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6157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0.15KB
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下载.docx
《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
19)19.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思想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二者在思想上的主要差异是( )
A.是否强调知识的作用和道德的力量B.是否推崇君主权威
C.是否注重对人与社会的研究D.是否体现人文精神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解析】该题属于逆向思维型试题。
苏格拉底和孔子均强调知识的作用和道德的力量,故A项错误;
孔子维护奴隶主的统治,而苏格拉底则维护雅典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
孔子的“仁、礼、德”与苏格拉底的“认识人自己”均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故C项错误;
孔子思想“仁者爱人”与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均体现对人的重视和尊重,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5·
广东广州高三调研·
38)38.(26分)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的社会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断一1669年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创业初成。
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
片断二步入近代,同仁堂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仁堂业务逐渐萎缩。
——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
(1)据片断一,指出同仁堂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相吻合,该流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4分)
【考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解析】
(1)第一小问,从片段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仁心仁术”等信息可以看出其符合儒家学派理念;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相关知识点回答即可。
【答案】
(1)流派:
儒家学派。
(2分)
核心:
仁。
5.(2015·
广东深圳一模·
38)38.(24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
(6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
(1)根据题目要求,该问分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从制度变革和政局形式两个方面分析时代背景,二是根据关键词“《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来分析其政治目的是维护周礼。
(1)目的:
力图维护周礼,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
背景:
分封制逐步瓦解,宗法制遭到破坏;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局混乱。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
12)12.“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统一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统一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
C.“一种书”指儒家经典D.“利禄”指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获得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思想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的统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一种书”指的是统一的思想,即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是在隋唐时期才出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广东四校高三期末联考·
13)13.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
学者是想说明( )
A.儒学的正统地位B.儒学的包容性
C.儒学的积极作用D.儒学的局限性
【考点】汉代以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首先明确历代法典为中国古代封建立法的全面总结,是古代政治的重要成果,“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体现了儒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儒学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出“包容性”,故B项错误;
儒学的积极作用不只在法律方面,故C项错误;
材料未提及儒学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
广东惠州一模·
15)15.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
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
【解析】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是天人关系,而先秦儒学主要讨论人际关系,故A项错误;
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因此就会出现这种行为,故B项正确;
宋明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与灾害天谴论对皇权的约束无关,故C项错误;
明朝佛教并非官方哲学,不会导致统治者的这种行为,故D项错误。
4.(2013·
广东汕头一模·
13)13.秦代律法“细密严苛,轻罪重罚”,汉代律法则“以刑辅德,重德轻刑”,特别是汉武帝执政后,汉律更加明显地融人“三纲五常”的礼教原则。
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法家思想的彻底消亡
C.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D.限制君权的主张甚嚣尘上
【解析】汉代重视德行,汉律中强调“三纲五常”的礼教原则,反映了经过董仲舒改良后的新儒学占据了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
外儒内法是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实质,故B项错误;
程朱理学的出现时间是宋代,与题干时间汉代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限制君权,故D项错误。
广东韶关一模·
13)13.孔子作《春秋》时创设了一种写史方法:
既强调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
又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
其政治思想明显体现“为尊者隐”的是( )
A.墨子
B.董仲舒C.李贽D.黄宗羲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
【解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为尊者隐”无关,故A项错误;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有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特别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把封建君主抬到了“天子”的高度,皇帝代表“天”统治万民,作恶可原谅、可秘而不宣、可再给机会,做多了就是圣明,故B项正确;
李贽批判孔孟学说,主张个性自由,故C项错误;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故D项错误。
6.(2015·
广东肇庆二模·
14)1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解析】材料认为,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其它学说的精要,加以融合,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
“此非各家尽被排斥”,表明儒学并非完全排斥异己,故A项错误;
秦汉以后,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得到丰富和更新,故B项正确;
佛教在西汉末年才传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汉代儒学融合其它学说,而不是其主流地位的确立,故D项错误。
7.(2015·
38)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
)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
近代中国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
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
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现代中国第一阶段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
“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
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
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
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
现代中国第二阶段
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
西学东渐思潮
(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的“古代中国”中的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鸟之音”,可以看出态度为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等来作答;
第二小问根据表格“近代中国”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和“1904年,政府规定……”,可以得出态度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结合近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
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等来作答。
(1)古代态度:
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
古代中国强盛;
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
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近代态度:
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
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西学东渐;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
有识之士的推动;
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
(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宋明理学
广东惠州三模·
14)14.“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
”这首诗反映了(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B.朱熹的“格物致知”
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
