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德育课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9000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34KB
国家级德育课题Word格式.docx
《国家级德育课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德育课题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1—2012
2012—2013
班级
学生数(人)
谢许凤
一年级
64
60
黄洪波
二年级
58
52
贺水良
三年级
80
54
刘亮明
四年级
40
宋和平
五年级
44
33
刘辉祥
六年级
总计
288
319
四、实验过程
(一)申报立项阶段(2011.4——2011.8)
首先由两位课题负责人根据学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课题设想,根据有关文献初步论证课题的研究意义,然后召集部分骨干教师从实际工作等方方面面认真论证课题,最后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进行申报。
2011年8月底,我们接到市教育局教科所批准立项的文件,申报成功。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1.9——2013.4)
1、实施第一阶段(20011.12——2012.1)
第一阶段我们的实验工作按阶段计划从三方面同时进行:
一方面各实验班班主任在班级组织开展文明礼貌系列教育活动,首先召开《学做人,养成文明礼貌好习惯》主题班会启动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做什么样的人最受大家欢迎,明确文明礼貌习惯具体是哪些要求,号召全体同学争做文明礼貌好少年。
然后为每个学生建立“文明礼貌好习惯成长记录袋”,印制“小学学生文明礼貌成长记录册”,要求各班确定“文明礼貌班长”一人,每天记载班级文明日志,隔周召开“文明礼貌好少年”表彰总结班会,最后学生根据自我评价和班级总结情况填写“成长记录册”,同学和老师也分别作出评价,鼓励督促每个学生不断进步。
第二方面我们向家长发《致家长一封信》和《实验小学学生文明礼貌习惯调查问卷》,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教育意义,让家长了解配合此项活动,并填写调查问卷。
问卷回收后,各班主任迅速进行问卷分析,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文明礼貌各方面的状况。
第三方面,各参与实验教师在认真组织教育活动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变化,随时随地督促鼓励学生,然后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撰写教育日志或案例分析等。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开展研究,课题组在郑金洲教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摘录了部分内容,编印成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寒假前,我们召开了课题组阶段小结会。
会上大家对问卷调查、班级教育活动和自己的观察反思等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总体状况确实较差。
(2)究其原因一是家长忽视,平时要求不严。
二是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思想品德、班会课没按质按量上,平时的督促更少。
另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下一阶段,针对家长认识不够,配合教育不到位等情况,课题组决定印发《邀请函》,召集实验班家长会,积极联合家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督促。
针对调查问卷缺乏科学数据的问题,课题组决定重新印制《小学生文明礼貌习惯调查表》,再一次进行调查统计,为后面的对比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实施第二阶段(2012.2——2012.6)
第二阶段,我们首先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和前阶段研究结论制定出阶段研究计划,然后按计划更深入地开展了以下教育和研究活动:
(1)各实验班坚持记“文明礼貌”班级日志、开表彰总结班会、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册等系列教育活动,督促鼓励学生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2——4年级还鼓励学生写文明礼貌日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现状,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体验,形成深层次的道德认识。
(2)各实验班老师认真组织实验工作,记录实验观察日志,积极发现有价值的典型案例,撰写反思或论文。
(3)各班再组织一堂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班会课,进一步加强教育。
(4)开学后不久,我们就发《邀请函》,请家长来校参加了座谈会,交流有关家庭德育和孩子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家长的认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
然后再发《小学生文明礼貌习惯调查表》,请他们客观填写,这次家长的认识提高了,工作配合也非常积极,据老师们反映,会后家长们再找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话题就不仅局限于学习一方面了。
3、实施第三阶段(2012.7——2013.1)
第三阶段我们在总结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教育向社会延伸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
(1)继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巩固教育成果,督促学生良好习惯长期保持。
(2)为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不是局限在课堂和学校里,而是贯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实验班有的开展了“文明小使者”活动、有的班级组织文明秋游、春游,出游前大家先讨论“外出游玩时,通常会出现哪些不文明行为?
