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095554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51.86KB
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
(5)修建小型会议中心;
(6)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业中,通过采用RFID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2、2016年至2017年年计划:
(1)兴建集餐饮、棋牌、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
休闲园规划结构为:
休闲休息区、水果采摘区、观光植物区、观景品茗区。
(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
3、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进行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园,现代社会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质优价高的无公害畜禽肉类和蔬菜粮食等是今后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任务。
为了确保生态园建设前期的资金周转及维持经营,在真正走向市场化道路之前,生态园的前期产出全部由集团部消化。
4、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在生态示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五、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依据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建设项目技术指南》。
2)依据《乌苏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乌苏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3)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书及咨询服务合同。
4)乌苏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西大沟镇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文件规定。
5)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四、项目概况
“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依托乌苏市西大沟镇的地理环境优势,以产业化为载体,以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品牌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为目的,将科学规划管理、绿色种植技术、生态科学养殖技术、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网络有机组合的农村综合型、实用型、生态型的一种模式。
该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开发建设金三角地区新型观光农业旅游示区。
通过实施“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形成面积5000亩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建成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景区交通便利,距离乌苏市15公里。
五、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通过实施“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形成集种养、加工、销售、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城郊型经济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为直辖市发展高端、高效和高辐射力产业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
项目投资为万元,该项目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使用周期长、操作简便、易被农民所接受等特点。
因此,该项目建设前景广阔,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要求。
实施“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
一、乌苏市概况
1、地理位置
乌苏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山脉婆罗科努山和依连哈比尕山北麓,地处东经83°
15′—85°
08′、北纬43°
29′—45°
16′之间,东与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沙湾县为邻,南至天山山脊与和静县、尼勒克县相望,西连精河县,北接托里县,东西宽148公里,南北长199公里,总面积16443平方公里,市区距首府乌鲁木齐市268公里。
2、自然状况
乌苏市整个地形受天山山脉影响,由南向北倾斜,依次分为高山、中低山、丘陵、平原和沙漠五个地形带。
其区及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3.6%,平原占44.6%,沙漠占11.8%。
乌苏市可分为南部高山区、南部区、南部低山丘陵区及冲积平原区。
海拔2500米以上为南部高山区,海拔1500—2200米左右的地带为南部低山区及山前倾斜洪积扇地带,海拔50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及沙漠,冲积平原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河水灌溉便利,地下水位高,是主要的农作物生长区。
乌苏市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是北疆地区光热资源较丰富和无霜期较长的区域之一。
气候特征是:
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温度的年际变化大,全年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为42.2℃,≥10℃的积温为3658.6℃,年降水量为158.4毫米,蒸发量高达2109.9毫米,平均无霜期186天。
主要灾害性气候为春季、夏季干热风、冬季冻害及个别年份有冰雹等。
乌苏市域从南部山区到北部低地依次分布着山地草甸土、山地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灰漠土、灌耕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其中,灰漠土、灌耕土、潮土是平原区主要土壤类型。
乌苏市农区土质较好,盐碱较轻,土壤中富含铁、铜、锰、硼等微量元素,但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磷,缺乏有效元素锌,对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性。
乌苏市境主要河流有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年径流量分别为6.3亿立方米、2.9亿立方米、3.4亿立方米,在三条河流中地方系统拥有的有效水资源为4.64亿立方米,占三条河流年径流总量的36.8%。
此外,市境还有14条山洪水沟,总径流量约2.0亿立方米以上,但缺少蓄水调节工程,因而实际有效水资源只有0.75亿立方米。
从以上地表水系中各处河系总引水量为3.26亿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达70万亩左右,地表水资源中尚有1.38亿立方米的开发潜力可挖,其中三条主要河流的潜力为0.875亿立方米,14条山沟水沟的潜力为0.3亿立方米。
全市地下水补给量为7.2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4.34亿立方米,年开发利用地下水1.67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38%。
目前,乌苏市总供水量为4.93亿立方米,包括地表水3.26亿立方米和地下水1.67亿立方米。
乌苏市的植物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大麦、高粱、大豆、棉花、油葵、红花等农作物,苹果、葡萄、梨、桃、杏、、樱桃、西瓜、甜瓜、梨瓜、蔬菜等园艺产品;
同时还有以药材为主的丰富野生植物,如甘草、贝母、党参、黄芪、板兰根等。
乌苏市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铁、金、铜石墨、石灰石、石膏、芒硝、盐、页岩、矿泉水等,其中已被开发利用的有煤、石膏、石灰石、页岩等,但未能形成现代化的生产规模。
3、社会经济条件
乌苏市市辖1区10镇7乡6个农林牧场,180个行政村。
乌苏市2011年末总人口为227490人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7万人,农村人口16.37万人,人口密度0.06人/平方公里。
2012年实现国生产总值124.1亿元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亿元,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3124元。
。
当年播种面积47917公顷,其中,粮食11691.27公顷,棉花27238.53公顷,油料3046公顷,粮食总产量为94457吨,棉花总产量为44535吨,油料总产量9085吨。
年末牲畜存栏68.44万头(只)。
人均耕地0.34公顷(5.14亩),农业人口劳均耕地0.81公顷(12.17亩),人均居民点450平方米,人均拥有粮食478公斤。
