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辅导材料闵定庆老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68802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61.30KB
近代文学辅导材料闵定庆老师Word文件下载.docx
《近代文学辅导材料闵定庆老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文学辅导材料闵定庆老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
为什么要分这几个时期?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即由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
把近代文学分成这四个时期,便能将中国近代文学在急剧变化的大动荡时代所经历的萌芽、发展和衰微等不同发展阶段明晰地疏理出来,反映出中国封建时代文学蜕变与近代化的过程。
2.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文学创作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矛盾加剧,时代动荡不安,新世的思想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在文学上也就出现了反对模拟,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新的文学观点,文学创作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
(1)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的散文和揭露现实关怀时事的诗歌,张维屏、朱琦、林昌彝等反映鸦片战争表现爱国思想的诗篇,以及冯桂芬反对桐城“义法”,表达改革思想的诗文,都与鸦片战争前的文学不同,反映了近代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精神。
(2)太平天国的革命诗文,冲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表现出“朴实明晓”的风貌,直接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服务。
(3)优秀的民间文学,更以歌谣和故事传说等形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
3.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从19世纪70年年初到甲午战争这一时期,是近代文学的发展期。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文学向着自觉革新的道路路迈进了一大步,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的是诗歌与散文,它们表现出时代进步思潮的方向。
诗歌创作与现实斗争结合更为紧密,写作题材与方法都出现新的因素,如黄遵宪、康有为、严复、刘光第等作家的创作。
诗歌创作的某些革新倾向,成为后来“诗界革命”的先导。
散文创作方面,一批早期维新派作家如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黎庶昌等,他们不但否定桐城派古文,而且出现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同时亦扩大了散文的题材,而且语言流畅通俗,叙事明白,说理透辟,为后来梁启超的“新文体”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4.近代文学的繁荣出现在什么时代,它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怎样?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
近代文学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的进一步勾结,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高涨。
在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地进行了英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酷爱独立、自由,反抗侵略、压迫的斗争精神。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
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首先受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使文学创作适应维新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的需要,起宣传鼓动作用。
其次,政治的改革促进了文学领域的改革,而文学对政治革新也起了重要作用。
近代文学革新运动如“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直接影响了近代文学的繁荣。
5.近代文学繁荣的标志。
繁荣的标志是:
(1)文学观念更新迅速;
(2)文学理论成就突出;
(3)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6.辛亥革命后,近代文学出现低潮,表现在哪些方面?
辛亥革命后,由于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倒退,尊孔复古思想大肆泛滥,在文学上随之出现了低潮。
表现在:
(1)小说创作的堕落。
黑幕小说大行其道,它是军阀用来揭露与攻击政敌的工具,也是少数文化流氓用来调皮榨钱财的手段。
此外,翻译的外国侦探小说大量流行以及新武侠小说兴起。
这些小说情节荒诞离奇,投合无力反抗现实、幻想奇迹出现的小市民口味。
(2)诗文创作出现逆流。
“同光体”统消费品了诗坛,“南社”逐渐解体;
桐城古文与骈文沉渣泛起。
(3)戏剧走向没落。
京剧改良未获发展;
脱离现实的古装戏盛行于北方;
宣传色情凶杀的“新戏”遍及南方舞台;
话剧也迎合庸俗趣味而失去正确方向。
7.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这一基本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基本性质是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文学。
这一基本性质是由这一时期进步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文学的主流及文学的基本上主题的决定的。
8.近代文学新的时代主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表现在:
(1)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学潮流的形成。
(2)近代爱国主义显示出新特征,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反殖民主义侵略同反腐朽封建统治相结合的新特点,淡化了反侵略爱国思想中的“忠君”观念,把人民作为反侵略英雄来歌颂。
(3)有些作品萌发了很新的思想,即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4)文学创作中的爱国主义主题总是同抨击清朝投降政策和专制统治、宣传民主思想结合在一起。
9.近代爱国主义作品的新特点。
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作品与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作品相比,鲜明地有如下特点:
(1)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2)爱国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相结合,既反侵略也反封建。
(3)爱国主义思想与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结合,宣传维新,鼓吹革命。
10.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涉及到外国的历史、现实、自然科学以及异国风光、民俗人情等,如外国游记、外国人物传记、抒发外海观感的诗作、反映外国历史和现实变革的史诗(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等;
出有国内题材,国内的各次重大历史事件、各种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形象,都成为近代文学的描写对象。
从内容范围来说,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
在文学体裁上,也是多种多样。
在传统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体裁,如新派诗,白话诗、译诗;
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
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
京剧、地方剧、话剧等。
11.近代文学的复杂性有哪些表现?
