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94266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8.22KB
古代文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古代文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套数: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体式特征有三:
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6、元曲四大家
元剧四大家,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
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
7、《西游记》的故事演变
①历史记录:
玄奘回京后,口述取经见闻,由弟子辩机辑成《大唐西域记》。
其后,玄奘门徒惠立、彦琮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二书为宣扬佛教,穿插了一些神奇传说和佛经故事,如狮子王劫女产子,西女国生男不举等,为《西游记》产生做了铺垫。
②文学化标志: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了猴行者形象,还出现了“深沙神”,但还没有猪八戒。
这标志着故事主角由唐僧向猴行者转变,取经故事向神魔故事的演变。
③戏剧化。
元代的“西游”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佚)和杨景贤的《西游记》两种。
在杨剧中,猴行者已变为孙悟空,深沙神也改为沙和尚,并出现了猪八戒形象。
④写定成书与作者。
《西游记》成书于元末明初,最后写定者尚无定论。
明刊本均无作者署名,有丘处机、吴承恩二说
8、《三国演义》概况(原名、材料来源等)
A《三国演义》成书在元末明初。
材料来源于①西晋陈寿《三国志》。
②南朝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
引史料210余种,极大的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
③民间故事。
④宋代“说话”。
⑤金院本有关三国故事的剧目有“赤壁鏖兵”、“刺董卓”、“襄阳会”等⑥元代杂剧三国戏有《三英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单刀会》、《博望烧屯》等。
关汉卿、王实甫、高文秀等都写有三国戏。
B作者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他在史志、裴注、说话、戏剧等基础上,写成了伟大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C《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嘉靖本、李评本、毛本
9、《三言二拍》概况
PPT:
三言,冯梦龙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
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高潮。
凌蒙初与“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网: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10、《三国演义》毛评本概况
毛本:
《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11、《红楼梦》两大版本系统的特点
A、抄本系统:
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本系统。
B、刊本系统:
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
12、红学研究的三个派别
A、考证派B、索隐派C、评点派
13、《红楼梦》别名有哪些
古典名著《红楼梦》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几个别名,这些书名都明明白白写在小说第一回。
另外,小说还曾以“金玉缘”“大观琐录”“情界铨”等书名刊行过。
所谓“金玉缘”,是指金锁与宝玉的姻缘。
不过,“金玉缘”并非曹雪芹取的书名,而是在《红楼梦》被查禁的情况下,书坊老板使用的障眼法。
《大观琐录》则是以事件发生的地点来命名。
《情界(真)铨》带有佛道观点、因果报应的影子。
14、《金瓶梅》、《水浒传》有哪几家著名的古人评点
《水浒传》:
李贽《忠义水浒传序》、金圣叹《水浒传序》《读第五才子书法》
、鲁迅《三闲集•流氓的变迁》、毛泽东
《金瓶梅》:
张竹坡《金瓶梅读法》、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欣欣子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弄珠客《金瓶梅·
序》
二、名词解释
1、南戏
①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
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②南戏: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是在北宋末叶到明嘉靖末期(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地点)由最初的“温州杂剧”繁衍而成的(形成),以南曲演唱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性质)。
其别名又叫:
戏文、南曲戏文、南曲、南戏、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
(个人认为这个解释较好)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宋徽宗年号)产生于浙江温州,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元末四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2、木石前盟
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是神瑛侍者,照顾绛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动下凡历劫,绛珠草愿随他下凡,以一世泪水偿还。
而五色补天石因缘际会,随了神瑛侍者转世(也就是宝玉出生时所带的那块),见证了这一段缠绵之事,故成了红楼梦。
故木石前盟,指的是绛珠草要以一世泪水还恩。
《红楼梦》中贾宝玉念念不忘的“木石前盟”预示着什么?
