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演变.docx
- 文档编号:2102885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48KB
浅谈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演变.docx
《浅谈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演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演变
摘要……………………………………………………………………………………1
一、绪言………………………………………………………………………………2
二、社会福利的涵义及本质特征……………………………………………………2
(一)社会福利的涵义………………………………………………………………2
(二)社会福利的本质特征…………………………………………………………3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3
(一)国外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3
(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3
四、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演变历程……………………………………………………4
(一)古代福利制度…………………………………………………………………4
(二)近代福利制度…………………………………………………………………5
(三)当代福利制度…………………………………………………………………6
五、推进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构想……………………………………………8
(一)实现福利机构民营化…………………………………………………………8
(二)加快非盈利性福利机构建设…………………………………………………8
(三)建立政府购买制度……………………………………………………………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摘要
社会福利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根本宗旨在于促使人民群众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活力被释放,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转型及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普及我国社会服务福利创造了客观现实条件和环境.从一定程度上看,社会福利服务代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品,展现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与此同时,我国也加快了社会福利服务等相关立法工作,出台、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为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本篇论文立足我国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特点、内容,全面回顾了这一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分析了社会福利服务制度对推进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作用,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社会福利服务制度演变社会治理
浅谈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演变
一、绪言
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延伸,不同的研究学派和理论学派处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于社会福利服务概念有着不完全的规定。
按照国内各类研究学派通说认为,社会福利“是泛指解决有关‘福利’问题的各种社会方法和政策”。
从这层含义看,社会福利服务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有效组成部分,不是原始就有的,而是根据客观形势变化和人民群众诉求相关的一种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日趋完善和健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新的元素,结出了丰硕的、契合客观实际发展的制度成果,为经济社会的监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福利服务属于特定领域,常由民政部门主管,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全员,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弱病残等提供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
而从实践层面看,制度落实也落在了以民主部门为主体的部门肩上,作为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确保各项制度保质保量的落实。
由于社会福利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兜底性,所以对降低低收入人群的风险、提高福利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关于社会福利服务一系列制度、政策的出台,又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对于我国民政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的构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篇论文在开展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研究时,重点对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概念进行分析,对其发展和改革成果进行梳理,从而对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
二、社会福利的涵义及本质特征
(一)社会福利的涵义
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但是从本质而言,社会福利在漫长的实践发展中实现了从社会救助到社会保险再到普遍性的社会服务的演变过程,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表现。
时至今日,社会福利服务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再国内,都呈现出种类繁多、保障效果明显等共性特点。
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客观经济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学角度看,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制度都是经济、社会演变和发展的结果,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对某些社会大众的利益诉求进行规范和约定,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服务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二)社会福利的本质特征
对于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本质特征研究,需要从其内容分析。
社会福利通常包括满足人们在生活照顾、护理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活动,而对这些活动的分析,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出具有群体脆弱性、福利性和服务型的三大特点。
其一,脆弱群体优先,社会福利服务的对象永远是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比如老人、残疾人等,他们有着鲜明的、有别于其他正常人一样的利益诉求,需要来自社会的保护和满足,比如日常照料、就业、教育等。
其二,福利性,老年人、残疾人等由于缺少必要的获取财富和收入的渠道,所以需要政府通过一些公益途径基于他们必要的帮扶,进而改变他们落后的状况,从这方面看,社会福利服务具有福利性。
其三,服务性,社会福利服务制度出台的初衷是满足不同年龄段弱势群体的不同社会需求,是公益活动的一种。
