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袖珍馆1彼得林奇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07213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77
- 大小:128.92KB
传记袖珍馆1彼得林奇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传记袖珍馆1彼得林奇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记袖珍馆1彼得林奇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那时候,彼得·
林奇的家里已经十分贫困了。
后来为了省钱,彼得·
林奇不得已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读书。
林奇的父亲在知道自己患病后,很想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留下一笔财产,于是就拼命地工作,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所以病情越来越重,很快就一病不起。
林奇的父亲去世后,留给彼得·
林奇的除了父爱和一些高尔夫知识及一点点股票知识外,其余的就是贫穷。
股票上的知识,对于十岁的彼得·
林奇来讲,实在没什么兴趣,也没有吸引力。
当时,他的兴趣只在高尔夫球场上。
这是因为,当初彼得·
林奇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是一名高尔夫球的爱好者,并且经常和同事去郊外的布雷·
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去打球,而在彼得·
林奇刚会走路的时候,父亲就常常带他去高尔夫球场去玩。
所以,彼得·
林奇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高尔夫球的规则了如指掌了。
父亲的离世让彼得·
林奇不得不背负起养家的重任,可是他这样的小孩子可以做什么呢?
又有谁肯雇用一个11岁的孩子来工作呢?
当时,全世界刚刚经过二战的洗礼,所以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经济情况实在不能说是乐观——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成年人想找到个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个孩子。
于是,彼得·
林奇就想到了去布雷·
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做球童。
因为他知道那里有很多和他年龄差不多的球童。
球童是指为那些打高尔夫球的球员携带球杆和保管球杆的孩子,并且按照高尔夫球规则帮助打球的人。
当一个球童受雇于一个球员的时候,在与球有关的场合,这个球童就会被视为球员的人,而这个球童所携带的东西也会被视为该球员的携带品。
因为小时候,彼得·
林奇常常跟着父亲去高尔夫球场,因此彼得·
林奇认识许多布雷·
伯雷高尔夫俱乐部的员工。
当他找到布雷·
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的经理时,就向他说了自己的情况,希望能来这里做球童。
经理听后,当下就同意了彼得·
林奇的请求。
在很短的时间里,凭借着自己以前对高尔夫球的认识以及学习,彼得·
林奇很快便熟悉了高尔夫球场的工作。
林奇算过球童的收入,他一下午的收入就比那些在清晨挨家挨户送报纸的报童一周的薪水要多出很多,而且收益好的时候,他一下午的收入就比母亲辛辛苦苦工作一周赚的钱还要多。
在彼得·
林奇读二年级的时候,他作了一个很大的决定——他把自己从私立学校转到了一家条件很好的公立学校。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少交一些学费,还能让自己吃得好一些。
2.不一样的球童
20世纪50年代,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工作的大多都是家里贫困而没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
因此,彼得·
林奇在球童里就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
他毕竟有一位曾经做过数学教授的父亲,并且他的父亲还曾是一名高级财务审计师。
林奇当时所接受的小学教育是在一家著名的私立学校,而且他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
可以说,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条件为彼得·
林奇以后的工作起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1955年,彼得·
林奇成了布雷·
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一名球童。
他上午可以上半天课,下午再来俱乐部工作。
显然,这个工作对于彼得·
林奇来说简直是太理想了。
何况,一个下午赚的钱比报童一周赚的钱还多。
如此一来,家里的经济困难就有所缓解了。
在高尔夫球俱乐部,由于球童是整个俱乐部的颜面,所以一个俱乐部生意好坏,很大程度上与球童对待他们服务的客人的态度有关。
在球场中,球童与客人相处的时间最长。
可以说,球童的说话方式,以及服务的态度积极与否,用语的正确与否都影响着客人打球的心情。
所以,一个俱乐部的球童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客人服务那么简单。
在球场上,球童不仅是俱乐部为客人提供的运送人员,还是俱乐部的颜面,是客人最佳的咨询者,同时球童还有促进客人击球过程顺利、尽兴的功能。
因为球童往往能够给客人打球提出建议,因此他们与客人的关系就不仅仅是服务关系那么简单,还往往能够成为朋友。
所以说,高尔夫球俱乐部的生意好坏与球童的表现很有关系。
球童的表现好,顾客打球就可以尽兴,再加之球童总是笑脸迎人,那么客人肯定还会再来。
但是,如果球童不和气并且对客人很唐突,那么客人是不会愿意再光顾这家俱乐部的。