表示他和林妹妹前生有缘,林是木,宝玉为石,林妹妹要以一生眼泪还他的恩情。
3、拟话本
文人模仿话本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使用这一名称﹐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最高成就。
4、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
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
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
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
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
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
剧中许多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
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
“传奇”:
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因南戏多唐传奇题材,故借传奇指戏剧。
南戏在明代经过规范化、文雅化、声腔化、全国化之后,升格为传奇,传奇成为不包括杂剧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5、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向的社会现实相关联。
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6、临川四梦
①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从戏曲文学及舞台演出剧本的角度而言,“临川四梦”的地位更是突出,其艺术造诣之高,对人生处境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可说在中国昆剧传统中无与伦比。
真要做个恰当的类比,则莎士比亚在西方戏剧中的地位庶几近之。
②临川四梦:
是指汤显祖的四大传奇作品:
《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上述四个剧本又都和梦幻有关,所以就被称为“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个人认为这个较好)
7、三言二拍
8、诸宫调
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
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名诸宫调。
现存作品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三、简答
1、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经济上,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2)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吏治腐败。
3)思想文化上,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
①第一,元朝政府对歌舞戏曲的喜好。
元统一全国后,由于政府对歌舞戏曲的喜好,大批地笼络全国艺人,从而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奠定了厚实的人才基础。
第二,元朝政府特定的文化氛围。
蒙古统治者实行文化辖制和思想禁锢,但包括杂剧在内的词曲这一领域相对来说要较为宽松,杂剧作者能得以较为自由地表达那个时代的深沉的悲愤和抗争的苦闷。
第三,元代科举制度较长时间停止,知识分子没有出路,社会地位低下。
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社会地位十分低下,面对重负卑下潦倒的命运,元初一些士人远尘世以保名节,另一些文人则“嘲讽弄月”,流连于唱唱打打、热闹非凡的勾栏瓦舍,其中的一些潦落文人和元杂剧产生了亲缘联系,他们与艺人为伍,并逐渐涉足于杂剧的创作,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度文化素养,与演剧艺人生死与共、相濡以沫的元杂剧创作队伍,从而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四,吸取前代戏曲的精华。
元杂剧吸收了金院本和诸宫调的长处,并融合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戏曲的成熟。
第五,元杂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元杂剧系统的情节展现,直观的生活真实显示以及对内在感情抒发的注重,使得艺术家们有可能淋漓尽致地排泄内心的巨大的郁闷,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以极大的激情投身于杂剧创作,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
第六,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
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的城市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喜爱元杂剧独特艺术的市民不断增多,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七,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的热爱和贡献。
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怀着对戏曲的热爱之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剧本,为元杂剧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这是元杂剧繁荣的物质基础。
宋金元时期,城市持续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城市。
为了适应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集中进行商业性演出的勾栏瓦肆,这为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文人地位的变化。
元代初期,科举考试曾经长期停开,这使得很多文人沉郁下僚,其中的很多人混迹勾栏,与艺人为伍,进行杂剧的创作甚至演出。
同时,元蒙入主中原之后,很多文人不屑仕于异族,于是放弃仕途,转而从事杂剧创作。
这也是促进杂剧创作的重要因素。
(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
