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城关三小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11652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34.48KB
台江城关三小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台江城关三小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江城关三小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饰”不要读成
“sì
”,“巢”不要读成“cá
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深入阅读,感悟思想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教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迷人”是说
“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五、自读课文,想象画面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58
2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画面
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2)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3)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的乡下人家,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
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小练笔:
写下你心中的乡下人家冬天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点睛练习。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1. 牧场之国
第3课时
张应兰王丽熊克章杨小燕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美。
荷兰”。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让今天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阅读“资料袋”,增加对荷兰的了解。
4、教师相机简介作者,轻描荷兰。
生平简介:
卡雷尔·
恰佩克(1890~1938),捷(jié
)克小说家兼剧作家,14岁开始发表诗作,一生经历丰富,著作浩瀚。
`主要作品:
散文《明亮的深潭》;
科幻小说《鲵(ní
)鱼之乱》等。
荷兰常常被人称为“风车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
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
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奶牛。
奶牛业相当发达。
二、自读课文,感知牧场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生字词,需注意的字音:
3.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四次,是哪一句?
在什么地方?
2、学生汇报。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3、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第一次:
是对第1自然段的一个总结性的议论。
第二次:
引出下文写荷兰草原上马的描述。
第三次、第四次:
分别是对第3、4自然段的总结性的议论。
总的来说,文中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结构上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荷兰牧场赞美之情。
4、引领学习第2段。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一画,找出你觉得这一段中能体现真正的荷兰的语句。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5、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把能体现真正的荷兰的词语画下来。
(2)作者是怎么描写牧场之国的牛、马、猪、羊、牧民的?
(写老牛时,运用了想象的表达手法,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如“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这是想象。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这是比喻和拟人)
(作者在写景时注重了色彩的搭配对比,如第2自然段中,绿色的草地、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美。
除了这些之外,课文中还写了草原、运河、天空这些景色,草原是牛、马、羊、牧民活动的场所,同时它与运河、天空一起共同构成景物的背景,使整个意境显得开旷辽阔,优美迷人,令人心旷神怡。
6、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引领,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有感情朗读,如:
个人读、互读引读、范读默读、自由读等。
教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
7、领略牧场夜晚静谧之美,再次感叹。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感受荷兰牧场夜晚静谧之美。
(2)学生交流感受。
四、指导朗读
1、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所描绘的画面。
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美。
五、感悟语言文字美
1、本文在写景状物时语言生动形象,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并积累下来。
六、资料链接
风车王国
荷兰素有“风车王国”的美称,在荷兰随处可见的一座座古朴而典雅的风车,给这个美丽的国度增添了几分姿色。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座风车,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风车的历史。
风车首先在荷兰出现主要取决于荷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荷兰人对动力的迫切需求。
荷兰地处欧洲西部海岸,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并构成漏斗形尾部的地理特征,大西洋季风从北海长驱直入,荷兰正处风带要冲,长年受益,风车也就应运而生了。
到了18世纪,荷兰风车达到了鼎盛时期,风车除了用来排水、灌溉外,还用来发电,荷兰人依靠这些风车变沧海为田,建设美好家园。
七、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荷兰,学习了美丽的牧场之国,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堂点睛练习。
22、古诗词三首
第4--5课时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及其情趣。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极其乐趣。
小山村的图片、子规叫声录音、挂图。
教学课件
三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温州。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课题及内容)
二、初读
1、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把这首诗读正确,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三、学习《乡村四月》,体会画面美
1、老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
2、指名学生试读,老师相机指导。
3、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
(山岭和原野都绿了。
(2)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
(白满川)
①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②(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绿……)
(3)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
(子规声声)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
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
(4)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春天,山陵和原野遍布绿色,到处都是已翻耕好的水田,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呈现一片片白色。
杜鹃声声啼鸣,似乎在催促人们快点干农活,春雨漾漾如烟似雾。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了”是什么意思?
(结束)
(2)理解这两句诗并体会感情。
(乡村的四月,农民是非常繁忙的,干农活是非常辛苦的,但他们却很勤劳,作者在这首诗中正是要赞美乡村四月里农民勤劳耕作,任劳任怨的精神)
4、指导朗读、背诵。
四、明确课文主题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
3、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
(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
《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教师释题意。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是指春夏秋冬。
田园,这里泛指农村。
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
杂兴,指随兴写来。
“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
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
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
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
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流露出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六、拓展视野
1、想一想,说一说,你和诗中的儿童相比是不是更幸福?
2、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
2、查阅并收集与该词相关的资料。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
(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
他是在钓一个人——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 的词——《渔歌子》
三、初读感知,读出“词”味
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指名朗读。
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四、精读感悟,悟出“词”画
1、什么叫“不须归”?
为什么“不须归”?
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
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
(2)学生标画,教师巡堂。
3、想象色彩:
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
为什么?
4、想象画面:
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
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五、拓展延伸,品出“钓”情
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
张志和呢?
你们怎么知道的?
2、作诗和诗:
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
担心他长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烦来,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来自由地读一读。
哥哥这首词写什么?
(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
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
3、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
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
了解张志和吗?
(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
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4、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呢?
(悠闲的生活、清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5、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读全词)。
六、回归主题,升华“词”情
1、假如你来到浙江你一定会看哪座山?
(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
(张志和)
2、欣赏唱词《渔歌子》。
七、作业
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四年级班下册第(6)单元
23、麦哨
第7课时
张应兰熊克章杨小燕王丽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麦哨录音,田园风光的图片。
2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
(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
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读准多音字“和”“应”。
(提示:
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的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1)孩子们衣服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①看图品味:
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②随机板书:
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2)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②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
(前几天、转眼间)
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④随机板书:
油菜,蚕豆,稻花
(3)田园里丰收乐:
①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②重点品味“擎”。
(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
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
(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欢庆丰收的歌
(4)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①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
例:
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
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
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5)“茅茅针”滋味美:
“……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
(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质疑:
课文以麦哨开头,又以麦哨结尾,有何用意?
(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蕴悠长,暗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
(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一朵朵,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排比句)
3、品味精美词句。
拟人句:
“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把麦田当作人来写,显得非常亲切,富有情调,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比喻句:
“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这句中包含两个比喻句,后一个比喻句是顺着前一个比喻句说下去的。
比喻贴切,使景物染上了艺术的灵性)
四、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2.认真观察乡间田野的美丽景观。
1、摘抄优美词句2、熟读课文。
3、完成课堂点睛练习。
语文园地六
第8--11课时
张应兰熊克章杨小燕王丽
习作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挂图。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学生认真观察
4
(教学时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台江 城关 集体 备课 电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