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观测规程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9755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6.14KB
水工建筑物观测规程文档格式.docx
《水工建筑物观测规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建筑物观测规程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1大坝安全监测应满足监控大坝运行安全、反馈设计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周期性的观测特殊情况(洪水、地震及其它特殊情况)下的加测。
3.2.2按照规定项目对建筑物进行全面和重点观测,观测项目必须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要求,对有直接联系的原因量和效应量、效应量和效应量应做到同步观测,以满足资料计算分析的要求。
3.2.3必须对建筑物进行系统的不间断地观测,全部观测工作应按规定时间和测次进行。
观测设备、方法及测次在一定时间内不能随意改变。
如不能按照规定测次进行观测时,观测人员应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确保观测工作正常进行。
3.2.4必须保证观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得随意降低精度指标。
3.2.5对观测资料应进行及时分析,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
3.3观测项目及测次
各观测项目的测次,一般应遵守以下规定,如遇地震、大洪水及其它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次。
经过长期运行还可根据大坝鉴定意见,对测次作适当调整。
3.3.1大坝水平位移观测
3.3.1.1坝区基点检验网1次/年-1次/2年
3.3.1.2坝体水平位移测点1次/旬-1次/月
3.3.1.3正倒垂系统1次/旬-1次/月
3.3.1.4挠度1次/旬-1次/月
3.3.1.5变形缝1次/旬-1次/月
3.3.2大坝垂直位移观测
3.3.2.1坝下一等水准环线1次/年-1次/2年
3.3.2.2建筑物基础沉陷测点1次/旬-1次/月
3.3.2.3坝面沉陷测点1次/旬-1次/月
3.3.2.4静力水准1次/旬-1次/月
3.3.2.5倾斜1次/旬-1次/季
3.3.3大坝基础扬压渗流观测
3.3.3.1基础扬压力2次/旬-1次/旬
3.3.3.2渗漏量1次/旬-1次/旬
3.3.3.3绕坝渗流1次/旬-1次/月
3.3.3.4水质分析1次/半年-1次/年
3.3.4大坝内部埋设仪器观测
3.3.4.1仪器种类
温度计;
钢筋计;
钢板计;
渗压计;
应变计;
测缝计;
土压计;
裂缝计;
应变计(组);
无应力计;
压应力计;
基岩变位计;
错动仪。
3.3.4.2测次
以上仪器均1次/旬-1次/月
3.3.5强震观测
3.3.6谷幅测点1次/旬-1次/月
3.3.7水力学观测视泄水情况而定
3.4巡视检查
3.4.1巡视检查是工程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
分,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工程运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和隐患,确保大坝安全。
3.4.2巡视检查分为日常巡查;
年度详查;
定期
检查;
特种检查四种,检查对象包括所有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如挡水坝、泄水建筑物、主、副厂房,以及这些建筑物的基础和附属设施。
所有滑坡体的巡视检查也在此列。
3.5现场记录
3.5.1现场观测读数应直接记入本中,不得追记
和计入其他纸上转抄,记录人员将读数记入时必须坚持复诵制度。
3.5.2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用铅笔或钢笔填写,文字与数字应清晰、端正,不得潦草,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或擦去,禁止伪造数据。
3.5.3如记录有错误,应将数字用斜线划掉,然后在右上方填上正确数字,但尾数不准划改,如尾数写错,应重测重记,并应注明“记错”,“重测”字样。
对有疑问的数字,应在左上角标上一个“?