近代文学的复杂性主要是指作家作品的复杂性。
由于近代是一个急剧动荡的社会变革时期,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异常激烈,而错综且复杂,新旧思潮回环交错,中西文化相互融合,不仅一个派别内鱼龙混杂,变化万千,就是一个作家身上或一部作品当中,都出现了十分复杂的情况。
如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林纾、曾朴、章太炎和南社的早期成员等。
作家及其作品是这样,就一部作品来说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洪秀全演义》等亦是如此。
总之,近代的不少作家,前期思想先进,后期则往往落后甚至反动。
在思想处于先进时期,也往往掺杂着不少落后甚至反动的成分;
在思想落后甚至反动的时期,有的也能保持民族气节,或在学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2.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
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是创作方面,表现为:
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并存。
在表现手法上,这一时期的创作,除了继承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之外,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例如诗歌的变革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崇尚个性、注重抒发的艺术主张。
在感情表达上,更接近西方浪漫主义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了刷新。
诗歌形体上也发生了变革。
再如小说,由于翻译小说的熏陶,已触及对科学技术的描写,开始接受世界物质文明的成果,并开始学习西洋小说的作法。
在文学体裁上,旧体裁仍在发挥作用,新体裁也在陆续出现。
在语言运用上,这一时期除继续使用文言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外,还有“报章体”语言、方言及白话。
(2)是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
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代表封建旧文化的文艺派别,如桐城派和宋诗派,与代表进步文化潮流,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文学派别,如维新派、民主革命派,他们之间表现出激烈的抗争。
13.中国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五个方面:
(1)政治斗争的需要。
民族危机的空间严重,阶级矛盾的激烈复杂,给文坛以巨大影响,使这个时期的文学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鲜明特点。
由于清王朝对外国资本主义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中国人民在反侵略的同时,又要反对封建王朝。
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决定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反帝反封建性。
反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近代文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主题。
但由于近代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激烈,也给近代文学作家及其创作带来了复杂性与过渡性的特点。
(2)西方文化的撞击。
外来文化的输入,古已有之,但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和中西文化融合,却始于近代。
在当时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亡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西方文化思想涌进中国的舞台,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变革。
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3)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
近代前期的经世致用思潮、中期的维新变法思潮、后期的民主革命思潮,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近代文学反帝反封建性、过渡性等特点的存在。
另外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我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在对艺术把握世界的规律问题上,由知性分析向艺术审美分析的转化;
同时对通俗文学美学意义的认识,扩大了对审美范畴的探讨。
这些审美意识上的变化,必然或强或弱地影响着近代文学特点的形成。
(4)旧文学的没落趋势和翻译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近代,有不少文学样式已日趋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和人民生活发展变化的需要。
这就促使了旧文学的逐渐衰亡。
但另一方面,由于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仅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学说被介绍进来,而且西方文学也被介绍进来了。
特别是翻译小说的兴盛,在精神上给予中国近代小说家以营养。
因此,便从不同侧面促使了近代文学多样性、复杂性和过渡性特点的形成。
(5)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
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使近代文学的复杂性和过渡性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另外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读者群的变化,影响了文学创作,而作家的创作也不断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欣赏趣味。
在这种生产和接受的复杂交错,不断延续的过程中,形成它与古代文学不同的特点。
14.“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是怎么回事?
这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提出的从整体上改革文体的理论。
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变革,强调诗文的口语化,提倡通俗文体,指出文学要为社会政治服务,主张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并进行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四大文体的改革,先后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曲改良”繁荣戏曲创作的新局面,对促进中国近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15.白话文运动有哪些主张?
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代表人物是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适应政治宣传需要,在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改革运动。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白话为维新之本,并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代表人物及主要报刊有裘廷梁的《无锡白话报》、林白水的《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陈独秀的《安微白话报》,还有《宁波白话报》、《苏州白话报》、《伊犁白话报》等不下数十种。
白话文运动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对制造革命舆论、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方面,起了进步作用。
第三章中国近代文学思想及其流变
1.何谓“宋诗运动”?