【解析】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是建议汉武帝利用思想上的统一来达到政治上的大一统,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朱熹的“格物致知”主张通过对外物一一求索的手段来认知天理,不符合“须从根本求生死”,故B项错误;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意思是凡事有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做事情一定要找到这个决定因素,不要被各种表象或次要因素干扰了,结合后两句中的“世儒”“物理”,可以判断这是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根本”就是“心”,故C项正确;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突出强调重视学问在现实中的实践,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C
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4)4.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解析】唐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繁荣,故A项错误;
专制集权的巩固主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与审美观念的改变无关,故B项错误;
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在思想上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使当时的服饰变得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故C项正确;
唐宋只是审美观念不同,所以说宋代审美意识才觉醒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广东汕尾高三调研·
15)15.“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材料强调( )
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解析】由“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知,理学为僵化的社会服务,故A项正确;
理学是儒家思想获得新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
题干强调理学与社会僵化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强调科举制导致社会不断增长,故C项错误;
题干强调理学与社会僵化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科举考试,故D项错误。
广东韶关高三摸底·
14)1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
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格物致知,注重研究自然,但其他观点均与自然无关,故A项错误;
无论是存心或者存理,其灭欲的目的都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理,是从整个社会层面而言的,也即维护社会秩序。
格物或格心是手段,其落脚点还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理,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都以整个社会为个人努力的目标,故B项正确;
修养、认识、境界、功能论等属于主观的思想,不能称之为科学,故C项错误;
理学重建了信仰,但也束缚了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故D项错误。
13)13.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
他们第一次以“天理”作为最高范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
这从理论上确立了( )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
C.儒家伦理学说的先天权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
【解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故A项错误;
“二程”的思想属于程朱理学派别,与陆王心学有区别,故B项错误;
“二程”所谓“天理”,实际上是从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
题干要求看其从“理论上”而不是其实际作用,故D项错误。
广东江门一模·
39)39.(26分)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碰撞中既有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融合,但也有冲突,甚至战争。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的变化?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三教合一潮流;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
(1)该问提示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
政治制度可结合三省六部制完善以及科举制度形成;
思想文化从材料一信息“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可以看出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
(1)制度:
三省六部(1分)、科举制(1分);
(三省六部和科举制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文化:
三教合一(或三教并行)(1分)、唐诗的繁荣(答雕版印刷术也可给分)(1分);
(“三教合一”和唐诗的繁荣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38)38.(24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4分)
(1)宋明理学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可以得出宣扬儒家的思想是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
第二小问联系材料一中“李毓秀(1647~1729年)”所处的时代为清朝,目的是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
(1)思想:
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
(任答2点2分)
目的:
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
8.(2015·
38)38.(26分)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创造生活。
材料一其时(宋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
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美】乔纳森·
斯彭斯
(1)材料一中“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指的是什么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从工业企业、行政管理等方面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
(1)宋明理学;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括号里的重要提示——宋朝,联系宋明理学诞生的背景,儒佛道三教合一,可知这种思想是宋明理学,但回答时的表述要规范,因为明朝尚未建立,固回答“理学”才是正确的答案。
第二小问运用所学可知宋朝并无明显的“工业企业”,但手工业的发展可与之建立联系,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使得棉纺织业兴起,海上陶瓷之路印证了当时制瓷业的发达,“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行政管理”方面,联系起宋太祖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这些史实皆可印证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
理学。
说明:
工业企业:
棉纺织业兴起,制瓷业发达,(2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分)
行政管理:
从权、钱、兵等方面(或采用二府三司三衙制)(2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2014·
广东佛山一模·
38)38.(26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它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
材料一士人作为一个知识性群体,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心态可以体现时代的兴衰变迁。
明初,忠君爱国,乐于为君王服务、奉献成了士人的普遍心态,到明中期,即使朝政混乱,大多数官僚仍在凭借责任感与良心为国服务,直言敢谏、廉洁奉公是士人阶层的突出爱国心态。
……到晚明时期一股新异的思想解放之风开始弥漫,这股新异的思想在理性精神上唤起了人们的觉醒,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彰显。
——《论晚明士人心态变化》
材料二上海总商会、沪南商会代表全埠商人致南北大总统(孙、袁)、临时政府、参议院、各省都督的电文:
“民军起义,海宇光复……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怎料)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
……商界牛计攸关,剥犬切痛。
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
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
——摘编自《申报》(1912年3月9日)
材料三“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1912年《申报》
材料四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
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
——选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歌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初至明中期士人群体心态产生的思想根源(4分)。
举例说明晚明时期“新异思想”的表现。
(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明初,忠君爱国,乐于为君王服务、奉献成了士人的普遍心态”和“到明中期,即使朝政混乱,大多数官僚仍在凭借责任感与良心为国服务,直言敢谏、廉洁奉公是士人阶层的突出爱国心态”可知士人群体的心态受理学(或儒家思想)影响,他们这种忠君爱国,乐于奉献的意识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气节相一致;
第二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属于史实说明题,据材料一“这股新异的思想在理性精神上唤起了人们的觉醒,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彰显”可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他们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也可具体举出某一个思想家的思想说明,如李贽的思想,否定孔子及程朱理学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做出自己判断的权利,提出男女平等等。
(1)根源:
士人群体的心态受理学(或儒家思想)影响。
他们这种忠君爱国,乐于奉献的意识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气节相一致。
(考生只写理学或儒家思想给2分,有合理分析的给4分)
表现:
李贽的思想;
否定孔子及程朱理学的权威;
认为人人都有做出自己判断的权利;
提出男女平等。
(2分。
写出一点给2分,李贽其他思想,同等给分)或者考生写: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
主张工商皆本;
主张经世致用。
写出一点给2分)
14)39.(24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
材料一“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
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各地 级市高三 历史 分类 解析 汇编 最新 模拟 专题 03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106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