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00607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32KB
整理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整理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外露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孔洞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夹渣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疏松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疏松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裂缝
裂缝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连接部位缺陷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
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外形缺陷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外表缺陷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泥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后,应对其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做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于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有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对已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第四节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工艺
4.1、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图
评估混凝土缺陷
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
记录混凝土缺陷
定出混凝土缺陷区域
准备修补材料
凿除缺陷混凝土
增加锚固钢筋
混凝土缺陷修补
监理工程师旁站
修补混凝土养护
根据已修复缺陷经验补充完善混凝土修复方案
4.2、混凝土缺陷评估
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后,应有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出现的外观质量缺陷,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1进行评估确定,并做出记录,然后按照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处理。
4.3、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一般有麻面、蜂窝、漏浆、孔洞、露筋、夹渣、缺棱掉角、表面裂纹等几种现象,以下针对不同缺陷产生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
4.2.1、麻面现象
麻面现象:
为混凝土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2)、模板缝隙拼装不严实,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
(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4.2.2、蜂窝现象
蜂窝现象:
为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严重,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3)旅行费用法产生原因:
(1)、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2)、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石子集中,振捣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不协调,下层未振捣或振捣不到位就灌注上层混凝土。
(4)、模板缝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4.2.3、孔洞现象
孔洞现象:
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混凝土中有硬物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棒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1)报送审批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时,将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一并报送。
4.2.4、露筋现象
另外,故障树分析(FTA)和日本劳动省六阶段安全评价方法可用于定性、定量评价。
露筋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
2.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内容产生原因:
(1)混凝土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振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所致。
4.2.5、缺棱掉角现象
缺棱掉角现象:
为混凝土拒不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1)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2)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3)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
4.2.6、夹渣现象
考试情况分析夹渣现象:
为混凝土内部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杂物来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种是施工现场遗留下的杂物。
(5)污染防止措施能否达到要求。
(1)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较多的泥块未及时清除。
(2)模板安装完毕后,现场遗留大量的垃圾杂物如锯末、木屑、小方木块等,工程用水冲洗时不仔细,大量的垃圾杂物聚集在一处,最后未及时清理。
(3)现场工人的掉落工具、支撑小方木等杂物及丢弃的小模板等卡在钢筋中未作处理。
4.2.7、疏松现象
意愿调查评估法(简称CV法)是指通过调查等方法,让消费者直接表述出他们对环境物品或服务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或者对其价值进行判断。
在很多情形下,它是唯一可用的方法。
如用于评价环境资源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疏松现象:
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混凝土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
(1)混凝土漏振。
(2)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混凝土搅拌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很低。
(3)严寒天气,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
4.2.8、裂缝现象
裂缝现象:
混凝土原生的微细裂纹,对结构和使用影响不大,可以不修补。
但是必须防治产生宽度大于0.2mm的表面裂缝。
4.选择评价方法产生原因:
(1)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砂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2)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3)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
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所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
~45°
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
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4)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
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
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
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为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
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补救,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4.2.9、连接部位缺陷现象
连接部位缺陷现象:
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外观质量缺陷。
在它们的连接部位出现质量缺陷危害最大的是前述的夹渣、缝隙,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烂根”等。
“烂根”一般指混凝土结构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
垃圾杂物聚集在根部,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振动器振捣不到位,模板漏浆严重,浇筑前没有浇灌足够50mm厚水泥砂浆等。
