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下ty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5946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52KB
高一政治下ty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Word下载.docx
《高一政治下ty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下ty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二)整体感知: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框题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P75课堂探究: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教材中列宁的名言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根本对立的一种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这是因为: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并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思维拓展: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的存在、保持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它事物的方面。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它极力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所以它是属于肯定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它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竭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所以它是属于否定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事物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当事物的肯定方面处于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但是,经过双方的相互斗争,当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使其由原来处于次要的地位转化为处于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于是,旧事物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新事物。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必然的,有积极意义的。
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又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其存在的合理性就会逐渐丧失,由原来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这时,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就逐渐发展为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于是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事物便由旧质向新质转化。
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也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
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根本性的质变,因此新旧事物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辩证的否定并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否定,又肯定,既抛弃,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就是说,被否定的只是旧事物中过了时的、消极的东西,对于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则肯定和保留,并加以改造、提高、吸收,使之成为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例如,植物成株否定种子,就是吸收了,种子中的有用成分而成长为幼苗,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新的社会制度否定旧的社会制度,也保留了旧社会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一切积极成果。
经过改造,作为新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可见,否定既是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同时又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
既是使旧的过程中断,又是使新过程与旧过程相衔接,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否定也叫做“扬弃”。
恩格斯说,“扬弃”就是“既被克服又被保留”,就是说,在“扬弃”中,新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不是化为绝对的无,而是战胜、克服旧事物,并把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吸取过来,加以同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事物如果抛弃了旧事物内部的一切东西,割断和旧事物的一切联系,就会使发展成为不可能。
◇P75课堂探究:
(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2)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
◇探究提示:
(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否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①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辩证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并以此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
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扬弃”。
小结: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扬弃”,既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并以此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
因此,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克服什么,保留什么。
批判什么,继承什么,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5.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内部不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矛盾,把事物看成是没有矛盾的绝对统一体,一事物是它自己,就永远不会转化为它事物。
它不把否定看作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看成外力作用的结果。
它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把否定看作是对事物的简单抛弃,一笔勾销,没有任何的保留,否定一切;
它把肯定看作绝对的肯定,肯定一切。
这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根本错误的。
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它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在实践中的表现,以提高我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1)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
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
肯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
它否认事物内部有否定的方面,认为某物就是某物,不可能变成他物,这就否认了事物的质变,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在实践上,它对待旧事物的态度是不加批判的全部保留,只要继承,不要批判。
例如,在对待文化遗产上,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者,对于封建性的糟粕百般颂扬,对于先进的科学文化极力抵制,他们总向后看,以为什么都是古人的好;
在对待向外国学习上,盲目地肯定外国的一切,无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反对学习要结合本国的特点一切照抄照搬。
(2)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
它对待旧事物的态度是全盘否定,统统抛弃,认为新事物是绝对的新,它既不能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也不会有旧事物的一点痕迹。
这样,就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使事物的发展失去了基础和条件。
实际上也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在实践上,这种否定一切的错误表现就是只要克服,不要保留,只要批判,不要继承。
认为否定就是对事物的绝对消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我们必须给予批判,坚持用辩证的否定观武装头脑。
6.辩证否定观的意义——革命精神和科学分析态度的统一,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书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任何书本知识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
权威往往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任何权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永远不犯错误。
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既然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因此,我们对待过去的历史文化遗产既不能一概肯定,全盘继承,也不能一概否定,统统抛弃。
而应当在批判的基础上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把批判和继承统一起来。
任何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都有其本身发展的历史。
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十分珍视历史文化遗产,给以批判地总结,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吸收和改造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对人类先进思想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对待文化遗产。
毛泽东也十分强调批判地继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他指出: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这些。
我们还只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认这一份珍贵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
◇P76课堂探究:
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
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新研究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2)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
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这种对待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就是辩证的否定观。
(3)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①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防止和克服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倾向。
对于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不能迷信,不唯书,既不能无批判地全盘继承。
兼收并蓄;
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
既要反对复古主义,也要反对虚无主义。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
②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精神。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P76课堂探究:
(1)有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
有没有永恒的不再被丰富、发展的认识和真理?
为什么?
(2)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还会向前发展吗?