可是很多客人不可能天天都来俱乐部,一般都是一个月来那么一两次,这就需要球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每天都保持着一样的态度来服务每一个到场的客人。
而彼得·
林奇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管理球包、递球杆、捡球那么简单——在客人进行高尔夫球比赛时,他还是自己服务的客人的唯一战友。
因而他意识到自己必须熟悉好球场的设计布局、距离、果岭状态及规则,还有打球礼仪等众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要看得出什么时候,用怎么样的方式来给球员提出适宜的建议以及提供帮助。
最重要的是,要做个让自己的客人期待、信赖的球童。
这样不仅自己可以多赚一些钱,还能听到他们在投资上的更多谈话。
久而久之,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个很会为客人考虑的球童,并且惊讶于他在听他们交流投资观点时候的认真。
虽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可以听得懂,但是偶尔也会逗弄一下彼得·
林奇——要他发表一下自己在投资方面的想法。
而彼得·
林奇常常会说:
“先生,很抱歉,我没有切实调查过,无法对这个问题发表我的看法。
但是我认为一个公司的股票突然间暴涨,那里面肯定是有什么问题,这个公司不一定值得投资。
”彼得·
林奇进退得体的回话,让这些客人大感惊讶,所以他们再来俱乐部打球的时候,就更愿意叫彼得·
林奇来做自己的球童了。
正是由于这些人的聊天,使得彼得·
林奇开始对股票产生了兴趣。
当时布雷·
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大多数是公司董事长、股东,要不就是投资高手,他们常常在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交换着投资观点。
林奇每次跟客人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免费听了一堂投资教育课。
因为1929年股市暴跌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导致很多购买了股票的人都因此倾家荡产,甚至有人因此自杀。
这致使当时的人们对股票产生了不信任,所以即使那时候股市上涨了三倍之多,但是人们仍然把股票当做是赌博一样,唯恐避之不及。
不过当球童的彼得·
林奇却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他的投资知识。
虽然当时他手中并没有钱让他去投资,但是他却依旧会在那些球手谈论投资观念的时候,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吸收着这些经验。
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可以说美国人对股市始终都抱着一股不信任的态度。
尽管在这期间,股市先上涨了三倍,后来又上涨了两倍,可很多人一想到1929年的股市灾难就又望而却步了。
但是高尔夫球俱乐部中的客人,大多都是证券投资者。
也就是说,他们都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虽然他们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同时他们获得的利润也相对多很多。
因而,这些人大多都是资产颇丰。
而且他们当中大部分都会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当中去,并经常可以从中赚到不少的财富。
而他们在打球的时候,也经常会和自己的客户、朋友、家人来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投资经验。
无疑,这种交流就成为了彼得·
林奇学习股票投资的最好教材,而后来彼得·
林奇也说他的股票知识、投资知识最初是从高尔夫球场上偷师学来的。
林奇认为自己会对股票这么感兴趣正是源自于高尔夫球场的客人的影响。
林奇看来股票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更不是一门逻辑学,用分析就可以分析出来。
虽然股票里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可彼得·
林奇却觉得投资是一件令人激动和愉快的事情。
于是,他立志长大以后从事股票投资,像这些商业大亨一样赚大钱。
这些大亨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家俱乐部里,在这些球童里,这位替他们管理球包,替他们捡高尔夫球的孩子,是一个在股票投资上具有头脑的奇才——仅仅从他们的闲谈中,就懂得了那些即使受到多年专业的投资训练的人都无法学习到的投资经验。
遗憾的是,这个时候的彼得·
林奇并没有多余的钱去进行投资,从而验证他脑子中的想法。
他反复地想:
自己以后长大了,也一定要进行股票投资,像他的顾客一样从股市中挣钱。
这一年,彼得·
林奇14岁。
在这一年谁也不知道一个少年心中已经立下了成为一名股市投资者的愿望,并且还将这个愿望作为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大目标。
当然,他们也不知道这个少年将会带给人们多大的惊奇。
靠着在球场工作的稳定收入,彼得·
林奇读完了小学和中学。
中学毕业后,彼得·
林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著名院校——波士顿学院。
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彼得·
林奇也没有放弃球童这个收入颇为丰厚的工作,并且还获得了弗朗西斯·
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依靠着球童的收入和那笔奖金,彼得·
林奇在大二的时候开始了他的第一笔投资——拿出1250美元购买了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
随着股票的不断上涨,彼得·
林奇依靠抛出手中的股票回收的资金,不仅读完了大学,还读完了研究生。
3.彼得·
林奇一生的贵人
在布雷·
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工作期间,彼得·
林奇遇到了他一生中对他影响很深的贵人。
