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发展新规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9739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06.15KB
鄄城发展新规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鄄城发展新规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鄄城发展新规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心城区:
鄄城县城(含凤凰)
郑营、富春、什集、吉祥谷
沿黄城镇带
董口、旧城、李进士堂、临卜、左营
沿金堤城镇带
郑营、富春、临卜、引马、红船
沿沙河城镇带
什集、彭楼、闫什
温泉旅游带
董口、中心城
城镇节点
各乡镇
表2县域城镇等级与职能结构表
城镇等级
乡镇名称
驻地人口(万)
城镇职能类型
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
40-45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核心集聚区城镇
富春镇
2-3
特色产业型
郑营镇
什集镇
农贸型
吉祥谷旅游功能区
综合型
重点镇
旧城镇
2-2.5
工贸旅游型
红船镇
商贸型
闫什镇
李进士堂镇
董口镇
工贸型
一般镇
箕山镇
0.8-1.2
旅游型
临濮镇
彭楼镇
引马乡
大埝乡
左营乡
1.4.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建设鲁西南的文化旅游名城、山东省休闲旅游强县。
规划形成“四区、四线、一中心”的旅游空间格局。
“四区”包括:
尧舜远古文化旅游区、孙膑军事文化旅游区、军旅红色文化旅游区、温泉休闲旅游区。
“四线”包括:
黄河文化风景线、金堤绿色长廊风景线、温泉旅游线、沙河自然生态风景线。
“一中心”:
中心城区旅游服务中心。
将旅游路、沿黄公路、济董公路(城西段)、什集至临濮的县道规划为旅游道路,形成县域的旅游环线。
各乡村旅游点结合旅游开发打通旅游乡村道路。
1.5.
县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建设德商高速公路,在李进士堂、鄄城北、济董线、巨鄄线设置4处出入口,建设黄河公路大桥。
完善一级公路网络:
提升济董线、巨鄄线、临商公路复线为一级公路。
沿黄公路拓宽改造升级为省道,临商公路复线北延至赵左路,赵左路拓宽改造升级为省道。
提升拓宽临商公路以适应鄄城至菏泽交通运输的发展。
在现有乡镇汽车客运站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发展,在吉祥谷旅游服务区增设一个四级客运站。
1.6.
县域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雷泽湖水库为水源地。
逐步修建乡镇水厂。
水源近期取地下水,远期由雷泽湖水厂统一供水。
1.7.
县域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富春、郑营、什集、旧城、红船、闫什、李进士堂和董口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在每个镇区的水体下游建设污水处理厂。
其它乡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远期规划使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各级城镇工业废水应进行企业内部处理,严禁有毒有害物超标排放,生活污水在排入下水道之前,应利用地埋式无动力污水装置处理。
1.8.
县域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区新建两座热电厂。
扩建220KV信义变。
新建吉山220kV变电站一座。
新建110kV军集变、凤凰变、大埝变、郑营变、梁屯变。
改造110KV鄄城变、北郊变。
新建35kV红船变、李进士堂变。
改造35KV临卜变、金堤变、左营变、冀庄变、董口变、什集变、闫什变、麻寨变、旧城变。
1.9.
县域燃气工程规划
乡镇驻地燃气气源以管道液化气为主,各镇区建设燃气调压站。
远期有条件时可以天然气为气源。
县域内村庄发展新型清洁能源。
1.10.
县域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3处垃圾处理场,分别在富春乡西北部窑厂、大埝镇西店村西北第二砖瓦厂、闫什镇西北部窑厂处。
各乡镇驻地按1.5~2.0km2设垃圾转运站一座。
垃圾中转站每座占地面积200m2以上,服务半径不超过800米。
1.11.
县域防洪规划
规划鄄城城区2015年采用50年一遇标准,中远期采取100年一遇的标准。
其他城镇采用20年一遇标准。
黄河干堤及沿河支堤防洪标准按黄河流域防洪相关规划执行。
对县域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使治理后的骨干河道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中小河道达到10年~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雷泽水库按5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
1.12.
县域空间管制
城乡建设用地按人均建设用地<
120平方米控制。
工业应主要向核心发展区及重点镇集中。
一般镇可设置小型工业点适度发展,中心村及基层村严格控制工业发展。
划定古城风貌区、雷泽湖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
沿黄河两岸预留各宽100米的绿化带,金堤大坝及其他河流两岸预留各宽50米的绿化带;
扩大生态林种植面积,保护生态环境。
地震断裂带:
聊考断裂带和郓城断裂带两侧的建设活动需符合抗震安全要求,断裂带危险范围内的村庄迁出。
2.
