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教学实录玩滑梯的启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10888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28KB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教学实录玩滑梯的启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教学实录玩滑梯的启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教学实录玩滑梯的启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知道的真多,老师都羡慕你了,请坐!
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接触面,两只手掌接触的地方叫接触面,手放在桌面上它们之间也有接触面,当然玩滑梯的时候身体与滑梯之间也有接触面了。
滑梯,大家都玩过是吧?
谁能说一说你在玩滑梯的时候身体与滑梯接触的地方有什么感觉?
如果你是蹲着玩,鞋底就会和滑梯的面接触,就好像是在磨鞋底,长时间的滑,鞋上的一些花纹就会磨掉一些的,甚至会磨平,这样滑起来就快了。
你肯定是玩滑梯的高手,这么有经验。
谁想补充?
有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滑得很慢,还能听见衣服和滑梯摩檫的声音,这时你感觉很不舒服。
这位同学很了不起,玩的时候很细心把自己听到的和感受到的都表达了出来,我们给他点儿奖励好不好?
鼓掌。
谁还想说?
老师我小时侯经常玩滑梯结果把裤子都磨破了。
这位同学真幽默,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童年的记忆里。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什么是摩擦,为学习后面的摩擦力做好了准备。
)
二、探究活动:
1.探究摩擦力
我们在滑梯上滑,为什么有时滑的速度快、有时滑得速度慢呢?
到什么因素有关呢?
大家想不想弄清楚?
想!
那我们试着猜想一下好吗?
我觉得可能与滑梯的表面有关。
可能与人穿的衣服有关吧?
。
可能与人穿的鞋子有关?
……
(教师随时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同学们的这些猜想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必须靠什么来验证呢?
生(齐答):
实验。
太正确了!
那怎么计这个实验呢?
请各小组的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设想一下。
小组热烈讨论。
第三小组的同学已经讨论完了,先听一听他们的设想好不好?
好。
请三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请认真听。
三组代表:
我们要做与滑梯的表面有关的实验。
滑梯的表面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滑的,一种是不滑的,可以选用两种材料代替,另外再找一种东西代表人就行了。
先让人在光滑的面上,滑一次,再在不光滑的面上滑一次,结果就出来了。
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前面举手的这位女同学是哪个组的?
八组。
代表你们组说说你们的设想好吗?
八组代表:
我们想证明与鞋子有关。
我们准备了两种物体分别来代替鞋子和滑梯,不过鞋子的底可以找另外的两种材料分别代替,一种代替滑的,一种代替不滑的,步骤和三组的一样。
我们五组想证明与衣服有关…….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是非同寻常啊!
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下面就请大家根据你们的设想开始实验,实验材料大家在课前已准备好了可以自己选择,记住:
将实验结果填写到实验记录的表格中。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有秩序,材料不够小组可以分工合作。
这位同学说的真有道理。
谁还有补充的吗?
还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材料弄坏了。
谢谢这两位同学的提醒,现在就同学们开始实验吧!
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验证思路,即设计出可以对比的相关要素,培养缜密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记录表:
可以改变的因素
改变的因素
保持不变的因素
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结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大约5分钟后总结汇报。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做法和结果展示给大家?
(投影仪演示学生的做法)
我们用一个长木条当滑梯,一个小木块当人。
当滑梯的表面铺上砂纸时,人滑得很慢;
当滑梯表面铺上白纸时,人滑得就快。
这说明人滑动的速度确实跟滑梯的表面有关。
实验做得好,总结的也很到位。
还有其他做法吗?
我们猜想的是可能与鞋底有关,我们也是用一个长木条当滑梯,一个小木块当人。
不过实验的过程正好相反。
我们先把白纸贴到小木块上,然后用贴着白纸的那一面顺着滑梯然后向下滑;
再把砂纸也贴到小木块上,用同样的方法向下滑,最后得出鞋底光滑时人滑得快,鞋底粗糙时人滑的速度慢。
这位同学看来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真不错!
还有不同做法吗?
……
师:
尽管家才所做的实验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大家的发现是一致的,那就是:
物体表面越粗糙,物体滑动的就越慢。
你们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
学生低头思考
生A:
老师,是不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不让他们前进?
什么东西会使他们不能前进呢?
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知识。
学生B:
推和拉都能产生力,难道这也是一种力?
