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基本环节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000607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7.56KB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Word下载.docx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基本环节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二)导入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
要充分发挥导入环节的作用。
导入语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情绪;
集中学生注意力;
创设学习氛围;
引发学生思考;
衔接新旧知识。
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导入语应简洁
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考虑课堂时间。
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到3分钟,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这是因为导入语并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新课程的引入。
3.导入语应有针对性
导入语的设计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设计导入形式和导入语。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
导入语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主题吻合度高。
4.导入语要新颖、巧妙
语言精练,有吸引力,有感染力。
导入语要新颖多样才能吸引学生,新颖往往能出奇制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导入语要准确
不要说一番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导入不能随意,要注意课堂的严肃性。
(三)常见的导入方法
1.情境导入法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方法。
【例】在讲《拉丁美洲》时,有位教师这样设计课堂导入:
“巴西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狂欢节,数十、百万人涌上街头,这一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
因此,巴西是伦巴舞的故乡,就连他们的足球也被誉为艺术足球。
”话一讲完,学生的兴奋点受到刺激,思想立刻就飞入了巴西――拉丁美洲,为导入新课奠定了基础。
2.解题导入法
从分析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
解题导入法,一般用于阅读文章的课堂,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在讲解《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师先在黑板上不动声色地写下了课题,然后问学生:
“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答:
“题目说明了云和天气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天气状况。
”通过解题,学生一下就明确了本文的内容,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直观的认知。
【例】在讲解《土地的誓言》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独自分析题意,然后抛出问题:
“你是如何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的?
”有学生说:
“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呢?
”也有人说:
“题目没问题,可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呀。
“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成作者面对土地时发出的誓言。
”教师适时引导:
“题目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马上就能见分晓了,请同学们翻到第9课”。
通过分析有歧异的课题,马上就勾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3.设置悬念导入法
老师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入新课学习。
【例】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的导入:
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
鲁迅自己也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
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
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
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
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
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于老师在设计这则导语时,紧扣人物特征,给孔乙己定位是一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
然后再通过三个与课文息息相关的问题,布下一连串的迷阵,并且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成功地设置了悬念,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寻找答案的强烈欲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由此可见,最好的悬念应该来自于课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认真学习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4.讲述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教师把与要讲的课有关问题编成一个故事,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例】在讲授东南亚一课时,有教师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名字叫老万,有一天,他要越河去捡(柬)金子,可是他选错了交通工具,他是骑着绵(缅)羊(仰)去的,绵羊走的太(泰)慢(曼)了,结果金子没捡到。
"
然后问同学们:
谁知道这个故事里提到哪些国家的名字,……这几个国家谁能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叫东南亚,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地区。
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诱发了。
或者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地引入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故事,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
【例】有教师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
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
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
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
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
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
5.历史背景导入法
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产生共鸣。
【例】《土地的誓言》一文,便可以用此法。
教师可以用图片加以辅助的方式,跟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由来和结果,让学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感受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共鸣有了,“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这一教学目标便顺利实现了。
《黄河颂》一文也同样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6.引用导入法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学习,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诗人对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
但纵使多情而美丽,有一天,它终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在作家林海音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花儿也落了。
课堂导语,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例】《狼》这篇课文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
(生答:
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
(狡猾、残忍、凶暴)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同样是蒲松龄的文章《山市》,教师却采用了对联的方式导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师问:
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一位文学家?
蒲松龄。
蒲松龄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什么作品?
它是一种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丑恶的文言短篇小说。
怎么知道的?
结合对联和课下注释。
巧用对联导入,可为课堂教学增添文学情趣,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迅速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他们通过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一种获取胜利的愉悦和满足。
7.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教师通过各种复习旧知的活动,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支撑。
讲授新课时,首先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这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十分常用的方法。
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孙权劝学》一文,设计了以下导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
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
8.谈话导入法
教师运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把同学们当朋友似的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引入要讲的课。
这种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教学行为中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顺利地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例】《落难的王子》一文,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沙岸。
那些苦难、挫折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被轰然击倒。
同学们,这些折磨人的人生情景,常常突然就横亘在我们面前,当遭遇不幸时,你又作何选择呢?