“宋诗运动”(又称“宋诗派”),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
清朝乾嘉年间,翁方纲为纠正诗坛鄙薄宋诗之弊,提倡以学为诗,以扩大宋诗影响。
至首、咸年间,由朴学家程恩泽、祁隽藻等加以提倡,形成了宋诗运动。
他们崇尚以文字训诂为诗,强调博学根柢,注重读书和反对模拟盛唐的俗滥之风。
强调学习江西诗派黄庭坚,进而学杜、韩等唐宋名家,提出作诗要有“性情”、“学问”。
对扩大宋诗的影响有一定意义。
但他们又走上了以考据学问为诗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作品大多脱离生活,远离现实。
宋诗运动的理论为后来“同光体”诗派所继承。
2.宋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其理论主张如何?
这一诗派的发端人物为程恩泽,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也曾被认为是宋诗运动的健将。
宋诗派的理论主张是:
(1)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宗唐,反对复古。
他们总结了清初以来各家诗派兴衰演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改变诗风的理论和要求;
(2)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反对摹拟复古;
(3)在清代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养功力说。
提出诗文创作与为人品行相联系的主张,强调学古创新,反对食古不化;
(4)他们的诗学观仍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基础上,在强调“立诚”、“真我”、“不俗”的同时,又强调诗歌必须恪守政教法规,这派诗人在创作大多对社会现实采取回避的态度,诗作内容比较狭窄,形式上存在刻意模仿宋诗,生涩奥衍等通病。
3.何谓湘乡派?
湘乡派是与“宋诗运动”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
19世纪后期,曾国藩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招揽幕府才学,其中大多为桐城古文的名字,直接从曾国藩学习的就有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何师棣、刘痒等,他们尊奉曾国藩、在桐城派的“义理、考据、辞章”以外,再加“经济”一项,列为首位,以适应新的变化,更好地为维护封建“道统”、“文统”和他们所推行的洋务运动服务,逐渐形成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的别支,因曾是湘乡人而得名为“湘乡派”。
该派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使已衰退的桐城派得以“中兴”,用以抗衡太平天国革命的文学主张,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文界革命”对桐城古文的冲击。
4.湘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们的文学主张如何?
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主要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的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他们以中兴桐城派为已任。
这派文学主张:
(1)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变”,明确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的主张;
(2)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在鼓吹为学所谓“义理”、“经济”、“文章”、“多闻”四要端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这就使桐城派所鼓吹的“义理“由空疏变为实在可用,而且使“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的理论带上鲜明的政治色彩;
(3)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等人更强调从理出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用理学统治文学的本意。
曾国藩打着“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大充《古文辞类纂》的界域。
5.何谓“同光体”?
“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
因兴起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故名。
该诗派继承了宋诗派的文学主张,标举“开元”、“元和”、“元祐”的“三元”之说,打破分唐分宋的界线。
并崇尚以学问考据入诗,强调人格修养与诗文成家的关系,力图另辟蹊径,“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
其作品多摹仿宋代江西诗派,内容大多远离现实,思想贫乏,生活空虚,常以一种曲折隐晦、生涩艰深的诗歌寄托清延衰败的颓丧情绪。
6.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其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是什么?
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闽人陈衍。
这一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陈衍、陈三立、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
7.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提出过什么口号?
