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37156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0.96KB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布在监狱中待了五十年,可以说他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他早已习惯于监狱中体制化的生活方式,而他狱外的生活经验几乎为零。
出狱后他觉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而且正如+瑞德所说,在狱中,老布是一个重要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而到外面,他什么都不是,连申请一张借书证都困难。
巨大的反差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难以适应最终使老布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只是监狱体制化的一个牺牲品。
瑞德出狱后的表现也带有明显的体制化痕迹。
他在超市打工时曾说,没有命令,他连一滴尿都撒不出来。
而除了工作以外他就不知道做什么了,他想过重新犯罪回到监狱甚至自杀,我想如果没有与安迪的约定,他可能真会如此。
而安迪的不同在于他从未屈服、放弃过。
刚入狱的前几年,安迪经常“姐妹花”的性骚扰,而安迪从未停止反抗,因此他身上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伤痕。
瑞德说,很多人会受不了这种对待而发疯的,但安迪却最终坚持了下来。
我想,是他心中的希望、对自由的向往支持他坚持下去的吧!
安迪在监狱中生活的转机来自于一次监狱屋顶的维修,安迪冒着被推下屋顶的危险帮助狱警长海德利合法逃得遗产税,并为所有参加户外劳动的狱友们每人争得三瓶啤酒,使狱友们“觉得自己像个自由人”。
从此安迪利用自己丰富的税务知识帮助许多直至所有的狱警报税,他甚至还帮助狱警的孩子申请助学金。
到最后,监狱长也知道了安迪。
于是安迪开始了他帮助监狱长洗黑钱的道路,从而获得了更多追求的资本。
他开始每周给州议会写一封信,要求扩建监狱图书馆,而这一被所有人认为不可能的举动,在安迪坚持了六年后终于有了回信。
州政府寄来了一张200元的支票并要求安迪停止写信,而安迪却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写下去,直到1959年,州议会终于妥协了,决定每年向肖申克拨款500元。
安迪还联系图书俱乐部,争取慈善机构的捐赠,收购旧书杂志等,把一间杂乱的储藏室改造成了一座全新的鉴于图书馆。
我曾想,影片取名为《肖申克的救赎》,究竟要救赎什么呢?
从影片内容看,救赎的对象应该就是安迪自己。
有人说,安迪需要救赎什么呢?
他并没有犯罪呀!
确实,安迪并未犯罪,但他曾经在醉酒后试图杀害他的妻子及其情人,尽管他最后关头放弃了。
但他确认为妻子的背叛是他的错,并且妻子的死也是因为他将其赶出了家门,因此再被判入监狱后他并未上诉,,他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应该赎罪,应该对自己惊醒救赎。
但赎罪并不意味着丧失人性,屈服于体制化,失去追求和希望。
于是便有了安迪在整部影片中的所作所为。
并且安迪
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对监狱生活缺乏人性,充满管制、暴力、束缚人心灵的反抗,他更进一步地努力为狱友们谋福利,使他们也能感到对自由向往的欢愉和快乐,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
无论安迪向狱警长海德利为狱友们要求让人更有自由感的啤酒,还是不遗余力地扩建监狱图书馆,抑或是后来帮助许多囚犯们获得学历,都是他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并且他在为自己及狱友们争取权利的过程中,向他们展示了这种追求的美好和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安迪在播音室里向整个监狱里播放意大利音乐,虽然安迪因此被关了两周的禁闭,一些狱友也觉得这样不值得,但他们确实通过瑞德的话语道出了他们真实的感受:
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
这其实是安迪以对人性、自由的追求来对体制化的挑战,虽被镇压,却使他人感受到了自由的美好,一如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带给人的欣喜和享受。
安迪在狱中的平静生活被一位叫汤米的囚犯的到来打破了,一次谈话中汤米无意中吐露出了杀死安迪妻子及其情人的真正凶手。
安迪得知后兴奋地找到监狱长提出要求上报并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监狱长的断然拒绝,还被关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两个月禁闭。
为了防止安迪获得假释及暴露自己洗黑钱,监狱长设计害死了汤米。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觉得寄希望于监狱长获得假释是不可能的,并且安迪认为自己二十年的监狱生活已经为自己的过错赎了罪。
于是安迪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通过自己用鹤嘴锄挖了二十年的通道成功越狱,并取走了监狱长的部分黑钱,告发了其贪污受贿谋杀的真相,并奔向了墨西哥的海滩,而此时监狱长却在一片警笛声中饮弹自尽。
安迪通过二十年的牢狱生活实现了自我救赎,其实他还将救赎之道展示给了他的狱友们《那就是无论在何种逆境下,都不要放弃希望,都要心怀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和追求。
老布的死使得安迪的展示看似并不成功,但实际上,安迪越狱后,狱友们对他的谈论和怀念不是安迪播撒的这种追求的种子么?
