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活动记录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042683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05KB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Word格式.docx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研活动记录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30
科学(自然)组教研活动记录(四)
总结期中考试情况。
三年级:
多数学生对基础的科学知识基本掌握,少数学生掌握的不扎实,对实验操作题的掌握有所欠缺,而对问答题、附加题等需要灵活思维的题则掌握不够完全、灵活,个别学生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不好。
改进措施:
1、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2、平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3、要注意及时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年级:
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因此判断、填空题、连线题出现的错误少,实验方面的题一般,明白道理但有个别同学讲得不清楚,总体看还可以。
个别学生写错字,审题不认真。
1、加强读写能力训练,2、加强分析问题的训练,多指导,3、多复习,多巩固。
五年级:
学生整体对知识掌握较好,实验题掌握得很好,个别填空题掌握得不牢,用词不当。
改进措施: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11.18
科学(自然)教研活动记录(五)
提高自身水平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
结合丛校长召开的自然教师会,重点研究探讨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促进实验教学。
一、要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对教材所涉猎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做一个专业型教师。
尽管我们的工作都很多,不仅仅是科学、自然教学一项,还担任着其他的工作,但科学自然教学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大家一定要重视,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完善。
二、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提高,实验教学是科学自然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对教材中的实验,要提前进行准备,不成熟地及时向卢老师请教,不能在课堂中请卢老师去帮忙,或者是请卢老师进行演示实验,而要把工作做在前,提高请教,进行操作演示。
11.30
科学(自然)组教研活动记录(六)
学习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部分的内容标准。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1、认识科学探究
1.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1.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1.3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1.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1.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1.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1.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2.提出问题
2.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3.猜想与假设
3.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2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4.制定计划
4.1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4.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5.观察、实验、制作
5.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
5.2
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
文字表达。
5.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
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5.4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5.5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6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
5.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6.搜集整理信息
6.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6.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7.思考与结论
7.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7.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7.3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8.表达与交流
8.1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8.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12.15
科学(自然)组教研活动记录(七)
学习《科学课》第三期《灵活使用新教材》。
一、做好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把活动准备完全放手给学生,而是要分步骤、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活动准备。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准备。
其次,在学生对活动准备有一定硬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激励学生自己做准备。
最后,使活动准备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灵活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要引信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将研究到课外,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中的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外,二是将拓展活动中的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外。
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为一体,同时还承担着验证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任务,不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怀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还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四、灵活运用评价形式。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作业、测验或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每一步的付出都得到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灵活利用教学资源。
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007.1.6
科学(自然)组教研活动记录(八)
“用教材教”的危机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来,大家确实不习惯了一阵子,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声音了。
但是没有什么声音不等于总是的解决,可能还潜伏着仍然“教教材”的危机。
因为真正做好“用教材教”,是以对所用教材有较深刻的认识为基础的,而现在对大多数教师作这样的要求,恐怕是不太实际的。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科学课教师都是兼职,而且科学课又不是主要教学任务,只是“搭头”。
科学都是流动性很大,少数的专职教师,课时也偏多,一些技术性的活儿一般都会落到他们身上,也就腾不出时间来深入研究教材了。
在这种状况下,“用教材教”的危机就显露出来了。
因此,教材都在呼唤一套“好教”的教材。
有了“好教”的教材,是不是就可以“教教材”呢?
还是不行,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改变,不是具体方法的简单变化,而是为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的要求。
“教教材”本身就是目的,而在“用教材教”中,“教”是目的,“用教材教”是手段。
教师的外部环境,看起来不是短时间所能改变的,对此,我们可以争取,但却无能为力,而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却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而且一定要改变的。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10年前说过这样的话:
当时进行教学改革好像是“戴着镣铐跳舞”。
我们现在也要鼓起勇气“戴着镣铐跳舞”。
如果老是背着外部环境的包袱而不敢跳,那就永远不可能有突破。
钱梦龙先生就是放下这个包袱跳出壮美的舞来的。
开始不必求精、求细,只要大方向对了就行。
大方向对了,做到精和细只是时间问题,倘若方向不对,那就是南辕北辙,自以为精了细了,仍然和科学课的基本教育教学目标不相干。
至于外部条件问题,总值会逐步改善的,问题是我们不能等它改善,先把改革的舞跳起来,“用教材教”的危机也就消解了。
2007.3.9
科学(自然)组教研活动记录(九)
什么是好课
课程改革以后,由于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教育教学目标又由单一到多元,判断怎样的课是不是“好课”就更加复杂了。
复杂就复杂在“体现新的理念”和“落实常规要求”似乎产生了矛盾:
是更重视“体现新的理念”呢,还是着重“落实常规要求”?
