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111211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35.69KB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后反思
2大雁南飞
1.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懂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加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活环境,关爱自然,尊重生命。
2.了解人类行为对环境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3.探究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原因。
调查本地区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生活在线
引导学生谈谈一些动物在秋天的异常行为,如:
大雁南飞,白鹭南迁,松树收藏松果,灰熊大量进食等。
加强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认识。
追根求源
1.提出探究主题:
动物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园?
2.学生得出一下原因:
温度的原因,食物的原因,生活习性
3.教师适时归纳引导,总结
他们都是为了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如大雁南飞是为了去温暖的南方寻求丰富的食物。
可见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某个地方的环境不适应它们生活了,它们就会选择逃避或消失。
环保在行动
1.启发学生思考:
为了保护动物,给它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
2.谈论交流,概括总结
保护环境,不污染水源,集中处理垃圾,不排放废气,
不伤害动物,植树造林,拒接使用一次性筷子。
激发学生将想法落实到行动上。
3.展示一些保护环境带来了良好效应的事例
例如昔日污浊的莱芜汶河经过长期不懈的治理,今天变成了:
鱼翔浅底,白鹭齐飞的美好画卷,昔日消失的毛刀鱼又回到了微山湖的怀抱。
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把这种好的现象永远的保持下去。
1.学生分组调查不同地点动物的变化情况。
2.通过分析调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大雁南飞
3疯长的水葫芦
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2.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知道治理的办法。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生物入侵的信息,并能分析当地生物入侵的情况。
调查有没有生物入侵的现象,是怎么治理的?
1.了解水葫芦:
展示水葫芦以及水葫芦造成危害的图片。
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认清水葫芦的认识面貌。
2.引发学生讨论:
水葫芦引入我国后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进入本节课主题。
追根求源
1.什么是生物入侵?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物入侵的资料。
通过展示生物入侵的事例,让学生提高对生物入侵的认识。
(2)明确生物入侵的概念。
2.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
(1)提出问题:
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那?
(2)通过分组汇报交流的方式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
(3)师生共同总结,可以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对生物的影响和对经济的影响方面来说。
3.探究不速之客是怎么来的?
(1)通过教科书的提示和搜集的资料了解生物入侵的途径。
(2)讨论防止生物入侵的方法,
1.引导学生提出治理生物入侵的措施。
(1)小组讨论如何治理这些不速之客。
(2)交流治理生物入侵的各种办法。
1.建议学生先从自身做起,调查当地生物入侵的现象,了解当地人们治理生物入侵的措施,进行一项长期的治理观察活动,为彻底治理当地的生物入侵提出更好的办法。
疯长的水葫芦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2、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播放MP4下载歌曲: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傣族孔雀舞曲、梦里水乡部分开头和中间。
(学生比较熟悉)
师:
这些歌曲歌唱的是哪些地方?
生答。
你从歌曲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生:
思念、热爱、赞美家乡…
师小结:
这些歌曲虽然歌唱的是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但都表达了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引入)师: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壮丽多姿的山河,下面我们将随着本课一同欣赏祖国的几处风景及民俗。
(一)自主学习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填写学案第一题,补充表格。
(见附页学案)自读课文,边读边写,同桌合作。
师提出要求:
(1)边读边填写,同桌合作,可以1人找,一人填写
(2)注意画斜线格不填
(3)如遇难题,组内讨论。
(二)合作交流
小组学生汇报:
(师:
请同学们把表格内容读一读,谁愿意读。
)
1、生一行一行汇报。
生个别依次汇报四个地区的填写情况。
2、“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傣族风情”、“江南水乡”师板书
(1)师生共同订正部分:
有谁的意见不一样,请在补充订正一下好吗?
生1:
“黄土高原”气候环境不会填写。
生2:
覆盖厚厚的黄土层,气候干燥。
你是怎样知道的?
“看课本插图。
”
(2)师一行一行读表格,可以知道各个地方的物产和风俗。
3、生一列一列汇报。
除了一行一行读外,还可以怎样读。
一列一列地读表格。
(生依次读出来)
(1)生读第一列,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大致范围。
从北到南,从西向东。
(2)生读第二列。
说一说气候,环境与什么有关?
