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012462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94.34KB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同于传统手术,AR技术的介入就像一个放大镜,能直接“放大”手术伤口。
患者的彩超、MRI、CT图像等将直接映射在手术部位,让医生能够看到肉眼难以分辨的细微之处,获得“透视”功能,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度与成功率。
目前,AR技术在工业、军事、娱乐、医疗等领域正蓬勃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见证“虚拟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第④段,说说AR技术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AR技术比较成熟的医疗应用是关于血管照明的,即通过PC应用软件帮助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实时观察患者隐藏的血管。
(如何理解“实时”?
)
②不同于传统手术,AR技术的介入就像一个放大镜,能直接‚放大‛手术伤口。
(“放大镜”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材料,说说要实现“虚拟照进现实”,还存在哪些问题,请你为AR企业提出两点建议。
【链接材料】人机交互供求关系是这个行业能否迅速发展的前提。
从目前来看,AR市场需求是很大,而供应方面却略显不足,尤其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并不多,行业整体缺乏品牌效应。
在需求旺盛的阶段,行业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好,是毋庸置疑的。
但想要保持行业的健康、稳定且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业内企业共同努力。
2.(20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
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
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
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
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
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
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
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
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中划线词“主要”能否删去?
为什么?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请写出来。
(至少写两条)
3.(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航空母舰
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只。
它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很具威慑力。
②从外表看,航空母舰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拥有与众不同的宽大的飞行甲板。
这个甲板不仅特别长,特别宽,而且形状古怪,呈多边形。
这是因为航空母舰上的主要武器是舰载飞机,所以需要有供飞机起降的宽大甲板。
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的面积往往要比一般军舰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差不多相当于三个足球场还要多。
在航空母舰上,看不到通常军舰所具有的高大的上层建筑和林立的火炮、导弹。
在飞行甲板上仅有一个很小的船桥位于右舷,像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这就是全舰的指挥控制中心,称为岛形上层建筑。
在飞行甲板上,还布置有航空母舰专用的供飞机起降的弹射器、阻拦索、助降镜、升降机等,这些是航空母舰之所以能使舰载飞机在这样小的“机场”上起飞、降落的法宝。
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
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将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
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
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蒸气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
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
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
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
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
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
④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
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仅用两秒钟就可以使飞机在50米内停下来。
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
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
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
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
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
⑤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⑥目前,航空母舰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向两极化发展,即大型化和轻型化,前者为常规起降飞机的航空母舰,后者为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直升机航空母舰。
而各种新型航空母舰正在探索之中,未来的航空母舰基本式样不会出现重大变化,但新型航空母舰不久有可能问世。
(1)依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航空母舰”?
(2)说说文中第②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概括舰载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几种方式。
(4)请概括文章第④段的说明内容。
4.(20分)阅读《奇妙的克隆》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1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千美元一升。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
克隆"
。
同样,荷兰PHP公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
答案当然还是"
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
最好的办法也是"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己濒临绝种。
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
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
克隆绵羊"
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
克隆人"
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
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
配件"
。
有关"
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1)下面句子能够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A.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B.克隆技术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C.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D.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下面对第一自然段中有关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羊奶产量很高,药用价值很大。
B.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一只母羊比一座制药厂更重要。
D.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PHP公司、LAS公司都能培育高科技的牛羊。
(3)下面关于:
"
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的问世引起了许多人对"
的兴趣。
B.把人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可以为人类自身提供"
C."
有可能会带来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D."
的研究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好处,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5.(21分)阅读付秀宏的《扇子的起源和功用》,回答下列各题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
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②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
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
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
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
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
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
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
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
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
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
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
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清幽深邃,令人冥思。
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
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
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
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
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
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
“美,此处无墨胜有墨。
”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第①段按________顺序,说明了________。
(2)说说第②段画直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第一段画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6.(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什么?
(2)上面几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3)第②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
(4)第③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能否去掉?
(5)选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7.(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赵州桥的特点
B.中国石拱桥
C.赵州桥
D.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
(2)选文中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下定义
B.下定义
作比较
C.列数字
打比方
D.打比方
分类别
(3)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8.(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
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
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27日)
(1)文章第①段由“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说起,有什么作用?
(2)总体上看,海洋药物具有什么特征?
向大海要“药”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9.(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
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
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
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
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
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
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
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
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
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1)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2)“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3)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4)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
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10.(15分)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问题。
令人流泪的“谢师宴”
王晓静
那一年师范毕业后,我在一所学校担任班主任。
班里有个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进班时的成绩是第一名,但总是低着头走路,看上去自卑落寞。
每天中午放学时,同学们都争抢着涌向食堂,只有他静静地坐着看书,好像一点也不饿。
有次我故意把教案忘在讲台上,在外面踱了十几分钟后回到教室,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
他一见我进来慌得赶忙把手放进桌斗。
我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说:
“看我这记性,教案忘带了。
”我快步走出教室,眼眶不由得酸了。
我刚才看得清清楚楚,他左手一袋榨菜,右手一个馒头!
我找到学生入班时填的家庭情况表,他的表里亲人一栏只写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家人工作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 说明性文体阅读D卷 鄂教版 备考 中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分类 复习 17 说明性 文体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