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备考总结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0965976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85KB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备考总结笔记.docx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备考总结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备考总结笔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备考总结笔记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复习提纲
1-道路工程
(一)熟悉道路工程的基本知识 教材P8-13习题P13-16
1道路的级别及类别
路面等级
面层类型、路面等级
使用年限
适应的道路等级
高级路面
砼
30
高速、1级2级、快速路、主干路
沥青、厂拌沥青、条石
15
次高级路面
沥青贯入、路拌沥青
12
2级、3级、次干路、支路
沥青表面处理
8
中级路面
泥结碎石、级配碎石
5
3、4级公路
低及路面
炉渣
5
4级公路
2路基病害的防治
1.路基沉陷:
强度降低、承载力不足够;2.边坡滑塌:
溜方(路面水冲刷引起)滑坡(较大体积路基沿滑动面滑动)剥落与碎落(大气、震动、水的作用边坡风化、剥落)路基沿山坡滑动;3.不良水文地质条件;4.保证路提稳定的措施:
正确设计路基、路面结构层;正确选择、填筑和处理路基土;保证路基压实质量;正确设计地面和地下排水;设置隔离层、减少冰冻深度和水分积聚的隔温层增强疏干土基的砂垫层;加固和防护措施。
3水对道路工程影响防治
地下水埋藏条件分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沥青面层下基层选择,严格控制细料含量;潮湿路段采用水稳定性好的基层;冻深较大季节性冻土,考虑冻胀翻浆;路面结构防冻层冻层厚度要满足
4土的物理力学基本指标
密度、孔隙比、孔隙率、含水量、饱和度、界限含水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内摩擦角与黏(内)聚力
5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的基本理论
沥青混合料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及外掺剂组成。
按结构分为悬浮-密实结构:
细料多,c大,Φ小高温稳定性较差;骨架-空隙结构:
粗料多;骨架-密实结构:
连续结配。
6不同的挡土墙结构特点
重力式;衡重式;钢筋砼悬臂式;钢筋砼扶臂式;带御荷板的柱板式;锚杆式;自立式;加筋式(特点要记)
7.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二)了解不良土质对道路工程的影响P14-15
P17-19
1对一般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措施
(1)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岩石与边坡倾角的关系
(2)2个方面的处理措施:
降低岩体下滑力;增加抗滑力
(3)常见不良地质: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风砂
2特殊土的工程处理方法
1软土(淤泥、饱和软黏土)破坏特征:
路基沉降;处理方法:
换填、挤密、排水固结。
2湿陷性黄土主要病害:
变形、凹陷、开列、边坡崩塌、剥落等。
处理方法:
灰土垫层、强夯、灰土挤密桩、加筋挡土墙。
3膨胀土破坏特征:
变形、位移、开列、隆起。
措施石灰桩、水泥桩、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力4冻土处理:
抬高路基,防止水进入;选用不发生冻胀路面材料,限制冻胀量;调整结构层厚度或隔温材料;防冻厚度
3.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功能:
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
2.种类:
土工网、隔栅、摸袋、织物、复合排水材料、玻纤网、土工垫。
3.用途:
路提加筋(稳定性);台背路基填土加筋(沉降);过滤与排水;路基防护
(三)道路工程前期质量控制P87-88
P126
1道路工程前期水文、地质调查
为正确选定路线线位、合理进行路线平、纵、横设计、小桥涵与构造物设计以及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包括路线、路基、路面3个方面的调查
2道路环境与资源调查
环境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地上地下构造物与建筑物、社会状况、人文状况、现有交通状况、洪汛及防洪防汛状况、文物保护、环境治理状况。
资源调查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地方材料资源分布、生产能力及价格、外运材料物资能力及价格、运输条件、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水、电、通讯、居住等状况。
3城市道路施工准备的内容与要求
组织准备:
组建施工组织机构、建立生产劳动组织
技术准备:
①熟悉设计文件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③技术交底:
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讲解工程特点、设计要求、相关技术规范、规程要求及获准的施工方案,强调工程难点及解决办法。
使人人把住技术、质量关。
④测量放样
物资准备:
①材料②机具③劳保用品
现场准备:
①拆迁工作;②临时设施:
包括施工用房、用电、用水、用热、环境维护等。
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平面布置图建设,要有利于施工和管理且不扰民;③施工交通:
建临时施工便线、导行临时交通,管好交通,使施工对人民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路基工程
1.施工技术P1-2
P1-3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程序要点
a施工程序:
准备工作;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路基土石方;质量检查验收。
b施工要点:
①测量(边线0.5-1m,钉边桩)②填方:
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冻土、盐只土,草树根等,粒径大于10㎝打碎;坡度大于1:
5做台阶高30cm、宽1m;长50m检查宽、厚后12t碾压。
③.挖方:
工作面30-50㎝、路基下60㎝内的树根清除;碾压2边向中间④质量检查验收项目:
宽度、纵、横断面高程、平整度、压实度。
路基压实
机具、方法和厚度、含水量(±2%)、质量检查(试验压实度和含水量)
影响路基稳定因素
地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类别和性质、其他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P119p168
快速路和主干道一般情况用重击、特殊用轻击
填挖范围
深度范围㎝
最低压实度%
填方
0-80
95
80-150
93
〉150
87
挖方
0-30
93
3.道路路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P88
P127
路基压实密度的测定方法和压实质量的评定标准
1)压实密度的测定:
①重型或轻型击实试验:
求得施工用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质量)密度。
②现场实测密度和含水量:
一般黏性土采用环刀法或蜡封法;砂质土及粗粒的石质土采用灌砂法。
③计算压实度:
实测干(质量)密度与最大干(质量)密度的比值,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2)压实质量的评定:
按照土路基填挖类型、填筑深度及道路类型,判断是否达到质量要求。
当验收测点≥20点时,压实度应满足:
测定平均值-标准差≥规范规定值的要求,且任一点不得小于规定绝对值的0.05为合格。
达不到要求时,应加强碾压。
(五)基层工程
1.施工技术P3-4
P3-4
1不同基层的基本施工要求
(1)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做到实、稳、匀、洁、干。