4.2.10、外形缺陷现象
外形缺陷及外表缺陷: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外观而言,指混凝土结构棱角不直,缺棱掉角、翘曲不平、飞边凸肋、错台。
(1)拆模时间过早或折模时工人撬、扳、敲、击等造成缺棱掉角。
(2)模板安装尺寸不准确,或模板刚度差、稳定性不够、紧固性不牢,造成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错台等。
4.2.11、外表缺陷现象
混凝土的外表缺陷:
有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表面麻面的原因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1)掉皮的原因,对于竖向构件,一个是水灰比偏大,混凝土料过稀,泌水严重,另一个是混凝土料过振,产生大量浮浆。
下层混凝土振捣成型后继续浇注上一层,此时若混凝土料过稀而又过振,浮浆往上浮及往外挤,然后再顺着模板慢慢往下流,此一层浮浆的水灰比很大,强度很低,与前一层成型好了的混凝土粘结性很差,拆模后容易掉落,出现掉皮现象。
对于水平构件,则是已浇注成型好了的构件再次受到扰动,引起表层混凝土起壳而出现掉皮。
此外,混凝土中含气量大时,在构件表面形成大量砂眼,也容易出现掉皮。
(2)起砂是由于混凝土浇注时由于模板没有充分湿润,模板吸水,粘结砂浆,或者模板漏浆严重、漏刷隔离剂等,其特征是构件表面无浆,细砂堆积,粘结不牢,与麻面同时出现。
(3)沾污是未能保持混凝土构件表面清洁,出现钢模铁锈污染、脱模剂残迹,或重复使用模板原混凝土未完全清理干净。
4.2.12、人为孔道现象
人为孔道现象:
为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加固模板、预埋件安装等人为预留的孔道。
人为孔道一般不影响混凝土工程的结构稳定性。
4.3、记录混凝土缺陷
现场根据所出现的缺陷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缺陷出现的时间、位置、种类、范围大小、修复方法等。
4.4、定出混凝土缺陷区域
混凝土缺陷出现及记录后,由生产副经理组织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施工作业班组到现场进行缺陷分析,根据缺陷类型及影响范围划定修复区域,必须保证把缺陷范围内的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或磨平,然后进行修复,以保证外观质量。
4.5、缺陷混凝土凿除
1、对于深度小于5mm的麻面、蜂窝,修复工人用打磨机抹平,然后进行修复。
对于深度大于5mm的麻面、蜂窝,根据划定的区域,修复工人用凿子凿成四边形或规则的多边形,深度为直至把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并清洗干净,对于漏浆、孔洞、露筋、施工缝夹层和缺棱掉角,根据划定区域,修复工人用凿子将区域内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并清洗干净。
4.6、混凝土缺陷修复
在进行混凝土缺陷修复前,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用1:
2的水泥砂浆内掺108胶压实抹平,较大蜂窝,先凿去松动石子冲洗干净,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表面涂抹干水泥粉用海绵托平,修复颜色应于原混凝土墙面颜色基本一致。
4.6.1、蜂窝麻面修复
(1)对于小于5mm的麻面和蜂窝,在划定区域内打磨完成后,将坑内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然后用1:
2的水泥砂浆内掺108胶压实抹平,表面涂抹干水泥粉用海绵托平,修复颜色应于原混凝土墙面颜色基本一致。
(2)对于深度大于5mm的麻面和蜂窝,在划定区域内将松散混凝土凿除后,将杂物清洗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
用1:
4.6.2、孔洞修复
将缺陷范围内的松散混凝土凿除后,用钢丝刷或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然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复,并振捣密实,用1:
4.6.3、露筋及缺棱掉角修复
用凿子将划定区域内的松散混凝土凿除,露出新鲜坚实的骨料,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并湿润,当露筋和缺棱掉角比较小时用水泥砂浆修复,当露筋和缺棱掉角比较大时,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复并振捣密实,用1:
4.6.4、夹渣修复
(1)如果夹渣是面积较大而深度较浅,可将夹渣部位表面全部凿除,刷洗干净后,用1:
4.6.5、疏松修复
(1)因胶凝材料和冻害原因而引起的大面积混凝土疏松,强度较大幅度降低,必须完全拆除,重新建造。
(2)局部混凝土疏松,全部凿除,用钢丝刷刷洗或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用1:
4.6.6、裂缝修复
(1)在裂缝不降低承载力的情况下,采取表面修补法、充填法、注入法等处理方法:
表面修补法。
该法适用于缝较窄,用以恢复构件表面美观和提高耐久性时所采用,常用的是沿混凝土裂缝表面铺设薄膜材料,一般可用环氧类树脂。
(2)4.6.7、连接部位缺陷修复
根据构件连接部位质量缺陷的种类和严重情况,按上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和裂缝的有关措施进行修被加固。
4.6.8、外形缺陷修复
(1)须采用与原混凝土完全相同的原材料,按原配合比适当增减各种成分,制成三种以上的现场砂浆配合比,然后分别制作实验样品对比颜色,采用外观颜色一致的一个配比。
4.7、混凝土缺陷修复后养生
混凝土缺陷修复完成后,在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用胶带沿混凝土修复区域将塑料薄膜裹紧并覆盖一段时间,防止修复砂浆的水蒸气蒸发和收缩裂纹延伸到修复砂浆层或混凝土层中。
4.8、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的补充完善
工程技术部根据已出缺陷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凿除的方法和修复方法对混凝土修复方案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以便在以后的混凝土修复时做的更好。
4.9、混凝土缺陷预防
4.9.1、蜂窝麻面预防措施
1、加强模板验收,防止漏浆,重复使用模板须仔细清理干净。
2、混凝土和易性不符合要求的不进行浇注,应退到搅拌站重新处理。
4.9.2、孔洞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时,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分层过厚,使振捣不及时,造成孔洞。
2、漏振是孔洞形成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捣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减弱或消除。
3、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有条件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4、应分层连续浇注,每层厚度300~500mm,以保证振捣到位。
5、要注意清理卡在钢筋中的杂物。
6、避免混凝土中混有杂物。
4.9.3、露筋预防措施
1、钢筋班准确加工钢筋,避免形成钢筋过长或过短,过长易造成钢筋挨到模板而造成露筋。
2、进行钢筋垫块安装时,必须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混凝土浇筑时,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分层过厚,不利于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时注意保证质量,防止漏振或振捣不到位,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处混凝土不能填满而露筋。
4、派专人对内外模板不间断检查,对于变形过大的模板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矫正。
5、已浇筑混凝土,在强度满不足前避免踩踏,以免露筋。
6、避免过早拆除模板,注意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在进行拆模时避免模板碰撞结构本身造成露筋。
4.9.4疏松预防措施
1、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振捣,避免漏振。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进场验收,严格控制水灰比,防止将矿物掺合料注入水泥储罐内。
3、防止严寒天气混凝土早期冻害,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4.9.5、裂缝预防措施
混凝土浇注前或浇注过程中禁止加水,楼板面禁止集中堆放材料,吊车落钩要有专业人员指挥,距楼板2m要减速慢落,预防震动楼板混凝土楼板,预防震裂。
4.9.6、外形缺陷预防措施
1、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拆除模板,拆模时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严禁野蛮粗暴敲击、撬扳等行动。
2、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和安装模板,确保轴线和尺寸准确,加强模板的刚度、稳定性和牢固性,不使模板变形和位移。
4.9.7、外表缺陷预防措施
1、浇注混凝土必须保持相同的原材料、相同的配合比,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和易性必须一致,混凝土工人在振捣时做到均匀一致,不过振,不漏振。
2、正确选择脱模剂品种,不能用废机油直接作脱模剂,施工时涂抹量要适中。
3、模板如果是多次循环使用,必须仔细清除陈旧混凝土残渣,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应充分湿润。
第五节修复施工安全要求
1、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作业平台,上下使用梯子,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要佩戴安全带。
2、作业面下方不得站人,各类工具要携带牢固,以防掉落伤人。
3、配料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手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混凝土 缺陷 修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