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0489.docx
- 文档编号:2104484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39.93KB
基础工程0489.docx
《基础工程048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048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工程0489
基础工程20080489
西南交通大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
张仁巍
学生学号:
20070324
班级:
07土木11班
指导教师:
魏星
2010年12月
附录:
扩展基础施工图
桩基础施工图
第1章概述
第一节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某单层厂房6号(边柱)柱下基础设计
二、设计对象:
某机械厂的装配车间,厂房基础顶面以上部分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三、工程概况:
某装配车间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承重结构,设计跨度24m,柱距6m,车间内有2对30吨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
建筑平面图见图1-1。
规定室内地面标高为±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55.00m,室外地面标高为-0.15m,柱顶标高为12.50m,轨顶标高为9.80m。
图1-1某厂房建筑平面图单位:
mm
四、课程设计任务:
完成6号柱下基础的设计与地基的检算。
6号柱为边柱,截面形状为矩形,尺寸:
长×宽=1000×400mm;
1.设计计算:
6号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
平面尺寸、埋深确定;基础(包括地基)的计算、检算。
桩基类型选择;桩材和桩径的选择;承台底面和顶面以及平面形状、尺寸拟定;桩长和桩数确定;桩的布置;单桩承载力检算。
2.图纸:
1)基础总平面布置图;
2)独立基础的平、立、剖面图及桩基础的平、立、剖面图(包括配筋图)。
第二节设计资料
地质勘察资料
I—I地质剖面(m)
1.场地、土层描述:
场地处地面平坦。
据钻探揭露,各地层的情况如下:
第①层:
人工填土。
以灰黑色粉土为主,伴有碎砖、炉渣等杂物的填土层。
厚度为0.5~1.0m,结构疏松,土质不均,平均天然重度=17.1kN/m。
第层:
粉质粘土。
呈棕红色,厚度为9.6~10.1m,硬塑~可塑,土质较均匀。
土质指标:
=23.08%,=20.1kN/m,=2.71,=0.629,=33.96%,=20.04%,=13.92,=0.218,=0.21,=20°15′,=6.22kPa。
第层:
粘土。
呈黄黑色,没有钻透,据调查厚度在10m以上。
土质均匀,可塑~硬塑。
土质指标:
=25.51%,=20.4kN/m,=2.72,=0.669,=37.71%,=20.11%,=17.6,=0.25,=0.17,=18°41′,=8.84kPa。
场区地下水属潜水,初见水位在2.5~3.1m深处,稳定水位在2.9~3.9m深处。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变化,无侵蚀性。
根据钻探及室内土工实验的情况分析,第①层杂填土不宜用作建筑物地基。
建议把基础埋置在强度较高的第②层粉质粘土或第层粘性土中。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
第②层:
=200kPa;
第层:
=220kPa。
2.地层剖面图:
室外地面标高为-0.15m,相当于黄
海海拔454.85m。
室内地面标高为0.00,相当于海
拔高程455.00m。
实际地层厚度如下:
第①层:
d=0.53m;第层:
d=10.0m;第层:
d>10m。
地层剖面示意如图1-2所示。
2、设计荷载a
1.设计柱在地面处的截面内力取值如下:
:
(1)边柱Z1:
(横向计算)
荷载组合编号:
L11L12
上述所谓纵向是指沿车间的长轴方向,横向是指沿车间的短轴方向。
弯矩M以柱子的外侧受拉为正,剪力H以指向车间内部为正。
在荷载组合编号“Lij”中,“i”表示柱的类别,边柱、角柱、抗风柱分别用1、2、3表示,“j”表示荷载效应的组合类别,“1”表示标准组合、“2”表示基本组合。
各荷载项中带下标K者表示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否则为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试样
编号
取样深度
/m
土的分类
名称
天然含
水量
/%
天然重度/kN/m3
比重
天然孔
隙比
液限
/%
塑限
/%
塑性
指数
液性指数
压缩系数/MPa-1
内摩擦角
粘聚力/kPa
1孔-1
3.00~3.40
粉土
32.9
19.5
2.72
0.854
32.6
26.4
6.2
1.05
0.39
16°1′
5.62
-2
9.00~9.40
粉质粘土
29.06
19.4
2.74
0.81
30.49
20.17
10.32
0.861
0.33
23°39′
5.96
-3
16.60~17.00
粘土
26.1
20.2
2.75
0.718
43.15
20.65
22.5
0.242
0.27
19°20′
5.40
-4
21.00~21.40
粘土
27.12
19.7
2.73
0.786
39.08
21.76
17.32
0.309
0.25
15°48′
7.22
2孔-1
2.60~3.00
粉质粘土
24.4
20.1
2.7
0.681
33.81
21.31
12.5
0.25
0.19
25°15′
6.22
-2
8.00~8.40
粉质粘土
25.35
20.3
2.71
0.687
31.57
21
10.57
0.412
0.22
16°55′
8.64
-3
11.00~11.40
粘土
25.51
20.4
2.72
0.669
37.71
20.11
17.6
0.25
0.17
18°41′
8.84
-4
15.00~15.40
粘土
26.59
19.9
2.7
0.718
43.1
22.19
20.91
0.21
0.23
16°12′
9.26
3孔-1
5.00~5.40
粉质粘土
23.08
20.1
2.71
0.629
33.96
20.04
13.92
0.218
0.21
20°15′
