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97933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90KB
农村小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农村小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教育的主体是人,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
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前提的,注重学生发展,注重资源的开放。
所以根据当今的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
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
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
传递系统是种教学模式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
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
网络多媒体的;
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
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
开放性与全球化;
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
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
3.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虽然我校是一所农村的中心小学,交通不便。
但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技术不断增强,校园网络设施在不断的完善中。
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起步上,是走在其他兄弟学校的前列。
学校软、硬件在本县小学中处于领先位置,学校有一批掌握优秀的信息技术的教师。
各种信息技术的论文比赛、优质评比以及信息技术大比武多次在县市多次得奖。
不管是经济实用的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建设还是学校网站的制作都是本校老师一手处理。
全校所有中青年教师都经过电脑基本操作和课件制作培训、信息技术技能的考核,30%以上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大部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因特网及校园网上查询资料和学习;
我校于三年级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会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并会创作电脑美术作品,设计电脑小报,能制作简单的网页。
综合以上,针对当时教育改革中的热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定了《农村小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二、课题的界定
网络环境:
指计算机网络中所包含有各种媒体要素有机整合成的各类信息资源,媒体要素包括:
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色彩、表格等。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指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在课程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繁杂原始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加工与整合,然后构建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网络环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
三、理论依据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教育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学科中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2.皮亚杰认知发展观认为,个体发展处决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即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
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3.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的建构,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建构。
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也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
一方面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并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即表现为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即认知结构的丰富与完善。
四、课题的理论假设
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
如果改变传统教育的一些做法,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创建更为完备的现代教育设施,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及相关教学行为,就有可能构建出各学科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提高学生的"
信息素养"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1.总结出在网络环境下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2.与上述目标相关联,使学生的"
(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进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4.提升办学品位。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更趋完善,形成特色;
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成为一流名校。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前提条件。
这种教学设计方案,既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
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此课题的研究重点之一。
2.网络环境下的"
自主探索型"
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既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值得大力倡导的学生学习的方式,又是一种要求学生逐步具有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这种教学,如何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如何创设探究的情境,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从中引出学习的主题,如何运用网络环境支持学生在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查阅、收集、整理、提炼、推理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建构。
这些是此课题的研究重点之二。
3.网络环境下的"
互动合作型"
交流与合作是当前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学习形式,它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合作精神,而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又为师生间、生生间、人机之间的充分的自由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网络环境下的"
教学到底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
学习过程中互动的数量、质量、频率的把握,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同质与异质的搭配,任务的分工与执行,小组成员间及组际间的交流合作及经验的共享,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评价等的时机把握及,小组成员间及组际间任务的完成、任务的解决、智慧的生成等。
4.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本课题中的"
网络环境"
具体指计算机网络中所包含的各种媒体要素有机整合成的各类信息资源,而且这些信息资源是与学生学习的相关课程领域及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那部分有效的信息资源。
这就要求课题研究者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进行大力的开发,一方面要将因特网上有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与整合,建立课程资源库,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各级主页,例如学校主页、学科课程资源主页、班级主页、教师主页、学生主页等,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库,从而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源头活水。
七、课题的研究措施
1.提高信息化教育的硬件装备与软件开发
信息化教育的硬件装备包括:
建设校园网,做到学校班级、专用教室、教师办公室都有电脑,都能上因特网;
构建校园网管理平台,逐步做到无纸化办公;
装备1~2个网络教室,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开发主要包括:
建立并制作各级各类主页,包括:
学校主页、学科课程资源主页、班级主页、教师主页、学生主页等;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
电子图书的添置及电子阅览室的建立。
2.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首先是全体教师参加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考试的培训,并全部通考核。
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大校本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利用暑假及双休日进行统一的提高培训,具体包括网页制作培训及课件制作培训,人人会制作个人的主页,定期开展自制网页和课件的评比。
此外,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
(1)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挑选出一些典型的有利于开展网络教学的内容,然后对它们进行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课时的设计方案做好网络环境资源的开发,并使之与课程内容相匹配。
最后投入课堂教学进行实验,并加以改进和定型,最终成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库的一部分。
(2)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
(3)对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积累和丰富,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提炼出各门课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基本模式,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推广。
4.聘请专家学者的指导及名校经验的借鉴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学期根据实际研究的需要,定期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来校对课题研究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帮助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出积极建议和意见。
此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虚心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使自己学校的课题研究少走弯路。
八、课题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典型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课题设计方案的制定,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成立课题小组,分解和落实课题。
2.实施阶段:
各学科确定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学校网站完善,同时开展学科的教学观摩与研讨,积累丰富的个案,逐步形成农村小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3.总结阶段: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课堂教学展示。
十、课题的成果形式
主要成果形式有:
研究报告、教学模式集、网络教案集、网络教学软件、课堂教学录像、相关教学论文及经验总结、学生作品集、学校各级各类主页、网络教学资源库等。
十一、课题组人员分工
姓名
职务
分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小学 网络 环境 课堂教学 课题 研究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