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山县考察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29856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82KB
在竹山县考察Word下载.docx
《在竹山县考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竹山县考察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7年,竹山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
2005年,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被专家学者誉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竹山模式”。
2010年,竹山在移民安置区、305省道沿线竹房城镇带和236省道沿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启动“十改十建创十星”活动,再次掀起“十星级”文明创建高潮。
2011年,竹山县作为中央文明办首推的13个全国“乡风文明”典型再次引起全国关注。
竹山将“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作为统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20年如一日地开展创建活动,坚持与时俱进、常创常新,使“十星”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7月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云山同志在中央文明办调研组进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调研后形成的专题报告上批示:
“竹山县坚持不懈、与时俱进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经验很好,可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明年适当时候召开会议,推广介绍竹山的做法,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
竹山县的“十星”创建给我们考察组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那就是创建氛围浓厚、“十星”品牌响亮。
从十堰刚驶到竹山县入城口,一幅大型的“十星闪烁耀竹山、全国文明县城”宣传图板就跃入眼帘,县城里不时见到不锈钢架擎起的过街横幅和悬挂于楼体的竖幅标语,大都写的是“创建文明县城、打造信用竹山”、“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提升市民道德水平”、“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等宣传标语,在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我们看到村部外墙上写着《十星歌》的详细内容,临街的墙垛上写着文明礼貌三字经、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勤廉禁赌三字经等内容,也有“实施六大工程、深化十星创建”等标语口号。
通过考察,我们获悉竹山的十星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提高,由开始的“十星级文明户”已延伸拓展到个体工商户、机关、学校、乡镇、企业等各领域,“十星级党员”、“十星级学生”、十星级平安乡镇、“十星级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塑造了响亮的竹山“十星”品牌。
竹山县麻家渡镇,因农业发达、绿松石加工贸易繁荣,素有“竹山西部粮仓”和“秦巴宝石之乡”美誉。
该镇富裕的罗家坡村,一度因村民精神文明意识淡薄,被称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
该村随之启动以“十星级农户”管理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创建工程。
经过多年努力,该村精神文明面貌焕然一新,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先进村”称号,先进经验被推向全国。
二、竹山“十星”创建经验
“十星”统筹了城乡发展。
竹山将“十星”创建融入新农村建设,推行“十改十建创十星”,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农业农村,帮助农民培植绿色致富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速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了“十星”创建水平。
通过“十改十建”,即按照生态家园建设标准改房、改水、改电、改路、改厨、改厕、改圈、改晒场、改花坛、改垃圾池;
建村级办公场所、党员群众创业培训中心、十星农民广场等覆盖城乡、综合配套、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激励农民创“十星”。
竹山县改造、新建2万余户庸派民居,建成100多个文明示范村院,4万农户住进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型社区,水泥路修到家门前,公交车开到村头,广播电视信号到院入户,卫生室、图书室、健身广场建在身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救助惠泽千家万户……乡村美起来,腰包鼓起来,生活乐起来,“十星”引领着竹山农民大步走在富裕和谐的文明之路上。
“十星”创建育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城乡一体、共创共建的机制,创评结合、动态管理的方式,为竹山探索出了“五个文明”扭起来抓的新载体;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虚实结合的新方式,培养新型农民的新路径,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平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抓手,让竹山“十星”创建的功能日益凸显。
(一)创新思路,科学调整
竹山县的十星创建与1989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了的一篇《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新闻稿有密切关系,稿件披露了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部分农民致富后暴露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竹山县委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久思考,几经探索后,于1993年首先在罗家坡村继而在全县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创活动而成为全国典范。
16年来,经历了由高潮到低潮再到高潮的曲折过程,但始终坚持不懈,并不断调整创建思路。
2005年以来,竹山针对农村变化了的形势、立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即以实施六大工程(扶贫、生态、信用、文化、平安、健康工程)、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两翼驱动,以建设绿色小康村为主体目标,整合各种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十星”创建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2005年12月,湖北省文明办在竹山召开全省“十星”创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竹山以文明创建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誉为“竹山模式”,并认为“竹山模式”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二)保持活力,致富求美
——坚持以“十星”创建为品牌,紧贴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始终保持“十星”创建的生机与活力。
结合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先后六次对“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内容、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突出“致富星”,努力形成“一星带九星”的格局。
十颗金星与农民群众求富求荣求乐求美的心紧密相联,“星”心相应,激活了创建细胞,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创建、追星争星的热情。
——坚持以实施六大工程为载体,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着力让农民群众在争星创星中得到实惠。
组织实施扶贫、生态、信用、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民群众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动力问题,而且为深化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不仅让农民群众在参与创建中受教育、得荣誉,而且得实惠、快致富,创建理念更趋务实。
——坚持紧贴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着力以文明创建的形式服务科学发展,推进绿色小康村建设。
绿色小康村是具有竹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彰显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他们注重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省市级文明单位与创建村开展共建绿色小康村活动,将创建的标准定位为“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发展,人际关系和谐,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富裕”,以文明创建的形式推进了农村四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齐抓共建,形成机制
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机制。
竹山历届县委、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始终把以“十星”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了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责任单位牵头负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齐抓共建、上下联动的创建机制。
统一模式,强化创评机制。
县文明委修订、完善了《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全县“十星”创建的协调、指导,使创建活动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各乡镇、村坚持按照“自评、互评、定星、公布、授牌”的程序和“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创评活动,并组建了评星协会,负责组织农户开展自评互评,既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
激励引导,强化动力机制。
为充分激活创建“细胞”,各乡镇党委、政府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实施扶贫、生态、信用工程等惠农项目与“十星”创建挂钩,让“十星”户既争荣誉,又得实惠。
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在全县范围公开评选表彰一批“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十大文明致富之星”和“绿色小康村建设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对命名表彰的“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和“绿色小康村示范村”,分别给予1000元和10000元的现金奖励。