6.22
4孔-1
4.10~4.50
粉质粘土
22.94
19.9
2.73
0.687
37.43
23.96
13.47
<0
0.21
22°29′
6.04
5孔-1
7.50~7.90
粉质粘土
26.64
20.1
2.72
0.741
30.8
19.27
11.53
0.639
0.23
20°27′
7.26
-2
13.10~13.50
粘土
28.95
19.5
2.73
0.805
48.3
29.64
18.66
<0
0.23
16°51′
9.60
6孔-1
3.20~3.60
粉质粘土
24.50
20.1
2.71
0.692
30.3
19.85
10.45
0.445
0.22
20°56′
7.08
2.基础梁上的荷重
基础梁上的荷重(包括基础梁自重)按30kN/m计算,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1-3,梁与柱之间的净距为20mm,置于柱子外侧的基础顶面(浅基础)或承台(桩基础)上。
设计基础为角柱基础,根据车间平面布置图,基础梁计算单元纵向取3m。
图1-3基础梁的横截面尺寸示意图(单位:
mm)
第2章柱下独立扩展基础设计
第1节独立基础尺寸确定
一、确定基础埋深及持力层承载力
根据地层情况,第②层土层厚度较深且土质较好,同时地下稳定水位为2.9~3.9m,故基础持力层取为第②层土,且置于地下水位以上,基础埋深初拟为1.2m(到室外地面)。
持力层土承载力先只进行深度修正:
由持力层土e=0.629<0.85,IL=0.218<0.85,粉质粘土查表3-4承载力修正系数=1.6,=0.3。
稳定水位为2.9~3.9m,对于基底以上土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取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修正取标高-0.15m为基准线,则
二、确定基础底面积
按中心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公式,式中H为自重计算高度,在本设计中取为1.2m.,室外设计地面高程处算起,故
考虑到偏心受荷,将A1扩大12%,即
基底尺寸初拟为3.0m×3.2m,A=9.6m2,由于计算宽度取基础边长较小者,即b=3.0m,故持力层承载力无需再进行宽度修正。
三、承载力和偏心距验算
分析可知按中心荷载计算承载力一定满足要求,故只需验算偏心荷载。
竖向力
弯矩
故承载力和偏心距满足要求。
四、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由地勘资料可知,下卧层承载力较持力层的还要大,故无需进行承载力验算。
综上,基地尺寸3.0m×3.2m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
第二节独立基础高度的确定
一、计算基底净压力
确定基础高度和基础配筋时荷载采用基本组合。
基础梁荷载分项系数为1.35,则
二、基础高度确定
初步拟定基础高度h=800mm,按规范要求,铺设垫层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因此假定钢筋中心到混凝土外表面的距离为50mm,故基础的有效高度h0=800-50=750mm。
抗冲切破坏验算公式为
首先计算。
如图2-1中所示
故
=
近似取,得到
式中,,故,基础混凝土采用C20,其
故h=800mm能够满足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具体图示见附图。
第3节内力计算及基础配筋
一、内力计算
台阶的宽高比为且偏心距,故可按《基础工程》课本中式(3-51)及式(3-52)计算弯矩。
显然,基础的控制截面在柱边处(即图2-1中的Ⅰ-Ⅰ及Ⅱ-Ⅱ截面)此时有
二、基础配筋
采用HPB235的钢筋,其。
沿长边方向,有,,宽度3000mm,按梁进行配筋,则
选用(钢筋总面积为4021.24mm2),实际的,
大于原先假定的700mm,上述配筋显然是可以的。
沿短边方向的配筋通常置于长边的钢筋之上,并假设采用的钢筋,按梁进行配筋,故,再由,宽度3200mm,则
选用(钢筋总面积为4021mm2),其中基础长度超过了2500mm,其受力钢筋的长度取边长的0.9倍,并交错布置。
基础的施工图见附图。
第四节扩展基础施工方案
一、施工措施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结合人工开挖,为防止超挖,机械开挖至持力层,予留3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
由于基坑较浅,无需采取支挡措施。
回填土采用级配良好的,经碾压的土,分层夯实。
二、施工流程
测量定点、标识→土方开挖→浇筑100mmC10素混凝土垫层→绑扎钢筋→钢筋验收→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基础验收→土方回填。
三、施工工具
主要机具有:
挖掘机,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
4、施工图施工图见附图。
第3章柱下桩基础设计
第1节桩基类型和桩尺寸的选择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承台埋深1.2m,并初步选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桩的截面尺寸选为350mm×350mm。
由于地面以下很大深度没有基岩(d>20m),所以采用摩擦桩,分析地质资料,选第②层土作为持力层,取桩长为8.0m(桩不穿透第②层土)。
第2节确定桩数
一、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由IL=0.218,查表5-6查得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桩的入土深度,查表5-7得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故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二、初步估算所需桩数n
在估算桩数时,首先需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由于桩的布置和桩数未知,先不考虑承台效应和群桩效应。
从表5-19查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工程 0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