”,并在备注栏内说明原因。
3.5.4当监测资料中断时,应在相应栏内填上“缺测”字样,并在备注栏内说明原因。
3.5.5原始记录经过校核、检查、计算后,应由
班组技术专责审核并签名。
原始记录应妥善保存,不得遗失或销毁,并按厂档案资料室的规定定期存档。
3.6观测资料的计算、整编和分析。
3.6.1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记录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3.6.1.1现场观测作业方法是否遵循规程规定。
3.6.1.2各项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在规定限差以内。
3.6.1.3是否存在粗差和系统误差。
3.6.1.4经检验后,若判定观测数据不在限差以内或含有粗差,应立即重测;
若判定观测数据含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时,应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3.6.2经检验合格的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计算,换算成监测物理量(位移、扬压力、渗漏量、应力、应变、温度等)。
当存在多余的观测数据时,应先做平差处理,再换算成物理量。
3.6.3观测记录、检验、计算、校对人员均应签名,各负其责,完备观测手续。
3.6.4所的物理量应及时填写成果表或存入计算机数据库,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点,绘制过程曲线、相关曲线、分布图等,对各项监测成果进行初步分析,分析内容包括:
3.6.4.1所的物理量是否符合正常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3.6.4.2由成果表、过程线、相关曲线判断本次成果于上次及往年同期成果是否相近,如有突变,应查明原因,若是计算有误,应立即进行改正;
若属异常,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6.5每年第一季度末必须完成上一年度的资料整编工作,整编内容包括:
3.6.5.1气温、上下游水位、各监测项目所有测点历次检测成果特征值(最大、最小、变幅、平均)汇总表。
3.6.5.2气温、上下游水位、部分变化量较明显的测点实测成果过程线。
3.6.5.3作定性分析所必需的纵横剖面图、分布图、相关图等。
3.6.5.4对监测资料作定性分析,根据各监测物理量的大小,变化趋势,判断大坝有无异常征兆,对上年度大坝的工作状态和存在问题作分析说明。
3.6.5.5全部资料整编完成后,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校核并报送准管部门审定。
3.6.6逐步提高观测资料的分析水平,建立数学模型(统计学模型、确定性模型、混合模型),对观测资料作定量分析并与设计预期效果相比较。
3.7正负号规定
3.7.1水平位移:
垂直大坝轴线方向,向下游为正,向上游为负。
3.7.2垂直位移:
铅垂面内,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3.7.3接缝和裂缝开合度:
张开为正,压缩为负。
3.7.4应力: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4.大坝变形监测
4.1变形监测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4.1.1基准点应建立在稳定区域。
4.1.2观测设备应有必要的保护装置,观测站及人行通道应有人身安全保护设施。
4.1.3变形观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必须与观测精度要求相适应,并应长期稳定可靠,使用、维护方便。
4.1.4仪器设备应做好检查、校正工作,至少每年应检校一次。
各次检校结果应做好正式记录,存档备查。
4.1.5有联系的各观测项目,应尽量同时观测。
野外观测应选择有利时间进行。
4.1.6所使用的观测仪器,在观测开始前,必须先晾仪器,使仪器设备温度与大气温度趋于一致,然后再精密调平,进行观测。
在晾仪器和整个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
4.1.7在观测工作中,应做到“四固定”和“五随”。
4.2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4.2.1水平位移观测
4.2.1.1拱坝坝体径向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2.0mm
4.2.1.2拱坝坝体切向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1.0mm
4.2.1.3拱坝坝基径向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4.2.1.4拱坝坝基切向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0.5mm
4.2.2垂直位移观测
4.2.2.1坝体、坝及垂直位移观测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4.2.3坝体、坝基挠度观测
4.2.3.1观测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0.3mm
4.2.4倾斜观测
4.2.4.1坝体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5.0"
4.2.4.2坝及观测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1.0"
4.2.5坝体表面接缝和裂缝观测
观测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0.2mm