可以说,彼得·
林奇有现在这种成就是与其分不开的。
他就是对彼得·
林奇而言亦父亦师的乔治·
沙利文。
可以说,如果没有乔治·
沙利文对彼得·
林奇的支持与指导,也许现在彼得·
林奇还是华尔街一个默默无闻的投资理财者,而不是创造了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的“股圣”。
乔治·
沙利文是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总裁。
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创立于1930年,创立时期公司规模很小,总资产只有44万美元。
由于一开始公司的经营很稳健,所以到1933年时,该公司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350万美元。
但是,在此后该公司的经营就一度陷入了困境——到1939年时公司的资产就只剩下了53万美元。
不过这时候富达基金的救世主出现了,他就是爱德华·
约翰逊。
虽然他是一名律师,但是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零售业业主的家里,从小就耳濡目染股票投资等事情。
不仅如此,在大学期间他还被股票市场所吸引。
约翰逊毕业于1924年,获得了法律学位,此后就职于一家律师事务所,专门负责证券投资的法律咨询工作。
正是这份工作,让他注意到了富达基金公司。
当时富达基金持有很多铁路债券,由于铁路公司经营不善,这些债券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垃圾债券。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约翰逊却大胆地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铁路运输一定会恢复元气,并且发展得更好,于是他在1943年就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损失惨重的富达基金。
事实证明,约翰逊的预测是对的,就在他买下富达基金后不到一年,铁路运输业就开始进入复苏阶段,仅仅在1944年这一年的时间里,富达基金依靠持有的铁路债券得到的补付利息就高达100万美元。
如此一来,约翰逊的这次投资可以说是早期垃圾债券投资成功的经典之作。
随着富达基金的发展逐渐步入轨道,约翰逊于1946年在已有的富达基金之外创立了一家管理和研究公司——富达投资公司,并且由富达麦哲伦基金来承担公司的证券投资。
从1946年起,富达麦哲伦基金完成了奠基阶段,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949年富达公司的资产规模接近2000万美元,成为了美国投资界比较大的一只基金。
1958年,富达基金成为美国第五大基金,旗下资产规模达到4.16亿美元。
1965年,富达投资的基金高达90只,资产规模接近40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美第一大投资公司。
富达基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是与约翰逊的经营理念分不开的。
约翰逊一直把客户满意度列在第一位。
因此,当公司赢利过多时,他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侵占了客户的利益。
而乔治·
沙利文就是这家公司的总裁,他与约翰逊一起经营着富达基金公司。
沙利文也是布雷·
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他经常和自己的朋友去那里打高尔夫球。
林奇于高尔夫球俱乐部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正好遇到了和吉尔公司、宝丽来公司的老总来打球的乔治·
与一般美国人的随性不同,乔治·
沙利文就像是个英国绅士一样,总是保持一种风度翩翩的风采。
沙利文在第一次见到彼得·
林奇于这里工作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于是他把彼得·
林奇叫来问道:
“小朋友,我们以前见过面吗?
”
由于彼得·
林奇以前跟着父亲来打球的时候,多次见到过这个风度翩翩的男士,于是他就非常友好地回答道:
“是的,先生,我们以前见过面。
“你叫什么名字?
小朋友。
“先生,我叫彼得·
林奇彬彬有礼的回答让乔治·
沙利文感到非常高兴。
于是他以后每次来到球场,都会指定让彼得·
林奇做自己的球童。
沙利文继续说:
“我记得你以前不是在这儿工作的。
”虽然彼得·
林奇的父亲也是这家俱乐部的会员,但是乔治·
沙利文却并不认识彼得·
林奇的父亲,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个社交圈子的人。
但是乔治·
沙利文却曾经遇到过几次彼得·
林奇随着父亲到球场打球——一个还没有球杆高的孩子,总是挥动着球杆跃跃欲试。
当然,像他这样的一个小孩,根本不可能完成一个哪怕是非常简单的打球动作。
因为彼得·
林奇的活泼,父亲和好友或者客户打球的时候总是充满着笑声。
沙利文也因此注意到了这个活泼、有个性的小男孩。
“是的,先生。
林奇虽然内心有点尴尬,但还是坚定地作了回答。
沙利文能够和约翰逊一起把富达基金发展得这么好,自然也不是一个驽钝的人。
他虽然并不知道彼得·
林奇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但是却从彼得·
林奇的面部表情里猜出了一丝端倪。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家庭兴衰变故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常见——一个亿万富翁都有可能一夜之间一文不名,更何况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
看到有些尴尬的彼得·
林奇,乔治·
沙利文没有继续问下去。
他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去碰触这个小男孩的悲惨经历。
由于自己很喜欢这个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很欣赏他能够坦然面对困境的勇气,于是他每次来打球都要求彼得·
“彼得·
林奇,你愿意当我的球童吗?