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想,这些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长大,直至有一天成长为参天大树,突破束缚的牢笼,将枝桠伸向蔚蓝、自由的天空。
安迪爬过臭屎沟,奔向了自由、阳光明媚的墨西哥海湾,他潇洒的转身离去,而他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和思考之后的追求和坚持,愿与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共勉!
第二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没有精致的场景,绝美的画面,完完全全是精神上的盛宴。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演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
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最近,利用晚间的时间,认认真真的把《肖申克的救赎》又看了一遍。
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影片之外,我感受的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内容。
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希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起的这组关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冤案,一次花费了一生的代价,用去了未来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
当看到那个知晓真相的年轻罪犯出现,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实际,联想到瑞德说的整个监狱除了他之外都是无罪的类似于玩笑话的时候,我想这实在是一场开的有点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代价最大的一次“救赎”——用时间,用着可能创造无数未知的未来的时间去救赎,去赎罪。
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以我个人的阅历,用尽自由与未来为代价,我想,我是承担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了二十年。
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开始我猜想或许是瑞德说的体制问题,他被诬陷为杀妻,被判处无期。
一个前途无限的身份,转眼到了暗无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与瑞德的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一定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那一个人。
不仅仅是因为他看上去体质弱些,更主要的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太大。
然而,瑞德输了,我也输了,输的很彻底。
他不仅不是最初的那个,而且似乎他反而成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个,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
起初,我是很难知晓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来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渐进行,直到结局慢慢到来
仔细观看,不难发现,当安迪刚刚进入肖申克监狱时候,他仰望了一下天空,这个动作很细微,但是却不难看出,他那个时候已经产生了对自由的向往,我想他在进监狱之前已经想好了自己要逃脱的希望吧。
试想,在挖通地道的十九年里,安迪始终有信心不被发现吗?
他始终有信心自己能够成功逃脱吗?
事实上未必,他只是努力行事使之成为人生的一个选项而已。
所以他为囚徒们争取啤酒、放唱片、办图书馆、考取文凭等等,这些都是人生的选项,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单纯是为了人性的光辉照耀肖申克,亦是使自己的人生沿途增加更多的风景,这样活着,即使最后不能越狱,生命也不至于太过荒凉。
再回到安迪入狱前的生活,那时候他有莫扎特、有美丽的石刻,有书籍,有象棋和地质学等等很多爱好。
但是他是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是个讷言内敛的学者,虽然他能给老婆赚来很多钱,但却并不能使她快乐。
来到肖申克,他的人生经历了无法预期的颠覆,以前的理想和追求变得遥不可及,日日需要面对的,是性暴力者的骚扰、管理者的残暴与阴险,人生的幻灭感由此而生。
安迪十几年的牢狱生活,需要的是另一种的重生。
他开始审视自身、寻求救赎。
他在监狱外面未必有监狱里这么多朋友,也不见得有这么平和的心愿。
安迪在这里所获得救赎不只是逃出冤狱,亦可理解为对过去生活里所有失意的解脱,从这个角度上说,失意的不仅仅是囚徒,需要救赎的亦不仅只有囚徒,活在刻板的人生里日复一日伤怀的我们,也需要!
不是吗?
