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复习提纲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109953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8.77KB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复习提纲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
表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
S"
表示。
国际上习惯用20°
W和160°
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我们可以根据经、纬线的交点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
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着,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每隔15°
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
至东经7.5°
,划为中时区,或叫0时区。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北京处在东八区。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小时,向东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往前拔一个小时;
向西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倒拔一个小时。
东八区的区时,就是“北京时间”。
原则上以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简称为“日界线”。
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
日界线不完全在180°
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
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③、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3、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第二章学用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缩绘在平面上的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
1、方向;
2、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
图幅一样,比例尺大小不同,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就不同。
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
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
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按图上标明的方向定向;
有经、纬线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二)地图的运用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①、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
②、等高线互不相交
③、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④、等高线重合表示陡崖,一般以特殊符号表示
⑤、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叫山谷;
向低处凸出,叫山脊
⑥、介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鞍部
3、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人们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
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
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
高原和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
不同的是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不平;
不同是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要读懂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地图上的方向,再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信息。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和天气预报
1、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天气预报图
①、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②、天气符号图: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③、天气预报图: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二)气温和降水
1、气温的变化
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气温的日较差:
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
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A.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
B.海陆因素:
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
C.地形因素:
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3、降水的形成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3)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4、、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
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
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
在南、北纬30度~~40度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
在南北纬30度~~40度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
在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三)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沿海地区气温低,内陆地区气温高;
冬季沿海地区气温高,内陆地区气温低;
沿海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气温在空间分布上也有差异,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⑴、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③、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
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④、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⑵、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⑶、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
终年寒冷。
⑷、高山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
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中国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的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南北跨度大,当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存在着季节差异。
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东9区)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东5区)时差4小时多。
东西跨度大,当东部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端的帕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
2、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我国领土的四端为:
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约135°
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
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
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约53°
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陆上疆界线长2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
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西岸濒临台湾海峡。
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
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6个国家:
东为韩国、日本;
东南为菲律宾;
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4、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海陆位置特点:
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大陆,面向海洋,海陆兼备。
优越性:
1)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纬度位置特点:
北回归线穿过南部,绝大部分领土处在北温带,一小部分处在热带。
南北气候的差异,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行政区划
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称为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和乡(镇)三级,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与行政中心见第三册P8的表。
行政区划的原则:
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我国约有12.95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全国共有56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
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华侨与华人
我国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
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全,错综分布,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
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
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地,带来充沛的雨水。
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水路交通。
当河流从地势的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又会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三列: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贺兰山;
横断山。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
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是世界最高峰。
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网格状分布的骨架。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写照。
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
其特点:
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
多草原和沙漠。
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
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
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内陆,分居天山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呈环状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由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中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素有“水乡”之称。
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山脉名称
西侧地形区名称
(东侧地形区名称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 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天 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二、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不流入海洋,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
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外流河。
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
我国的湖泊众多,主要的淡水湖有:
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
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河流。
从各拉丹冬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位于长江上游;
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水流变缓,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
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具有优越的航运价值。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干支流上还建设了二滩、龚嘴等水电站。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多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游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已进行梯级开发,兴建水利枢纽。
从河口镇到河南旧孟津为中游,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区由于土质松、植被少、多暴雨,含沙量特别多。
黄河泥沙90%来源于中游,因此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使黄河的含沙量减少,这是治理黄河的关键。
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
三、气候
l、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
气温分布特点为:
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
主要原因在于: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
冬季盛行冬季风。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
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
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
我国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六个不同的温度带。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
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受海洋影响逐渐减弱。
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
一般要占全年的80%。
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
季风气候的特征是:
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
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这种海陆分布的态势,是形成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
其界线大致是: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
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
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
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东西差异大;
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
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
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
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
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旱涝灾害;
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二)土地资源
由于地表形态和自然环境各异,人类利用和开发土地的方式不同,因此,人们把土地按利用类型不同划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
我国耕地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4%。
全国90%以上的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中。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为主,以南水田为主。
我国森林面积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复习 提纲 粤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