(1)实践和科学揭示,自然界中从宏观到微观,从大的天体到基本粒子,从基本生物细胞到高等的人类,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
它的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各个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的认识,也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肤浅到深刻的发展的。
无论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还是对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认识,乃至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统统如此,概莫能外。
无数事实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
(2)从发展的角度讲,人类社会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它也不会停滞不前;
仍然会不断地前进、发展和完善的。
◇思维拓展:
社会历史和人的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结束;
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
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1.辩证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因此,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事物的存在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是有理由的、必然的。
任何事物在它刚刚产生的一段时间内,对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如,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尽管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极端野蛮和残酷的,但在它刚刚产生的一段时间内,它取代原始社会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进步,是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当时劳动能够提供剩余产品,战争中的俘虏不再杀掉,保护了劳动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促进了社会分工,所以奴隶社会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
历史上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它们刚刚产生的一段时间内,其存在都是必要的、合理的。
(2)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存在的理由就会丧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肯定的事物都会失去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失去自己存在的权力,失去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东西。
奴隶社会对原始社会来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这种生产关系是以十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终因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丧失自己的合理性,被封建制度取而代之。
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如此。
(3)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从实质上讲,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一事物向另一事物的转化,是事物根本性质的转化,是新陈代谢。
但事物的发展只有经过事物内部矛盾一方否定另一方,才会有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不否定旧事物,新事物就不能产生,事物也就不能发展。
所以说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发展都是经过一个一个的否定而实现的,可见,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方式进行的。
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只有经过否定,事物才能向前发展,所以说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P77课堂探究:
(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
“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
(1)科学绝不是唯唯诺诺的好好生生,批判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
批判精神源于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为什么要怀疑?
因为科学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为人对世界的认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科学只能老老实实地、一点一滴地在实证的基础上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仅有观测的不精确,以及观测所依据的理论的可靠性等问题需要质疑,而且从事实跨越到假说和理论往往没有直接的逻辑通路,是一种理论尝试,需要对其前提、推演和结论作出批判性的反思。
(2)创新是需要勇气的。
所谓不破不立,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就难有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破”和“立”是一种对立的统一。
破是手段、途径,立是目的。
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1)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突破,是在过去知识、经验、技能基础上的飞跃。
创新的科学内涵就是突破、质变和飞跃。
创新是创造全新成果的行为与过程,就是总结新经验、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具体说来,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2)从理论上说,创新就是首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并且这种见解能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创新是理性认识的新飞跃。
理论上的创新就是对概念、判断和命题进行新的归纳、概括和总结,从而提出不同以往的新的正确认识。
人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理论创新也就具有阶段性和过程性。
尽管如此,阶段性的创新也能够用具体的社会实践来证明其正确性,因为作为新的正确认识,创新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
任何创新都带有时代气息,都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都不可能离开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3)从实践上说,创新就是新发展、新创造,就是取得全新的创造性成果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家发明与创造的过程、实际工作者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都属于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出于对创新的强烈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有效地运用创造性的方法,通过脚踏实地的辛勤工作,在艰苦的社会实践中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实际上就是创新。
“苟日新,弱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
据称“创新”一词即出于此。
【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种子发育为植物成株是()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
B
解析:
种子发育为植物成株,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故B项正确。
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所以C项错误。
这一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是量变的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
D项错误,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一刀两断。
2.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
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
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A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否定的作用,通过否定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舍去。
3.《庄子·
刻意》中说:
“吹啕呼吸,吐故纳新。
”成语“吐故纳新”由此而来。
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答案:
B
解析:
“吐故纳新”的本意是指人体呼吸,吐出碳酸气,吸进新鲜空气,正好符合哲学上辩证否定原理。
A、C、D项均不符合题意。
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
4.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捷径;
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A.肯定中有否定B.肯定一切
C.否定一切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
A
根据辩证的否定观,对于外来的东西就要坚持肯定中有否定,故应选A。
B、C两项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D项说法不准确,不能入选。
5.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
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
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D
我们对待外来文化,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辩证否定观的一个具体表现,故D项正确。
A、B、C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但都不能恰当地体现题干的要求,与题意不符,不能入选。
6.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
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③“扬弃”
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D
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是一种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质变过程,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中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故①③④正确,应选D。
②是一种错误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应舍去。
7.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C
按常规是人脱离水,而司马光则是打破了常规,让水脱离人,这正是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
A、B、D项虽然本身都正确,但都不如C项准确反映材料内涵。
二.辨析题
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与资本主义一刀两断。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辩证的否定同时又是联系的环节,这就是说,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绝不是简单的抛弃,对旧事物的一笔勾销,而是对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和发扬一是“扬弃”。
(3)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的:
一方面,新的社会形态否定了旧的社会形态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而同时对旧的社会形态中人类创造的一切积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ty 树立 创新 意识 唯物辩证法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