十年,二十年,以我现在的年龄也仅仅是经历过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认为我遭受的有很多。
可是影片却只给了一个红章,一个瑞德申请假释驳回的红章。
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勇气,不知道从哪里到来的希望:
刻棋子,教“学生”,办图书馆,帮忙洗黑钱,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挖出了一条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
“压力”,“时间”,“希望”,这是安迪认为坚持不停挖的最关键的东西,他也确实如此过。
这在影片临近结尾时通过瑞
德点出的生存根本,这影响着同一间房内瑞德与布克斯不同归宿的关键,这被安迪说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为了表面的点睛处。
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多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而是特别丰富的。
而最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过主要是安迪,瑞德,与布克斯而已。
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很多的时候,我是很喜欢爱看电影的,因为我觉得电影让我们了解了自己,看到了人性的弱点。
几十年的光阴,在电影里,只是两个多小时而已,每一个十年只是换来了一个红章。
我其实是害怕这种生活的。
而也正是这两个小时,这些略微的苦难让我都不怎么愿意坚持下去,何况安迪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二十年。
没有自由,掩盖着希望,前方仿佛没有多少的盼头,我很难想象这种比贫穷,挫折更深沉的东西。
影片中,典狱长曾对安迪说,读《圣经》能获得救赎,信上帝能获得庇护。
然而罪人终究还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
安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说他多么伟大,一定要辩称上帝多么万能,倒不如去实实在在感谢一个人,感谢一个真实的上帝——瑞德。
如若不是这个运输车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带来的那把小锤子,或许故事是需要改写的。
正如结尾处安迪迎着闪电用石头砸出那个洞,锤子
也正是在安迪的心里砸出了这么一个洞,一个关于希望的洞罢了。
想想自己的处境,虽不能说进了肖申克,但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有点被压迫的感觉,而自己又没有什么目标,想逃离。
周末经常泡在网吧;
晚上不知忙些什么一转眼又到了熄灯时间,上课时则不知老师所云趴在桌子上睡觉。
看过不少描写大学生堕落的小说或文章,在碌碌无为中消磨自己的个性,忘记自己的追求。
就像这大学轻松的环境,由不适应到适应,到离不开它,不能容忍一丝的压力。
是时候了,该觉醒了!
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
意识尚存,成长就犹存,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外界的条件从来都不是阻碍你成功的因素,而是你的态度,你的对策。
环境从来没有好坏之分,而不能决定你能否成功。
当你想要成功坚持不懈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前行。
从现在开始,朝着前方,迈进吧!
第三篇: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带给人很多启发和感悟,我想《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影片。
一场因妻子出轨引发的枪击案,一场被误判的官司,让沉稳、善良的银行家安迪背叛无期徒刑,进入肖申克开始了一段长达20年的救赎之旅。
是的,这注定是一次漫长和艰辛的旅程。
首先安迪要救赎的就是自己,对于一个外表光鲜亮丽、事业有成的银行家,转瞬间沦为阶下囚,面对高高的围墙,瑶瑶无期的刑期,更重要的是他是被诬陷的,安迪需要怎样坚强的内心和理性的思考才内说服自己接受眼前的一切,也许只有在每天监狱例行公事熄灯后,黑暗中的安迪才能默默舔舐自己的伤口,消散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
慢慢的,安迪开始和大家接触,并通过老犯人瑞德帮他搞到一把小石锤,从那时起,我想安迪已经开始密谋一切,他勇敢的面对了现实,没有因命运的不公自暴自弃,希望的种子已然在他心中悄悄萌发。
正如他日后对瑞德说的那句rememberhopeisgoodthing,mabyethebestofthings.andnogoodthingeverdies.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
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
正是因为安迪对自由的向往,对希望坚定的信念,使他即使被监狱的“姐妹花”凌辱了10几年,他依然没有放弃、没有被打垮、没有屈服。
安迪是与众不同的,他永远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底线,在放风的时候都好似在漫步自己的花园、悠然自得。
彼时的安迪一边漫不经心的进行自己的计划,一边继续他的救赎之旅。
他冒险和警卫长官做交易,换来了朋友们夕阳下在监狱的屋顶悠闲喝啤酒的奖励,当他看着狱友们享受着难得的放松、自由时,安迪嘴角那一抹浅浅的微笑更是坚定了他对肖申克这座黑暗“古堡”的救赎。
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有自己的规范、准则,肖申克也不例外,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自然会混的如鱼得水,安迪深知这一点,他没有因为典狱长的虚伪、肮脏、龌蹉选择咒骂、反抗,相反他积极的帮助他们避税、洗黑钱,因为他明白只有帮助他们,才能更好的帮助自己,从这一点来说,安迪并不是个谄媚或者虚伪的自私者,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强者。
后来安迪通过坚持不懈的给周政府写信并,最终获得捐助资金,成功的为大家建立起了图书馆,努力的帮助叛逆男孩考取大学,安迪做的所有事情都不仅仅为了自己,他要救赎的是所有的人,是肖申克这座被腐蚀的千疮百孔的炼狱。
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安迪在面对典狱长在门外咆哮时,依然悠闲自得的给大家放音乐,享受着令人陶醉的旋律,虽然安迪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正如瑞德说的,他至今没有听懂到底唱的是什么,可是在那一刻他依然觉得是美妙的。
也许这正是安迪想要告诉大家的,他想把心中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音乐传递给大家,不要因为身在“体制”内,而失去了希望。
