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腾冲县中和至马站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054226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50KB
整理腾冲县中和至马站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整理腾冲县中和至马站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腾冲县中和至马站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善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增强干线公路整体通行能力、合理疏导过境交通、缓解腾冲县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
等级与规模:
二级公路,设计时速60km/h
项目总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35245.07万元,其中土建投资26529.79万元,平均每公里1765.78万元
建设工期:
本项目总工期9个月(不含施工准备期3个月),计划于2011年10月初开工,2012年6月底建成通车。
腾冲县中和至马站公路工程,全线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境内,推荐方案路线起于腾冲县中和乡新街接S317(蚂黑线),经过开荒社西侧、樊家营东侧、闫家冲新寨(芭蕉箐)北侧、古永田水库北侧、五岔路南侧、百川燃气西侧后至终点马站乡打云新村接X194(腾自线),设置渠化平交口。
路线全长19.96km。
本次新建工程按二级公路建设,公路建成后,公路设计时速60km/h,桥涵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路基宽12.0m,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梁与路基同宽。
全线共设大桥3座、中桥2座、小桥1座,涵洞114道,线路平面交叉点36处。
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2.1社会环境
(1)项目直接影响区马站乡国土面积119.03km2,农民人均纯收入2996元。
中和乡国土面积389k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对较低,为1.110亩/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94元。
说明项目直接影响区土地资源丰富,但农民耕地面积较少。
(2)项目直接影响区交通运输条较好,但其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邮电通讯事业发达。
(3)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不丰富,无较大可开发矿产资源。
(4)项目直接影响区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均较高,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城乡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2.2生态环境
(1)评价区沿线植被分布概况:
农田植被和人工经济林集中在k0-k12,沿线较平缓,村寨多,开发历史悠久,几无成片天然林。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k12-14段,暖温性针叶林多集中于k12-终点处,这两类植被类型常交错分布;
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呈斑块状,沿线均有分布。
本项目区位于中和乡和马站乡农业和林业开发较频繁的区域。
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破坏,取而代之的是次生性暖温性稀树草丛、云南松林和耕地等人工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完整性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评价区内的维管植物种类共计78科,208属,288种。
通过现场实地踏勘调查,评价区未发现国家级保护植物和云南省省级保护植物;
也无古树名木分布。
(3)项目评价范围内,两栖动物共11种,爬行类11种,鸟类46种,兽类17种。
珍稀保护野生动物较少,目前仅有普通鵟、鹊鹞、白鹇、红隼及穿山甲(国家Ⅱ级保护物种)等5种。
(4)本项目推荐线路位于打鹰山景点的区域,推荐线路涉及打鹰山二级保护区(约2.5km,K15+700---K18+200),三级保护区(约2.9km,K13+400---K15+700,K18+200---K18+800),其他线路均在景观协调区内。
景观协调区以耕地、杉木林为基地的人工景观,期间夹杂着零星的森林景观斑块;
仅在打鹰山景区内森林景观较为突出,但是景观斑块较破碎。
纵观区域景观仍是以农田生态景观为主,自然生态景观为斑块镶嵌期间,是典型的田园山林景观类型。
2.3水环境
(1)拟建公路未跨越较大河流,仅在起点处跨越了明朗河上游支沟老虎沟,其功能为区域排洪、泄水通道和农灌用水。
拟建公路K13+400--K14段要经过古水田水库的汇水区,该水库为小型农灌水库;
拟建公路区域天然沟河和古水田水库水质仍按Ⅲ类水标准执行。
(2)拟建公路K13+620处,距公路中下线150m处,路基高程下方20m处有地下水出露,出露泉水为下游村民的饮用水取水点。
地下水环境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保护标准。
(3)根据水环境现状监测,项目区地表水水质良好,所监测的各个指标现状均能达到Ⅲ类标准。
地下水水质也较好,现状监测的地下水质量现状都能达到Ⅲ类标准要求。
2.4声环境
(1)根据现场踏勘并结合工程设计文件,拟建公路沿线主要声敏感点共有2处,开荒社村寨和芭蕉箐村社。
(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5个环境噪声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背景噪声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
2.5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地为农村地区,无大的大气污染源;
周边无常规的大气环境监测资料。
本次环评委托监测单位为腾冲县环境监测站对沿线侯家营、开荒社村、芭蕉箐、K18公里共4个点做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公路沿线区域空气质量良好,所监测的3个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2.6项目区主要环节问题
项目评价区由于历史原因,受到了当地村子土地开发、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民伐薪的影响,原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破坏较突出,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杉木林、人工云南松林、次生暖温性灌丛和耕地等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完整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区域内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正逐渐得到恢复。
3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3.1社会环境
(1)拟建项目的建设是对腾冲区域路网的完善,方便了沿线对外交通出行。
可以很好的实现X194(腾自线)的过境交通分流,避免大量过境交通流经过腾冲县城中心城区,有效减轻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2)本项目与城镇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构想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速度。
同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改变三类产业中从业人员的构成比例,进而对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高。