①水泥土、石灰土中土块应尽可能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②配料应准确;水泥土中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③无论是厂拌还是路拌,洒水与拌合应均匀。
④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⑤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达到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标准的最低压实度要求。
⑥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随碾压增加,压实厚度也可增加,最多不超过20cm;使用压路机应先轻型后重型。
⑦水泥土路拌法施工,从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3~4h,并应小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集中厂拌法施工,不应超过2h。
⑧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⑨必须保湿养生。
⑩应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
⑾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
(2)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基层
①颗粒级配应符合规定,级配碎石中的碎石颗粒组成曲线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②配料必须准确。
混合料应拌合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③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达到以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最低压实度的要求。
④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随压实厚度增加,碾重增加,压实厚度最大不应超过20cm。
⑤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2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特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优点是自成板体,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缺点是耐磨性差。
a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适用于各种等级路面的底基层,不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不宜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及其他地区的过分潮湿路段作基层。
b水泥稳定类基(垫)层:
水泥稳定土可用于一般等级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c工业废渣稳定基层:
有石灰粉煤灰类及石灰其他废渣类混合料。
用做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
优点:
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且随龄期增加,稳定性、成板体(整体)性好、抗水、抗冻、抗裂且收缩性小,各种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
用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在温度较高时强度增长快,最好在热季施工,加强保湿养生。
2.道路路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P87P127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控制要点
1)石灰稳定土基层
①材料。
Ip15~20的黏性土用石灰稳定。
土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细粒土不大于15mm)。
应采用Ⅲ级(含)以上的钙质或镁质生、消石灰。
②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石灰剂量和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城市道路石灰土基层7d强度要求≥0.8MPa。
③应在春末和夏季施工。
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地面一致。
拌合均匀,应在等于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以满足压实度要求。
应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先轻型后重型。
压实厚度与碾压机具相适应,最厚20cm,最薄l0cm。
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
石灰土应湿养,养生期不宜少于7d。
养生期应封闭交通。
特殊情况下,有覆盖措施的石灰土层上,应限制车速不超过30km/h,禁止重型卡车通过。
(2)水泥稳定土基层
①材料。
一般道路基层Dmax≯37.5mm主干路、快速路Dmax≯31.5mm。
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碎(砾)石要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配合成规范要求的级配范围。
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的P22.5号或P32.5号水泥。
②配合比应试验确定水泥剂量和混合料最佳含水量,7d浸水抗压强度达到3-5MPa(主干路、快速路)或2.5—3MPa(一般)。
水泥稳定中粒土、粗粒土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③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
最低气温为5℃。
防止水泥和混合料淋雨。
降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
水泥稳定土应洒水拌和均匀。
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使其路拱横坡与面层一致。
混合料应在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以满足按重型击实标准确定的压实度要求。
应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先轻型后重型。
压实厚度随碾压增加而增加,最多达20cm。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
基层保湿养生不宜少于7d。
养生期应封闭交通,施工车辆可慢速(<30km/h)通行。
(3)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
①材料。
石灰质量应符合Ⅲ级消石灰或Ⅲ级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粉煤灰中Si02、A1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应超过20%;粉煤灰细度要求:
通过0.3mm筛孔达90%,通过0.075mm达70%;砂砾(或碎石)应具有良好的级配,粒状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粒状材料质量宜占80%;石料的压碎值: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不大于30%,城市其他道路应不大于35%。
②配合比应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石灰、粉煤灰含量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二灰砂砾(或碎石)基层中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用1:
2~1:
4,二灰与集料的比例应是20:
80~15:
85。
用作基层的二灰混合料的7d浸水强度应达到: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0.8~1.1MPa,城市其他道路0.6~0.8MPa。
③采用专用稳定料集中厂拌机械拌制二灰混合料。
为保证质量,不同粒级的石料、细集料应分开堆放,石灰、粉煤灰、细集料均应有覆盖,防止雨淋过湿。
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拌合应均匀,混合料的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使运到工地的料适宜碾压成型。
拌成的混合料堆放时间不宜超过24h。
材料的松铺厚度与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的比值称为松铺系数。
掌握二灰集料的松铺系数约为1.3~1.5(人工)和1.2~1.3(机械)。
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为最佳含水量(±1%~±2%)。
压路机先轻型(12t)后重型>12t),注意匀速,碾轮重叠。
碾压过程中,及时对二灰砂砾(碎石)层补洒少量水,严禁洒大水碾压。
基层横坡路拱应与面层要求一致。
二灰砂砾(碎石)基层宜采用洒水养生,养生期一般为7d。
严禁养生期通行重型施工车辆。
④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碎石)基层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
配合比、级配、含水量、拌合均匀性、压实度、抗压强度等。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P120P168
7d抗压强度要求
层次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和一及公路
基层(MPa)
0.8-1.1
底基层(MPa)
》=0.6
(五)面层工程
1.沥青面层工程
1沥青路面对材料的一般要求P4-7P5-9
(1)沥青:
稠度、塑性、温度稳定性、水稳定性、大气稳定性力较强。
(2)石料(碎石、砂):
强度和耐磨性能,粗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8%;
粘附性、憎水性;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石料有良好的颗粒形状,针片状含量≯15%;砂应是中砂以上颗粒级配,含泥量<3%~5%;
(3)填充料:
填料应用石灰岩磨制,干燥、洁净,细度达到要求
2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要点P4-7P5-9
(1)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
强度、刚度、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高程符合要求;稳定性;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
(2)施工工艺要点
1)规定:
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主要有粗、中、细、砂粒式四种;上面层粒径不宜超过层厚1/2,中、下面层及联结层不超过2/3。
双层或三层式结构中一层以上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施工准备
①材料经试验合格后选用。
机械需配套并有备用
②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高限。
③配合比设计三阶段:
目标、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还需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定度。
④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m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
①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搅拌厂(场、站)采用搅拌机拌合。
②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搅拌机拌合。
③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④为配合大批量生产混合料,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⑤卸料,防止粗细料分离。
运输中对混合料覆盖,保温、防雨及保护环境。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①摊铺:
对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宜采用两台(含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联合摊铺。
相邻两幅间重叠5~10cm,前后摊铺机宜相距10~30m,且保持混合料合格温度。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10℃时,或其他等级道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均不宜施工。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②碾压和成型:
摊铺后紧跟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阶段。
正常施工时碾压温度为110~140℃;低温施工碾压温度120~150℃。
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65~80℃。
碾压速度慢而匀。
初压时料温较高,不得产生推移、开裂。
应从外向中心碾压,重叠1/3~1/2轮宽。
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利用重力将料往下压,防止推移。
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4-6遍,终压可用轮胎式压路机振动压路机不少于2遍,直至无轮迹。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面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
不得在成型路面上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加强成品保护意识。
碾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③接缝:
摊铺梯队作业时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上面层的纵缝宜安排在车道线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接缝应错位1m以上。
中、下层可采用斜接缝,上层可用平接缝。
④开放交通:
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3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点P4-7P5-9
①拌制、施工温度:
比普通高10~20℃
②混合料宜随拌随用,短时间贮存不宜超过24h温降不应超过10℃
③运输中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间断摊铺。
④摊铺后紧跟碾压,全摊铺宽度上碾压。
振动压路机碾压机轮迹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cm,静载钢轮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少于20cm。
⑤接缝:
a纵向缝梯队摊铺时用热接缝;特殊情况用冷接缝,冷接缝有平接缝、自然缝。
切旧料,刷粘层油再铺新料,搭接10cm一起碾压;
b横向缝-中、下面层平接缝或斜接缝,上面层用平接缝,宜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
骑缝先横向后纵向碾压,要考虑新料的松铺系数