规划区城乡统筹与空间管制
2.1.
规划区范围
鄄城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为:
鄄城镇,凤凰乡、富春乡,郑营乡、董口镇、雷泽湖水源保护区,总面积336.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各镇、乡可依《城乡规划法》要求,在编制乡镇规划时,另行划定规划区。
2.2.
城乡统筹空间布局
中心城区积极引导农村人口集聚,镇区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聚。
建设乡村旅游带:
沿黄、沿金堤、沿沙河、沿济董公路城西段可保留、改造现有村庄,发展乡村旅游;
在吉祥谷构建新农村集聚区。
2.3.
镇村发展要点
引导富春、郑营与中心城区对接。
引导规划区内各镇区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以便配套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规划区内、旅游带、旅游区内的村庄应编制村庄规划,按规划指导未来建设。
保留中心村,原则撤并中心村并主要向中心城区引导人口集聚。
处于地质灾害威胁区、煤矿塌陷区、压煤区、水库库区的村庄需整村迁建,鼓励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村庄撤并的同时做好土地复垦工作。
2.4.
资源型功能区
划定资源型功能区:
(1)地热田温泉旅游功能区:
分城区、西双庙、董口三大热田区;
(2)石油天然气资源保护区:
董口、西双庙一带有分布,属中原油田;
(3)地下盐矿资源保护区:
董口镇西部靠近黄河滩地;
(4)煤炭资源保护区:
县域西南部。
规划对上述资源区给予控制,除已有城镇外不宜新建永久性建筑。
处于煤矿塌陷区、压煤区的村庄近期需整村迁建或归并至其他村庄。
规划同时预留董口地下盐矿区至董口镇区的货运通道。
2.5.
吉祥谷旅游发展区
打造吉祥谷综合旅游服务区,作为县域增长点,引导新农村集聚。
加强对吉祥谷旅游功能区的生活生产污染治理工作,严格控制雷泽湖水源保护地的生态环境。
3.
城市性质与规模
菏泽城市圈的组成城市,新兴的工贸、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4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50.9平方公里。
4.
用地布局规划
4.1.
发展方向
向南发展至金堤,建设新城区;
向东适度发展至凤凰乡;
向西、向北控制发展。
4.2.
城市结构
一心:
一个市级中心,位于吉山河滨水地带;
两带:
工业发展带和生活服务功能发展带。
生活服务功能带自北向南分为北、中、南三区。
工业产业带分为西北片农村改造与I类工业混合区、东北片工业区和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区。
4.3.
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3个居住片区、10个居住区、5个农村改造区,见下表:
表4:
居住用地规划表
居住片区
居住区
农村改造区
人口(万人)
北区
4个
2个
13
中区
1个
10
南区
5个
20
预测规划期末全县中学生6万人,规划4万中学生进入县城就学,城区规划中学用地107ha,小学用地47.1ha。
另于郑营、富春、吉祥谷分别规划中学一所,引导农村人口集聚。
4.4.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县级行政机构集中迁往吉祥湖政务中心区。
老城区内不能迁出的行政办公机构,可保留或在原地改建。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结合吉山河滨水地区改造,建设市级商业金融中心。
北区、中区分别形成商业区,满足本居住区的商业要求。
工业、科教、对外交通等功能区相应配套商业服务设施。
规划古泉路、孙膑北路、孙膑南路、吉山路、博锦路为城市商业街。
表5大型市场规划一览表
序号
位置
用地面积(ha)
1
西关市场
8.0
2
城北市场
15.0
3
凤凰市场
13.3
4
吉祥市场(2处)
39.2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在吉祥湖西北及南部布局市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鲁锦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在吉祥湖滨水地带规划文化游乐设施。
各居住区分别规划居住区级文化活动中心。
体育用地规划
在南区西部规划市级体育中心。
在北区东部规划片区级体育用地。
结合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配套体育设施和健身设施。
(5)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在中区和南区新规划2所300-400床市级医院,在南区西部新建一所居住区级医院。
保留老城区现有的医疗机构。
每1-1.5万人口设立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
在南城规划20公顷教育科研用地。
(7)
文物古迹用地规划
保护城区文物古迹,划定保护范围进行控制和保留。
(8)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在三个片区各规划1所社会福利院,用地面积20ha。
4.5.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东部工业发展带,其中南部为高新技术产业区。
结合吉祥市场规划1处仓储用地。
其他小型仓储用地可以结合工业企业自身情况及城市特殊需要,综合进行安排。
危险品仓库布置在城区外围东北方向,高速公路西侧。
5.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
公路规划
规划德商高速公路,在城北、城东规划两处出入口。
临商公路复线北延至赵左路。
济董路、巨鄄路提升为一级公路。
提升菏鄄公路(老临商公路)以适应鄄城至菏泽交通运输的发展。
5.2.