地理位置
(3)生依次读一读适宜的动、植物及交通工具、及特有风俗。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各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适宜的物产不同,风俗习惯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沉默)
引导虽然各地有很多不同,但是人们都不放弃,植物的生长、动物生存
生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种收获,快乐的生活着。
(全体师生掌声鼓励)
4、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用表格统计的形式学习了全课内容,以后我们也可以用画表格的方法自学。
(三)精讲点拨
分读课文,精读部分内容。
(见学案第二题)
(1)再读“青藏高原”师:
边读边回答学案第二题
读书
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用笔勾勾画画,标记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2)学生回答,集体订正(个别回答)师:
注意读好题目要求。
(3)师:
小结,同学们读书都读得非常仔细。
以后我们可以一边读书,一边给自己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简单的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如遇疑难,可以想办法解决。
如:
查资料、交流等。
用提问题的方法自读课文后3部分。
2、分读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黄土高原”。
课文中有许多精美的图画,让我们边看彩图,边浏览课本文字边欣赏。
(1)层层梯田,绿油油的庄稼多美啊啊!
(第一幅图)
(2)人们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
(第二幅图)
(3)层层梯田怎么变得千沟万壑了?
是什么原因?
请问同学们赶快想办法还它一个碧水青山吧?
(第三幅图)
生答:
植树、造林、种草皮。
我们可以一边看彩图,以便理解文字,图文对照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四)有效训练
1、师: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到这里,我们不仅对祖国的四个地方熟悉了一下,还用不同方法领略了“高原人家”“黄土高原”这两处风景民俗。
2、师:
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难,请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好吗?
3、学生做学案第三题,连连看,生汇报。
4、总结收获
(1)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师:
我们知道不同地方因为位置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但是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脚踏一方土,畅饮一江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着家园,这就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三、引出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哪些风俗习惯?
向人们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让其了解我们家乡得美,抓住一个方面写一篇小短文。
5消失的耕地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
知道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
消失的耕地
[解释]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
2.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
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
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转折]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读资料,讨论]略
[教师小结]
1.当前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1)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
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
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2)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6湖泊变小了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一、导课
同学们,见过湖吗?
知道我们山东有哪些著名的湖吗?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出示大明湖和微山湖图片)
(这是我们山东济南的大明湖。
微山湖在我们山东的西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这些风景秀丽的湖泊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
活动一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也有一个湖,它曾经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我们一起来看它过去的美丽景色。
(风景图片)
用什么词形容罗布泊昔日的风景呢?
昔日的罗布泊可以说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想知道吗?
活动二
(现在沙漠图片)
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了?
它是怎么消失的呢?
(学生交流)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沙漠在扩张)。
三、湖泊遭到破坏的症状及原因
不但罗布泊变成了沙漠,还有许多湖泊也不像原来那样风景优美了。
(请看:
下面的图片。
这些原本清澈透底的生命绿洲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原因污染我们的湖泊。
四、我们怎样治理呢?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现在我们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五、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
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
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
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
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
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湖泊变小了
7动物哪里去了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动物。
2.能够自觉爱护动物,意识到人与自然界要和谐相处。
3.知道由于人类的破坏,动物栖息地逐渐丧失,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调查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灭绝的原因。
小组合作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播放视频《灭绝的动物》,这些动物到哪里去了?
据说,目前地球上现存有150万种人类已经命名的动物,而估计已经灭绝的动物有700万种之多。
动物在哪里?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讨论与探究
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
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珍稀动物的资料,那么,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
说说你用什么方式或从什么途径获取的调查信息?
小组交流:
回报交流成果。
教师出示珍稀动物的图片,学生赏析。
小结:
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是世界上珍稀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探究动物消失的原因。
我国的珍稀动物数量在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汇报交流。
动物生存环境恶化、丧失,用于人类的食品与装饰,恶意捕猎,环境污染。
盲目引进天敌。
(3)简介功能性灭绝。
第二课时
爱心行动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根据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保护动物刻不容缓。
A听羚羊的故事。
B听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
当珍稀动物被认为破坏下濒临灭绝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有道是: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C展示森林被破坏前后的图片,感受:
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才能保护我们人类。
D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
E保护动物,从自身做起。
提出问题:
同学们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动物朋友呢?
学生讨论交流:
动物放生、拒绝穿皮草、拒绝野味。
师生小结:
保护动物,从自身做起,争做动物保护的小卫士。
F请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拟一条“爱心标语”。
(要求:
简洁、醒目):
课堂小结
畅所欲言:
通过这次活动,你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感触,能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而努力,为我们的地球家园缔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继续关注
1.做一期保护野生动物的手抄报,宣传法律法规,号召大家不捕杀、不食用野生动物。
2.成立小动物保护协会,保护身边的小动物
8.星星不见了
1.认识到应该防止光污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意识到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科技的发展。
2..认识光污染现象,知道夜空中看不见星星的主要原因是收到了光污染。
3..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有关光污染的资料;
通过考察、体验活动感知光污染的危害。
认识到应该防止光污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一.生活在线
1.
