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资源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9887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2.32KB
中国的水资源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的水资源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水资源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资源在中东诸多矛盾中尤为突出。
阿拉伯国家90%面积地处沙漠,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低于1000立方米的贫水线。
以色列水资源相当匮乏,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00毫米左右,而北部地区年降雨量平均缺乏1000毫米,地下水资源也少得可怜。
因此,以色列政府历来把"
水平安"
问题置于与国防平安同等重要的地位。
以色列全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仅为23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量不到400立方米。
长期以来,阿以水资源争夺一直非常剧烈。
阿以之间爆发的5次中东战争几乎都与水资源密切相关。
以色列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约旦河改道方案,内容包括修建水渠和拦河坝,其目的是掠夺约旦河的大局部水资源,因而引起了约旦河流域其他国家的反对。
阿拉伯国家也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约旦河改道方案,以此来抵消以色列的改道方案造成的损失。
以色列当然不甘心束手待毙,曾在1965年派突击队破坏阿拉伯国家的河水改道工程,成为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的前奏。
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通过占领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获得了水源充实的约旦河和太巴列湖。
80年代,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南部,外表上的理由是打击巴勒斯坦游击队,而实际上却是觊觎那里丰富的水资源。
叙以之争症结全是为水
叙以问题的症结在戈兰高地,而解决戈兰高地问题的关键是水资源问题。
戈兰高地水资源丰富,数条河流注入太巴列湖,因而戈兰高地被称为以色列的水库。
太巴列湖南北长23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4公里,面积为1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45米,储水量30亿~40亿立方米。
以色列每年将亿~6亿立方米的湖水用水泵抽送到比太巴列湖高475米的巴图夫水库,经该水库将湖水输送到各地区。
抽水所需的电量占以色列全国用电量的18%。
以色列40%的用水靠太巴列湖水源。
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以色列来说,太巴列湖具有涉及国家生存的利害关系。
因此,以色列要求完全控制太巴列湖。
在这个问题上让以色列做出让步是非常困难的。
以色列还要求控制巴尼亚斯河和哈斯巴尼河的一段。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叙利亚同意以色列控制太巴列湖的要求,以色列是可以做出让步的。
在历史上,叙利亚从来没有利用过太巴列湖的湖水。
因为该湖低于海平面210米,抽水所需的费用是昂贵的。
叙利亚的农业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北部地区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
因此,太巴列湖水源对叙利亚来说,并不十分重要。
如果美国能够促使土耳其同意向叙利亚增加幼发拉底河河水的份额,叙利亚可能会在水源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
巴以和谈水是最大难题
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大片阿拉伯领土,并宣布那里的水资源为"
战略资源"
据统计,目前加沙和约旦河西岸80%以上的水资源被以色列霸占,以色列近40%的水资源来自约旦河西岸。
西岸有3个天然地下蓄水池,水资源十分丰富,以色列占用了其中两个。
尽管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大局部地区已实行巴勒斯坦自治,但巴勒斯坦土地上的"
水龙头"
仍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
巴勒斯坦人拥有的水资源只相当于以色列人的1/5。
在巴以最后阶段谈判中,水资源问题是双方讨论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
巴勒斯坦在一系列谈判中似乎已经悟出这样一个事实:
如果以色列能够在土地问题上让步的话,那么它决不会在水的问题上让步。
根据1993年达成的?
奥斯陆协议?
,以色列应把2680万立方米的水转交给巴勒斯坦方面,但以色列只转交了约700万立方米。
据巴方披露,巴2003年的用水需求达3.5亿立方米,而约旦河西岸现有水资源总共不过6.5亿立方米,加沙地带4500万立方米,其中以色列人使用80%。
除此之外,以色列还禁止巴勒斯坦人使用约旦河和耶尔穆克河的河水。
以色列把这些水蓄入太巴列湖,用于农田灌溉和土壤改进。
黎以为水频繁发生争执
1982年,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外表上是为了打击巴勒斯坦游击队,而实际上是为了夺取利塔尼河的河水。
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南部期间,每年从利塔尼河取水5亿立方米。
它挖了一条20公里长的地下水渠,与通往纳格布沙漠的水渠联结起来。
前不久,以色列同黎巴嫩围绕哈斯巴尼河的用水问题又发生争执。
哈斯巴尼河源于黎巴嫩的雪山,经约旦流向以色列的太巴列湖,向太巴列湖提供20%~25%的水源。
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联合国把哈斯巴尼河划为以色列与黎巴嫩的界河。
无论是撤军前还是撤军后,以色列一直在抽取该河的河水。
近年来,黎巴嫩在河边兴建了扬水站,并铺设了管道,准备向边界的一些村庄供水,这立刻引起了以色列的强烈反响。
以方认为黎巴嫩的这一举动企图改变该河的水道,减少流入以色列的水量,并以武力相威胁,扬言如果黎巴嫩不停止这一举动,就炸毁抽水设施。
以色列武装直升机几乎每天都到该河上空盘旋,进行侦察飞行。
黎巴嫩一方面否认有关河流改道一说,另一方面表示,哈斯巴尼河源于黎巴嫩,因此黎巴嫩有权使用该河河水。
黎总统拉胡德强调,黎巴嫩决不会屈服于以色列的威胁和压力。
现在,黎以水资源争执仍未结束。
此间人士担忧,黎以目前的水资源纠纷有可能引发两国边界的紧张局势。
约以谈判最终还是为水
约旦是中东水源最紧缺的国家之一,每年2/3的水源依靠降雨,与正常需求相比,年缺水30%,再过10年,缺水可达70%。
据统计,约旦用水1988年为亿立方米。
随着经济开展、人口增长,2003年约旦用水超过11亿立方米。
1999年1月,约旦宣布全国进入干旱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削减用水的紧急措施,一度被迫动用"
战备用水"
在约旦河谷,一些地段的干线渠道两旁都安有铁丝网,处于全封闭状态。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水对于约旦是多么重要!