我可是个高尔夫球高手,水准不比那些职业球员差劲。
”或许是为了缓和彼得·
林奇的尴尬,乔治·
沙利文开玩笑似的说。
“好的,先生,我非常愿意成为您的球童。
”虽然这句话,几乎每个球童都会这样回答,但是彼得·
林奇说出来却让人感觉更发自内心。
从此之后,彼得·
林奇就成为乔治·
沙利文的专职球童——只要乔治·
沙利文到球场来打球,陪着他的球童总是彼得·
沙利文知道彼得·
林奇是个非常要强的孩子,也很有自尊,所以他并不会付给彼得·
林奇比其他球童更多的小费。
虽然作为一个资本家乔治·
沙利文不仅不会因同情而去施舍自己的钞票,也不可能大发善心地去帮助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但是彼得·
林奇却是个例外——每次乔治·
沙利文发现彼得·
林奇非常开心的时候,就会在临走前对他的表现赞赏一番,并且在彼得·
林奇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多给他一些小费。
而这些小费既不会使彼得·
林奇感到羞耻,同时又不会让彼得·
林奇觉得他是在同情他。
可以说,乔治·
林奇的疼爱都远远超过了他对自己孩子的喜爱。
这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得到了印证。
林奇结婚的时候,乔治·
沙利文就尽心尽力地帮忙张罗着他的婚礼,可以说乔治·
沙利文比对待自己儿子的婚礼还要慎重。
林奇在麦哲伦基金公司工作的时候,有多少的投资公司开出的条件比麦哲伦给彼得·
林奇开出的条件优越得多,但是彼得·
林奇却一直在麦哲伦工作,这也是因为他要报答乔治·
沙利文对他的恩情。
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父子,却亲如父子一般。
沙利文也同其他球手一般,在球场打球的时候,会经常谈一些关于投资方面的事情。
其间,他发现当自己和朋友们谈论自己在股票投资上获得丰厚收入和投资经验的时候,彼得·
林奇总是会在旁边很认真地听着。
一次、两次,乔治·
沙利文还能觉得彼得·
林奇是以为他们谈论的话题很新鲜,所以才好奇听取。
但是次数一多,日子一长,乔治·
沙利文发现根本不是他当初想的那样。
因为每次彼得·
林奇不仅都听得很入神,而且在整个球场中,除了彼得·
林奇会对投资股票感兴趣外,其他的球童对此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兴趣,而且当时大多数美国人也都对股票缺乏一定的兴趣。
林奇不但听得认真,并且好像他还能听得懂他们的谈话。
如此一来,乔治·
沙利文就更喜欢彼得·
林奇了。
一次,在彼得·
林奇帮乔治·
沙利文整理球袋的时候,乔治·
沙利文问:
“彼得,我们每次谈论投资的时候,你都是在听我们的谈话吗?
林奇很诚实地回答道。
“你能够听得懂?