站场、枢纽规划
规划老城、凤凰、城南3处对外交通客运站。
结合吉祥市场规划货运物流中心。
5.3.
城市道路等级规划
鄄城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规划西外环路、北外环路、规划东外环(高速公路西侧)、规划南外环(郑营、富春以南)围合形成过境交通外环线。
规划形成八横八纵的主干道路网结构。
5.4.
城市广场、停车场规划
规划城市广场12个。
表8规划广场一览表
广场名称
占地面积(m2)
广场类型
老城人民广场
35000
人民路-孙膑北路
文化游憩广场(城市客厅)、交通集散广场
东山禅寺广场
2000
孙膑北路-古城街
文化游憩广场
城濮文化广场
20000
城濮路-舜王北路
老城客运广场
5000
黄河路-陈王路
交通集散广场
5
凤凰客运广场
黄河路-凤三路
6
舜王广场
30000
曲水路-舜王北路
7
城南客运广场
10000
南外环路-迎宾路
8
体育中心广场
府前大街-菏鄄路
9
城南城市广场
60000
府前大街-迎宾路
市民广场
50000
府前大街-皓月路
文化游憩广场(城市客厅)
11
博锦广场
56000
湖湾路-博锦路
12
临商广场
40000
博锦路-临商路
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面积按照人均0.8~1.0平方米配建,主要布置在商业区、城市出入口及城市汽车客运站等处。
5.5.
公共交通规划
沿迎宾路、孙膑路规划鄄城-菏泽快速公交连接线。
规划7处公交换乘枢纽。
表9公交站场规划
名称
老城人民广场公交快线枢纽
曲水路-舜王路公交快线枢纽
府前大街-迎宾路公交快线枢纽
博锦路-迎宾路公交快线枢纽
博锦路-迎宾路
老城客运站枢纽
凤凰客运站枢纽
城南客运站枢纽
规划按800-1000人/标车配备公交车辆,2030年鄄城共需要标准公交车430台。
规划在城南和城北各布置一处综合公交保养场,分别位于迎宾路-四干渠路和教育路-消防路(含公交停车场)。
6.
绿地系统及河流水系规划
6.1.
规划目标
规划2030年人均公共绿地8.5平方米,城市绿地率大于34%,城市绿化覆盖率大于38%,把鄄城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6.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城区生态绿地结构
一环:
鄄城老城环城水系
五水:
指由金堤河、吉山河、二干渠、三干渠、四干渠构成的城区水系
指生活区与工业区之间的防护绿带以及地震断裂带两侧的控制绿带。
滨河风景生态林地
沿吉山河与游憩系统相结合,建立滨河风景生态绿地,保护河滩,城区外沿河流规划100米宽的绿化林带。
6.3.
公园绿地规划
规划市级公园13处,规划居住区级公园7处。
表10:
市级公园规划
公园名称
面积(公顷)
中央公园
15.2
滨水公园
吉山河公园
42.8
历山公园
8.5
古城公园
1.1
纪念公园
1.4
烈士陵园
庄子公园
44.4
道路节点公园
阳光公园
5.8
晨星公园
2.7
明珠公园
人民公园
3.1
侯胡公园
15.5
侯西公园
3.3
李固堆公园
6.1
表11:
居住区级公园规划
城濮公园
2.6
月湾公园
2.2
苏桥公园
3.7
夏庄公园
11.0
信义公园
2.5
曹庄公园
9.1
赵庄公园
5.4
(4)街头绿地
在重要的公共场所,道路交叉口,标志性景观、重要建筑等处设置街头绿地,每处面积1000-3000平方米,每处服务半径为400-600米。
绿化面积应占公园用地面积的50%以上。
6.4.
防护绿地规划
一级公路两侧各控制50米的防护绿带。
其他对外交通道路两侧各留30-50米的防护绿带。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防护绿地不得小于20米,有大气污染的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防护绿地不小于50米。
特殊工业用地防护要求根据具体工艺确定。
污水处理厂周围设置30米的隔离绿带。
高压走廊、变电站按电力工程规范规划相应宽度的绿带。
6.5.
