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85979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78.53KB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Word下载.docx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研究证明,心肌梗死患者中,94%的患者有情绪诱因。
此外还包括老年痴呆症、老年精神病等。
情志过激对脾胃的影响:
可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胆疾病等。
情志过激对肝的影响:
可引起高血压、慢性肝胆病、神经功能症、忧郁症等。
情志过激对肾的影响:
可引起衰老的提前到来,引起各种老年病的发生。
情志过激还可引起气血不和。
正因为如此,保持情志和调,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而安神定志,调节情志则是老年朋友的养生之道。
这是精神调节的第一意义。
注重精神调养第二意义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也就是说,在人体健康状态下,保持情志、情绪的和调,能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一旦得了病,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体质的改善,疾病的康复。
由此可见,既病之后,不良的情志刺激,会加重病情。
但良好的情志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哪怕在患病期间,舒畅的心情、乐观的情绪、愉快的精神,能使气血和调,阴平阳秘,有利于体质的改善,疾病的康复。
2.既然精神调养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那么重要,中医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保健方法吗?
中医很重视老年人在精神情绪方面的调养,尤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所谓的“养神”,就是调养精神,也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
神在于养,养神的方法中医有虚静养神和安心养神等内容。
首先:
应乐观愉快,保持心情舒畅。
老年人气血俱衰,所以更应注意保持舒畅的心情、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精神。
其次:
应注重养神,主动调和情志。
虽然舒畅情志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养生方法,但要做到情志舒畅,特别应注意精神上的调养,也就是强调情志的“自我修养”。
何谓“虚静养神”?
“虚静养神”主张清心寡欲,省思少虑等清静主张,虽有消极之处,但在调养精神保健延年方面,却有可取之处。
思想情志上要保持虚静安宁,不贪欲妄想,就可保持情志和调,预防疾病。
在虚静养神方面,节制嗜欲,戒除杂念,能使气血和调,保精全神,有利于健康长寿。
3.在饮食上中医有什么讲究吗?
饮食对老年人健康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中、老年人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荤菜和动物内脏,因为蔬菜、水果里含有维生素、纤维素,而荤菜、内脏里含有胆固醇,过高的胆固醇会引起动脉硬化。
这些认识都是有道理的,但是老年人健康饮食的首要前提是合理膳食,就是要做到全面均衡,适量营养。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荤菜、内脏,目的也是平衡饮食。
中医在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饮食调理经验,特别强调“药食同源”,饮食调理包括食养和食疗,所谓的食养就是应用食物的作用,来防止疾病,促进健康长寿,也就是应用食物养生。
所谓的食疗,就是应用食物治疗疾病,也包括应用某些食物配合药物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医称之为食疗。
中医传统的饮食调理,主要包括食养、食疗,当然还有另外一些重要内容,比如,有节制的合理进食,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忌口等。
中医的饮食调理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关系十分密切。
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饮食是生命活动的需要,人体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也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
其次,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还有食疗的功能,即通过饮食疗法治疗某些疾病。
反之饮食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或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孙思邈主张:
“安身之本,以资于食。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从这段话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中医都很重视饮食调理,老年人必须“饮食有节”,再配合其他摄生方法,就可使老年人做到健康长寿。
第二讲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养生保健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延缓衰老和养生保健;
如何应用有关中药进行养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全身性退化既包括了其功能性的退变,也包括了其物质上的衰减,还包括了其心理上的衰老。
因此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脏腑功能虚损、气血精津液等物质的减少以及心理衰老。
1、五脏虚损—功能衰退:
不同的脏器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不同脏器的虚损也有不同的表现。
在老年人,人体的各个脏器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
心:
在临床上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许多老年人总感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不耐久劳、夜寐不安、容易惊醒、眩晕等,而做心电图等检查则又往往是正常的。
其实这就是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不断老化的表现。
因此,我们平时要重视对心脏的保养。
肺:
肺主要涉及到人的呼吸功能、免疫功能,并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老年人肺的通气功能、抵御外邪的能力减退。
因此,其耐缺氧能力较差,平时容易外感,且不易恢复,对季节、气候的变化、交替适应性差等,易发生呼吸道病变。
脾:
脾是人出生以后人体各项功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直接来源,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