这位同学能把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真是太棒了!
其实不管是物体的表面光滑还是粗糙,只要两个物体一接触一运动就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越大物体运动的就越慢;
这种力越小,物体运动的就越快,科学上称它为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去验证自己猜测是否正确,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精神。
)
2.体会摩擦力的存在
(1)手在桌面上摩擦
刚才同学们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认识了摩擦力,老师首先祝贺你!
现在让我来做个小游戏放松放松。
请大家用手在桌面摩擦,看看有什么感觉?
然后在桌面铺上白纸再摩擦看两次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做老师巡视
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老师我发现在桌面上摩擦比在桌面上铺上白纸摩擦要费很多劲。
师:
:
还有不同意见吗?
手在桌面上向前的摩擦速度要比铺在上白纸摩擦的速度慢一些。
单纯用手在桌面上摩擦不仅费劲儿而且还能发出响声,在纸上摩擦几乎是没有声音。
看来同学们在做游戏时也没有忘记认真观察,仔细动脑筋想问题,这种习惯非常好,老师为你们的好学鼓掌。
现在我们进行第二个游戏:
(2)拉动蹲在地面上的同学
游戏规则是每排出两名同学,一个同学蹲着,另一名同学用手用力拉,每次两排,两人一组同时进行,看谁先拉到终点。
可以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身边的材料取胜。
(投影仪出示游戏规则。
在一片呐喊声中,比赛结束了。
首先祝贺北排和南二排的同学取胜了,成为了今天的冠军。
师生鼓掌祝贺
没有取胜的两排不要气馁,以后肯定还有机会的。
下面请两位冠军交流一下感受好不好?
师生再次鼓掌欢迎。
冠军1:
我很高兴,就是太累了!
冠军2:
我也觉得累!
先让两位冠军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
对刚才的比赛,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老师我发现北排参加比赛的两个同学一个个儿大,一个个儿小,拉的时候是大的拉小的,虽然也费劲但跑得却挺快。
如果是小的拉大的呢?
不用说,肯定慢,重的在后边赘着,拉不动,想快也快不了。
谁有不同看法?
那不一定,如果在重的那个同学脚底下加两个轮子那肯定是快多了。
这位同学的想法挺新奇的,真是别出心裁,他的方法可行吗?
行!
谁:
谁还看出别的门道了?
老师我觉得比赛也是要动脑筋。
为什么呢?
我发现南二排的秘密了!
他们在被拉的同学脚下垫上了两块木条。
垫上木条跑得就快了?
我想木条平,肯定比鞋底光滑,拉起来速度肯定会快的。
原来是这样,老师这太不公平了!
为什么?
游规则是明明白白写着:
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吗!
相反这种活学活用的精神应该大大的表扬才对!
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当我们在桌面上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时就会感到费力,这时候因为什么呢?
生齐答:
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只有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他才会信服。
所以当学生在亲身体验之后,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摩擦桌子的感觉时,归纳摩擦力的定义便已水到渠成了。
3.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实验,你的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我觉得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
还有补充的吗?
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有关?
还有别的意见吗?
看来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想法罗。
同意!
同意归同意,但是,研究科学光靠猜行吗?
不行!
那还要怎样?
生:
亲手验证。
说得太好了。
那么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
我们再来设想一下。
我想利用刚才的游戏,我们在桌面上放两个物体一个轻的,一个重的,我们用手分别去拉它们,他们用的力肯定不一样,我通过感觉来估计一下,他们用劲的大小,结果大体就明白了。
你通过感觉估计用多少力这样的实验准确吗?
生B:
谁的感觉那么准!
(生齐笑)
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对不对?
对!
那你能想个周密的办法,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物体被拉动时我们用力大小的变化吗?
摇头
其他学能想出办法吗?
∩鶦:
老师我的办法和他的差不多,我先把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拉,然后再放在粗糙的木板上拉,用的力我觉得也不一样,但到底用了多少力我也没有办法测出来,可是它能证明我的猜测。
现在我们就缺少一种能测量用力大小的工具。
生C:
很无奈。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这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在以上环节中,重点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这位同学真有钻研精神居然想到了我们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工具。
先为这位同学的钻研精神喝彩!
看来,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必须先找到能够测出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吧?