中日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呼声响彻华夏,其时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取代洋务运动而成为左右中国政坛的改革思潮。
维新派在与守旧派的政治斗争中,努力寻求新的理论、新的学术、新的文学与之相配合。
为此,从属于维新变法,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就在龚自珍等人反理缘情的文学思想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并迅速形成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革新运动。
梁启超是这场文学革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袖,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丘逄甲、严复、裘廷梁、李伯元、吴趼人等在这场文学革机关报运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近代资产阶级在文学革新运动中,相继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等口号。
8.什么叫“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系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861年,黄遵宪在《杂感》中就提出“我手写吾口”的要求改革诗歌的主张。
1896至1897年间,夏曾佑、谭嗣同等竭力创造和提倡一种新体诗,他们借用外国新名词批判旧制度、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思想,与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宋诗派相对立。
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块公开的诗歌创作阵地“诗文辞随录”,专门发表新派诗人诗作。
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指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1902年之后,梁启超在《钦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作了理论性总结。
强调过渡时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
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
……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
成为诗界革命的纲领。
9.“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派诗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
(1)竭力创造和提倡新体诗,强调革命精神,指出“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仑布、玛赛郎然后可”;
(2)要求作诗要有新发现、新创造,即“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
(3)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和“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的合作要求。
新派诗的主要代表大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活动家,如梁启超、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蒋观云等人,经他们的提倡和创作实践,逐步发展成为晚清诗歌创作的一种思潮,一支进步的诗歌流派。
诗界革命体现了新派诗人的变革社会现实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诗歌为宣传改良主义服务要求,适应了诗歌自身发展的历史趋势,对南社革命诗歌的产生和繁荣,对“五四”新诗的出现都起了先导的作用。
10.黄遵宪诗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果说梁启超的诗学思想体现了“诗界革命”的总体构想,那么黄遵宪的诗学思想则是诗歌革新的创作实践的总结,均对近代诗歌的革新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黄遵宪的诗学思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黄遵宪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黄遵宪主张把古典诗歌的表现方法和古文的表现方法相结合,所谓“尝于胸中设一诗境:
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
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
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2)提倡把散文表现方法入诗,以利于诗歌从严格的格律化中解放出来,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
(3)在语言运用上,主张语文合一,年青时期就提出了“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主张;
(4)主张融古今语言于一炉,重视语言的口语化,以及对民歌的搜集、整理,注意从民歌中吸收养料,以客家方言入诗。
11.何谓“文界革命”?
“文界革命”是19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896年以后,梁启超在《时务报》及《新民丛报》上大力提倡“文界革命”的口号,斥责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时文,要求解放文体,创造平易畅达的“新文体”,提倡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强调翻译和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以促进资产阶级维机关报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的发展。
文界革命的主将是梁启超,他所提出的理论主张和开创的“新文体”代表了文界革命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成就。
12.“文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文界革命作出贡献的还有哪些人?
文界革命着力进行散文革新,提倡语言与文字合一的新文体。
它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统治文坛的桐城派的对立面上,公开宣言反对桐城古文、反对经学古文,他们一反“代圣贤立言”的文统,从政治需要出发,“应于时势,发胸中所欲言”(梁记超:
《清代学术概论》),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梁启超的文章为楷模的新文体(又称“新民体”)。
这种新文体,着眼于时务,“必择众人目光心力所最趋注者”选题,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性。
这种文体,不同于桐城古文,它言不中律,恣肆议论,句式骈散杂糅,奇偶并举,语言半文半白,时杂以俚语、外国语法、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
新文体很注重文章的实用,在形式上突破桐城义法的束缚,努力朝着语文合一的方向发展。
在文界革命中,除了梁启超外,还有谭嗣同、严复、裘延梁等人,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裘延梁致力于提倡白话文,曾编印过《白话丛书》、创办《无锡白话报》。
1897年他在《苏报》上发表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论文,正式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成为近代白话文运动中一篇带纲领性文章。
13.什么叫“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系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897年,严复、夏为佑在开津《国闻报》上发表了《本报馆附印说部缘起》的长篇论文,进一步纠正了视小说为“小道”的偏见。
1898年,梁启超的《译印政治小说序》的发表,以欧洲各国为例,论述了小说促进政治变革的社会作用,主张翻译外国政治小说,作为宣传政治改良的工具。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明确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说:
“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
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此后,大开研究小说理论和创作新小说之风。
于20世纪初在《乡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等小说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小说的论文,使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小说理论更加系统、完整,推动了新小说创作的繁荣。
“小说界革命”对“五四”新文学理论的建树和现代小说的创作发展均起了先导作用。
14.我国近代小说理论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我国近代小说理论的主要思想:
(1)一开始就非常强调小说的社会性,他们从欧美和日本文学运动中看到了小说的社会影响,从而非常重视小说的政治性,强调小说创作要为“改良社会,开通民智”服务;
(2)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不仅从小说能给人以理想,“常导人游于他境界”,以及给人以知识等方面论证了小说的社会作用,而且从小说有支配人道的四种力(即熏、浸、刺、提)的角度,论述了小说的美感和潜移默化的力量等等艺术接受特点;
(3)他们对小说的形象性,创作方法,艺术虚构、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 文学 辅导材料 闵定庆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