可惜老布没能体会到这一点,50年的牢狱生活禁锢的不仅是他的肉体,还有他的思想,他因无法适应体制外的生活而选择自杀,他是“体制化”的牺牲品。
一切的平静,因为安迪了解了杀死妻子的真凶被打破了,他迫切的以为只要说出真相,他就可以重获自由,现实又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叛逆男孩的死让安迪彻底的崩溃,所有的语言都不足以诉说安迪的绝望和无助,20年的赎罪、20年的努力,终究没能给他一个公正的结果,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逃狱,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
安迪这只羽毛太亮的鸟终于逃出了肖申克,飞向自由的蓝天。
他的坚持,他对自由和希望坚定的信念一次次感染着我,让所有的人震撼却又像在为自己欢呼。
第四篇:
刚看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虽然作品所描述的是一位精英在逆境中依靠思想的放飞、精神的坚韧、勇气的坚强、智慧的火花,最终使这个监狱囚徒们的灵魂得以救赎。
但其中令我感想颇深是美国税制结构与立法理念与我们的区别。
如影片中:
“监狱的看守长哈德利的哥哥去世了,留给哈德利三万五千美元的遗产,按照美国的法律这三万五千美元将有一大半将要缴纳所得税。
众所周知美国的遗产所得税是很高的,美国的税收主要来自于个人,而我国的税收主要来自于企业。
可见中美的税制结构存在着很大差异。
究竟孰优孰劣我目前还不敢断言,只是引发了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
首先是纳税透明度:
由于美国的主要税收直接来源于个人,所以美国人可以对自己每年所缴纳的税款做到基本心中有数,美国人纳税后可以根据税单按照法律的规定认真核对,可以提出质疑问清缘由,甚至还可以委托律师查询。
而我国的主要税收直接来源于企业,也就是说是间接来源于企业的劳动者,因此国人对自己每年究竟缴纳了多少税款是无法弄清楚的,因为你绝大多数的纳税由你的工作单位替你代劳了,而你自己需要缴纳的税款只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与美国是相反的。
这样看起来你只缴纳了很少的税款,其实你究竟缴纳了多少税款,是多缴了、还是少缴了、是漏缴了、还是重复缴了,你都一概不知。
这也是国人一直以来虽然各项税款没有少缴,但却纳税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所以至今为止国人对自己是“纳税人”的这个称号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其次是税收对纳税人的激励:
尽管如此美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很高,而对遗产、赠与却征收较高的税额。
这就使得富人们更加愿意把自己的财富、遗产或得到的赠与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或投资:
这个举动虽然减少了国家的税收,但却拉动了经济,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向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
2、投入科技研发领域:
美国对这些从事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企业的收入所得税、原材料购置税等方面会给以较大优惠的免抵扣额度。
3、投入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富人们更加愿意把遗产或得到的赠与捐献给社会
福利或慈善机构,因为这样的举动是免税的。
由此可见,这样的税制结构并不适宜购置大量的房产或存入一笔巨款留给尚未成年的儿女。
却更能激发人们进取、崇善的热情和动力。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
银行家安迪帮助典狱长诺顿“洗钱”的情节,也告诉我们:
在美国受贿来的钱是要洗“干净”的,尽管“洗钱”也是违法的,但这至少说明你只要生活在美国,无论你是谁,你的资产都要来的名正言顺,而不是不明不白。
更不会对官员们的名车、豪宅、盛宴、美女,对富二代的挥霍、炫富的司空见惯。
从美国的立法理念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是一个能激发每个人最大动力与潜力的国家,是一个不适宜富二代与懒汉的国家。
当然,就像任何法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漏洞一样,美国的法律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银行家安迪就是靠帮助肖申克监狱的受贿官员“洗钱”而得以找到机会逃脱的。
这说明美国的法律还有有待修改之处。
而我国法律的主要问题似乎并不在于有待修改,而在于立法理念与法律意识。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法学81001班
100001138
许康妮
第五篇: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这里的高墙很奇怪,刚开始你讨厌它,慢慢地你适应了它,再后来你就离不开它了。
这就是制度化。
”
整个故事从一开始就被放进了一个牢笼――监狱,在这里一切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犯人们一进牢房,典狱长就告诫他们“把你们的信仰交给上帝,贱命交给我”。
而当有人问起“什么时候吃饭”时,得到的是狱警的拳打脚踢,甚至有人因为晚上哭泣而被活活打死。
规则,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人们大多时候会痛恨它,觉得是它束缚了我们的天性。
但是,一旦被它约束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跟着它走。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们是怎样形成服从的习惯的。
后来他们发现,人们的某些行为一旦被惩罚多次,那么他们自然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权威,慢慢的,就算惩罚他们的人不在面前,他们也会在心里储存权威的形象,然后学会服从这些权威的意志。
电影里被毁于规则的典型代表就是囚犯布鲁克斯,他在监狱里度过了大半生,而当他得知自己获得假释的时候,竟然想要通过伤害其他囚犯,从而使自己被继续留在监狱里。
因为“在监狱里他是个有知识的体面人,而到外面之后他什么也不是”。
可怜的布鲁克斯在获得自由之后却终日惶惶不安,经常在恶梦中惊醒,最后不得不选择上吊来了却残生。
而后来获得假释的瑞德同样发现,“40年来每次上厕所都要请示,不请示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
”他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永远无法适应监狱高墙之外的生活,每天只想着破坏假释条例,让周围的人再把他送回监狱去,只有在那个熟悉的地方,他才不必惶惶不可终日。
也许人们会感到奇怪:
自由、平等,不是每个人的理想吗?
