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39164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56.41KB
中国地理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地理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土地宜于改良,有较大增长潜力;
(5)交通运输条件好,商品粮能够迅速外运。
6、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的基本特征
1.发展速度快,整体稳定局部起伏。
新中国成立初期:
经济作物受到较大抑制;
改革开放以后:
为繁荣农村经济,保持农业格局的平衡,同时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需求增加,经济作物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2.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内部结构变化不均衡。
3.分布广泛,集中与分散并存。
以橡胶、咖啡为代表的热带作物,对自然条件适宜性较弱,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呈小面积集中种植,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等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
以甘蔗、柑橘、茶叶为代表的喜温作物分布的地带性明显,集中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浙江、福建、安徽等地。
棉花、花生、芝麻、麻类以及烟叶等作物,地带性分布不十分明显,但种植地区相对集中,像棉花、花生和烟叶等作物分布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产量大,分布广。
蔬菜、花卉等鲜活产品,其分布的广泛性类似于粮食作物,每个省(区、市)都有分布种植,但有些在某一地区高度集中和产业化,形成特色生产基地和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和云南呈贡花卉基地。
7、森林资源与发展条件
1.生态环境多样,树种资源丰富。
2.森林面积稳步增加,开发利用仍依赖进。
3.森林结构多样化,林区保护工作仍需持续。
4.地区分布不平衡,各林区特色鲜明。
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
同一地区资源分布也不平衡。
5.森林管理法制化,保护手段多样化。
8、不同区森林的用途
1.东北林区
2.西南林区
3.南方林区:
绝大部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
9、农区牧区的分界线
农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为: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
此线以西是牧区,以东是农区,农牧之间是一个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带,一般称为半农半牧区,此外,在大中城市及工矿区周围亦发展了畜牧业,称为城郊畜牧业生产类型区。
第十章---------工业
1、影响中国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提供空间和场所;
提供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
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2.经济与技术因素:
经济与技术因素包括经济技术水平、协作条件、基础设施能力、市场条件以及金融环境等。
3.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集聚的因素之一。
4.运输因素:
通过运输,将工业企业与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市场、修理基地等联系起来。
寻找较小的运费方案是工业布局合理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5.地理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位置是指区域或地点所处的气候带、地形单元,以及它与天然港湾和航道、矿产资源和天然生物资源分布等自然要素的空间关系。
经济地理位置是指它与经济发达区、港口和交通线、大城市和商贸中心的空间关系,它在中国现在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作用正在加强和上升。
2、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1.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储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
拥有世界上70%的钨,43%的稀土,42%的锑等,但石油、富铁矿、富锰矿、铬铁矿、铜、铝、钾盐等国内资源明显不足。
2.成矿时空跨度大。
地质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性,岩浆活动是多期多幕的,内生矿藏的形成也具有多期多幕性。
煤、铁、锰、磷、铝、铜、盐等沉积矿床的形成都是多期的。
3.矿床类型多样,矿床类型齐全。
中国南方滇、黔、桂、湘、赣、粤6省区内,有居世界上第1、2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矿产;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世界上罕有的矿产,仅探明工业储量就为世界其他国家同类储量总和的5倍多。
中国的铅锌矿,不仅类型多、储量丰富,而且具有特色。
4.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多,选矿难度大。
如:
铁矿石95%以上的储量均为平均品位33%左右的中低品位矿,低于世界平均品位10个百分点;
铜矿品位大于1%的富矿仅占37%,加上伴生组分多,大大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费用。
5.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样。
煤炭68%的探明储量集中于晋、陕、内蒙古3省区,南方10个省缺煤;
铁矿集中分布在辽、冀、晋、川4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
磷矿的80%以上分布在滇、黔、鄂、川、湘5省;
82%探明储量的铝土矿集中于晋、豫、黔、桂4省区。
3、中国能源工业发展成就
1.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2.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3.能源科技进步不断加快
4.节能发展初显成效
5.国际合作成果丰硕
6.能源体制改革取得进展
4、今后煤炭开发布局将呈三个区带分布
1.晋陕蒙(西)供煤区带:
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五盟三市,这是中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外调基地,已有大同、平朔、阳泉、潞安、西山、晋城、汾西、古交八大矿区。
待开发新区主要集中在晋陕和内蒙古接壤区,它具有靠近东部消费区的区位优势,是中国煤炭工业西移的战略落脚点。
2.东部煤炭调入区带:
包括东北、长江三角洲、南方沿海和环渤海四个主要缺煤区。
该区带经济发展水平高,但煤炭资源少,老矿区开发强度过大,煤炭供需差额极大。
开发内蒙古(东部)褐煤资源外,对已有的老矿区要本着“稳定生产、适当增加”的原则进行生产,还需大量从区外调入。
3.西部煤炭后备区带:
包括西北、西南的八省(区、市)。
该区带后备煤炭资源丰富,随着区内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增加,煤炭开发规模将迅速扩大。
重点开发区域是鄂尔多斯煤田西部边缘区、靖远矿区、乌鲁木齐地区及攀枝花矿区、六盘水地区等。
5、石油、天然气的主要集中分布区
陆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环渤海、西北三大区的陆相湖盆,其中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的保有储量占全国近一半;
沿海大陆架部分的油气资源以东海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黄海较差。
石油、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大油气生产区
1.东北松辽油气产区:
包括大庆、吉林油田,所产原油经大庆一铁岭一大连、大庆~铁岭一秦皇岛一北京一南京输油管道及铁路运往关内或出口,天然气供当地消费。
2.华北及环渤海油气区:
包括胜利、冀东、辽河、中原、大港油田,原油产量占全国48%,除供应本地炼油厂外,经临邑一南京、东营一黄岛管道输送到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炼油厂并部分出口,天然气大部分供应北京和天津。
3.四川天然气基地:
包括四川省和湖北省西部部分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产品主要供当地消费。
6、西气东输的四大通道
1.川东气田西送至武汉、湖北荆门供华中所用;
2.陕甘宁气田一路进京,另一路到上海;
3.青海气田,从西宁到兰州再到西安;
4.新疆气田东行至上海。
7、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
8、我国能源利用结构(---------------)
中国交通运输业存在问题
(一)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
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繁忙通道运力不足,高峰时期牺牲服务质量保运量的情况明显,新一轮“瓶颈”制约已经显现。
(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进展较慢
(三)交通事故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我国是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出10倍
(四)交通耗能和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交通耗油在全国石油消耗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汽车尾气和交通噪音已成为重要的污染。
交通溢油事故环境影响大
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六)交通发展需要占用土地,用地矛盾比较突出
(七)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自创新能力较弱
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在政府管制和市场机制二方面都有缺陷,需结合国情深化改革和规范运作。
综合交通运输网—七纵六横通道网络:
(一)“七纵”大通道
1.哈尔滨一沈阳一大连一上海一广州通道
2.北京一天津一济南一徐州一南京一上海通道
3.北京一石家庄一郑州一武汉长沙一广州通道
4.北京一九江一南昌一赣州一深圳一九龙通道
5.大同一太原一焦作枝城一柳州一湛江通道
6.包头一潼关一西安一安康一重庆一贵阳一柳州—防城—友谊关通道
7.中卫一宝鸡一成都一昆明一河口通道
1.哈尔滨一沈阳一大连一上海一广州通道
连接的交通方式:
由陆路、海上和空中3种交通干线组成
功能:
(1)北煤南运、北油南运的通道
(2)关内外及南北沿海各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
(3)沿海部分是中国开放战略中“弓箭战略”的对外交通联系的“弓身”,海上运输潜力巨大
由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G2)、京沪高速铁路及京杭大运河、鲁宁管道等组成
(1)沟通京津唐、沪宁杭两大工业带
(2)是北煤、北油(胜利油田)南运的重要通道,目前是中国运输密度最大的交通主干道之一。
3.北京一石家庄一郑州一武汉长沙一广州通道
由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G4)、武广高速铁路及北京至广州的航空线路组成
北煤南运的通道,沟通华北、华中和华南,北端是中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水平高,该干线成为中国又一条运输密度最大的交通主干道之一。
(二)“六横”大通道
1.绥芬河一哈尔滨一满洲里通道
2.兰州一中卫一包头一大同一北京秦皇岛一沈阳一丹东通道
3.潼关一太原一石家庄一济南一青岛通道
4.阿拉山口一乌鲁木齐一兰州一西安一郑州一徐州一连云港通道
5.成都一重庆一武汉一上海通道
6.昆明一贵阳一怀化一株洲一南昌一杭州一上海通道
由绥满高速(G1O)及滨绥、滨洲两条铁路线组成。
东、西两端通过俄罗斯的铁路形成一条亚欧大陆桥,在国内沟通了松嫩工业基地和东北木材、粮食、石油、煤和畜产品的经济联系。
连接交通方式:
由京藏高速(G6)、京新高速(G7)部分路段及包兰、京包、京秦、大秦、京沈、沈丹铁路与京兰、京沈等民用航空线路组成。
(1)联结西北、华北、东北大干线
(2)在国内沟通京津唐与辽中南两大工业基地
(3)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沿线还拥有全国重要的铁矿、畜产品及全国最大的长芦盐场。
3.成都一重庆一武汉一上海通道
连接交通方式:
由长江水运线及成渝铁路、沿江高速、沿线航空线路组成
(1)沟通中国实力最强的沪宁杭工业带和武汉工业区、成渝工业区的经济联系
(2)是中国实施开放的“弓箭战略”的“箭体”所在
沿海航线以温州为界,划分为北方沿海和南方沿海两个航区。
中国的公路按行政等级分为: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汽车专用公路
按照国道的地理走向,分为首都放射线、南北纵线、东西横线三种类型,并按顺序编号。
首都放射线由“1”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如101国道即北京—承德—沈阳线),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南北纵线由“2”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如201国道即鹤岗—牡丹江—大连线),由东向西排列。