人到中年以后,特别是进入老年后,脾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脾的虚损,主要表现为食欲的减退,或饮食无味,或口味异常,常伴有腹胀,不易消化,大便不调以及肌肉弹性的下降,舌苔腻等。
肝:
肝与人体许多功能有关,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的运行、运动平衡、月经生育以及解毒等。
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着肝脏功能活动的衰减和异常,一是肝的物质不足,出现胁痛、目涩目糊、入夜抽筋、爪甲无华;
其二是肝的功能衰退和失常,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调节障碍,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大便失调。
肾:
肾与人体的许多功能和生命活动有关,在中老年人中肾亏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是随龄增长。
肾虚的出现率40—49岁为60%,以后每增长10岁,肾虚比例递增10%,80岁以上则为90%以上。
人在进入中老年以后,普遍会出现精力不济、体力下降、发疏发白、牙齿松动脱落、记忆力下降、性欲减退、生殖力下降乃至丧失,腰膝酸软、听力减退、耳鸣、夜尿频多等,这些表现都与肾亏有关。
2、气血精津液不足----物质缺损:
在中医学中,气血精津液既是构成人体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人在步入中老年以后,五脏功能日渐虚损,产生和代谢这些基本物质的功能也逐步减退;
而机体对这些物质的需求则有增无减。
因此在老年人,各种物质的减少会引起人体众多的生理性改变。
下面讲讲气血精津液不足的几种情况。
气血不足:
气血衰少在老年人中十分普遍,既有单纯性的气虚或血亏,更多的则是气血两虚。
如气虚常常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平素易感、面色无华,多汗,眩晕;
血亏则表现为毛发干枯,肌肤粗糙,爪甲枯萎,以及心悸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视物昏花等等;
气血两虚则两者互见。
津亏液少:
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对人体具有滋润和营养作用。
津液不足则无以润泽皮肤毛发等,出现肌肤粗糙,弹性下降,毛发干枯,皮肤瘙痒;
津液不足,润滑无力,肠道干枯则肠燥便秘;
津液不足,不能上呈口舌,则口干舌燥,入夜尤甚。
因此在临床上,老年性皮肤瘙痒、老年性便秘、口干等现象非常常见。
精血不足:
虽然引起衰老的原因很多,但目前趋于一致的看法是精血亏虚是人体衰老的核心环节。
人在发育到顶峰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出现了精少,从而引起生理性的衰老。
精血不足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而精亏的程度则决定了老年人衰老进程的快慢和衰老程度的轻重。
在老年人普遍出现精力不济,体力不支,生殖功能和性欲减退,甚至丧失,两鬓颁白,头发稀疏甚则脱发,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记忆减退,腰膝酸软,容易骨折等等,都是因为精血不足所致。
3、易伤七情—心理衰老:
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的衰减,气血精亏,从而使精神情志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减少;
同时因脏腑功能的老化,人的各种感知能力也明显下降,如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致使许多高级而复杂的精神、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因这些活动的本身就是建立在感知功能的基础上。
此外,老年人由于其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等的改变,多种事件(包括家庭、社会、个人等)的影响,均能刺激、加剧其心理活动,出现种种变化。
因此许多老年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衰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性格改变,喜怒无常,自负孤独,喜谈往事,自私多疑,睡眠障碍,记忆下降,抑郁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
二、阻止或延缓衰老的发生或衰老的进程
精神保养:
精神因素在人的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和突出,这种作用的重要性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有些人因突受精神刺激和打击,在短时间内会变得很苍老憔悴,甚至一夜白发;
也有一些重病不愈的患者因受到好的精神因素的鼓舞而使病情大为好转甚至霍然痊愈,这都说明了精神因素的重要性。
因此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要充分重视对精神的调节和保养,包括道德情操的修养、陶冶,尽可能地少欲望、少杂念、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也就是中医养生中所提倡的“恬淡虚无”,乐观豁达,保持年轻的心态,并要尽可能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和社交活动。
所有这些对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生活保养:
这涉及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保养,运动保养,房事保养等。
其中在饮食保养方面应做到食有定时、定量,食不过饱,切忌暴饮暴食。
许多研究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的节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
同时饮食的烹调贵在调和,不宜过食刺激性的饮食,并要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以自己的饮食嗜好来作为饮食的标准。
运动保养对老年人而言同样很重要,通过运动既能促使人的气血运行,经络疏通,又能激发人的机能,但运动必须有节制,不宜过度,同时在运动形式的选择上,不宜过于激烈,象太极拳、慢跑、游泳等较为适合。
人在进入老年以后如仍有适度的性生活对健康是有益处的,但房事过度和节欲对健康都有害。
医疗保养:
虽然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但我们应该知道真正绝对健康的老年人几乎没有,在老年人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疾患。
因此医疗保养对老年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医疗保养至少应包括有病早治和调补防病。
有病早治:
我们知道,健康人的生理性衰老的进程十分缓慢,而任何病理性的改变则对人体的伤害性极大,会大大加速衰老的进程,而且老年人患病以后极易变化。
因此对老年人要及时发现病情、诊断疾病,有的放矢地治疗。
这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予以高度的重视。
调补防病:
应该讲这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
人在没有疾病,相对健康的时候,应用适当的方法和药物调补身体,增强和改善体质,以加强和提高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这样既可延缓人体的生理性衰老,又能对抗病理性衰老的发生。
三、如何应用有关中药进行养生保健?