生1:
“我会从哪跌倒就从哪站起来,勇敢地去战胜它。
生2:
“困难小的话,我可能有勇气去面对它,困难大的话,我可能就会感到害怕和沮丧,也有可能会一蹶不振。
”生3:
“我的选择会跟1一样,吃一堑长一智,把人生中的不幸当作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勇敢地面对它。
”师:
“3个同学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周国平先生的一篇寓言——《落难的王子》,它将教我们如何去应对厄运这一人生的大难题。
”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捕捉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畏惧、逃避心理,有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困难不分大小,再大的厄运,都应该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笑对它,战胜它。
整节课下来,学生思想意识也端正了,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了。
9.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就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入某疑难问题或一节课的难点而设置的。
采用这种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但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
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例】《最后一课》时,某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1976年,美籍华人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上,这位美籍华人不用英语发言而用中文发言。
这一异常举动,引起世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
他的这一举动,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响?
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后,我们就能揭晓其中的答案了。
【例】计算机专业学习《函数的应用》时,对于表格中大量的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函数的应用就引入课程。
在讲到函数的应用时,我们以“身份证中提取出生日期和性别”为例,先让同学们看到结果,我们再来看它是怎么实现的,其他函数同理。
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是先遇到问题再去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体会快乐,在找到解决办法后获得满足感,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快乐。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新课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
10.游戏导入法
设置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游戏导入新课,较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的这一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例】学习《珍珠鸟》一文时,教师采用了歌曲竞赛的方式加以导入。
把全班分成四小组,然后提出要求:
只要组员唱出一个带“鸟”字的歌曲,就能为本组赢得一分。
有了竞争做动力,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1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教者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挂图、录像、投影、板画、实物等时行导课。
讲课起始利用这些手段,给学生留下初步的整体印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直观导入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地劝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试举几例。
【例1】图片导入法
《华南虎》一文,教师便用课件的方式出示了几张老虎的图片,先让学生感受老虎威猛、高傲的风采。
之后用低沉的语调说: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但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只被囚华南虎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力。
【例2】实验/实作导入法
实验/实作导入法指教师采用简单直观的实际操作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简练直观,适合理科与实作教学。
【例3】视频导入法
运用媒体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录像,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解《安塞腰鼓》一文前,教师利用多媒体优势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越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见好就收:
“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例4】教具导入法
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
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
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忆牢固。
【例5】实物演示导入法
实物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新课之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利于理解。
冰心的诗歌《纸船—寄母亲》一文,教师向学生当场演示了叠纸船的过程,之后,我提问到:
“同学们,这虽然是一只易破的纸船,但它却曾经承载过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
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起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12.歌曲导入法
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来导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同时,歌词的内容也可辅助教学。
【例】有教师在《社戏》这一课导入播放了一首《童年》,轻松活泼的歌曲将每个人带入了天真浪漫的童年,引起大家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鲁迅的童年生活,了解作家的童年经历,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例】在讲"
长江"
一课时,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倾听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雄壮的歌曲,欣赏着长江的磅礴气势,让学生的思想遨游在蓝天碧海之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3.随机导入法
随机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现场情况(如教室环境、学生情况、天气季节、见闻、新闻等等)与新课内容的联系,随机应变地设计导入的方法。
【例】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容易犯困。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一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恹恹欲睡,便长叹一声:
“哎!
足球场是你们的百草园,看来今天中午你们在百草园玩得不亦乐乎呀!
学生说: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我立即笑到:
“因为你们和鲁迅先生一样,在“百草园”生龙活虎的,一到“三味书屋”马上就恹恹欲睡了。
看来今天我们讲的课文要改改了,改成《从足球场到教室》”。
学生听完之后,马上哈哈大笑起来,那些原本在睡觉的同学早已被人摇醒,正忙着看课文呢,于是教师便顺利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
14.情感导入法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
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和阻碍。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中来。
【例】学习《散步》一文时,某位教师在有感情的配乐朗读中完成导入,通过朗读,这篇课文温馨、甜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便营造出来了,有这样的氛围作铺垫,理解起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意便容易多了。
15.小品表演导入法
小品表演导入法即把要学的课文内容经过事先简单排练后,请2-3位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上台将课文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此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例】某教师在讲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品:
场景:
雕像店(讲台稍加布置,摆几个石膏像,黑板上挂一招牌)
人物:
赫耳墨斯(学生甲扮有翅膀的神仙状)、雕像者(学生乙扮老人状)
赫:
(面对观众)我是赫耳墨斯,我爸爸叫宙斯,天上权力最大的神仙,我妈妈叫赫拉,别人私下叫她“母夜叉”,所有凡间的商业和旅游都归我管,谁敢不敬我,哼!