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然后出游时比行动。
有的班组织“到人民路捡拾垃圾”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环境意识,还有的班开展“我来帮助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寻找对象,给予合适的帮助,体验助人为乐的感受。
(三)课题总结阶段(20012.9——2013.4)
本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向家长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和《小学生文明礼貌习惯调查表》,请家长总结两年来,孩子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再次客观填写调查表。
2、全体成员整理各项实验资料。
(班级日志、学生日记、成长记录袋、教育日记)
3、全体成员认真反思,写出有价值的研究论文,结成论文集。
4、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报请上级专家领导进行评估验收。
五、实验成果及分析
1、引发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层思考
以往大家忙于应付备课、改作业等教学任务,较少考虑德育方面的问题,这次参与本课题的实验工作,大家第一次集中地来关注德育,学习相关理论、分析情况、探索教育方法、总结成败,对德育工作作了一次较为深入的研讨。
在朱小蔓教授的“生活的德育”、“生态的德育”、“关怀的德育”、“智慧的德育”等新理念的指导下,扎实开展各项实验工作,组织各项教育活动。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反思,我们认识到:
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些年,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不可避免地被弱化了,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教育管理松懈、许多学生缺乏纪律性、行为习惯。
为了学生个体的道德素质提高,也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尽快更新观念,改变角色,积极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2、在优化学校德育管理方面,我们成功实行了两项优化策略
第一是积极鼓励策略,第二是及时反馈策略。
原来学校对班级评优采取的是限额原则,即:
每周评选文明班级,限定一个年级只评一个,每学期评优秀班主任,每年级限评一名,现在均只要达标就行,不限名额,这极大地调动了师生争先创优积极性。
过去我们考核班主任工作,一学期一次,现在改为天天检查,一月一考核,这样使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被查班级老师,做到透明、公正,又能方便班级及时发现并纠正缺差。
3、在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上,我们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首先,一是发挥正面宣传和环境的影响作用。
学校通过文化环境的布置、发表国旗下讲话,召开广播会等形式,班级通过主题班队会,选派文明礼貌班长,记文明礼貌日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在校园和班级形成文明尚德的风气,使学生每天浸染于其中,自然受到熏陶和影响。
第二是发挥思品课和班会课的主渠道作用。
在思品课上,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回家观察生活、再来课堂上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自身生活紧密联系,而产生情感迁移,达到触动学生心灵、将道德认识内化的目标。
班会课,直面班级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进行讨论评判,最后由他们自己作出总结评价,既让他们了解了相关的道德知识,更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等道德能力。
第三是发挥成长记录袋的激励和督促作用。
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次两次、一天两天的教育所能达成,必须是一个长期不间断地、随时随地的教育、提醒,并且要以积极鼓励的方式,才能达到积极效果。
我们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为每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按时总结、评价、填写成长记录册,随时收集学生成长日记、活动照片、奖励证书等,正是这样一种能激励学生自主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非常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的有效手段。
第四是发挥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
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深受父母和家人影响。
要想使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效果,首先必须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形式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行,否则两方面教育缺乏一致性,不但使学生莫衷一是,而且还有可能使教育效果互相削弱,甚至抵消。
第五是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生活大课堂的教育作用。
道德起源于社会生活,学校实施的任何形式和内容的德育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应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
“文明小天使”、“文明郊游”、“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等活动,让学生亲历社会生活,亲眼目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这些问题,培养积极的亲社会情感和主人公精神
4、促进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有了明显好转。
这次课题实验活动中,各实验班不但组织了一系列如:
主题队会、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秋游、爱心捐助、文明小天使等教育活动,还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文明礼貌成长记录袋,班级设立了文明日志,选派了文明班长,使学生不但对文明礼貌有了明确认识,班级里也兴起了争做文明好少年的良好风气,两年来据我们观察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进步,家长在回信中也反映孩子懂事多了。
这些观察结果在实验前后的两次调查中得到了印证。
双桂小学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状况调查对比统计表
调查人数:
288人、319人统计人:
晏艳芬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状况
占调查人的百分比
实验前
实验后
礼貌用语方面
经常使用“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好
28%
61%
一般
51%
35%
有待提高
21%
4%
文明
举止
方面
1、看见老师或父母等长辈要主动问好,看见同学要主动打招呼。
42%
59%
40%
18%
6%
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
43%
65%
29%
14%
3、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共场所打闹和大声喧哗。
36%
58%
31%
24%
11%
4、不讲脏话。
67%
46%
19%
3%
5、不挑吃穿。
32%
10%
6、诚实、不说谎话。
62%
48%
27%
20%
讲究
卫生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头脸手脚,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69%
25%
5%
2、大小便要入池,便纸要入篓。
33%
56%
8%
3、不在公共场所乱涂、乱刻、乱画。
66%
76%
4、在学校里勤值日,不偷懒,看见垃圾能主动拣拾。
45%
64%
34%
5、不吃生冷、过期、变质和不洁食品饮料。
60%
5、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参与这项实验的人员一部分是学校专职德育管理干部,一部分是一线班主任,许多人从未参与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这次参与研究,大家首先是加深了对德育这一领域的认识,学习了解了关于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知道了无论从个体素质发展出发还是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我们都应该积极增强自身道德修养,教好书育好人。
第二通过亲自全程参与实验,大家了解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了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对教育日记、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不再陌生,为以。
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提高了家长的德育认识,增强了家校合作效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两次给家长致信,向家长介绍我们的科研目的和方法,诚请家长配合教育,我们还发《邀请函》、组织家长会,请家长来校面对面交流有关“家庭德育”和“习惯养成”等问题,各实验班老师更是经常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等机会,与家长及时交流孩子的表现,这些活动有效提高了家长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认识,增强了家校合作教育的效果。
六、实验反思
课题实验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那样悠长深远,在最后一次交流会上,在我们的反思论文里,大家畅所欲言,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形成了以下认识和看法:
1、我们国家全面推行“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实有重大的意义。
毫无疑问,我们大家都需要一个干净、整洁、和平、宁静的社会生活环境,而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要靠一个个生活在其中的社会个体来共同创造,这就要求组成社会的成员个个都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一个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人,无论他有什么样的文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他都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充实幸福地生活着。
相反,一个道德素质差的人,他既不能利群,最终也不能保全自己。
2、就目前来说,学校德育的效果还受诸多因素制约,只能尽力而为。
第一,大班额使教师的督促管理和成长记录册的评价在大量作业批改的同时,无法很及时、细致、到位。
第二,在基础教育主体仍然未摆脱应试束缚的情况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工作重心一时很难从重智轻德的习惯中转变过来。
我们发现即便在实验中,老师们也不能特别重视德育,他们主要的时间还是要对付成堆的作业和备课、上课任务。
第三,学校德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家庭德育的制约,因为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已受到来自长辈的教育和影响,而且会继续受他们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那会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
第四,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道德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校德育成果,最显而易见的是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和扔垃圾等,到目前为止仍是相当普遍和正常的现象。
所以说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为孩子们开辟一片文明尚德的天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文明的种子,涂上文明的底色,等他们将来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芽、开花,成为文明社会里践行各种道德准则和行为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级 德育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