1.进补的时间。
早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就曾指出:
“年五十以上,四季勿阙补药。
”认为人在中年以后,进补不分季节。
一般来讲,进补的时间应掌握以下原则:
季节性进补:
根据不同季节的特性,选用不同的进补药物。
如冬季以滋补、温补为主,秋季以润补为主因秋季较为干燥,夏季以清补为主,春季以柔补为主,而平补则可用于一年四季。
冬令进补:
是指在冬至前后进行进补,这是自古以来认为最佳的进补时机。
为什么呢?
有四个原因:
其一,冬季为封藏之令,也是生发之气始萌之季,在冬季进补可以预防来年的春季患病,所谓“冬令进补,春季打虎”。
其二,冬至前后,气候寒冷,各种活动减少,人的代谢活动相对较为低下;
同时人的胃口较好,对各种物质容易吸收。
因此,冬令进补有利于对补品的吸收。
其三,大多数滋补品容易变质,不宜储存,遇热则更易变坏。
而冬至前后,气候寒冷,一般补品易于储存而补变质。
其四,中药的药品中以温性居多,而冬季对人体的阳气要求较高,损耗也较多,因而需要温补。
随时进补:
有些老年人体质虚弱,但靠冬令进补显然无法在短时内改善其虚弱状态,必须长期进补,不分季节。
2、进补原则:
总的原则就是必须遵循“虚则补之”,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只要出现了虚损现象,就可进补。
在具体使用时应坚持一下几点:
长期性。
坚持少量、长期、多次、平衡的原则,做到细水长流。
老年人的虚损并非短时内所致,有的是生理性,有的是因疾病因素引起。
因此在进补时切忌有一口就想吃成胖子的想法。
短时内服用大量的补益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有反作用。
只有坚持细水长流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同时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或一类补益药的长期使用都有可能导致机体的不平衡,因此必须综合进补保持平衡的原则。
个体性。
坚持辨证施补,缺啥补啥的原则,做到进补用药有针对性,因人而异。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朋友之间互相推荐某种补品,但服用以后,有的有效,而有的则无效,甚至出现副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体质状况和虚损状况不一样,自然补益药物的选用也应不同。
也就是说,补益药物的选用必须具有个体性。
如气虚则补气,可用黄芪、人参类的药物;
血虚则补血,用熟地、何首乌、当归等药物;
阴虚则补阴,用沙参、枸杞、麦冬等药;
阳虚则补阳,可用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杜仲等药物。
如是气阴两虚或气血不足,则气阴双补、益气补血。
多样性。
坚持在辨证施补的基础上,强调全面综合的原则这其实是上面所提到的个体性、时段性、季节性的综合。
多样性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服用内容的多样性。
因人的身体状况随时在发生变化,服用的保健品的内容也必须随之改变,包括季节性的改变。
二是服用形式的多样性。
既可以服用包装考究的保健品,也可以是菜肴、食品、点心、茶水等形式。
服用保健品的个体性、时段性和季节性。
所谓个体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应因人而异。
如有的人脑功能减退明显,记忆力、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反应迟缓、注意力集中困难等。
就可以选用有一定健脑补脑作用的保健品。
还有的人怕冷明显,手足不温。
中医认为主要属于阳气不足,应选用温补性质的保健品。
而有的人则面红,怕热、性急、烦躁、口干,属于阴虚内热,应选用具有一定的养阴泻火作用的保健品。
每个人的体质、身体状况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自然,选用的保健品也就不一样。
切不可不加区分,随意选用。
这就是选用保健品应注意的个体性原则,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所谓的时段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必须根据人体的身体状况、气候变化、环境改变等因素而随时调整、停用。
这是在服用保健品期间必须遵循的原则。
人的身体状况随时在发生变化。
在服用某种保健品期间,如发生了感冒、发热,或者腹泻,或其他问题,就应暂时停用该保健品。
即便该保健品对其很有作用,也应如此。
因为在感冒期间,治疗上当以发散祛邪为主,如同时服用保健品,一则浪费,二则惟恐闭门留寇,从而不利于感冒的治疗。
同样,发生腹泻时,应以止泻为主。
待感冒或腹泻治愈,再开始服用有关保健品。
而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同样会引起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对保健品的服用也应有所调整。