东西横线由“3”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如301国道即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线),自北向南排列。
目前有国道70余条。
《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规则》充分体现了“7918网”的编排架构,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路线名称使用路线起、终点县级以上行政区地名。
国家高速公路路线名称由路线起、终点地名加连接符“一”组成,路线简称由起终点地名的首位汉字组合表示,也可以采用起讫点城市或所在省(区、市)的简称表示。
例如,“北京一哈尔滨高速公路”,简称为“京哈高速”。
二是国家高速公路的阿拉伯数字编号采用1位、2位和4位数,并与一般国道相区别。
现行的国道编号是3位数,国家高速公路的编号采用1位、2位和4位数,其中:
首都放射线采用1位数,如京哈高速(北京一哈尔滨高速)编号为“Gl”;
纵线和横线采用2位数,如沈海高速(沈阳一海口高速)为“G15”,青银高速(青岛一银川高速)为“G20”;
城市绕城环线和联络线采用4位数编号。
三是数字编号的特征有律可循。
首都放射线编号为1位数,由正北方向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9。
纵向路线编号为2位奇数,由东向西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1~89。
横向路线编号为2位偶数,由北向南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0~90。
人口问题:
1.中国面临着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化而逐渐形成的人口老龄化的沉重负担。
与世界发达国家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而且是在国家经济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未富先老”——老年抚养比增加。
2.中国面临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加形成的就业压力。
中国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了70%以上,中国将较长时期被就业压力所困扰。
3.中国面临少年儿童(0-14岁)减少,出现少子化现象。
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人口分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表现为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而西北部人口稀少分散。
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沿江两岸、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台湾岛西部沿海平原,为人口相对密集区
广大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盆地则为人口极为稀疏地区
东西人口分布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1人/km2),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的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也称作“人口分界线”,即“胡焕庸人口线”
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
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与高原人口稀少,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迅速降低
(三)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
中国人口相对稀疏区都为寒冷或干燥的气候区
干燥度与人口密度有极为密切的制约关系,以干燥度2为地理分界,干燥度<
2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快速;
相反人口密度增加缓慢
(四)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土地类型与土地质量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生产,城镇密集程度与人口分布稠密程度一致。
十三章
只要是人类创造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文化
(二)
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也是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支流河汊所形成河曲湿润地区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长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这里的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要说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西北方向,帕米尔高原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世界。
但是更近的在北方,中原文明必须长期面对一个由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明区域。
在中原政治兴旺时,游牧民族逡巡于它的周围,学习着中原文化制度,有的人群还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击溃,或远徙或内迁;
当中原朝政陷于混乱衰弱时,他们便大举进攻,进而入主中原,造成中原固有居民的向南迁移。
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
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带:
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带: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七大综合经济区:
(1)环渤海经济区:
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
(2)东北经济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
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
(4)中部五省经济区:
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5)东南沿海经济区:
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
(6)大西南经济区:
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肇庆。
(7)西北经济区: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盟市。
