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03110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59KB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有的组员只是旁听和随从,对一些平时较好学生的答案,不能提出质疑。
(3)一些小组缺乏领导人物,大家吱吱呜呜,没有展开讨论,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气氛低沉。
(4)由于班额大,不可能组组都发言,没有发言的组讨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5)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常造成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的现象,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6)目前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解题技巧、书面测验,轻口头表达、实践活动;
重教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会,轻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会学;
重个体学习与竞争,轻小组合作与竞争;
课堂的讨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这与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等要求相去甚远。
反思整个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区,严峻的现实呼唤着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
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
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4)、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
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
(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它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本课题与上述成果联系是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题吸取各家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于其中具有操作意义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借鉴和移植、取舍和扬弃,同时进行发展和创新,以吸收为基础,以借鉴为前提,最终目标是创新和发展。
与其区别之一,本课题是在各学科范围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验证性研究,丰富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理论。
区别之二,本课题着重于实践操作的研究,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使合作学习教育通过学科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并非新课题,但目前人们主要集中在合作学习模式的模仿上,缺乏一些具体的细致的如何深入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点突破:
(1)、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落到实处,开发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2)、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比较出各个年级段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3)、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弱势群体的指导建议。
(4)、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问题而展开,在地点、时间上都有所约束,将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进行课外合作学习。
可见,课堂教学是联系有效性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纽带与桥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必将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大厦。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核心所在。
深入地对其控制系统和效益测量评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其优化,从而提高其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推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和发展;
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教学操作上存在的“重形式,轻效果”、“不当”甚至“错误”的现象。
本课题采取实践研究方法,直面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心理,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举止,改进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利用“问题即课题”式的课堂反思式的日常教研行动模式,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课题引导式的校本研训方式,充分发挥个体研究和集体研究的作用并使之有机相结合。
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
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计划能全面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的经验,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合作发展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为新课改的推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1、顺应时代的召唤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化,以及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的逐渐认同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无可回避的实实在在的任务和追求。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顺应时代的召唤,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2、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
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3、源于实践的引领
本课题研究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益的不但是学生得到了全面素质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也得以不断地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形成充满个性生命色彩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实践能力。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
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
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探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技能。
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挖掘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核心概念是“有效性”,促进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效这一主题分以下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华而不实"
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4、研究过程设计
(1)、前期调研,界定和选择课题。
①、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②、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组织落实,论证课题。
(2)、合理规划,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①、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②、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3)、实施课题研究,搜集相关资料。
对“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①、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②、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③、课题组织积累资料。
(4)、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5)、解释结果,总结经验,理论升华。
①、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③、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5、研究方法设计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
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
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
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
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术条件:
课题组教师的业务素质较高,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研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班级分布合适,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2)、组织条件:
成立以李平为组长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实践的机会;
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带动和引领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同时借助常规教研工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
(3)、物力条件:
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管理,专门用于课题研究。
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六、研究对象
我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七、研究成员
课题组长:
李平
课题组成员:
李德江柳萍田果陈海瑞邓萍郭晶杨鑫段开华
八、实施阶段
本实验时间为1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10----2012.12)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2、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
初步实施阶段(2012.1----2012.4)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
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3、第三阶段:
正式实施阶段(2012.5----2012.9)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4)、请专家指导。
4、第四阶段:
总结鉴定阶段(2012.10----2012.11)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小组 合作 学习 有效性 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