4.2.6近坝库岸滑坡和坝址两岸高边坡观测
4.2.6.1水平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0.5mm-±
3.0mm
4.2.6.2垂直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4.2.6.3裂缝位移量中误差限值±
5.水平位移观测
5.1李家峡水电站水平位移监测系统由坝下平面变形网、坝体位移测点和弦长测线组成。
5.2平面变形控制网的观测
5.2.1平面变形控制网方向观测要求
5.2.1.1方向观测应按《国家三角测量和一等基线测量规范》中规定的一等要求进行,方向观测必须使用J1级仪器。
5.2.1.2每次观测前,应检查观测墩是否完好,视线跨越障碍物或远离地物的距离不得少于2.0mm。
5.2.1.3对使用的光学经纬仪,除按规定每年送国家计量部门鉴定一次外,每次观测前尚应按《国家三角测量和一等基线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
a.水平准直误差(视准轴误差)的检验
b.水平轴倾斜误差的检验
c.垂直轴倾斜误差的检验
5.2.1.4网的方向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且应在两个不同光段完成一测站的观测。
5.2.1.5网方向观测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12测回,仪器操作的各项要求按《国家三角测量和一等基线观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测角的各项限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半车回归零差5”
b.一测回内2c互差9”
c.测回差5”
d.三角形闭合差2.5”
e.按费列罗公式计算的测角中误差0.7”
f.极条件闭合差1.4√[δδ];
g.边条件闭合差2√0.49[δδ]+m12gs1+m12gs2
δ——求距角正弦对数1”表差,以对数第六位为单位
m1gs1、m1gs2----起始边长对数中误差。
h.汽泡偏离中心最大格值1格
5.2.1.6方向观测的成果舍取及重测、补测按《国家三角测量和一等基线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
5.2.2平面变形控制网测边的要求
5.2.2.1测边应采用精度不低于1/50万的电磁波测距仪。
5.2.2.2边角网的边长观测前后,均应对所有的测距仪进行加、乘常数的比测。
5.2.2.3网边长观测应在两个不同光段进行,每光段对向观测两测回。
具体要求如下:
a.观测前后应量测仪器高、棱镜高各一次仪器高量至0.01mn。
b.观测时分别进行两次正、反向读数,读至0.1mm分别取中数至0.01mm作为一测回读数。
取两次读数平均值至0.01mm,作为一测回读数。
然后再读观测站、测点的气温和气压。
c.两测回的测差不得超过0.9*D*10*E-6mm(D以km计,D<
0.5
时,以0.5计算km);
d.对向观测经各项改正后,其互差不得大于3*D*10*E-6mm.
5.2.2.4观测使用的温度计、气压表应经国家计量部门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5.3大坝水平位移交会法观测
5.3.1测角交会时,再交会点上所张的角不宜大于120°
或小于60°
。
5.3.2测边交会时,交会点上所张的角不宜大于135°
,
或小于45°
5.3.3水平角观测应采用方向法观测4测回(晴天应在上、
下午各观测两测回)。
各测回均采用同一度盘位置,测微器位置宜适当改变。
5.3.4每一方向均需采用“双照准法”观测,即照准目标
两次,读测微器两次,两次照准目标读数之差不得大于4″。
5.3.5各测次均应采用同样的起始方向和测微器位置。
5.3.6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3°
时,该方向的观测值
应加入垂直轴倾斜改正。
6.大坝垂直位移观测
6.1李家峡水电站垂直位移观测系统有坝下精密水准网、坝基沉降测点、连通管静力水准组成。
6.2坝下精密水准网
6.2.1观测应尽量设置固定测站和固定转点可,以提高观测的精度和速度。
6.2.2观测使用S05级水准仪,5mm刻划的线条式铟瓦水准标尺。
6.2.3观测使用的水准仪除每年按国家计量部门的要求送检外,作业前应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和校正。
6.2.4观测时应尽量使用同一对水准尺,观测使用的标尺除每年送国家计量部门鉴定外,每次观测前,尚应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校。
6.2.5环线水准观测路线应设成偶数站,往测奇数站时按后-前-前-后的顺序操作。
偶数站按前-后-后-前的顺序操作。
6.2.6水准观测的各项限差规定:
6.2.6.1同一标尺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数相差±
0.3mm;
6.2.6.2由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标出的高差之差为±
0.5mm;
6.2.6.3同一标尺上、下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差为±
3.0mm;
6.2.6.4一测站前后视距差≤±
0.5m;
6.2.6.5前后累计视距差≤±
1.5m;
6.2.6.6标点间往返高差不附值≤±
2mm√R(R:
测段全长,
以km计);
6.2.6.7环闭合差≤1mm√F(F:
环线长度,以km计)
6.2.7视线长度在20.0m以上时,视线高度应大于0.8m,视线长度在20.0m以下时,视线高度应大于0.5m.
6.2.8所有环线标点,均以主标接测在线路中,副标与主标间的高差应直接测定,即使用同一根水准标尺,采用变换仪器高的方法观测2次,所的高差互差不得超过±
0.7mm.