三、竹山“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给我的启示
(一)竹山“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但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部。
“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是“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我理解的应该是经济、民主、文化、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
美丽乡村建设覆盖农村环境保护、生产生活、安居乐业等等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最现实的思考。
(二)当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几千年的农业经济,使许多群众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各自为家的庭园式传统生活无法一下子改变,顾小家而失大家的观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导致美丽乡村建设政府积极性高,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的局面。
2.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难保障。
美丽乡村建设需投入大量的资金。
特别是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方面历史欠账多,道路、医疗、教育文化及环境卫生等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要改变这些,仅仅靠村级及基层政府的财力难以满足建设的需要。
3.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意识不够强。
美丽乡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需要几年,甚至要十几年,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
但是,有少数乡镇、村领导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随意搞建设,随便改规划,致使部分村建设得古不象古,新不象新,浪费了资金人力,违背了群众的意愿。
4.基础设施后续管理问题难以解决。
由于责权不明晰,特别是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从而致使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
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功能普遍薄弱,常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却没有人管理的情况。
例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村道路、公共设施、绿地,由于只有使用没有维护、已经出现了坏损和荒芜的现象。
5.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利用。
我县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发展。
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抢救、保护和利用,一些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各地的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建设“美丽乡村”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县已全面进入城乡整合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创新举措,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进入发展新阶段。
1.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力军作用。
乡村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山美、水美、田美、房屋美等方面,但外在美的创造与维护却要靠农民素质的提升和乡风文明的进步。
为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良好的生态是美丽乡村的灵魂,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消费方式。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
2.思想高度重视。
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题。
我们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与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品质生活,不断提升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同时,在群众中要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全社会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
3、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以社区建设为重点,完善村庄布局规划。
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县域内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位,优化和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发展、村庄分布、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
二是以分类推进为原则,修编村庄建设规划。
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均等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功能布局和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对整治建设的内容、项目和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在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上进行区别对待,因村制宜地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
三是以衔接配套为要求,修编完善其他相关规划。
必须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能落地、可实施。
4.政策扶持,多方筹措。
要制定出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农村新社区、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村庄整治、小康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实行项目“以奖代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
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家乐”休闲农业、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应给予税收优惠。
同时我们应该吸引一些非制造业中小企业进驻农村,它们可以带来资金,可以带来人才。
欧洲有很多乡村里面,它有很多小的企业都在里面办公,因为他们信息手段很好,交通也很好。
同时,我们要积极去争取一些城市对农村的帮扶。
通过各个方面的措施,来促成我们美丽乡村的建设。
5.加强组织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分工机制。
各乡镇、村也相应建立领导和组织体系。
二要建立协调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要建立考核机制。
加强工作督查和考核,出台部门、乡镇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平时不定期督查、年末考核验收的监督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各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我个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勤学善思,做美丽乡村建设的谋划者。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
我们要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走村入户,摸底调查,认真思考,为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建议,献出良策,并把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好思路、好建议、好做法进行提炼总结。
(2)深入动员,做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者。
建设美丽乡村,广大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主体力量,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要发挥信息广、学习快等优势,通过多种宣传形式。
利用村务公开栏、黑板报和入户宣传等形式,深入群众进行宣讲。
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狠抓落实,做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
进一步增强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4)优化环境,做美丽乡村建设的服务者。
切实发挥好联络员、协调员、组织员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人类文明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农业文明博大精深,农业文明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还有文化传统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农业文明本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同时也是现代文明、城市文明的基础。
农业文化本身,我觉得也可以说是我们美丽乡村的根和魂。
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确实需要特别注重,就是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体现在保护古村落、古建筑,这些看得见物质文化遗产上。
避免城市文化成为唯一的文化的问题。
还要关注像人文、地域风情、民风民俗这些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产品本身也承载着文化,也承载着乡村的文化。
要发掘乡村文化的产业价值,促进产业和文化的融合,要充分保留村落历史的原则。
每一个村都有或长或短的历史,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村落文化,文化就是特色,文化就是一个地方最显明的名片。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要尊重各村的历史沿变,保护并充分发掘本村的村落文化,得到永久的保护。
通过考察学习,我将认真学习竹山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尽快把学到的经验、方法创造性地应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真正使乡村得到协调发展,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美丽乡村的幸福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竹山县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