元杂剧是我国各种表演艺术传奇发展的结果,而杂剧之所以在元代到达了高峰正是因为杂剧的形式已经进入成熟期。
2、举例说明关剧的当行、本色、
当行:
指对杂剧的程式和技艺的熟悉,关剧善于在尖锐的冲突中塑造人物,剧本矛盾集中、情节富于变化,适合舞台演出。
《窦娥冤》在节奏安排上,紧凑集中,巧妙自然,虽然只是短短的四折戏,但由于作者匠心独用巧妙构思,因而,把剧情组织的繁简得体,疏密相间,使人读来既感到严守绳墨,两峰夹一谷无隙可击,又觉得节奏鲜明,摇曳多姿,在剪裁上,该简略处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如窦娥七岁到蔡家,一直到悲剧发生,中间十三年,许多情节只在第一折作了极简单的交代,从楔子到第一折,一跨十三年,用笔极为简练,需要突出描写时,作者又毫不吝啬笔墨,着力铺陈,如对第三折的安排,作者没有按照审案紧接判决的一般规律处理,不是把公堂审问放在第三折,而是把张驴儿告状,窦蛾受刑等所有的事件都放在前两折,交代清楚,然后腾出笔来,用第三折整一折戏来写窦娥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形成“两峰夹一谷的形势,从而把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窦娥冤》是我国杂剧中著名的悲剧,作品通过刻画窦娥的悲剧性格,展示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封建制度给被压迫人民造成的社会悲剧,窦娥高尚的品格和悲苦的命运,构成她性格的特征,她的遭遇是悲苦的,抗争是坚强的,结局是悲惨的。
窦娥具有美好高尚的品质,首先表现在她的坚贞不屈的性格,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反抗势力的相对弱小,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
这种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解决,作者不甘心让被压迫人民无声无息地死去,不肯让真,善,美的东西被无辜毁灭。
这折戏里运用独特的构思,创造了独特的悲剧美,窦娥一出声,阴风飕飕,杀气腾腾,气氛凄烈悲壮,使窦娥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构成一种悲剧的壮烈美。
最后,三桩誓愿实现,冤案平反昭雪。
悲剧性矛盾,处处化为喜剧性的结局,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特征。
作为悲剧的主人公,窦娥形象的真正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千万悲剧的真正社会原因,并且激励人民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
窦娥不仅是贪官屠刀下的屈死鬼,而且是封建社会的控诉者,抗争者。
窦娥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善良者被毁灭的悲剧,而且是一个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
它不仅使人产生悲哀之情,更令人激起悲壮之气。
《窦娥冤》剧情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公案剧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楔子写窦娥因为父亲窦天章借了高利贷,只好被抵押给蔡婆作童养媳。
第一折,写十三年后,蔡婆儿子死去,窦娥失去丈夫,成为年轻寡妇。
于是与蔡婆相依为命,形同母女。
一次,蔡婆外出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将蔡婆诓骗到一个偏僻静处企图将她勒死。
在危急关头,被泼皮张驴儿父子撞见,救了她的命。
张驴儿为了霸占家产以及两个女人,来到蔡婆家,要挟窦娥嫁给自己,蔡婆嫁给其父。
蔡婆勉强答应,窦娥坚决不从。
(一为守节,二为爱情)
第二折,张驴儿趁蔡婆生病,要挟赛卢医卖给他毒药,然后把毒药下在蔡婆想吃的羊肚汤中,不曾想,羊肚汤却被张驴儿父亲吃了。
于是,张驴儿把毒死其父亲的罪行嫁祸于窦娥,威胁窦娥如果私了,就嫁给他(多么卑鄙无耻);
否则就告到官府。
窦娥对官府存有幻想,宁愿见官以明清白。
在官府,窦娥遇到糊涂官,受尽酷刑,但窦娥绝不屈服。
但为了让相依为命的婆婆勉于惨无人道的酷刑,只得屈招,因而被判死刑。
第三折是戏曲的高潮,写窦娥赴法场时,充分认识到政治的腐败,升华了她的反抗精神。
在临刑前,她发下三条大愿:
一是一腔热血都飞在白练上;
二是六月降下飞雪;
三是楚州亢旱三年。
(结果一一实现)
第四折,写窦天章官拜参知政事,窦娥的冤魂前来父亲衙门诉冤,窦天章为之昭雪。
本色:
指剧本语言应符合人物身份。
关剧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以下例子可任选或自己想一个)
如《窦娥冤》中的[滚绣球]: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
窦娥负屈含冤,绝望无助,曲中用疾风暴雨般的唱词,指天骂地,毫不遮掩、毫无顾忌,酣畅淋漓,用最通俗、最简洁、最激厉的语言发泄出自己满腔的愤怒,诅咒了颠倒黑白的黑暗社会。
一字一句,都发自肺腑,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与雕琢,使观众听来也不由怒火中烧,热血上涌。
如《窦娥冤》中楚州太守桃杌一上场的定场白:
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简短的宾白,漫画式地勾勒出一个贪赃枉法、厚颜无耻的昏官形象。
他的语言来自民间,白话通俗,真率爽朗,充分体现了北方人民朴实自然、意境高远的情调,无论是唱词还是宾白,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真是“说一人,肖一人”。
如《窦娥冤》的语言深沉悲亢,塑造了坚强善良的窦娥形象;
《救风尘》的语言轻快有力,塑造了侠义机智的赵盼儿形象;
《望江亭》的语言流畅活泼,塑造了胆识过人的谭记儿形象;
《单刀会》的语言雄伟豪放,塑造了勇武豪壮的关云长形象;
《拜月亭》的语言哀怨婉约,塑造了娴静坚贞的王瑞兰形象;
《蝴蝶梦》的语言浅显自然,塑造了刚烈贤德的王婆婆形象;
《金线池》的语言大胆泼辣,塑造了泼辣刚毅的杜蕊娘形象,等等。
如《单刀会》描写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剧中,关汉卿不是注重故事中的戏剧情节,而是注重刻画关羽这个人物。
他实现这一目标的艺术手段不是靠戏剧冲突,而是通过戏剧语言来直接表现出来,他的创作动机,是写好曲子,写刻画出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剧作先是以鲁肃和乔国公的对话、鲁肃与司马徽的对话来渲染关羽的勇猛无敌,然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唱词来表现关羽的英雄气概: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
我觑这单刀会似赛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小周郎何处也?
