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9788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5.43KB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①⑤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国和平艺术节组委会是一个在全球颇有影响的民间艺术。
每年夏季,都要组织全球上百个艺术团体到法国各地巡回演出。
B.面对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中国政府日前紧急召见朝韩双方驻华大使,敦促双方保持克制,切忌不要采取过激行为使冲突进一步升级。
C.“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都对全球经济具有深远影响,前景也十分乐观。
D.随着我国“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工程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的实施,中国将开启全球量子通信时代,成为全球量子通信时代的元年。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总是
如果
而
/
但是
从而
B.却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C.可是
倘若
那么
既
所以
D.都
/
固然
且
因此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法律条文,另一端是发展成为诗。
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暖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
,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
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
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
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
5、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6、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三、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
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
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
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
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
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幸存者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
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
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
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
不是吗?
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
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
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
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
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磨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
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
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
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儿来,尼奴克!
”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
“过来,快!
”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
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
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
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
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
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
快攻击它!
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
他突然唾骂起那把尖刀,疯狂地把它往远处掷去。
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
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已没有任何防备。
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
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唾液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
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在轻轻地舔着他。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尼奴克。
他伸出一只手臂把它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咽……
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
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的光芒。
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
此时,他发现冰山的阴影之中一堆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还分成两个。
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只狗。
那个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
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情节设置颇具匠心,既有线索的设置,又有悬念的制造,故事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情节在人和狗的命运悬念中发展,牢牢地抓往了读者,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本文对狗的描写也十分细致,既有神态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尤其是多次描写到狗的眼神,作者想借此来衬托出主人公无助、矛盾、内疚、感激的心理历程。
C.本文将人和狗进行了对比,在同样饥饿的状态下,人总是想着杀狗自保,而狗却始终守护主人,表现了人性的肮脏与狗性的善良,突出了“人性本恶”的主题。
D.本文结尾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雪地上挺直插着的尖刀,如同特写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撞击着人们的心扉,同时留下了艺术的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11、本文采用的叙述视角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12、主人公的武器“尖刀”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
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人相顾骇愧曰:
“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
“此所谓駁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义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
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诛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
“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注]①潴:
蓄积。
②傅致:
罗织。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屈殆千里殆:
几乎
B.敞质译人曰质:
质问
C.求知永兴军知:
管理
D.诛者或讦而过直过:
过错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亲发策问考试,故又称殿试、御试,廷试第一按惯例应被点为状元。
B.驿是古代接待传递公文的差役和来访官员途中休息、换马的处所,后也有为普通人传递信件和物资的功能,多临交通要道而建。
C.《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书中也记载一些奇禽异兽。
因书中一些内容出自神话传说,故其记载未可全信。
D.两宫在封建朝代多指皇帝和皇太后,也有指皇帝和皇太子或东西二宫皇太后的,在本文此处应该指皇帝和皇太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敞学识渊博。
他不但熟知契丹的山川道路,而且对顺州山中一种形状像马却能猎食虎豹的异兽,也能随口说出其名称,并引用古书详细解说。
B.刘敞体恤民情。
雷塘曾是民田,后被官府征去蓄水,田主未得田地补偿,都失去了谋生之业,刘敞根据旧的田契,最终还田于民。
C.刘敞尽职尽责。
知扬州时,他为王甲平冤昭雪;
知永兴军时,他不畏豪强,极力惩治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的范伟,使范伟认罪伏法。
D.刘敞善于进谏。
他为英宗讲读《史记》时,用史书中包含的义理来劝谏皇帝,使英宗明晓他的用意,太后对此也非常欣赏。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2)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五、默写(题型注释)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里用“
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流的湍急咆哮,以突出蜀道之险。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4)韩愈《师说》中以孔子曾拜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来说明了一个事实:
“_________”。
(5)杜甫《望岳》中的“___,__”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
六、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宿芥塘佛祠①
【宋】贺铸
青青麰②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③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
②麰:
大麦。
③底许:
几许,多少。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麰麦欲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以“东风晚更狂”写风势变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
B.“微径断桥寻古寺”,以“微径”“断桥”衬托出寺庙僻静冷落略带荒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C.“短篱高树隔横塘”,描绘了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环境,暗示了探幽寻寺之路的曲折萦回。
D.全诗写入寺过程,层次井然:
先写进入庭院;
再写傍晚燃香;
末写在寺内长廊看到满是故人题字。
E.全诗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为序,意在表现行人投宿古寺途中由“倦”到“忘”的心理变化过程。
20、尾联说“底许暂忘行役倦”,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暂忘”的原因。
七、材料作文(题型注释)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激励高三学生冲刺复习,各地学校都会出现励志标语,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许多“神标语”。
如山西某中学一高三教室的标语——“人丑还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自信?
还玩,说你呢!
”,“不学?
将来别人壁咚的墙是你砌的”,“我一定不会就这样轻易地godie(去死)”。
四川内江某中学的励志标语——“吾日三省吾身:
高否?
富否?
帅否?
否,滚去学习!
”。
还有一些中学出现的“明天,绅士一样地活!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
凡此种种,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这种鼓励学生刻苦读书的做法,有很好的励志效果;
有人觉得“有意思”,“有个性”“轻松”,贴近学生生活;
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神标语”和学校所担负的教育使命背道而驰。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D
6、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7、B
8、C
9、B
10、C
11、本文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
作用:
(1)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作者自由无碍地叙述故事。
2)方便读者全面地了解故事,包括故事的背景全貌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12、
(1)“尖刀”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小说的各主要情节,使故事更加紧凑连贯合理;
(2)“尖刀”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磨制尖刀表现了主人公由于饥饿而动了杀狗求生的恶念,而唾骂抛弃尖刀又表现了其良知的觉醒,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
(3)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最后主人公因尖刀反射光线而获救,尖刀由杀戮的工具转变为救人的工具,表达了对于人性善良的褒扬以及善心终有善报的美好愿景。
13、D
14、C
15、B
16、C
17、
(1)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了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
(“既”,“具狱”,“察”,“自直”)
(2)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阐明事理时引经据典,趁机委婉的规劝皇帝。
(“侍”,“指事”,“因”,“讽谏”)
18、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3)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4)圣人无常师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9、AE
20、
(1)诗人每天以阅田为务,投宿古寺,暂离行役的劳倦。
(2)寺处幽僻,杨花飘落,柏子燃香,自在清净。
(3)见到故人题字,诗人感到慰藉。
21、别让激励变激素
初看标语,不由感慨:
为了高考,老师们也是拼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最常见的高考标语就是倒计时,几个阿拉伯数字足以构成强大的心理暗示。
偶尔使用语言,一般含蓄委婉,点到即可。
哪像现在,使用流行语,借鉴电影台词,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鼓励学生刻苦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没有错。
虽然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不是人生唯一选择,但平民子弟渴望通过读书冲破重重藩篱,改变命运,是可以理解,也是应该肯定的。
所以学校张贴高考励志标语无可厚非,即便话说得狠了点,也不必上纲上线。
但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考励志标语由含蓄变得激烈,却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单纯从高考角度讲,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的门槛相对降低,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开学 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