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07290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1.95KB
江苏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5·
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
2)《汉书·
董仲舒传》载:
“(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
”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 )
A.土地兼并出现B.官民矛盾尖锐
C.官吏滥用权力D.农民生活艰难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兼并)
【解析】从材料“(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
”可以看出,官吏们凭富贵之资力,与民争利,广占田宅,由此可见,反映的是土地兼并,
故A项正确;
土地兼并造成官民矛盾尖锐,官民矛盾尖锐是材料隐性的信息,不能体现题干的“主要说明”,故B项错误;
官吏与民争利天下,是“因乘富贵之资力”,不是滥用权力,故C项错误;
农民生活艰难是材料隐性的信息,不能体现题干的“主要说明”,故D项错误。
5.(2015·
江苏淮安四模·
食货志》载: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解析】“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出汉朝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A项正确;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体现出封闭性,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中土地兼并问题反映出重农的必要性,但与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中土地兼并问题反映出土地私有的不合理性,故D项错误。
6.(2015·
江苏南京、盐城二模·
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唐代赋税制度
【解析】由于古代的税收的征收与人口的多少相关,唐朝政府制定婚姻年龄主要目的不是来促进人口增长,是增加政府收入,故A项错误;
稳定地方秩序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政绩考核与此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增加政府收入是实行此措施的根本目的,故D项正确。
7.(2015·
江苏南京三模·
21)(14分)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安古斯·
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贡德·
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9分)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
(不超过250字)
【考点】
(3)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海禁”
【解析】
(3)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具有开放性。
这类题目的步骤一般如下:
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
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答案】
(3)观点一: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1分)
论据:
农业:
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
农产品商品化;
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
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
城镇商业繁荣;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
(8分)
观点二: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
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
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
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
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8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江苏南通、扬州二模·
1)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铸铜业)
【解析】从数字来看,“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数量最少,青铜由于质地不够坚硬,较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
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的鼎盛时期,出土的文物“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数量庞大,故B项正确;
材料中武器有“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未体现“多样”,未能说明商朝战争频繁,故C项错误;
材料中只有“出土青铜礼器40件”能说明“重视礼仪”,但材料还有乐器、生产工具、兵器等信息,做题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
4)清《景德镇陶录》载:
“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制瓷业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景德镇制瓷业兴盛,不能得出制瓷业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倚仗制瓷技能谋生的人,在当地超过了一半,故B项正确;
制瓷业并不是全员参与,故C项错误;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表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
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
A.郡县制度: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尊儒制度:
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C.科举制度: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D.国有专营制度:
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汉代儒学——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盐铁官营
【解析】秦朝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均由中央决定,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直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才上升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科举制度下,中央通过考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封建国家实行国有专营制度,把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国有,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古代中国的商业
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
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
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
这反映出唐朝( )
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
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唐代“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解析】“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市的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对市的监管,故C项错误;
“天人合一”体现天与人关系的相似之处,与材料唐代洛阳城市布局无关,故D项错误。
2)《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
‘……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解析】“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农村集市的发展,故B项错误;
由“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可以分析出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故C项正确;
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江苏盐城三模·
2)下表反映了唐代官市(市署、平准署)官员的设置情况,其职责是直接主持官市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市场交易、物价、度量衡器的管理,官府所需物资的购进和所余物资、没官物资的卖出等。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唐代( )
官吏
令
丞
录事
府
史
监事
典事
价人
掌固
人数
1—3
2—6
1—2
3—9
3—16
1—6
1—4
1—10
官品
六、七品
八品
无
九品
A.官市的政治属性B.城市建设的成就
C.商品经济的繁荣D.市场管理的规范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唐朝官市)
【解析】材料表格中体现官吏管理市场职能,实质上反映出了唐朝官市的政治属性,故A项正确;
城市建设的成就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
商品经济的繁荣属于现象,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
市场管理的规范属于材料反映出直接信息,不是实质问题,故D项错误。
4)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
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
这一事例( )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代商帮)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商勾结的信息,故A项错误;
封建国家官营商业不符合事实,故B项错误;
材料中“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说明晋商发展与国家政策有关,故C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一直推行,故D项错误。
4)“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
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
”材料说明明初政府( )
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
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解析】据“官给茶引”、“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可知政府管控,故A项正确;
“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但不能表明是加税,故B项错误;
“给引,方许出境”,是指“官给茶引付”的“产茶府州县”,不等于海外贸易,故C项错误;
只规定“凡商人买茶”,未涉及地域商帮,故D项错误。
21)(13分)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
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
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
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
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
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
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
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
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6分)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3分)
(1)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商帮)
(2)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商帮)
(3)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商帮);
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1)经历一“屠酤里中,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
经历二“发愤远游,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经历三“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
大兴宅第”;
经历四“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2)第一小问去向,第一“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
第二“投资科举”;
第三“乐助公益”。
第二小问心理,由三个去向可分析其三种不同的心理。
(3)“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说明此观点即论证观点,提供证据。
从材料中商人对官员百般讨好可知,商业不独立,商人依附于封建政治力量;
从商人后代科举可知,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商人;
从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地可知,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1)经历:
小本经营,获利微薄;
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
息商回乡,购置田产;
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
(2)去向:
官场消费;
科举消费;
社会公益消费。
心理:
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
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
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
(3)说明:
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
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
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
江苏泰州一模·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
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
……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
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
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
(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
(5分)
(1)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2)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
古代中国文学成就——宋词的成就;
(1)依据材料一中“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可以归纳出答案。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信息从经济以及文化角度概括相同点。
第二小问经济依据从“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信息并结合宋代商业革命表现来回答;
文化结合宋代思想以及宋代成型的三大发明从“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以及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角度概括答案。
(1)观点:
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2)认识:
宋代经济发达,文化发展。
依据: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
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
(2分)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古代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8.(2015·
21)(13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
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
……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
“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
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
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春秋)管仲《管子·
治国》
材料三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 学年 高考 模拟 历史试题 分解 古代 中国经济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