别着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学具袋里边的材料,看有没有我们要找的工具。
生A、B、C、D:
老师,这是什么?
生E、F:
老师,这个圆筒形的中间有弹簧,上、下两边各有一个钩子的东西是不是用来测力的?
回答的非常正确。
这就是我们的好帮手测力器,大家看他有什么特点?
它是个圆筒形的中间有弹簧,上、下两边各有一个钩子。
你能猜想一下钩子有什么用吗?
它上边的钩子肯定是用来钩手的,下边的钩子是为了钩物体的。
真聪明!
还发现了什么?
生B:
我发现测力器上有指针,还有很多的刻度,大格上面还标出了数。
你观察得真仔细,谁知道力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摇头
师介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大家知道牛顿是谁吗?
是一个大科学家。
这个名称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我们拉动物时,必是匀速拉动,当指针正好指向大格2,我们就应该读作多少?
学生齐答:
“二牛顿”。
非常正确!
如果指针不是停在大格上而是随便指向了任意的一个小格上那怎么呢?
生E:
先算一算一个小格是几牛顿再把大格的数合在一起就行了。
这和温度计的读法相似的。
你很善于积累学习方面的经验,并能正确运用,同学们可要向你学习啦!
另外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记住:
拉动物体时速度要一样,边拉动边读数,如果停来读数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F:
老师测力器上的弹簧肯定要缩回去的,这样数就不准了!
你很善于观察,真棒!
工具有了,现在大家可以动手操作了。
不过老师还是想给大家两建议:
其一同学们要分工协作,记录员要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其二每个实验最好做两次,确保误差小一些。
现在开始!
实验记录表:
次数
物体(接触面)的变化
用力大小(牛顿)
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虽然学生在实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仅仅利用他们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放”“扶”结合,在学生有困难时的适当点拨这是非常重要的.)
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大屏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来我们一起听一听其他组的实验结果,看谁最善于倾听。
(大屏幕出示实验报告单)
生A:
我们组第一次将木块的光滑面朝下,用测力器钩住它,在桌面上匀速拉动,用的力是1.5牛顿;
用同样的方法第二次用的力是1.6牛顿。
第三次我们还把木块的光滑面朝下,只是在上面加了两个砝码再在桌面上匀速拉动,我们用的力是3牛顿;
最后一次用了2.8牛顿。
实验证明摩擦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我们组第一次也是将木块的光滑面朝下,用测力器钩住再桌面上匀速拉动,用的力是1.3牛顿,第二次同样的方法用了1.2牛顿。
第三次是把木块的粗糙面朝下,用测力器钩住在桌面上与匀速拉动,了2.3牛顿,用同样的方,第四次用了2.4牛顿。
实验证明摩擦力与物体的接触面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生C:
我们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生E:
我们组……
看来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物体的轻重、接触面的光滑程度都能影响摩擦力。
也就是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也有关系。
师生齐说:
如果被拉动的物体越(轻)摩擦力就越(小),如果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
如果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如果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在观察、猜测、验证、总结、交流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是致关重要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看谁想得多,回答得积极。
为了增大摩擦力,人们故意在鞋底上弄一些花纹,这样走起路来很方便,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鞋底。
他说的对吗?
生B:
滑运动员的鞋底装有冰刀,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力,滑冰的时候速度就会快很多。
你从那儿知道的?
电视上看的。
你很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太棒了!
你还知道些什么?
老师我还知道旱冰鞋的底下有轮子,也可以减小摩擦力,这样在旱冰场上也会滑得很快的。
你知道的真多,真了不起。
我曾经看见爸爸在轴承上滴润滑油,可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吧?
事实正是如此!
生D:
汽车轮胎上的花纹也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
下雪天为了防滑,人们在陡坡上撒一些煤渣。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从实验中获得的知识同广阔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只要他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即可))
关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师也查阅了许多资料,这里有一组精美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大屏幕播放一组关于摩擦力应用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课堂的信息量明显增多,同时可把学生带入一种美丽奇幻的情境之中,大大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课堂评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的溜走了,许多同学还意犹未尽,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观察探索,如果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我们能做到的对不对?
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可贵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这正是我们研究科学所最需要的。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伙伴们对你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先在小组上说一说、评一评,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
铃响下课。
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关注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精品 小学 科学 青岛 版六三制 三年级 下册 教学 实录 滑梯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