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课堂的实际入手。
用组合的办法,可以把各种各样的课概括成四个类型:
体现了新的理念,常规要求也落实;
体现了新的理念,常规要求落实得不够好;
理念陈旧,常规要求落实得好;
理念陈旧,常规要求落实得也不好。
什么样的是“好课”?
当然是第一类,第二类也不环,第四类估计大家都不会赞成。
现在的分歧主要在第三类:
这样的课是不是“好课”?
它和第二类比较起来,那一类更值得肯定?
讨论一深入,麻烦就来了。
首先应该前面说的第一类,即使不得已而求其次,那么也会选第二类而不是第三类。
可能还有些老师对第三类课感兴趣,觉得这样的课节奏紧凑,课堂环节安排得滴水不漏,学生很不容易得到结果,有时课堂气氛还很活跃,于是有的都是就欣赏得不得了,认为是“好课”。
其实,这判断的不同,是教育教学理念不同的缘故。
可能有人会说,我没有什么理念呀,只是觉得别人怎么做好就怎么做。
不对“觉得别人怎么做好”,实际上就是在做判断,就要依据一定的理念,不过不是自觉而是自发地用“别人”的理念作为自己的理念念不忘,弄不好就是把传统的理念作为自己判断一堂课好坏的依据。
比方说,“结构紧凑”,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还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来设计的?
“安排得滴水不漏”是否安排了学生收集事实和整理事实的时间和条件?
“学生很容易得到”的“结果”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还是教师暗示或者灌输的?
“课堂气氛”“活跃”是表面的热闹还是学生以自内心的兴趣?
理念不同,对这现象的看法也会两样。
一堂课的评价和判断,直接影响自己备课的思路。
人人都希望自己上出“好课”来,但理念不同,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2007.4.3
科学(自然)组教研活动记录(十)
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材。
《科学》教材在每一课的容量都比较大,如果面面俱到,往往无法完成任务且会出现一节课师生都忙忙碌碌,但学生却没有收获的情况。
因此把握住教学目标,灵活地使用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如何灵活使用教材需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
二、不要让探究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认为探究就是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经常是一节课学生忙忙碌碌,却收获甚少,这种现象在科学教学比比皆是。
科学探究一方面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获得探究的方法和能力,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问题意识。
(1)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敢问。
(2)引导并加以适当的评价,使学生会问。
(3)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使学生善问。
2、手脑并用是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1)针对要探究的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
(2)制定探究计划。
(3)进行探究。
(4)注重分析和交流。
3、充裕的时间的充足的材料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4、有效的指导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活动前,教师应把学生的要求、方向、需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交待清楚。
活动中,不断地巡视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气愤,指出探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活动结束后,帮助并督促学生做好清理工作,并按要求进行评估。
2007.4.30
科学自然组教研记录(十一)
科学老师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科学课给了我们全体科学老师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每天在科学课上认真地进行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幸福并快乐着。
在忙碌中,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科学老师,你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探究氛围的创造者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每一位科学老师都会发现,光把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那是非常不够的,片面的。
孩子们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需要动手操作。
因此,科学老师就像舞台中的导演一样,根据“剧本”,也就是教材,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创设有趣的探究氛围,打开探究的大门,热情地邀请孩子们进来,演出有声有色的科学课。
课外:
科学课并不总在教室里上,有时候在操场上,在时候在田野里、树林里。
科学来自于生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探究中:
老师首先要做的是要求“生生互动”,所谓生生互动,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向同学质疑,学生和学生之间有当堂交流的机会。
课后延续活动中:
科学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在科学课前,老师最要紧的催化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们看看科学教材。
在课前让学生去看书,了解本课有哪些内容,对顺利进入探究活动很有利。
课中:
教师催化剂角色表现在汇报交流时“启发思维,点拨开窍”。
教师要尊重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推进,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希望学生沿着老师设计的思路走,一旦出现与事先设计不一致的情况,就千方百计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预先设计的方向拉,甚至打断学生的思维,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2007.5.9
科学(自然)组教研活动记录(十二)
科学骨干教师讲座:
科学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实施一年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手段;
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教师由以前比较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引导、启发、探究、帮助、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也能从认真听讲,认真做实验转变为细致的观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与探究;
在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在合作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提高。