所谓季节性是时段性原则的一个方面。
春、夏、秋、冬,季节气候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对人体影响也是很大的。
人的养生保健也应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保健品的选用也必须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象在梅雨的夏季,一方面温度高,气候炎热;
另一方面,雨水不断,湿气很重。
人居于上晒下蒸之中,非常的难受。
有不少人出现所谓的“疰夏”,就是因为季节气候所致的湿热困脾,脾胃功能不和,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口粘乏味、舌苔厚腻等。
因此,在夏季就应适当的选用具有调理脾胃、祛湿功能的保健品。
如绿豆、米仁等。
而在秋季,则秋高气爽,少雨干燥。
人体往往会出现一些干性表现,尤其是对肺的影响最为明显。
因此,在秋季就应适当选用具有养肺润燥作用的保健品,如百合、白木耳等。
第三讲老年人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用药
老年人的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的特点;
老年人的气血、精津的病变特点和症候表现;
老年病人的治疗用药方面的特点。
老年人五脏病变的特点和症候表现:
(一)肾脏的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
老年人肾气日衰,肾精不充,清窍失养,则精神萎靡而健忘,耳聋;
肾虚,骨髓失养,骨弱无力,则腰膝酸软;
肾主二阴,肾气不充,二阴不固,则大小便失禁,阳萎遗精;
肾虚,元阳衰微,则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倦怠踡卧。
故老年人肾精不足者,常可出现耳目失聪、健忘、精神萎靡;
腰酸、腿软、阳萎、遗精、两便失禁等证。
高龄老人还会出现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倦怠踡卧等症。
(二)肝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
肝藏血,指肝是储藏血液的脏器,具有调节周身血量的作用,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肝血充足,则人动静有序,活动自如。
然而,老年人肝脏机能趋于衰弱,加之年老生化之源不足,故往往是藏血少而调节力差。
中医认为目受血而能视,筋受血而能动,如果肝血不足,使目失其荣,筋失其养。
目失其荣,则视物昏花,眼目干涩而眩晕;
筋失其养,则拘挛而动作迟缓。
肝乃罢极之本,可耐受疲劳,肝血不足,则不胜劳累,稍觉劳累,其症状即加重。
故老年人肝血不足者,常可出现眩晕,眼目干涩,视物昏花,筋脉拘挛而动作迟缓等症。
肝主疏泄,可条达气机,疏畅情志,流通血脉。
老年人肝木气衰,则消化力弱;
疏泄失常,则情志失调。
故老年人肝失疏泄者,常可出现不思饮食,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症。
(三)心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
心主血,主神志。
血为心所主,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环,营养全身的机能。
心血充盈,则神得以养,精神充沛。
老年人心气衰弱,心脏鼓动无力,则心悸而觉心中空虚;
汗为心之液,心气虚,心液外泄,则汗出;
心血不足,血不养神,则神疲嗜卧,或失眠、多梦;
面、舌均为心之外候,心虚则血不上荣,故面白而舌质淡。
临床上常见的老年患者,心悸、胸闷、胸痛等证,均因心气虚弱,心脉瘀阻所致。
胸痛,甚则面、唇青紫,冷汗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此为心阳暴脱之证,亦属老年病中多见。
(四)脾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运正常,营养充盈,则肌肉丰满,四肢强健有力。
老年人脾虚不运,消化吸收机能失常,则食少纳呆,大便溏泻;
升降失职,气机阻遏,则脘腹胀满疼痛;
脾主四肢肌肉,中气不足,则四肢倦怠、乏力,消瘦;
脾主统血,脾虚血失统摄则见出血等证。
此外,还有脾虚不运,水湿内停的浮肿;
中气下陷的脱肛等,也都是老年脾虚而出现的常见证候。
(五)肺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
肺主一身之气,通过呼吸,吐故纳新,与自然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形成胸中之宗气。
肺气通调,则水道畅通。
老年人肺气虚损,气机壅塞,则呼吸气促,胸闷胸憋;
肺气上逆,则生咳嗽。
老人虚咳,以干咳无力为其特点;
呼吸吐纳不足,则喘息;
气虚肌表不固,则汗出;
肌肤防御机能减退,则易感冒。
故老年人肺气虚损,常见呼吸气促、咳嗽、喘息、胸憋气短、汗出、易感冒等。
老年人的气血、精津的病变特点和症候表现是怎样呢?
