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068440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482.64KB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11.5g÷
=42g。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43.8g,则减少的质量为:
50g-43.8g=6.2g。
减少的6.2g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社分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根据差量法有:
解得x=16.8g
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
故选C。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
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
故选B。
4.用足量的CO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
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
7,故选C。
5.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2H5OH)。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
C.白色固体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D.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A、由于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实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由于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白色固体M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杂质,可能含有碳酸钙;
D、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故选B.
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是,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
7.除去下列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KNO3
NaCl
热水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B
KCl
K2CO3
盐酸
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
C
Cu
Fe2O3
碳粉
与过量的碳粉混合,加热到高温
D
O2
CO
铜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A.AB.BC.CD.D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正确;
B、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碳粉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D、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错误。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差
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
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3
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由碳酸氢钠受热转化为碳酸钠可知,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错误;
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氯气、氢气、氢氧化钠、盐酸等,错误;
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2CO3和NH4Cl等,错误;
D、由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低了,不适用于大量生产,故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正确。
故选D。
9.下列溶液中无色,且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NaClKNO3B.NaOHNaClNaNO3
C.Na2SO4KClZnCl2D.K2SO4AgNO3NaCl
pH=1的溶液中有大量的H+,大量共存要求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形成无色溶液要求分析常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若为无色,符合题意
A、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故A错误.
B、NaOH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不能共存,所以错误
C、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
D、K2SO4AgNO3生成硫酸银沉淀,故D不正确
故选C
10.A-C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常温下为气体。
图中“一”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
B.B→E,C→E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
C.若G为一种盐,则A不可能与G发生反应
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
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A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得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得出F为氢氧化钙;
D、E组成元素相同,猜想E为水,则D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C为氧气,水可以和氧气相互转化,B、C常温下为气体,可以猜测B为氢气,氢气可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水相互转化,且能有A转化而得,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物质很多,常见的可以猜测为二氧化碳。
故可以初步定为:
A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B为氢气;
C为氧气;
D过氧化氢;
E水;
F氢氧化钙;
G为二氧化碳;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符合条件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说法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B→E,可以为化合反应,或者置换反应,C→E,可以是化合反应,不能通过置换反应来进行,故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若G为一种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盐是碳酸盐,如碳酸钠满足条件,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即是二氧化碳,实验室通常采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O2(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要求是:
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
B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正确;
C中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
D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考点:
除杂质
12.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A.23.4gB.29.25gC.30.5gD.26.25g
【答案】A
镁、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镁、氯化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由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可知,2Cl-~H2↑,
设氯离子质量为x,
2Cl-~H2↑,
712
x0.4g
x=14.2g,
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解析】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足量时,锌被完全反应,没有锌剩余,最后固体的质量为零;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每64克铜参与反应,会从溶液中置换出216g银,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了质量不再改变;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镁、锌最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
但反应中,等质量的镁比锌生成氢气多;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加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反应中,固体总量减少,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14.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点燃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棉纤维,因此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不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钾,因此利用氢氧化钙可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正确;
B、出行多乘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时,能够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完全正确,错误;
C、铁、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钙元素是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
②服用含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氢氧化铝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③油脂虽然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也不能大量摄入油脂,要适量摄取,以保持身体健康;
不完全正确,错误;
D、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
②纯铁比生铁的硬度小;
③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完全正确,错误。
1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解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分析解答;
B.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安全常识分析解答;
C.根据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分析解答;
D.根据各科学家的发现分析解答。
解:
A.甲醛会与海产品中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危害人体健康,故归纳错误;
B.天然气泄漏拒绝一切产生火花的行为。
拨打电话可能产生火花,故归纳错误;
C.①塑料在有些方面的使用可以代替金属。
因此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归纳正确;
D.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归纳正确;
故本题选CD。
16.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
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解:
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镁54份质量的铝和219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锌和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假设金属的质量都是24g,等质量的金属消耗盐酸的质量分别是:
Mg+2HCl=MgCl2+H2↑,
24
73
24g73g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24g97.3g
Zn+2HCl=ZnCl2+H2↑
65
24g27g
假设盐酸的量大于97.3g时,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镁生成的氢气次之,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②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97.3g和73g时,铝和镁生成的氢气相等,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④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73g和27g时,铝大于镁等于锌,故⑥正确;
假设盐酸的质量小于27g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
B.
1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解析】A.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酸性变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始终小于7;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成为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M比金属N反应速率更快,即金属M比金属N反应更剧烈,所以金属M比金属N的活动性强;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式:
a=b>
c,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
c,升温至t2℃时,ab的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选B
1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D.浓盐酸敞口放置
A、胃液的pH<7,图像应该从小于7开始逐渐增大,但最后也应该是酸性,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稀盐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错误;
C、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足量同种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在开始的相等时间内,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19.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下列叙述错误的
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
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
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
【解析】由题意可知,E是氢氧化钙,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B、C为酸、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能转化为E,A可能是氧化钙或水,是氧化物;
A能与C反应,又C为酸或盐,A为氧化钙,故C为酸,B为盐,B能转化为A,B为碳酸钙,则D为二氧化碳。
A.B转化为A是分解反应;
A转化为E是化合反应;
E和D的反应及D转化为B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其余都是复分解反应。
故说法正确;
B.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A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
C.E是氢氧化钙,A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
D.B是碳酸钙,D是二氧化碳,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故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选D。
2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项目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CO2
通O2
点燃
NaNO3
Na2SO4
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过滤
KClO3
MnO2
水
溶解、过滤、蒸发
A、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
B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
C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引入新的杂质;
氯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加水溶解过滤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可能纯净的氯酸钾固体。
选D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1.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
【解析】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盐酸反应,在氢氧化钠未被反应完之前不会生成气体;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随水的加入,溶液的酸性变弱,但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大于7;
C.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氧化钙和水反,使溶液中溶质因水减少而析出;
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得高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
冷却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恢复到原温后得原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100%。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2.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
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乙图:
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三化学 中考 试题 历届 化学 模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