6.2.9钢管标温度测定
6.2.9.1温度测量是环线观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温度测量用的温度计必须经计量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2.9.2任何不同时段从钢管标起测或收测,均应测定管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
6.2.9.3钢管内加权平均温度计算
T=L1(t1=t2)/2+L2(t2+t3)/2+…+Li(ti+ti+1)/2}/L
式中L1、L2、Li——相邻测温点距离(m)
t1、t2、ti——各测温点实测温度(’C)
L=L1+L2+…+Li——钢管标全长(m)
6.2.9.4钢管标管长变化按下式计算:
δL=L*α(T-T0)
式中α——钢管标线膨胀系数(‘C*m)
T0——首次观测的钢管标加权平均温度之(‘C)
δL——温度变化引起的钢管标管长变化(mm)
6.2.9.5标点间高差温度改正计算
若设A、B两点,其管长变化分别为δA、δB,则高差改正值ΔHAB计算公式为:
ΔHAB=δLA-δLB
6.2.9.6双金属标温度改正
a.任何时间段在双金属标起测或收测,均应进行钢、铝标高差的观测。
观测时以钢标为后视标点,观测结果为h(钢-铝)。
b.钢管标管长变化按下式计算:
δL=K(h-h0)
式中K=(α铝-α钢) α钢-双标计算系数;
α钢—钢标线膨胀系数
α铝—铝标线膨胀系数
h0—钢铝表点间高差首次值
h—钢铝表点间高差本次观测值
δL—钢标管长变化
6.3坝基沉降监测
6.3.1坝基沉降观测分为砼体表点和基岩标点
6.3.2观测实施
6.3.2.1观测线路起、迄点必须固定。
仪器和观测人员应尽可能不换。
6.3.2.2位移观测应尽量组成最短附和路线和闭合环线,以提高干线水准的观测精度
6.3.3观测要求
6.3.3.1位移观测按一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
6.3.3.2观测使用S05级水准仪器及5mm分化的线条式铟瓦水准尺
6.3.3.3观测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每年送国家计量部门校验一次,每月应检查一次仪器I角。
6.3.3.4现场观测时,应有专人扫点,清扫测点内积水及污物。
6.3.3.5干线起测是、收测时应观测工作基点的钢、铝标高差。
6.3.4位移观测限差要求
6.3.4.1同一标尺基本分化与辅助分化读数差±
0.2MM.
6.3.4.2由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标出的高差之差±
6.3.4.3同一测站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6.3.4.4一条线路往、反测高差不符值<0.3√N(N:
线路测站数)。
6.3.4.5环线闭合差、附合仙附合差<0.3√N(:
测站数)
6.3.5每年汛前应对所有环线标点巡视检查一次,并予以必要的维护。
6.3.6观测标点应加保护盖。
6.4静力水准观测
6.4.1一般注意事项
6.4.1.1仪器两端基面的高差不要超过±
2mm
6.4.1.2补偿器应安置在稳定和不受温度干扰的地方。
6.4.1.3用酒精清洗管容器时,注意保护测针顶端,锥形螺目处涂以足够的黄油封住。
6.4.1.4连接管、水管、补偿器都要设保护设施。
6.4.1.5要注意防止对系统的震动和破坏。
6.4.2观测要求
6.4.2.1打开水面照明灯2-3分钟后方能读数。
6.4.2.2测针应自下而上接触水面,每次复测2-3遍。
6.4.2.3测毕后将测针退至水下,使二影像分开3-5mm
6.4.3限差要求
6.4.3.1同端两人重复观测的不符值不得超过±
3微米。
6.4.3.2两次所的液面高差的不符值不得超过±
5微米。
6.4.4资料计算
△H=(a1-a2)-(b1-b2)
式中a1、b1——位移前水准面的读数;
a2、b2——测得第二次水准面的读数;
△H——高程差
7.大坝挠度观测
7.1挠度观测由正、倒垂线组成。
7.2垂线观测
7.2.1观测注意事项
7.2.1.1观测前要将各测站处及保护管封闭防风,注意不要碰动垂线,否则要待稳定后观测。
7.2.1.2在坝内观测平台处要安装照明,每次观测不得随意移动光源。
7.2.1.3观测前应首先检查垂线是否受卡阻,仪器是否正确安放在强制对中槽内。
整平仪器时,应注意不使脚螺旋升得过高。
7.2.1.4一条垂线上各测点的观测,应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一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