约旦水利灌溉部的一位官员说:
"
1967年中东战争的导因是水,现在约以和平还是为了水。
根据约以双方1994年10月签署的和平条约以及3年后签署的有关水资源分配的协议,以色列每年应向约旦供水5500万立方米。
但以色列1999年1月14日向约旦提出,为共同应付水源短缺问题,它打算把向约旦的供水量减少一半。
对于以色列的提议,约旦政府断然拒绝,称其违反了以约有关协议。
约旦官员指出,以向约旦的供水量是条约中明文规定的,没有任何修改的余地,以色列不应将自己目前面临的问题转嫁到约旦头上。
双方围绕供水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
尽管约旦同以色列已签署和约和建立外交关系,但双方时常围绕约旦河水的分配问题发生纠纷,并导致两国关系一度趋于紧张。
水战争与用水换取和平
对以色列来说,水资源比土地更重要。
据以色列银行的年度报告说,以色列水资源的37%来自约旦河和太巴列湖,25%来自约旦河西岸地下水。
现在有人在"
以土地换和平"
的根底上引出另一种说法,叫做"
以土地换水源"
也就是说,以色列为了控制水源可以让出土地。
巴以和谈是这样,叙以谈判也是如此。
以色列除了掠夺被占领土的水资源外,还觊觎着中东的其他水资源。
据中东地区战略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报告说,以色列试图把尼罗河水引入自己国家。
为此,它同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和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目的在于为垄断尼罗河水开辟道路。
此外,以色列还想通过同土耳其建立密切关系,得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水,目的在于控制这两条河流向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水量。
据悉,土耳其不久前提出了一项"
以水换和平"
的方案,即向缺水的邻国低价出售多余的淡水。
该方案的主要设计师哈桑·
登凯尔说:
中东有发生水战的可能,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方案将帮助该地区实现和平。
再者,购置土耳其的淡水要比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廉价。
一艘超级油轮所载的水价值30万美元,但是一枚灵巧炸弹的钱是它的10倍。
这种水的供给总比战争廉价。
以色列准备从土购置水,即用改装的油轮从地中海把淡水运到以色列。
此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也就此事访问了土耳其,对利用土耳其的水缓解约旦极其严重的干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有消息说,约旦正在研究如何在今后两年从土耳其进口水。
如果交易做成,那就要求同以色列达成过境或者互利交易。
北非卷入尼罗河水争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非洲是目前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在全球无平安饮用水人口比例最高的25个国家中,有19个在非洲。
埃及、埃塞俄比亚、突尼斯和苏丹等8个国家早已饱受缺水的压力。
这些从尼罗河取水的国家一直在忍受“干渴〞的痛苦。
尼罗河流经的10个国家中,卷入河水争执的首先是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
苏丹直到最近还在威胁埃及,要关上生命攸关的水龙头。
在埃及看来,苏丹以“水武器〞进行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纸上谈兵。
苏丹人如果想有效控制住流向埃及的水,他们必须在流经苏丹长达3000公里左右的尼罗河上,至少建10个水坝。
撇开实现这些方案所需的时间不谈,苏丹几乎没有能力拿出这么多的资金。
为了水资源问题,埃及除了同苏丹的麻烦外,还跟埃塞俄比亚有纠纷。
埃塞俄比亚控制着尼罗河的各条支流,其流量为流入埃及的尼罗河河水总量的80%以上。
埃塞俄比亚认为,一条河流沿岸的任何国家,在没有与相关国家达成协议前,有权力单方面开发国内的水资源。
因此,埃塞俄比亚1991年在和苏丹达成合作协议后,打算从青尼罗河取40亿立方米水以满足本国的需要。
由于埃及坚决反对,以及技术和国内政治上的原因,埃塞俄比亚的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生产对水需要的不断增加,因尼罗河水分配问题而引发的冲突此起彼伏,其中包括发生武装冲突的危险在不断增加。
印孟巴三国水冲突结怨
印度2003年正式宣布加快启动总投资额高达1100亿美元的"
内河联网工程"
,争取10年内竣工。
该工程方案拦截从印境流入孟加拉国的大小54条"
国际河"
河水,输往印度南部和东部缺水地区,其中包括孟加拉赖以生存的恒河和贾木纳河。
这项工程将严重危及孟加拉国1亿人的生存,给其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印度内河联网工程要开工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在孟加拉国掀起轩然大波。
2003年8月份以来,在孟加拉首都达卡,印度内河联网工程成了公众最热门的话题,在保卫水资源问题上,各政党抛弃前嫌,协调立场;
百姓暂时忘却了物价飞涨给生活带来的困窘,停止抗议并与政府联手,举国上下一致强烈谴责印度单方面截取国际河水"
违反了相关国际法"
,呼吁国际社会对印度施加压力,予以制止,同时宣布要与印度进行一场"
生死存亡之战"
印度的这项引水工程堪称当今世界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方案将全国各主要河流连为一体,共修建37条引水主干渠,总长900公里,配套水渠总长12500公里,修建32座拦河大坝,数百个蓄水库,预计需搬迁300万人。
印度单方面将流经孟加拉国的54条国际河纳入内河联网方案,大量截取水源,必将给孟加拉国带来巨大灾难。
孟加拉国85%的用水取之帕布纳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
专家们估测,印度只要从这两条大河截留10%-20%的水资源,就能影响孟加拉国1亿人的生计,导致其生态失衡,大片地区因缺水而沙漠化和盐碱化。
国际问题观察家普遍认为,孟印两国因政治和经济利益冲突原本就结怨颇深,印度单方面截留印孟共享水资源方案必将进一步激化两国矛盾,双方围绕印度内河联网工程而展开的冲突将愈演愈烈。
同时,还有关于印度河的问题,巴基斯坦位于印度河下游,这条河流成了它灌溉农作物的源泉。
多年来,印度一直方案在这条河的上流修筑拦河大坝,巴方担忧会造成印度河下游水量减少而反对。
印度在印度河上游修建水坝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外交的重要课题。
可想而知,如果有关这条河的资源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对印巴两国本已紧张的关系只会是火上浇油。
都是水资源惹起的人祸
引起各国对水资源争夺的利益冲突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既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开展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限的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重要物质根底。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咸水浩瀚无际,覆盖了地球的大约70%的外表,但全球的淡水供给却是相对有限的。
全世界水的总量中只有不到3%是淡水,而在这些淡水中,又大约有2/3是被冰封在冰川中和极地的冰盖之下,剩下来的这1/3淡水中,又有许多藏在土壤之中和深埋在地下含水层中。