乌苏市地处南北疆交通要冲,北疆铁路及乌伊公路(312国道)自东至西穿越市境,市境东部有库阿公路(217国道)南北通过,现在已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北疆铁路、国道312线、217线为骨架,地方专用公路和县乡公路为主线,东至奎屯,西至古尔图,南至白沟镇,北至西湖、车排子,东北至皇宫、九间楼的外综合交通运输网。
根据交通部门规划,乌奎高速公路今后将延伸至市境,那时,乌苏市的交通将更为便捷。
乌苏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西端,是自治区计划率先发展经济的重要县(市)之一,由此可见,乌苏市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地缘优势。
二、西大沟镇概况
1、基本情况
西大沟镇(场)地处乌苏市西南,东临奎屯河,南与尼勒克县接壤,西与塔布勒合特蒙古乡隔四棵树河相望,北与百泉、甘河子、西湖3个镇毗邻。
全镇(场)辖16个行政村、5个牧业队、1个农业队、1个牧民定居点。
2010年底总人口1.5万人,居住着汉、哈、蒙、回等9个民族。
镇(场)幅员2700多平方公里,可耕地5.8万亩。
2、资源状况
地处天山北坡冲积扇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无霜期短、积温较少,适宜玉米、番茄生长,生产的番茄红色素含量高,品质优良,玉米实现了每亩吨良田。
在乌苏市"
四区一线"
产业布局中被列入番茄玉米主产区,是天玉淀粉、屯河酱厂、天然酱厂和即将投产的天山红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的原料基地。
得天独厚的玉米、番茄秸秆资源,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这里的萨福克羊、生猪、土鸡享誉金三角地区。
生产的洋芋、萝卜品种优良,畅销北疆。
隶属西大沟镇(场)的赛力克提牧场是一个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地方国营企业,它地处天山深处海拨800---4600米之间,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境风景迷人的待普僧旅游区、去痛治病的温泉疗养、令人向往的世界级姐妹泥火山群、堪称小天池的乌兰萨德克高山湖,是一个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人间佳境,是夏季观光、旅游遐署和度假的圣地。
美丽富饶的天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石膏、石炭、铁、硫酸、金、煤等矿产资源。
3、发展情况
“十二五”末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79亿元,年平均增长55%,其中一产5.54亿元、二产3.45亿元、三产1.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4557万元;
财税收入达到4316万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80元。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人口覆盖率达到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
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达到100%。
4、发展思路和目标
发展思路:
认真实施规划建设项目,强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大力招商引资,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
以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为着力点,引进规模经营业主,促进土地、林地、宅基地合理流转,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人均纯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同比增长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0万,同比增长30%,农业生产总值12000万,增长7%,工业总产值9500万,增长4.2%。
5、形象定位
绿色食品基地、旅游重镇、宜居胜地。
为此,通过实施“西大沟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2、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隶属西大沟镇(场)的赛力克提牧场丰富的森林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特点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
1)市场化: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
其市场围更为广阔,融人了情趣与休闲的涵。
2)专业化:
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
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专业化是其必然。
3)一体化;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核心。
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4)高新化:
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
生态农业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境。
5)示与观赏性:
这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示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涵。
4、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定位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
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
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5、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
“乌苏市塔城地区的副中心城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西端,是自治区计划率先发展经济的重要县(市)之一”的城市定位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指明了方向。
城市化的推进,对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自然类旅游产品的升级。
6、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拓展乡村旅游
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化、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升现有产品档次,优化休闲度假环境。
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严格控制能耗大、占地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旅游项目建设。
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方向转变,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民俗节庆等六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
第三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及旅游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依托国外知名旅游胜地,以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为主体,把生态农业园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渡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风景旅游区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乌苏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金三角地区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当地农家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涵,拓宽旅游业发展领域,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农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西大沟镇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农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和恢复园区旅游生态环境,按照旅游兴区战略,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区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
园区建成后年接待国外游客10万人次,年均增长5%;
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年产值7400万元,年均增长8%;