了解星星不见了的原因。
2.
了解什么是光污染。
(1)
提出问题:
夜晚,在城市里观察到得星空是什么样的?
在农村观察到得星空是什么样的?
两者有什么不同?
(2)
小结并认识光污染。
(3)
补充资料。
二.追根求源
认识光污染及其危害。
交流资料:
有哪些光污染现象?
补充资料:
因光污染造成的交通事故等事例
小结:
舞厅的眩光、霓虹灯、紫外线等都会造成光污染,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
小体验活动
(1)提问:
在光线由暗突然变亮的情况下,眼睛有什么感觉?
(2)根据要求体验活动。
(3)谈感受,小结。
三.环保在行动
1.调查身边的光污染现状。
2.开展调查活动。
四.绿色延长线
做预防光污染的剪贴报。
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9、难以去除的口香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口香糖残渣对环境的污染,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增长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课堂的讨论,为处理口香糖污染出谋划策。
情感目标:
经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护环境卫生,提高公共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
口香糖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为环保做好事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教学辅备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细致地去想想,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悄悄”将口香糖吐在公交车上
镜头二广场的口香糖随处可见,“城市黑斑”不少
镜头三清理人员用手要一点点抠着人们随地吐出的口香糖
镜头四校园中多少教员反复重申请不要随意吐、抹
镜头五青少年、儿童,用手和口交替玩弄口香糖
在这一幕幕下,我们又该去说些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些“黑色数字”吧!
2004年国庆节后,据有关部门统计,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就发现60万块口香糖残渣,经实地测算,刨去纪念碑、纪念堂的面积,平均每平方米有5块口香糖残渣。
而要彻底清理这些残渣必须使用特制的清洗液和铁铲、铁刷两样工具,清洁工要先戴上白手套,将特制清洗液倒在黑残渣上,当残渣软化后,用铁铲砸二三十下使残渣表面断裂,然后用钢丝铁刷横刷纵刷80到100下,直到黑色痕迹消失。
据计算,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需要36秒到1分半钟,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至少需要花费1.1元。
看到如此种种,我们不该去一起关注口香糖的问题吗?
不该一起去呼吁些什么吗?
不该从自身中去做些什么吗?
(一)交流讨论,引发思考。
1、交流查阅的资料,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
2、给口香糖算笔道德帐
2002年10月,从北京天安门广场清理口香糖残渣工作中了解到,卖一块口香糖0.2元,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要花费1.10元。
拒市场销售额计算,北京一年消耗8700万块口香糖,都吐在地上,要污染1.74万平方米的地面。
3、展示摄录的口香糖残渣污染的地面。
(有学校的操场、有小区的公园地面、有街道的路面……)与美丽的建筑形成对比。
4、讨论组小结:
(1)口香糖具有很强的黏合性,如果粘在地上便很难清洗,进而对环境造成损害。
(2)和乱扔废纸、瓜果皮等物相比,随地乱吐口香糖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容易传染疾病,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随地吐痰”。
(3)乱吐口香糖者,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形象,还会影响他人的心情。
试想,如果你踩到了他人随地吐的口香糖,那双崭新的皮鞋被这倔强的黏稠物缠住不放,或者粘到鞋底,再次迈时一步一粘,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所以为了你自己不被口香糖缠上,请不要随地乱吐口香糖。
既然口香糖对环境有如此严重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减少口香糖对环境的污染呢
(二)交流设想,制定方案。
1、多多进行宣传教育。
比如电视上多做这方面的广告,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多张贴这方面的宣传画,经常提醒大家。
2、厂家最好开发环保型口香糖。
3、发现乱吐口香糖的人就罚铲一小时口香糖,惩罚的人体会到清除口香糖的困难后就不会再乱吐口香糖了。
4、登记乱吐口香糖的人的大名,并把每天吐口香糖的人名登在报纸上,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没面子,也就不敢乱吐口香糖了。
(四)行动起来,消除口香糖污迹。
1、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
不吃口香糖,在社会上不随地乱丢口香糖残渣;
每当吃口香糖时,要把口香糖残渣用纸包好,再投放到垃圾筒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或许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一定的帮助。
10、白色污染
(一)知识方面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
2.通过真实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方面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段有关“白色污染”的视频。
2.教师引导:
从这段录像上,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联系实际,调查计算。
1.收集统计数据
①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
全班呢?
②调查每个年级有多少人?
算一算全校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完成下面统计表。
③全校同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小学 年级 环境 教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