7.2.2观测要求
7.2.2.1旋转纵(横贯)尺手轮移动照准部,用十字刻划中心精确照准垂线,最后照准目标时测微鼓应“旋进”。
分别读记
纵(横)尺读数一次,读至0.01mm。
然后用“旋退”方式移动照准部3-5mm,重新照准目标读数一次,以两次读数之中数作为一测回读数。
7.2.3精度要求
7.2.3.1两次照准读数差(或左右沿读数与钢丝直径之差)不得超过0.15mm。
7.2.3.2每测次应观测两测回(测回间应重新整置仪器),两测回观测值之差不得大于0.15mm。
7.2.4资料计算
7.2.4.1倒垂线所的观测值即为各测点对于基岩深处的绝对挠度值。
7.2.4.2正垂线计算公式
SN=S0-SN
式中SN——任一点N的挠度
S0——任一测点N与悬挂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SN—垂线最低点与悬挂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8.大坝倾斜观测
8.1大坝倾斜观测采用水管式倾斜仪
8.2倾斜仪的检验
8.2.1检验用倾斜仪的两个检验测点之间相差180‘
8.2.2.检验用的砼块离地面高度不得大于105cm。
8.3限差规定
读数互差不得大于5”
8.4资料计算
两点间距离之比即为倾斜斜度,即:
△Ф=360×
60×
60/2π.H1-H2/L
=0.206265Δh/L
式中Δh=H1-H2----两端液面的高程差(微米);
L----水管仪长度(米)
ΔФ----倾斜角(角秒)
9.接缝及裂缝观测
9.1缝观测均采用差动式测缝计
9.2接缝观测要求和精度见本规程12.2.2
9.3资料计算
公式J=fˊΔZ+p·
ΔT
式中fˊ----仪器灵敏度(mm/0.01%);
ΔZ----观测电阻比相对基准值的变化量(0.01%)
b----仪器的温度补偿系数(mm/°
C)
ΔT----观测温度相对基准值的变化量(°
J----位移量(mm)
10..基岩变形观测
10.1基岩变形观测用岩石多点变位计。
10.2观测要求和精度见本规程12.2.2
10.3资料计算
10.3.1岩石变位量
公式JR=fˊ·
ΔZ+(P+αs·
L)ΔT
式中JR----岩石变位量(mm);
αs----加长杆的温度膨胀系数;
L----加长杆的长度(mm);
其他符号同测缝计。
10.3.2岩石应变量
公式δR=JR/L+(αs-αR)ΔT
式中Δr----岩石荷载应变量的平均值(×
10-6);
αR----岩石的温度膨胀系数(×
10-6/°
C);
其他符号同岩石变位量。
11.大坝渗流渗压观测
11.1基础扬压力观测
11.1.1李家峡水电站共布置49个扬压力观测孔。
11.1.2观测方法和要求
11.1.2.1观测采用压力表进行测读,观测时为防止指针卡阻不灵敏产生的误差,应用手微振一下表壳,待压力表指针稳定后,才能进行读数。
测读二次,取平均值为本次测值,压力值应读到最小估读单位。
11.1.2.2管口有溢水现象,但压力表又读不出数值时,可接上1.0m或1.2m的玻璃管或钢管进行观测。
11.1.2.3为目前的测压管不得任意排水,以防发生管涌。
11.1.2.4压力表不宜经常拆卸,对拆卸后压力表重新安装应等压力稳定后才能读数。
11.1.2.5孔口安装压力表时,用用扳手拧压力表丝扣上铜方、禁止用手拧压力表表壳,径向压力表表面要垂直于地面。
11.1.2.6观测须按规定测次、采用定人、定时沿固定顺序路线进行。
11.1.2.7观测成果应载入记录本,观测是本次观测值应同上次观测值比较,若数值相差较大,应重新测读。
如读数没错,应仔细观察是否发生异常现象,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在记录本上加以说明。
若一时找不出原因,应立即上报。
11.1.2.8若观测设备出现缺陷,观测时一起载入记录。
11.1.2.9当观测实测值大于设计监测值时,应加强观测,查找原因,并逐级上报。
11.1.3观测精度
11.1.3.1使用压力表读数时,压力值应读到最小估读单位,两次压力读数差不得大于压力表最小刻度单位。
11.1.3.2用压力表观测测压管水头时,应根据在管口处可能产生的最大压力值选用压力表的量程和量级。
一般压力表读数在1/3-2/3量程范围内较为适宜。
安装压力表时接头处应不漏水。
11.1.4资料计算
11.1.4.1测压管水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工 建筑物 观测 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