不觉得灰飞烟灭。
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关公赴会,行至大江中流,唱词化用苏轼《赤壁怀古》词意,把他出龙潭入虎穴的英雄气概,非常突出地刻画出来。
关羽单刀会时已是暮年,这样一位披肝沥胆的老英雄,面对浩瀚的长江,又有无限感触,他想起了赤壁鏖兵,想起了周瑜、黄盖等破曹英雄,都已经逝去,无限伤情。
唱词雄浑豪迈,气势壮阔,符合关羽的英雄本色。
救风尘》第一折写宋引章受花花公子周舍甜言蜜语欺骗,立意要嫁给他,当赵盼儿问她为何要嫁给周舍时,她说:
夏天我好的一觉晌睡,他替妹子打着扇;
冬天替你妹子温的铺盖儿暖了,着你妹子歇息;
但你妹子那里人情去......替你妹子提领系、整衩环。
只为他知重你妹子,因此上一心要嫁他"
。
赵盼儿一针见血地说:
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捶脚踢,打的你哭啼啼"
,"
恁时到江心补漏迟"
在这里,宋引章的话表现了她幼稚天真,生活阅历不深,而赵盼儿不被表面所迷惑,在曲词中表现了她的老练成熟和对统治者的深刻认识。
两人都是妓女,但她们的个性却截然不同,一个幼稚轻信,容易上当受骗,一个老练深沉,两个人物的语言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
3、《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创作手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写幻境。
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
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三)曲词艺术
多处化用唐诗、元曲名句,如《惊变》《雨梦》等。
极具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4、举例说明《西游记》的讽刺艺术
A、紧箍咒的讽刺意味
紧箍咒是如来佛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密码声控的,如来把密码告诉观音,观音告诉唐僧,唐僧表面上斯斯文文,手无缚鸡之力,但一念咒语,孙悟空就无可奈何。
唐僧仅仅具备控制一个人的条件,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人还是救了自己N次性命的人。
B、讽刺:
车迟国灭佛
C、《西游记》的象征意义(都是讽刺——个人意见)
玉帝天宫,黑暗腐败;
佛祖西天,贿赂公行;
阎罗地府,营私舞弊;
人间国度,君昏臣佞;
一、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凶暴。
作品里所描写的天上人间,实际上都没有一块干净的“乐土”,天宫和地府,看上去似乎十分神圣威严,其实是在神圣威严的外衣之下,隐藏着腐败和丑恶,唐太宗魂游地府时,判官崔珏因为生前是“先皇帝驾前之臣”,更因收到当朝宰相魏征的求情,而他与魏征又是“八拜之交,相知甚厚”(十回)所以就私改生死簿,让唐太宗延年二十,还魂阳世。
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西天“极乐世界”,就因为“不曾备得人事”,阿傩、伽叶二尊者便“掯财作弊”,不肯“白手传经”。
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得把那只“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盂都献出去。
乌鸡国那个狮猁怪,霸占王位,害死国王,就因为他“官吏情熟”,与神佛阎王有亲,所以乌鸡国王“无门投告”,有冤难伸(三十七回)。
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当时社会那种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的黑暗腐败现象的反映,以及对他们的无情的讽刺。
与此同时,《西游记》尽情地嘲弄,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荒淫残暴,人间帝王或崇信道教或沉迷女色,就连天上的玉帝这个庄严的偶像,在《西游记》里也是一个贤愚莫辩,专横独断人物。
他为了镇压孙悟空的造反行动,在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一伙的策划和支持下,设骗局,搞阴谋,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些统治者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人间那引起昏庸贪婪,作威作福的封建帝王和官僚的反动面目。
《西游记》描写取经途中遇到的许多妖魔鬼怪,有的是自然界的险阻和困难的神化,但更多的是象征危害人民的社会恶势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者都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撕破,赤裸裸地摆放在我们面前。
如第四十四回写虎力三大仙化为道士,在车迟国以妖术取信国王,迫害和尚,使一国和尚死的死,不死的做苦工,受折磨,欲死不得,欲逃不能,作者关于车迟国王受惑于道士的艺术构思,是有现实的社会根据的。
作者生活于明世宗时代,史书记载,明世宗就很崇奉道教,他先后封道士邵士节,陶仲文为“真人”,官至礼部尚书,他还自号什么“灵宵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又如四十四写红孩儿怪剥削勒索的残酷情形,更是触目惊心,他把一伙山神土地搞得“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还要拿他们去“烧火顶门”、“提铃喝号”,又怂恿小妖儿“计甚么常例钱”,“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
这正是明代社会“豪横之剥削无已,官府之征求无艺”,人民群众被剥削得“寒暑之衣食不给”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这些描写,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着真实的社会内容的,讽刺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提出了控诉。
二、对宗教,特别是对道教进行了嘲弄和讽刺。
1、用顺手拈来,妙笔生花的手法讽刺道教、佛权。
作品中写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