(3)兴建该公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尽管如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也应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
(4)该公路投入运营后,对原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电力、电讯设施的影响不大。
(5)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妥善安置,不会因征地拆迁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影响。
3.2生态环境
(1)项目建设占用总面积为109.63hm2,其中永久占地80.45hm2,临时占地29.18hm2。
占用的耕地面积(29.41hm2),对区域耕地资源影响不大。
占用的林地资源多为区域的人工经济杉木林和次生的云南松林地,对区域天然林地资源影响不大。
(2)建设项目在选择乔、灌、草物种时,要以地方乡土树种为主,所引入的绿化物种均为当地常见的绿化树种(如百喜草、狗牙根、旱冬瓜、火棘、杉木等),以避免外来绿化物种入侵造成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
(3)本项目永久和临时占用的自然植被类40.64hm2,仅占评价区自然植被面积的9.13%,所占比例不大。
区域不属于国家级、省级和县级生态公益林区,林地资源不敏感。
在做好施工管理、控制作业面等措施的情况下,工程对评价区植被的影响较小。
但要加强施工人员生活和施工过程中的用火管理,确保不因施工人员的为当行为引起森林火灾,造成对区域森林植被的致命影响。
(4)项目评价区内调查到的维管束植物78科,208属,288种,属均为区域广布。
没有发现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物种分布,也无区域的特有种分布。
项目建设对种质资源和种群数量的影响不会造成任何一种物种的消失和灭绝。
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限制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将不会影响区域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动物活动能力强,可迁徙(飞)到安全地带栖息生活,且这些动物种群数量多,所以该项工程施工建设对评价区内野生动物多样性影响的影响不大。
需要强调的是要禁止施工人员进入林区非法猎杀和抓捕动物、掏食鸟蛋等行为,确保施工人员不对区域的动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5)工程建成后,各种土地类型发生变化,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少,但是评价范围内基底依然是耕地。
因而,工程引起的干扰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工程实施后对区域自然体系的景观异质化程度和阻抗能力影响不大。
不会降低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
3.3水环境
(1)施工期主要废水为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暴雨径流、施工机械、桥涵施工产生的废水和施工人员废水。
在采取本次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之后,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且影响随着施工期结束而结束,由于施工期较短,不会产生较大的累积影响。
(2)营运期主要是路面径流汇水对水体的影响,只要做到本次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对工程区附近的地表水体影响不大。
3.4声环境
(1)施工期,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源45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
夜间在45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
根据实际调查资料,目前国内公路施工主要集中在昼间,夜间基本不施工,因此夜间施工噪声影响有限。
(2)根据预测结果,营运初期沿线共有2个敏感点超标:
开荒社和芭蕉箐所处区域距离公路路肩较近,执行4a标准的情况,运营近期、中期和远期夜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比,超标值在0.1-6.5dB之间。
(3)环评建议起点至K4+000段和K12+800—K13+200段距离公路路中心线58m范围内临路第一排不宜规划未采取降噪措施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敏感建筑。
3.5环境空气
(1)拟建公路施工期的大气污染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施工期所带来的污染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其影响完全可降至最低。
(2)公路运营期大气污染物NO2的预测结果表明:
在运营近中远期均能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因此,运营期汽车尾气中的NO2对本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对沿线的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6固体废物
(1)本工程所需沙、石料均从具有资质的砂、土料市场购买,不设置沙、石料场,本工程的固废主要是施工期间产生的弃渣。
处置方案为分类收集,将有回收价值的纸张、塑料制品、废金属等可回收垃圾分类集中堆放,定期运往县城的废品收购站处理;
无回收价值的其他生活垃圾集中堆存,委托腾冲县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送腾冲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2)运营期固废主要是车辆洒落物和乘客丢弃废物等,量较少。
定期安排专人负责清扫沿线乘客丢弃的垃圾,按照“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对沿线的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堆存,并委托腾冲县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妥善处理。
3.7对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
(1)腾冲县政府于2005年7月编制完成《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但目前尚未见到批文)。
对照《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本项目推荐线路位于打鹰山景点的区域,推荐线路涉及打鹰山二级保护区(约2.5km,K15+700---K18+200),三级保护区(约2.9km,K13+400---K15+700,K18+200---K18+800),其他线路均在景观协调区内。
(2)对照《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本工程距离一级保护区最近直线距离约700m,距离特级保护区最近直线距离约1800m。
且本项目不属于保护区内禁止建设的项目,与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相协调的。
(3)拟建公路在打鹰山景点的区域的线路沿打鹰山山体的山腰铺设,不涉及一级和特级保护区域内的景观资源,同时距离景区游道和休息区均较远,工程建设对地质公园的旅游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该路段设置的弃渣场全部位于公路下游的低凹处,远离打鹰山景区的特级和一级保护区;
待施工完成后,渣场绿化恢复植被,对地质公园的景观影响不大。
(4)特别是渣场均设置,5#和6#渣场选址位于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的三级保护区,不涉及特级、一级、二级保护区;
对照《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5年)的环境保护要求,符合“总体规划”的相关保护要求;
只要做好渣场的挡拦,对景观的视觉影响不大。