哼!
(赫耳墨斯走上讲台)
老头,我要买雕像。
雕:
欢迎,欢迎,请随便挑选。
(拿起贴有“宙斯”二字的像)这个值多少钱。
一个银元。
(笑)我老爸要是看到他这么便宜,一定会气死,哈哈哈……
(笑)赫拉值多少钱?
还要贵一点。
(自言自语)难怪家中老爸总是很怕老妈?
(很自信的样子)这个赫耳墨斯的像一定很贵吧?
不会不会,假如你要买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手捂脸状)啊……羞死了!
羞死了!
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中,老师顺势导入:
大家看到的这个精彩小品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6.谜语开门导入法
谜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以各种隐蔽真相的方法将答案藏在字里行间。
【例】“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这是周建人的科普作品《蜘蛛》里的话。
用它引入新课,岂不有趣乎?
讲《几何》里的角的时候:
给学生出一条谜语:
二牛斗架(打一数学名词:
对顶角)两条牛斗起架来,不会用嘴咬,也不会用脚踢,自然想到互相用角顶,因此得出:
对顶角,即谜语。
另外还有不少例子,如:
驾驶原理(打一数学名词:
乘法)
用普通药配伍(打一数学名词:
开平方)
五分(数学:
半角)
婚姻法(数学:
结合律)
勒令七步成章(文学名词:
命题作文)
看三国掉眼泪(文学名词:
读后感)
已己巳(文学名词:
形象)
光武中兴(成语:
后起之秀)
徐向前(礼貌用语:
慢走)
三代人练少林拳(古人:
孙武)
报捷(古人:
陈胜)
扣押张学良(古人:
关汉卿)
榜示优等生(革命史人:
张学良)
沛公谓项王曰(作家:
刘白羽)
风平浪静(中国地名:
宁波)
学而时习之(物理名词:
常温)
教师平时可以多积累这样的谜语。
17.笑话导入法
教师幽默的语言是学生最喜欢听课的原因之一。
老师如果采用幽默的导语,这就犹如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学生听课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
【例】某老师在讲外貌描写时,导入就用了一段笑话:
古代一个县官,他了贴出一张告示,抓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啊,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呢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
请问这样的小偷抓得到吗?
师:
抓不到!
为什么抓不到?
你说说看。
生:
因为像他那样的描述,满大街都是!
满大街都是!
也就是说这张告示没有把小偷的外貌描写好,所以很难找得到,
由此可以看出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非常重要的,
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是作文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外貌描写。
当然,这种方法的导入语内容应与课文内容有联系,包含着新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不能喧宾夺主。
同时也要注意分寸,笑话或小幽默不能太俗,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生厌,甚至误导学生。
18.对比导入
【例】讲《茶花赋》一课时,有位老师就把杨朔的另外两篇名作《香山红叶》《荔枝蜜》复习了一下,然后指出:
《香山红叶》与《荔枝蜜》两文在写法上都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茶花赋》一文的写法也相似,这是“同”;
《香山红叶》一文借红叶的描写赞誉导游老人,《荔枝蜜》一文借对荔枝蜜和小蜜蜂的赞美来赞美劳动人民,《茶花赋》一文实质上是在抒写一种什么情怀呢?
《香山红叶》以登山观红叶为线索,《荔枝蜜》以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茶花赋》又以什么为线索呢?
这些就是“异”。
通过这些方面的比较,学生对《茶花赋》一文的学习要点就十分明确了,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
19.趣味导入法
【例1】幽默故事
通过简单的有趣的故事、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游戏、有趣的悖论、有趣的逻辑题等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十分有效。
现举几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例】在上《不求甚解》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基本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