年老以后,气血不足,脏腑机能衰退,经络失养,不仅容易衰老,而且还会发生疾病。
气虚,气运不畅,则出现胀满、憋闷;
气运不通,经络阻滞,不通则痛。
老年人脾胃多虚,脾气虚,则升降失职,水谷不化;
若气虚较甚者,还会导致气虚下陷之证。
诸如:
脏器下垂、腹泻、肌肉萎软无力等等。
故老年人气虚常表现为气短、乏力、懒言、语言低微,自汗等。
血虚,血不养心则心悸;
血不养神,则失眠多梦;
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而无华;
肝藏血,其华在爪甲,肝血不足,则爪甲不荣;
肌肤失养,则毛发干枯,肌肤干燥;
筋脉失养,则肢体麻木。
此皆为血虚,机体失养的症候表现。
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易影响血运不畅,即所谓“气滞则血瘀”。
气血瘀滞者,则出现疼痛,甚则出现癥瘕、积聚,以及痹证等。
气虚不能摄血,则会导致血不循经,而出现诸种出血之证,如皮肤紫斑、便血、尿血,老年女性还可出现崩漏证。
而种种出血症状,又会导致和加重气虚,即所谓“气随血脱”。
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之精充盛,则生命力旺盛,长寿不衰;
精不足,则生命力衰弱而导致体弱多病,甚至早衰。
老年以后,阴精亏损是一个突出的病理变化。
精亏,髓海不充,则脑转耳鸣,目眩昏冒;
阴精不足,则虚阳浮越,引起阴虚阳亢诸证,如头晕头痛,急躁易怒;
阴精亏损,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则失眠、健忘、虚烦等。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有润肌肤、养脏腑、益脑髓、利关节、润孔窍的作用。
津液的输布在于三焦气化,老年人脏气虚弱,三焦气化能力不足,故容易出现津液输布失常的症状。
津液不得输布,则为水肿;
积于关节,则为关节肿胀;
积于脏腑,则成湿痰。
气化失职,津液不得约束,在外则成汗泄;
在上则涕泣俱出,流涎不止;
在下则成尿失禁或水泻。
老人遗尿、尿频或尿闭不通或点滴而下者多属此证。
我们知道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包括五脏六腑、气血精津,都是以阴阳协调、平衡为健康的保证。
老年人的精血虽然已经衰耗,但是体内阴阳仍然应该是相对平衡,相互协调的。
只不过这种平衡和协调与一般青壮年相比较,是低度的。
正因为如此,老年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就会不足,自身平衡的稳定性亦较低。
当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就会使这种阴阳低度平衡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从而发生阴阳失调。
最后简单地介绍阴阳失调的病变特点和症候表现。
阴病,表现为脏腑虚衰,精气血、津液的不足;
阳病,表现为生命活动能力衰减。
中医认为阴虚则生内热,故老年病人属于阴虚者大多表现为低热、盗汗、咽干、心烦、失眠、头晕、便秘、视物昏花、腰膝酸软无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当阴虚,筋脉失养时则常常出现肢体颤动,步履不稳等。
阳虚则生内寒,故老年病人属于阳虚者大多表现为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腰膝冷痛、浮肿、阳痿阴缩,舌淡而水滑、脉沉迟等。
(一)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要求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
变的本质,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年高之人,脏腑亏损,气血不足,抗病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故临床上症状复杂,常多病相兼,正虚邪实,且易生突变。
故针对老年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不仅要治病求本,还常常需要标本兼顾,标本同治。
在重病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老年 健康 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