“不,我不清楚我到底懂不懂。
林奇没有欺骗乔治·
林奇的坦诚让乔治·
沙利文更加喜欢他了。
于是从此乔治·
沙利文总是不经意地帮助彼得·
林奇,并且给了彼得·
林奇很多别人都得不到的机会。
当然,彼得·
林奇最初的投资股票的知识并不完全是从乔治·
沙利文那里得来的——其他客人和俱乐部成员之间的谈话也是彼得·
林奇最初积累股票知识的途径,并且他们的谈话对彼得·
林奇也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那些人却并没有注意到这里会出现一个股票奇才,而乔治·
沙利文却注意到这个喜欢股票,对股票有兴趣的球童了。
所以,每次乔治·
沙利文只要一来到球场,打完球的时候,都不会走,而是把彼得·
林奇带在身边,让他参加到他和几个朋友的谈话里。
其实,乔治·
沙利文就是想让彼得·
林奇从他们的实际操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换言之,就是让他免费上堂关于股票市场的教育课。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暴涨暴跌的股票市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都像是赌博一样的东西,因而很多人都把股票投资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而像乔治·
沙利文这样的狂热投资者也大有人在,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并没有从股票市场中赚取到多么巨大的利润。
因此,尽管股票市场在美国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在人们心中却对它没有一个好印象。
因为人们对股票的印象还停留在20世纪30年代股票市场崩溃所引发的经济大萧条的偏见当中。
但是,彼得·
林奇在球场工作的时候,由于听了很多投资精英的观点,以及听到他们讲的自己在投资中发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所以他重新审视了一下人们眼中一定输钱的股市。
或许是因为受这些投资精英潜移默化的影响,彼得·
林奇在对股票的认识上,不仅高人一筹,同时也增强了他的赚钱意识,并且使他坚定了自己未来人生的目标就是在股票市场上赚钱。
那时候,乔治·
沙利文总是很幽默地重复一句话:
“买股票吧,那会是你如胶似漆的妻子。
”这句话直到现在还依然是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座右铭,也是彼得·
林奇投资股票的信条。
一直到彼得·
林奇去波士顿学院念大学的时候,乔治·
沙利文还经常跟彼得·
林奇一起探讨股票市场。
尽管那时候彼得·
林奇并不能给乔治·
沙利文提出什么建议,但是乔治·
沙利文相信,这个孩子会成为华尔街日后的一个投资神话。
林奇上大学的时候,乔治·
沙利文更是比任何人都关注他的学业。
当乔治·
林奇并没有选修数学、财会等商业方面的课程,反而选修了一堆看起来与股票投资风马牛不相及的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时,乔治·
沙利文感到忧心忡忡。
因为他知道彼得·
林奇的志向是做一名金融管理者,但是他却没选择传统金融必须选修的课程。
即使是这样,乔治·
沙利文也还是和彼得·
林奇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并且依然会把自己在投资上的一些心得告诉给彼得·
林奇,从而使他可以多积累一些关于股票投资方面的知识。
4.实习带来的思考
林奇从波士顿学院毕业以后,乔治·
沙利文很想让这个聪明的小伙子来他所在的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上班。
于是,一天在高尔夫球场,他对彼得·
林奇说:
“瞧,你已经这么大了,已经不适合再做球童了。
“可是我还想去读MBA,必须依靠在这里工作的收入。
林奇并不想就这么放弃可以为他提供经济来源的工作。
因为如果放弃,他必须得再找个工作,而且新工作还不一定能够支撑他的生活。
沙利文笑着说:
“好小子,果然有志向。
你觉得我会随随便便跟你提起这个问题吗。
你就不用再担心你的学费问题了。
我已经帮你找好了一个很棒的工作。
“什么工作?
林奇听到后惊奇地问。
“这家公司很优秀,它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并且是纽约帆船俱乐部、卡内基大厦和肯德基董事会的成员,进行开发共同基金,更重要的是它在投资公司中的地位更是数一数二的……”
“沙利文先生,您说的是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
林奇很肯定地说。
他在学校时就已经研究过美国好几家大型的投资公司的运作方式、投资意向了,而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作为全美最有影响力的一家投资公司,彼得·
林奇对它的研究更是透彻。
“对,我说的就是富达基金公司。
你知道我是这家公司的总裁吗?
而我相信我们公司像你一样出色,或者说你像我们公司一样出色。
我相信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将会有一个好员工,而你也将受雇于这家很好的公司。
能够被乔治·
沙利文肯定对于彼得·
林奇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彼得·
林奇看来,乔治·
沙利文就像是父亲一样地照顾他,并且一直都在鼓励着他,所以每次听到乔治·
沙利文的赞赏都会让彼得·
林奇增加一股动力,更加努力。
虽然因为家庭原因,彼得·
林奇也很想可以马上赚钱,但是他知道,自己只有接受更高的教育,才能够赚大钱。
所以,他虽然很想去麦哲伦基金公司工作,但还是婉拒了乔治·
沙利文的好意,坚持自己一定要读完MBA。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来麦哲伦公司打工,赚取你需要的生活费。
这样你既可以读完MBA,又可以把你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
而且,我认为你应该去念MBA,并且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去念MBA。
要知道,华尔街上大多数的风光成功人物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而且假若没有MBA这块金字招牌,就别想在华尔街稳稳地站住脚。
沃顿商学院在经济领域和教学管理水平方面在美国商学院排名中更是名列前茅,所以你去那里学习,一定能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
”乔治·
沙利文说。
听到乔治·
沙利文这么说,彼得·
林奇非常兴奋。
“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您。
林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记 袖珍 彼得 林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