社会福利的对象是个人,也是社会化的人,因此福利的提供必需针对不同人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任何一种制度的出台和完善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样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演变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对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层面来分析。
(一)国外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开始以立法形式对贫民实施救济。
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分工专业化的进程加快,随之带来了贫穷、伤残、失业、犯罪等日益严重的社会弊病,劳资冲突等社会矛盾大大加剧。
家庭、私人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已无力解决与日俱增的社会问题和福利需求。
19世纪初叶,空想社会主义者C.H.de圣西门、C.傅立叶、R。
欧文设计并亲自实践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方案,试图建立平等、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提出了改善劳工待遇、增进社会福利、消灭贫穷的主张。
英国于1869年和1884年先后建立了“慈善机关联合会”和托因比服务所;1886年美国建立了邻里协会。
这些慈善团体和社区睦邻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慈善事业开始向社会化、制度化发展,社会福利开始被列入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范畴.此后,逐渐形成国家应保障最低国民生活水平的福利观念。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使国家干预社会福利。
政府开始介入对贫穷、失业、疾病等问题的处置,以广泛的社会福利规划和措施提供基本经济保障和社会服务,成为近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石。
(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社会帮扶和公益伦理理论是我国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最根本思想基础,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早已形成扶贫济困、敬老助残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先秦儒家提出了“使老有所终"、“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等思想和主张,对中国福利思想的产生有积极影响.清朝末年发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民权的进步思想,西方的福利思想和福利主张开始在中国传播。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把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理想通过自己的政治主张和革命实践表现出来。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置了内务部,掌管赈灾、救贫、慈善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
政府、私人和外国教会办的救济福利事业,带有恩赐观点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国民党统治地区领导了广大工农运动,促进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救助贫困、保护妇女儿童等方面的福利思想的发展。
在革命根据地则形成了一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的福利思想。
四、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演变历程
(一)古代福利制度
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福利、救济制度和惯例,这些制度和惯例构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或行政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为民父母行政"。
在社会福利方面所体现的国家与百姓的关系或官民关系,就典型地体现了"为民父母行政"的特征。
中国古代的福利救济制度及惯例,一般说来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天灾人祸之后的特殊时间对百姓进行救济,即今日所说的救灾减害方面的制度与行政;另一方面是平常时期对人民中鳏寡孤独、老病残疾等成员进行福利救助,包括开办养济院收养老人、收养和救助孤儿、开办药局助民疗疾,设广惠仓等专项福利粮储,遣使发放救济物品和慰问贫弱孤寡等等.中国传统福利行政制度发展至宋代,基本完备。
宋代作为社会福利救济之经常性制度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广惠仓制度。
宋代于常平仓、义仓(社仓)之外,专设广惠仓,以为社会福利救济粮的基本储备。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采纳枢密使韩琦建议,将原先例由官府出售的绝户(无子孙者)田产改为募人耕种,收租谷另置仓储存,以救济州县郭(城)内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曰广惠仓。
由提点刑狱官主管之。
具体规定:
凡绝户之田,州县户不满万者,留租千石之田为广惠仓田;万户以上倍之,户二万留三千石田,三万留四千石田,每增一万户增留一千石田,至十万户留万石田。
其余田亩,仍旧由官府出售。
为此,各路置提举常平广惠事务专官,一并管理二仓出纳之事。
未几,王安石又力主将常平广惠两种仓储一并作为"青苗”本钱出贷于民,收什二之利息,"而常平广惠仓之法遂变而为青苗(法矣)。
”不久,又令天下卖广惠仓田。
哲宗时一度复广惠仓,又以章惇用事,复罢之,卖田如旧法。
至此,广惠仓结束。
2。
福田院及居养院的设置。
宋初,京师即置东西两个福田院,以救济”老疾孤穷丐者”,初仅接济几十人。
到英宗时,增置南北两个福田院,东西两院亦扩大屋舍面积,至此有四个福田院,每日可以同时接济三百人.其办院经费,起初是以内藏钱五百万给之,后又用"泗州施利钱”(大概是指泗州商港码头官设货栈即僦舍的租金或存储中转费)给之,增至八百万。
或者是从全国各地的"僦舍钱"即官设商舍货栈收入中拨划一部分为福田院经费。
所以,英宗曾诏"州县长吏遇大雨雪,蠲僦舍钱三日,岁毋过九日,著为令”,这大概是因福田院经费充足时而适当减少征收以作为对商贾的优惠。
3。
关于居养院、安济坊的设置。
徽宗崇宁初,蔡京当政,始令全国各州县置居养院,安济坊。
后又令”诸城、砦、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依各州县例增置居养院安济坊。
居养院收容残疾无家可归者及孤儿,"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以钱米救济。
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就读."免学费,官为制衣(用常平仓利息钱)。
凡弃婴,雇人乳养。
听寺观收养孤儿为童行(预备当和尚的养童。
)《宋书·食货志》对这种优遇既感惊讶,则说明从前京师福田院只供应米豆或只有大桶施粥之类,并无饭堂,房舍,则仅供被救济者临时避寒过冬,无有床帐之设,亦无服务人员.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诏”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可参考元丰旧法,裁立中制,应居养人日给粳米或粟米一升,钱十文省,十一月至正月加柴炭,(日每人)五文省,小儿减半。
以上便是居家养老的最初模型,可见相关制度的延续也具有历史性。
(二)近代福利制度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就有了福利服务保障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的延续,并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的改良和完善。
从学理上分析,改革开放之前的福利保障支部被称为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
这是在计划经济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我国 现行 社会福利 服务 制度 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