结果,全世界的淡水供给中,只有不到1%,或者说所有的水的0.01%是人类可以取得的。
其二,各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开展以及各国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都增加了各国对水的需求量,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水资源的匮乏。
而且,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在全球淡水资源消耗量上相差悬殊。
例如美国人均日消耗600升淡水,欧洲人均日消耗200升,而非洲只有30升。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淡水消费量增加了7倍,由于人口的继续增长,淡水缺乏的问题在有些地区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这将会加大发生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危险。
其三,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
水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加剧,欧洲和北美地区有一半的河流被"
严重污染"
在开展中国家,"
污染情况更加严重"
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到达4000亿立方米,使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
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各国更加重视对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利用与争夺,另外,国际河流被污染也会引起各国的环境纠纷与争端。
其四,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分配不均。
由于这些河流发源于某些国家,而流经其他一些国家才最终到达它们的入海口,所以流域的上游国家始终处于能控制下游国家河水流量的有利地位。
而上游国家利用这种优势地位,牺牲下游国家的利益以增加自己的用水分配量时,就可能发生冲突;
另外,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有所差距,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的能力也就有大小,从而产生的对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分配不均,这也有可能引起冲突。
其五,缺乏一套完善的有关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体系。
除了现有的一些国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外,有关国际河流的双边或多边条约还很少,所以在国际河流的水资源上的利益冲突的协调和解决中,缺乏对各流域国的权利义务的制度性规定。
从环境利益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来看,这既不利于冲突的协调和解决,也不利于流域的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
上篇水危机,制约中国的杀小锏
学术界通常将我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形象地概括为"
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开展,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同时出现许多新情况,导致中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峻。
水质危机大于水量危机
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21世纪我国面临着水量的危机,同时水质危机更加严重,甚至因水质问题所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大于水量危机。
目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我国的水质污染非常严重。
根据全国2003年对全国109700公里河流进行的评价,符合?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的Ⅰ、Ⅱ类标准只占29.4%,符合Ⅲ类标准的占33.0%,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20.3%,超Ⅴ类标准的占16.9%。
如果将Ⅲ类标准作为污染统计,那么我国河流长度有70.6%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以上,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八五"
期间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
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
,其结果说明,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局部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拟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
进入21世纪,虽然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但从总体上来判断,水质恶化的趋势不可防止,从空间上,将由大陆向海洋,从城市到农村扩展,如果不采取有利的措施,一些城市、地区或流域甚至全国可能发生水质危机,可以说,水质危机危害远远超过水量危机。
农转非"
侵犯农民的水权
"
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改作它用,导致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效益高于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从世界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比拟效益在发挥导向作用,可以估算,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农业效益远远低于工业所产生的效益。
我国水资源"
现象更加普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势更加明显。
1949年我国农业用水量约为10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1031亿立方米的97.1%;
到1997年,该比例下降到75.5%;
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9%上升到%。
如果仍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进行估算,那么2003年约有1206亿立方米水资源被转移到工业和城市生活,其中工业用水接受了993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接纳了223亿立方米,即便是以1980年为基准,也有71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被转移利用。
