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戊糖途径说课讲解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018233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49.32KB
磷酸戊糖途径说课讲解文档格式.docx
《磷酸戊糖途径说课讲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酸戊糖途径说课讲解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磷酸戊糖途径的全过程
涉及到二至七碳糖的相互转化
以6个分子的葡萄糖参与反应。
(1)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
不可逆的,反应的产物NADPH是此酶的负调节物。
(2)在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酶的催化下:
(3)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下:
CO2生成的特点:
来源于6-磷酸葡萄糖的第一位碳原子。
(4)上一步反应的6分子5-磷酸核酮糖中,有2分子在磷酸核糖异构酶的催化下异构化成5-磷酸核糖:
在其异构化过程中,形成一个烯二醇式中间产物:
这种互变方式也是其他醛糖-酮糖互变异构的方式。
(5)另有4分子5-磷酸核酮糖在磷酸戊酮糖表异构酶的催化下异构化成为5-磷酸木酮糖:
(6)在转酮酶的作用下,以上反应生成的2分子5-磷酸核糖与2分子5-磷酸木酮糖起反应,形成7-磷酸景天庚酮糖和3-磷酸甘油醛:
(7)在转醛酶的催化下,7-磷酸景天庚酮糖和3-磷酸甘油醛进行反应,形成四碳化合物4-磷酸赤藓糖和6-磷酸果糖。
(8)第5步反应中还剩下的2分子5-磷酸木酮糖在转酮酶的作用下,再与4-磷酸赤藓糖反应,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
(9)以上反应的产物中有1分子3-磷酸甘油醛异构化为磷酸二羟基丙酮:
(10)余下的1分子3-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基丙酮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
(11)在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的催化下,1,6-二磷酸果糖脱去1个磷酸基,转变成为6-磷酸果糖:
(12)至此,共有5分子6-磷酸果糖生成,在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下,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磷酸戊糖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说明:
①是位于细胞质的代谢途径。
②合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并非是开始反应时的分子骨架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1)NADPH的生成及其功能特点:
是生物体内NADPH来源的主要途径
①在许多物质(如:
脂肪酸,胆固醇,类固醇)的生成合成中作为H和电子供体。
②NADPH是生物体内一些酶的辅酶。
(2)在磷酸戊糖途径中,5-磷酸核糖是重要的中间产物。
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酸、ATP、ADP、核酸的原料。
(3)磷酸戊糖途径中4-磷酸赤藓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
4-磷酸赤藓糖是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原料,因而磷酸戊糖途径与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
(4)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有着共同的中间产物,因而两条途径是可以互相转变的、互相协调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
后5步是放能阶段,三碳糖生成丙酮酸,共产生4分子ATP。
总过程需10种酶,都在细胞质中,多数需要Mg2+。
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间物都是磷酸化的,可防止从细胞膜漏出、保存能量,并有利于与酶结合。
1、碳骨架的变化:
6C糖→2个3C糖
葡萄糖→2乳酸
或葡萄糖→2乙醇+2CO2
2、能量的变化
酵解(产生乳酸)
2ATP
发酵(产生酒精)
物质代谢放能过程
ADP+Pi→ATP吸能过程
葡萄糖酵解总反应式为:
葡萄糖+2Pi+2ADP+NAD+→2丙酮酸+2ATP+NADH+2H++2H2O
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l可以二碳物为起始物合成二羧酸与三羧酸。
在植物和微生物内则发现脂肪转变为糖是通过乙醛酸循环途径进行的。
说明:
①乙醛酸循环一般不存在于动物体中。
②将乙醛酸循环作为三羧酸循环的支路是不正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磷酸 戊糖 途径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