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与表现19页.docx
- 文档编号:2099389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27.15KB
重商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与表现19页.docx
《重商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与表现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商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与表现19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商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与表现19页
小组成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刘亚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吴欣联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张志明
王亚敏
李文龙
王文会
聂慧慧
中国重商主义的表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传统重商主义
简述重商主义
(1)产生:
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14世纪末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关系产生并逐渐成长起来.
a.早期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
(大约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
b.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但是他们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的政策,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
(2)基本思想
a、社会财富观念。
重商主义者一致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鄙视货币财富的观点。
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他们把财富与货币混为一谈。
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b、财富源泉的观点。
重商主义者认为西欧一些国家缺少金银矿藏,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只有靠流通领哉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在对外贸易中又必须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要做到出口大于进口,保证贸易中的顺差,大量金银才能不断流入本国。
c、强调国家的作用。
重商主义者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
d、奖励增加人口。
重商主义者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务的重要来源,以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
因此,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等。
(3)理论要点:
①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最重要的形成来源。
②认为要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必须以本国制造品出口到外国以换取黄金、白银(贵金属)。
③国际贸易的原则是多卖,少买,从而使贵金属(外汇)多在国内积累,谋取贸易顺差。
④为了要取得国际贸易的顺差,必须出口本国出产的制造品,进口外国的原料,利用制造品与原料的价格剪刀差获利。
⑤必须将本国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保留给本国产业。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培植新兴产业(“幼稚工业”),也是为了给本国人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二、重商主义时期中国的状况分析
对应重商主义时期,中国处于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期,封建统治着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表现: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
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清)归玄恭:
《归庄集》
官营专卖
征收重税
三、适用于中国经济的新重商主义
1、简述新重商主义
新重商主义本来就是麦金农、克鲁格曼等人总结美国70年代以来的外贸保护主义政策发展起来的,因其所描述的政策很象15世纪的重商主义而得名。
但是,他们之间有诸多不同。
首先,新重商主义沿袭了凯恩斯通论中的分析方法,认为贸易顺差和投资、消费等一样也会产生乘数效应。
因此,政府为了实现内部利益极大,刻意制造顺差。
这和重商主义单纯的积累黄金的目的是不同的。
再者,新重商主义的保护措施繁多且具有攻击性,甚至发展成一系列排他性的贸易保护集团。
具体讲,美国人在贸易保护中最喜欢玩的是反倾销诉讼,比如对待中国的纺织产品;此外还有所谓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就是以环保之名行保护之实)。
2、新重商主义的代表国家
新重商主义是代表国家是中国、韩国的理论依据。
东亚国家为保持经济主权和金融稳定,而采取的低汇率、高储备政策称之为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新重商主义政策。
它既不同于视黄金储备为经济目标,以此扩张军力,开拓贸易疆界的旧重商主义,也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对国内产业采取战略性保护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是基于金融脆弱性的发展缓冲政策。
这一政策既是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式”新重商主义政策的修正,也是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以本国的福利损失为前提,为保持经济主权和金融稳定,而不得不采取的次优选择,是对由发达国家制订的非对称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运行规则的回应,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道义上的正义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制度的演进过程,金融脆弱性问题将贯穿整个发展过程,因而也决定了这一政策应在较长时间内实行。
这一政策适应于具有高储蓄传统,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
3理论渊源
“新重商主义”这个术语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像“重商主义”那样熟悉,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麦金农,克鲁格曼,萨金特等用来描述美国70年代对外经济政策中的贸易保护和经济民族主义的时候所发明的。
同时“二战后某些东亚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以及它们所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也带有某些重商主义色彩,因此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可以看出由于贸易保护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同十五世纪的重商主义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所以在概括时继续沿用了“重商主义”的提法至于学界为什么将20世纪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贯以“新”经济学界说法是尽管“重商主义”同“新重商主义”有着极相似的外貌政策,但是这两者的立论基础是不同的。
同时“新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措施,也被称为超保护贸易政策,具有以下几同“重商主义”不同的特点:
1、保护的对象扩大
2、保护的目的改变
3、保护从防御转入进攻
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5、组成排他性的贸易集团
四、中国重商主义的具体表现
新中国50年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
1.人民币汇率降低(新中国人民币汇率演变考)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起伏和回升阶段)
42000旧币/1美元~22380旧币/1美元
(1953~1972)相对稳定阶段
1971年
2.4618旧币/1美元
1971年12月18日
2.2673旧币/1美元
一篮子货币阶段
1972年
2.24元/美元
1973年
2.005人民币/1,美元
1977年
1.755人民币/1美元
2019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2019)
1978
2.53元/1美元
1981年
2.8人民币/1美元
1994~21世纪初
1984
2.7963/美元
1985
2.8元/1美元
1986
3.7
1990
5.22
1993
5.7
盯住美元与建立全国外汇市场时期
1994年(单一汇率)
8.7
2019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制度
2019年7月21日
8.11
2019年10月20日
6.0965元/1美元
本币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①本币贬值后,一国的贸易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整个经济体系中外贸部门所占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
②本币贬值对物价也有影响。
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步扩大到所有商品,易引发通货膨胀。
2、鼓励出口表现
(1)设立各种形式的权威性综合协调机构
(2)实行表彰出口有功企业的奖励制度
(出口退税政策)
中国的出口退税始于1950年。
当时,有关部门在制定《货物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时,对出口货物退还已纳货物税作出了规定。
1958年,我国将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合并为工商统一税,对出口的商品不再退税,出口退税制度中止。
这个时期,我国的外贸出口处在盈利阶段,退税与否主要涉及财政内部的利税转移的问题。
而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我国也不实行退税,只在少数企业出口亏损很大的时候,才会批准在生产缓解减免税收。
1973年,工商税制进一步简化,我国对进口货物不退税,对出口货物也不征税。
出口盈亏由外贸部与财政部算账。
198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钟表等17种产品实行出品退免税和进口征税的通知》,开始对部分货物实行退税。
1985年,工商税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
同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对进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
此规定从4月1日开始实行,这标志着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制度建立。
由于当时还没有实行增值税,出口产品的营业税、流转税都纳入了消费税系列,所以退税率不是很高。
一直到1993年,退税率也只有11.2%。
1988年以前,我国只退生产缓解的增值税和最后环节的产品税。
那年以后,在流转税方面实行了彻底的退税制度。
1994年,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确立了增值税的主体地位。
按照国家颁布的增值税条例,增值税税率是17%,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即17%的税应该全部退掉。
实际调整后的平均退税率为16.63%。
从11.2%一下子提高到近17%,步子迈得很大。
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我国的出口增长突飞猛进,增长率分别为32%和23%。
这样一来,政府的退税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由于中央财政在年初预算中,定的退税“盘子”没有这么大,因此从1995年开始,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欠退税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商主义 中国 影响 表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