21世纪,水资源农转非的现象更加明显。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国需水构成比例为,农业用水占54%,城市生活用水占46%。
如果仍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那么到2050年将有3427亿立方米水资源被转移。
大量的水资源"
并没有制约农业的持续开展,仅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年只生产粮食1132亿吨,2003年那么到达49000亿吨。
水资源只是农业持续开展众多因素中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用水向城市生活和工业转移没有根本影响农业开展的根本原因是优质种子、化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其中农业节水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水资源"
挤占了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农业水资源资产,迫使农业生产走高效用水之路,因而促进了农业节水技术的开展,其最终结果是水资源资产增值。
水资源"
并不是无限的,它有量的限制。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农民的水权。
所谓的水权是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我国宪法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集体除外〕,但现实上存在着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别离。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开展,水权问题将更加突出。
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恶化
为了满足21世纪水资源需求,必将加大水资源开采力度,水资源过度开发,无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那么会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个别地区更高。
据预测,到205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27%,除西南诸河利用率是12%外,其他各流域均超过20%,特别是滦河、淮河、黄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均超过50%,分别为62%、60%和56%。
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缺乏,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
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占42.6%。
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
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问题;
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2003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多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局部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到2050年,全国地下水利用率平均为64%,除内陆河为27%外,其他流域〔不含西南诸河〕地下水利用率均大于56%,特别是海滦河、淮河、黄河地下水利用率将分别高达100%、74%、93%。
在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条件下,全国已经出现区域性地下漏斗56个,总面积大约万平方公里,地层沉陷的城市达50余个,环渤海平原区由于海水倒灌影响面积已达186万亩。
北京平原区曾经水网纵横、泉脉众多、地下水富集。
为满足人口急剧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用水的需求,在水库来水量日趋减少和地表水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北京市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来维系开展。
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根本枯竭。
与1960年相比,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储量减少了58亿立方米,与1980年相比减少了38亿立方米。
地下水超采形成了以东郊为中心的2000多平方公里的漏斗,西郊局部地区地下水含水层接近干涸,平原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
1975年曾长期用于向北京城区河湖供水的玉泉山泉水断流。
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减少,水质恶化、地面下沉、市政设施破坏。
北京市有一半以上的地下水井因不能出水而更新。
城市边缘地区已靠开采深层地下水来维持生产和生活。
北京市现有地面沉降面积800平方公里,累计最大沉降量达850毫米。
缺乏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从客观因素方面讲,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用水量增多,而全球气候变化又导致近年来降水量有所减少。
从人为因素方面看,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管理不善等问题,对水资源的影响更大。
现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为43%,而兴旺国家可达70%-80%;
我国万元工业产值用水78立方米,是兴旺国家的5-10倍。
而且,我国城镇生活用水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
一是供水跑、冒、滴、漏现象普遍。
据专业部门调查,全国城市供水漏失率为9.1%,有40%的特大城市供水漏失率在12%以上。
二是节水器具和设施少,用水效率较低。
2003年,水利部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当年的水质检测资料和国家?
,对全国九大流域片的700多条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
在评价的11.4万公里河长中,I类水占4.9%,II类水占24%,III类水占29.8%,IV类水占16.1%,V类水占8.1%,劣V类水占17.1%。
全国符合和优于III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8.7%,比上年减少个百分点。
江河水体的主要超标工程是氨氮、高锰酸盐、溶解氧和挥发酚等。
同时,重点评价湖泊24个,水质到达III类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水资源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