旅游及其它总收入4928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达到世界要求的标准水平。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这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生态农业园。
经过5—10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的窗口,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园,国一流的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国一流的城郊生态农业基地国一流的高科技农业示基地,国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域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样本。
把旅游观光农业培植成某某区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
2、阶段目标规划期为10年
规划建设期5年(即2009—2014年),市场推广及培养期5年(即2015—2019年)。
2.1第一阶段(2009—2012年):
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水电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现代农业区特种养殖区、林果花卉区三大主体工程建设。
启动民俗文化新村和绿化长廊两在工程。
到2012年,完成农业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区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市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园区收入达到4000元。
2.2第二阶段(2013—2014年):
完成生态农业园全部建设工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区,与旅游形象协调的生态农业园风格初步形成。
完善生态旅游设施的配套供给,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成民俗文化新村、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初步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接近国际标准的农业旅游示区。
到2014年,园示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园区农业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良种化程度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土地生产效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园区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2.3第三阶段(2014—2019年):
园区成为旅游繁荣地带和旅游热点景区之一,成为国一流的生态农业旅游示区基地。
推出生态农业园的郊野乡村生态旅游和健身性旅游项目,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示功能进一步完善,带动全区乃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园区整体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先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土地生产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实现园区农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实现园区旅游收入5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三、项目建设规模
某某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规模为:
六区一村一廊
1、优质林果花卉区
规划用地700亩,其中水果经济林500亩,花卉苗木园200亩。
果林园,布局在园区坡度为25°
—35°
的缓坡区域。
花卉园布局在坡度25°
以下的适当区域。
花卉园应用现代移栽技术、生物技术、繁育技术,探索驯化方法和栽培技术,开发特色森林资源,建立苗圃和成林园,为山区绿化和西部大开发提供绿化种苗。
年产林木种苗100万株。
果木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驯化改造野生果树,引进栽培特色水果,培育具有风味的地方果品,繁育适合当实际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鲜果种苗,满足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450亩种植特色鲜果,50亩为果树繁育基地。
每亩年产水果2.5吨,年产繁育种苗50万株。
花卉园规划用地200亩,应用替代嫁接技术适当环割技术,利用露地栽培和自动控温栽培方式,开发盆花盆景。
规划设计生产能力年产花卉3万盆。
年收入达460万元。
2、现代农业区
规划建设果蔬种植园200亩,其中现代农业蔬菜大棚100亩。
主要以反季节特色蔬菜及无公害有机蔬菜为主,布局在园区平地区域。
无公害蔬菜小区建设智能温室,引进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滴灌溉技术,常年生产特种蔬菜山野菜,繁育蔬菜果用瓜种苗。
繁育种苗面积10亩,年产蔬菜种苗15亿株,种植无公害蔬菜90,每亩年产蔬菜4000公斤以上。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10万元。
3、特色作物区
规划用地700亩,绿色植物园(麻竹及楠竹等)700亩;
蘑菇种植200亩。
根据“以需定产,择优安排,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积极发展具有某某特色的特种作物,采用苗木移植或大笼分植科学的管理和采收加工技术,达到特种作物生长快,产量高,质地纯,提早收获的要求,主要生产麻竹、楠竹笋等食用植物。
主要布局在园区45°
以上的坡地的区域。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10万元。
4、特种养殖区
4.1梅花鹿养殖
鹿园用地250亩;
巴马香猪园150亩;
观鸟园用地200亩,水产园50亩。
采用生态环境模拟技术(主要以林下生态养殖)、人工繁育技术,收集驯化繁殖野生动物,为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化开发探索道路。
布局在果林园、绿色植物园等区域,探索林下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产增收。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75万元。
5、农产品加工区
规划占地20亩,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农产品加工厂,带动园区种植和养殖实现规模经营和系列开发,形成产业优势。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00万元。
6、高级生态林休闲区
1)现状园区随处可见的茂密森林是都市区人们难得一见的风景,身处此处可随时看到周围绿色风景和林中各种小动物的身影,能让人充分放下忙碌的心情去尽情的享受森林的恬静。
2)规划理念本项目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念,挖掘当地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涵,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部分人工林种植为主,恢复亚热带季雨林景观原貌,并引种国外热带、亚热带优势树种,美化林相。
3)规划目标生态林休闲区根据科学布局,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资源保护的措施,争取达到植被恢复、土质改良、小气候调节的生态功能。
在生态保护前提下,营造休闲避暑山庄、养老休闲、户外拓展基地等项目,给人们一个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环境。
争取达到建筑、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和谐生态空间。
丰富园区景观和当地物种文化,开展生态保健活动,进行生态多元化发展研究。
规划占地400亩。
利用园生态森林区用营造休闲避暑山庄、养老休闲、户外拓展基地等项目,恢复林中古庙、古刹及古寨等景点,发展园区森林旅游。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980万元。
7、民俗文化新村
规划占地30亩。
由家庭旅馆群落民俗文化广场和生态农业园管理中心和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组成,布局在XXXX。
积极挖掘推介民俗风情文化,包括民居饮食、节庆礼仪等方面特有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民俗风情,要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好。
开发森林野菜土特名产和传统工艺品。
重点建设农舍改造工程,把生态农业园的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家庭旅馆。
农舍改造工程做到九个一,即一栋农家楼,一套特色接待室,一个手工作坊,一块菜园,一块果园,一圈禽,一栏猪,一个停车位,一个沼气池。
规划年接待旅游客人达10万人次以上,年收入达1000万元。
8、绿色长廊
绿色长廊工程指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大沟镇 生态农业 观光旅游 项目 可行性 方案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