各项建设用地绿地指标
居住区绿化用地:
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应大于30%,旧居住区成片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
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25%;
工业、仓储用地的绿地率不应超过20%;
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
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部队营房、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5%。
6.6.
河流水系规划
规划保留城区现有河流水系,局部地区可进行改造。
各河流的控制宽度与水利部门相关规划衔接。
7.
景观风貌规划与城市特色塑造
7.1.
整体景观结构规划
规划由景观道路网、景观节点、重点景观区域形成景观结构。
7.2.
重点景观区域规划
(1)千年古城
对护城河内老城风貌进行整治更新,原真性的恢复千年古城的历史风貌。
(2)滨水新城风貌区
在吉祥湖两岸设置一个行政广场和一个市民广场,打造城市客厅。
建设吉山河亲水驳岸,建设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塑造富有变化的沿岸天际线,打造新城市民活动中心区。
8.
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将鄄城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县域旅游服务中心。
重点旅游区域包括古城风貌旅游区、吉山河滨水休闲旅游区。
结合汽车客运站,规划布局旅游集散中心。
在吉祥湖周边区域规划酒店、宾馆、会议等旅游、商务相结合的服务设施。
规划滨水步行道及内湖游船码头。
9.
旧城改造规划
9.1.
旧城范围
雷泽路、人民路、孙膑北路、外环西路围合的区域。
9.2.
用地调整
逐步搬迁旧城区内效益差、占地面积大的工业企业、行政办公等设施,置换成以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功能为主的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绿地、街头小游园等。
在改造过程中尤其要确保社区公共设施的基本配置,创造优雅、古朴的老城环境,增加旧城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功能。
9.3.
居住区改造
低层与多层混杂的居住区,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为主。
以低层平房为主的旧城居住街坊及城中村,以拆建为主,结合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统一改造,建设良好的休闲、居住环境。
9.4.
重要地段改造
环城水系:
逐步搬迁或拆除、改造水系周边功能不相适应的建筑及单位,加强绿化景观建设,美化环境,提升城市魅力。
亘古泉广场:
整治亘古泉周边的建成环境,打开视觉廊道,结合老城旅游开发,拆除亘古泉周边的质量较差的建筑,规划以泉为主题的亘古泉广场。
商业街:
将古泉路、孙膑北路改造成有一定历史风貌特色的老城商业街。
10.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1.
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雷泽湖水库为城市地表水源。
水源保护范围为库区及取水点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区域;
水厂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米为保护范围。
保留第一水厂,规划建设第二、第三水厂。
10.2.
污水工程规划
采用雨污分流制。
保留现状污水厂,在城区东北侧开发区内新建一座污水厂,二干渠南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
10.3.
中水工程规划
主要用于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及景观河道用水等。
10.4.
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中以两座热联电厂和县域内三座220KV变电站作为电源。
采用110KV、10KV两级电压。
对现有北郊变、东郊变和鄄城变扩容,新建设3处110kv变电站。
对现有110kV高压走廊进行调整,沿规划道路和绿地设置。
10.5.
燃气工程规划
城区东部建设天然气门站一处。
在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城西设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10.6.
供热工程规划
两座新建热电厂为城区提供热源。
10.7.
通信工程规划
保留原县邮政局、邮政支局,规划建设三座邮政支局。
在曲水路建设电信中心机房,新城区和开发区的规划新建三处电信分局。
固定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线路三网合一。
10.8.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鄄城县城区设中型垃圾中转站3座,小型垃圾中转站41座,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站,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
按《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规划公共厕所。
11.
综合防灾规划
11.1.
城市防洪规划
鄄城城区按百年一遇的标准设防。
11.2.
抗震防灾规划
按基本烈度6度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及地质断裂带沿线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新建大中型建筑物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必须按7度标准设防。
11.3.
城市消防规划
规划在鄄城城区设立一座消防支队即消防指挥中心。
在城区二干渠以北新建2个消防站,二干渠以南建设3个消防站。
11.4.
城市人防规划
各类民用建筑应严格按规定配套修建防空地下室。
12.
建设控制
12.1.
城市建设控制线
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实施“四线”控制,即黄线、蓝线、绿线、紫线。
具体管理要求按建设部相关规定执行。
12.2.
城市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严格控制各类土地使用,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强度。
对工业用地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表12
主要功能区开发强度控制表
功能区
平均容积率
平均绿地率
城市行政文化中心
1.0~1.5
≥40%
城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鄄城 发展 规划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