水保设置的1#--4#渣场均位于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的二级保护区,但不涉及特级、一级保护区;
根据二级保护区的保护要求,1#--4#渣场的选址将破坏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协调性,影响地质公园的景观视觉效果。
因此,环评建议优化1#--4#渣场的选址,避让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的特级、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且优化后的渣场应选择在低洼沟谷和山坳型地带,弃渣后有相应的植被绿化和复耕措施,因此,本项目弃渣场设置对沿线景观影响相对较小。
4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本项目性质属公路新建项目,本项目属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的要求。
选线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协调,不冲突;
与《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中的规定不相冲突。
(三)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本项目属于腾冲县“十二五”公路规划中的拟建公路项目,符合腾冲县“十二五”公路规划的要求。
(4)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3)本项目为交通基础设施新建项目,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不对施工范围外的植被进行砍伐,建成后将对施工迹地进行植被恢复;
符合《腾冲地热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管理规定。
腾冲县建设局也出具了本项目不在腾冲地热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内的证明材料(见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环评资质”),经国家环境保护部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后,方可在环评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和范围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4)根据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保护要求,本项目是促进区域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保护区内禁止建设的项目;
项目在建设会对施工范围外的自然森林植被造成破坏,公路路基开挖必然破坏区域的地形地貌,影响二级保护区的景观协调性,与“总体规划”中的二级区保护要求有冲突。
经调整后的《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本项目推荐线路均位于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打鹰山景点片区的三级保护区,不涉及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的特级、一级和二级保护区,项目与调整后的《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相关保护要求相协调的。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5)取土场和弃渣场无占用耕地,占地区域无珍稀野生保护动植物分布,取土场下方没有村子等重要环境敏感目标,附近无地表水体。
因此,“三场”的选择环境合理。
5环境风险分析
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有:
收入、替代品价格、年龄、教育、个人独特偏好以及对该环境物品的了解程度等。
公路运营期在沿线路段上各预测年危险品运输污染事故概率在0.0018~0.0175次/年之间,发生概率较小。
上述计算的交通事故概率,若按绝对交通量计算的预测值要比表中所列数值还小。
此外,交通事故的严重和危害程度差别也较大,一般来说,交通事故中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占大多数,重大事故和特大恶性事故占很小,因此就危险货物运输的交通事故而言,出现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爆炸、火灾之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其概率不为零。
因此,不能排除污染事故事件的发生。
危险品运输车辆一旦出现交通事故,使运输的危险品在路途中发生爆炸、燃烧、泄漏或溢漏,将会给所在路段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在居民集中路段及水体附近路段等敏感点,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已采取了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定了应急预案,可以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
(6)生态保护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6环保投资
腾冲中和至马站二级公路工程总投资35245.07万元,环保投资为1878.81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5.33%。
比例适中。
7公众参与
环境的两个特点:
从团体公众参与和个人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个人对项目建设支持率为100%,无所谓0%,反对为0%;
团体支持率为100%。
公众认为项目建设促进当地南北交通的快捷及方便。
公众也提出了工程结束后做好清理工作等意见。
环评报告书中均与采纳,并在环评报告书中环保措施章节给予落实。
公众提出的保障征地费用合理到位、提供就业机会,已转告业主注意采纳。
总之,公众团体和个人均支持项目的建设。
8综合评价结论
专项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有关的专项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属国家鼓励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民生工程。
项目的建设史对腾冲区域路网的完善,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构想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速度。
带动相关区域的工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
对投资环境的改善、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稳定边疆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项目选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重要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
项目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和营运期产生的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不利环境影响。
只要按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对策措施要求,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则项目带来的负效益可以得到减轻。
实施的环保对策措施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比较有效和效益也比较显著。
2.间接市场评估法综上所述,本项目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本项目选线合理,建设可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腾冲县 中和 至马站 二级 公路工程 环境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