为什么会有人逃避这种自由呢?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了一点――人类具有逃避自由的倾向。
因为他认为,人类要想逃避孤独,就必然要放弃自我,逃避心灵的自由;
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追求自由,那么就必然会陷入孤苦伶仃的无援境地。
相对于孤独的境况,大部分人都更倾向于选择逃避自由。
因此人们需要秩序,需要法规,在这些条条框框地约束下,人们会获得起码的安全感,按部就班地活下去。
在监狱里已经被“制度化”了的布鲁克斯完全无法适应外面世界的自由生活,因为对规则的服从已经内化成他心理的权威,变成了一种生命的秩序,而这种秩序远比生物钟来得更加强大,一旦失去它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
所以,他宁可选择死亡,也无法忍受这种“自由”。
就像瑞德说的那样,“这里的高墙很奇怪,刚开始你讨厌它,慢慢地你适应了它,再后来你就离不开它了。
当你被判终身监禁,你就等于交出了一生,至少也是一部分。
”而很不幸,这一部分就是对自由的渴求,是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在囚犯们外出劳动时,安迪争取了警卫队长的信任,通过自己的会计专长为大家赢得了两箱冰镇啤酒。
囚犯们兴高采烈地喝着久违的啤酒,而安迪只是坐在一旁微笑着注视这一切。
瑞德说,那一刻,“我们坐在春光下喝着啤酒,像自由人在修理自家的屋顶一样,我们是万物之主。
”其实,安迪冒着生命危险想要赢取的决非这区区两箱啤酒,而是自己,还有其他囚犯的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一点点。
从这个细节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自己身陷冤狱,尽管自由已经被剥夺殆尽,但是安迪却从未丧失信心,一直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也是他能在制度化的监狱里保持独立自我的原因所在。
安迪第二次做出惊人的举动是在播音室里,他通过高音喇叭向囚犯们播放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让整个肖申克监狱都为之震撼。
华美的女高音带着空灵的自由在高墙内飞翔,那一张张曾经写满过罪恶的囚犯的面孔,还有平日里穷凶极恶的狱警们的面孔,都在这一刻变得虔诚高贵,听着这涤荡灵魂的天籁之音。
也许他们“听不懂意大利女士唱的是什么,也根本没想听懂,因为有些东西无需言语来表达。
但是每一个人都相信,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得无法用语言描绘,美得让人心痛。
歌声高亢悠扬,超越了囚犯们的梦想,就像一只美丽的小鸟飞进了高墙,使他们忘记了铁栏的束缚。
此时此刻,肖申克里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自由”。
强者自助,圣者渡人。
安迪无疑是后者。
当他面对着面孔狰狞扭曲的典狱长,却故意开大音量时,他自然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但他依然那样做了。
两个星期暗无天日的禁闭换来的决不是一曲歌剧,而是在肖申克监狱中即将消逝的希望和自由的梦想。
也许这短短的几个音符算不上完整的自由,可能只是一道闪光,一声耳语,也许这些破碎的自由反而让囚犯们看到了现实生活的黑暗和残酷,这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原本隐藏起来的伤口会更加疼痛。
但是,不管怎样,安迪是对的,就算疼痛也要保持自我,保持对自由的向往,决不能在习惯中麻木,甚至麻木到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的麻木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肖申克 救赎 观后感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