社会效益;
采用单位GDP研发投入来反映产业的创新能力;
采用单位GDP的能耗总量来反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综合十七大报告及国家相关政策重要内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该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遵循一定的产业变动规律,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技术进步的引导下、环境资源的约束下,以及三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下,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齐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工业积聚效应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地位不断优化,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重化工业、装备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以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会展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相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以中场产业(介于原材料制造业与最终产品制造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制造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
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现代物流为核心、现代金融业为基础的现代商贸流通业;
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知识性产业。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路径和抓手是:
1)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方向,现代农业为支撑,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
2)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集聚资源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夯实产业链的基础环节。
大力引进和培育关键缺失环节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链条的成长壮大并向高端延伸。
3)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促进产业发展与环境生态相协调。
提高水、土地、能源的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定义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国民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结合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是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政府政策的干预力量,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取得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产业协调发展、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主流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完整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高效化:
指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趋于优化、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由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生产率、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演进。
2)产业结构高度化:
指产业结构按照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
从动态角度来看,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
3)产业结构合理化:
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为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科学技术水平、消费需求结构、人口基本素质和资源条件等,对起初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布局逐步趋于合理的过程。
3、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不断向高效化、高度化、合理化的方向演进。
截至2009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新时期,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出以下新趋势:
1)经济全球化加快,产业转移全球化,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延伸。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空前扩张,国际分工使产业链越出国界延伸。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牢牢控制着产业价值链的上端,全球产业的转移开始由单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转移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转变,而且转移的规模在扩大,结构在提高,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2)发达国家经济逐步由“工业型”向“知识型”、“服务型”转变。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发展迅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的演进呈现知识化趋势。
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出现了非物质化趋势,服务经济的特点日趋明显,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出现了社会服务产业化。
同时,服务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
3)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逐渐呈现边际效益递减趋势。
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初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由于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主要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因此容易实现。
但是随着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趋势的出现,发展中国家要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不断实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结构的高级化,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将会越来越困难。
4)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随着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利用新能源、新技术化解压力。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不断加强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从而提升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国际社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各国都在寻求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的绿色化。
四、产业集群
1、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民间团体。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如果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合起来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指产业成群、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或地区间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
2、研究产业集群的意义
产业集群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思考、分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的新视角。
产业集群无论对经济增长,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角色定位,乃至构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关系方面,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着眼于一个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昌市重点产业基础知识读本1 基础知识篇 南昌市 重点 产业 基础知识 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