“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按照自然资源总丰度、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地理连片等指标,将全国划分为6大经济区——东北区(黑、吉、辽、内蒙古东部3盟1市)、黄河中下游区(包括下游环渤海区的京、津、冀、鲁和中游的晋、豫、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区(沪、苏、浙、皖、鄂、湘、赣)、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以及将来的港、澳、台)、西南区(川、黔、滇、藏)、西北区(陕、甘、宁、青、新)
“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东北经济区(黑、吉、辽、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黄河流域经济区(青、甘、宁、晋、冀、鲁、京、津、豫北、关中、陕北、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长江流域经济区(川、鄂、皖、苏、浙、沪、陕南、豫南、赣北、赣中、湘北、湘中、黔北)、南方经济区(滇、桂、粤、闽、湘南、赣南、黔南)、新疆经济区、西藏经济区。
全国分为8个综合区:
•东北区:
黑、吉、辽。
•华北区:
京、津、冀、鲁、豫。
•晋陕内蒙古区:
晋、陕、内蒙古。
•长江中下游区:
沪、苏、浙、皖、赣、鄂、湘。
•东南区:
闽、粤、琼、港、澳、台。
•西南区:
川、黔、滇、桂。
•西北区:
甘、宁、新。
•青藏区:
青、藏。
8个综合区划的理由:
(1)区划界限,基本不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一方面是由于各项统计资料均以行政区为单位,另一方面《土地管理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按照行政区域予以实施;
(2)把沪、浙、苏与皖、赣鄂、湘划分为一个区,主要是考虑长江中下游产业带开发。
前者需要后者在水电、原材料上的紧密协作,湘鄂皖赣的发展也需要沪、浙、苏的经济联合;
(3)晋陕内蒙古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生态环境脆弱,开发过程有共性;
(4)广西被划入西南区,主要是考虑西南区的出海口,黔西、滇东煤田开发,云贵磷矿及红水河水电资源的开发。
南防、南昆铁路的修建,广西与云贵川的经济联系将有所加强。
十二章
一、中国人口总量特征
(一)基数大、人口波动上升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二、中国人口的结构特征
(一)人口自然结构
1.性别结构不均衡(性别比城乡差异显著)
2.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进入成年期
(二)人口社会构成
1.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
2.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
(1)文盲人口大幅度下降
(2)地域发展不均衡
(三)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
1.从业人口增长快,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
2.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
三、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特征
(一)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二)活跃的人口迁移与流动
人口分布基本特征
☐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沿江两岸、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台湾岛西部沿海平原,为人口相对密集区
☐广大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盆地则为人口极为稀疏地区
☐东西人口分布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1人/km2),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的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也称作“人口分界线”,即“胡焕庸人口线”
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一)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递减迅速
(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与高原人口稀少、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迅速降低
(三)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
辨析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生关系的产物,文化与地球、自然界关系密切。
探讨文化,要立足于探讨文化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探讨与人类起源发展、与社会历史变迁的相互关系
文化的影响因素
(一)人口因子
(二)经济因子(就2000年来的历史时期而论,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大体可分为渔猎采集、畜牧和农耕3个主要类型。
)
(三)政治因子
(四)生活方式与精神文化诸方面
区域文化
齐鲁文化、
(二)燕赵文化、(三)三秦文化、(四)三晋文化、(五)荆楚文化、(六)吴越文化、(七)巴蜀文化、(八)岭南文化、(九)东北文化(关东文化)、(十)中原文化、(十一)草原文化、(十二)西域文化、(十三)闽台文化、(十四)青藏文化、(十五)云贵文化、(十六)江西文化、(十七)两淮文化
十四章
经济区划
6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区(包括黑、吉、辽)、华北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西北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华东区(包括鲁、苏、皖、沪、浙、赣、闽、台)、中南区(包括豫、鄂、湘、粤、桂)、西南区(包括川、贵、滇、藏)。
这是一个按行政系统组织起来的经济区,也是目前国家统计局实际使用的经济区划单元。
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广东、海南、广西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暂不包括港、澳、台);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九省、自治区;
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地理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