所以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教师体会到用新教材教,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问题也多了,特别是学生能主动向老师和学生提出质疑,课堂教学的民主也会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如教材中内容过多、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好教材、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大班额下学生纪律的调控、教学时间的正确分配、实验中学生对问题的选择、学生学习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正确的处理,会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反思与实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教师怎样挑战自我
南京师范大学陈红霞老师在《科学究竟是什么》一文中指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逐步暴露出来。
从表面上看是不少教师的科学知识不够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活动的实际与走向与教学目标往往不一致等。
实际上隐藏在这些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对科学的性质、科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究竟是什么还没有完全掌握,也就是说,对科学究竟是什么还没有完全理解,因而导致把一些违背科学思维方式的东西推举为精彩、成功的科学课”。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还很多,如把质量等同于重量、把空气的对流说成是风的形成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的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不够,如不加以提高,它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
省教研员曾在新课程研讨会上指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既要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更要学习初、高中的文化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怎样正确处理教材
综观三年级《科学》新教材,选择的教学内容丰富、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既呈现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课本图文并茂,以图为主,这样的教学设计非常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
同时教材也一改以前教学内容偏少的现象。
但教材同时也反映出某些课时的教学内容过多、教学内容的教学难度较大、教学单元的学习内容与现有的学生学习条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等实际情况。
新教材给教师自行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权利,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材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如《浮和沉》一课中,教材安排了4个教学活动,由于活动过多,教师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完不成教学任务。
我们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以下调整:
删除第一个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的教学内容;
从第二个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开始;
教与学的重点安排在物体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中;
第四个思考与讨论可结合在第三个活动中进行,这样将四个教学活动合并成两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直到最后解决问题。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但也有个别课时的内容显得偏少,只要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激活教材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发挥想象,就能收到教材和学生思维双赢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
⒈问题的选择
理想的科学课教师总能想方设法地诱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讨论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通过观察与实验解决问题。
但在许多课存在着学生提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不一致。
如问题的方向不一致、问题的数量不一致、问题质量不一致,导致教师一时无法判断该选择什么好?
如果不采纳学生所提的问题,会不会是不尊重学生的意见?
如按学生的意见去做,会不会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与方向?
在问题过多的处理上,就要看教师处理问题的策略了。
可以让各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并讨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步骤和材料。
这样的学习任务分散,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使有些小组的研究可能失败,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失败后的成功更能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⒉纪律的调控
我们的每班人数都超过30人以上,三年级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时期,如果不让或少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这有悖于科学的宗旨,但太多的活动也会给班级纪律的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如果能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就能较为有效地调控好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⑴控制活动的数量
三年级科学课有些内容活动比较多,如果对活动不加控制与整合,一节课过多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将会造成课堂纪律的失控。
特别是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期,要更加注意控制好活动的层次性。
有些教学内容活动比较多,如果再加上学生的讨论、交流、评价等,其它的教学任务肯定不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和问题进行组合,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我觉得一节课一般组织2—3次活动为宜,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又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得到充分释放。
⑵控制材料的呈现
有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就需要为学生准备较多的实验材料,教学中学生实验材料的呈现,对一节的学生纪律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材料的呈现及时、到位,学生学习与实验的兴趣高,反之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让小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中,需要提供给学生许多的实验的材料,电池夹、小灯座、导线、开关等,再加上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教研 活动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