4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P90
P127
1.外观检查要求:
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接缝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面层与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检测项目有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等八项。
其中压实度和厚度是主要检查项目,合格率应达到100%。
2.施工过程检查:
外观、接缝、施工温度、矿料级配、沥青用量、马歇尔试验指标、压实度等。
同时还应控制厚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外形尺寸。
在交工检查、验收阶段,城市道路沥青混合料路面应检查面层总厚度、上面层厚度、平整度(标准差σ值)、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压实度、弯沉等。
抗滑表层还应检查构造深度、摩擦系数摆值等。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平整度采用3m平整度仪测得。
注意压实度测定中标准密度的确定,是试验室马歇尔试验密度还是试验路钻孔芯样密度,标准密度不同,压实度要求也不同,后者要求高。
如对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交工检查验收阶段的压实度代表值应达到马歇尔试验密度的95%或试验路钻孔芯样密度的98%。
5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P120p169
1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砼的定义:
2透层:
为沥青面层与非沥青面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乳化沥青、煤沥青、液体沥青形成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3粘层:
加强沥青层与沥青层、沥青层与砼路面的粘结而设置的沥青材料薄层
2.砼面层工程
1水泥砼路面的构造特点
P7-8
P10-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由水泥混凝土板、基层、垫层组成。
①应具有较高的抗弯、拉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耐磨、抗滑、平整和低噪声的表面特性。
②混凝土板下基层,给混凝土提供支撑,能防止唧泥和错台,抗冰冻和抗渗水,应具有强度和稳定性,表面平整密实、强度均匀、整体性好、防水。
水泥稳定砂砾、石灰煤渣、石灰粉煤灰混合料、石灰土等是整体性较好的基层材料。
③为改善路基湿度状况和提供均匀支撑,并为基层施工提供较坚实和稳定的基础,可在路基顶面铺设垫层。
普通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寿命长、夜间行车条件好、养护费用少、承受交通量大、无污染等优点。
但材料(水泥和水)用量大、有接缝、开放交通较迟、修复困难是其明显的缺点。
2水泥砼路面施工要点
P7-8
P10-12
(1)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①混凝土配合比:
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及拌合物的和易性,在冰冻地区还要符合抗冻性要求。
按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
150mm×l50mm×l50mm作配合比设计,以抗折强度(标准试件尺寸:
150mm×l50mm× 550mm直角棱柱体小梁)作强度检验。
拌合物坍落度宜为1.0~2.5cm。
城市道路的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0。
选定砂率并经试配,确定拌合物的理论配合比,在施工时,根据现场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②搅拌:
实测砂、石含水率,严格控制加水量。
③运输:
城市道路施工中,一般采用连续搅拌车运送。
运输车辆要防止漏浆、离析。
(2)混凝土的浇筑
①模板:
宜用钢模板。
模板应稳固,搭接准确,紧密平顺,接头及模板与基层接触处不得漏浆。
模板内侧面应涂隔离剂。
②摊铺:
板厚大于22cm时,分二次摊铺,下部厚度宜为总厚的3/5。
考虑振实预留高度。
防止拌和离析。
③振动(捣):
对厚度不大于22cm的混凝土板,边角先用插入式振动器,再用平板振动器纵横交错全面振动,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拖平。
混凝土整平时,严禁用纯砂浆找平。
城市道路拉毛、压槽深度应为1~2mm。
④接缝:
伸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
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设置胀缝板并安装传力杆。
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深度为板厚的l/3,缝中应灌填缝料。
纵缝施工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
灌填缝料时,缝壁必须干燥、粗糙。
缝料灌注深度宜为3~4cm,
(3)混凝土养护。
有湿法养护和薄膜养护。
养护时间宜为14~21d。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特殊情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即可开放交通。
3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P91
P127
(1)材料与配合比
①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标号≥P32.5号。
中、粗砂细度模数≥2.5碎(砾)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
②混凝土配合比,以抗压强度设计,抗折强度检验。
控制砼水灰比
(2)常规施工
①严格计量。
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性能和拌合物和易性确定。
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最短时间的3倍。
②摊铺前全面检查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润湿情况及钢筋位置、传力杆装置等。
摊铺厚度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
③控制混凝土振动时间,防止过振。
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少于30s。
混凝土板做面前,应做好清边整缝、清除黏浆、修补掉边、缺角。
做面时严禁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撤水泥粉。
④做好胀缩缝。
胀缝应设传力杆。
应采用切缝法施工缩缝。
⑤为保证混凝土面板质量,要求达到设计强度时,才允许开放交通。
(3)雨季施工
①掌握天气预报安排不下雨时施工。
②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或施工现场搭可移动的罩棚,以便对刚铺筑的水泥混凝土抹面成型。
③勤测粗细集料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4)夏季施工
①严控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其和易性,必要时可适当掺加缓凝剂,特高温时加降温材料(刨冰、冰块等)。
②加强拌制、运输、浇筑、成活各工序衔接,尽量使运输和操作时间缩短。
③加设临时罩棚,避免混凝土面遭日晒,减少蒸发量。
加强养护,多洒水,保证正常硬化过程。
(5)冬季施工【结合六-2-
(2)-4】
应在气温5℃以上进行施工。
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
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5℃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掺入早强剂法。
②原材料加热法:
将拌制混凝土的水加热至65~85℃,或把水、砂、石一起加热至60~70℃,保证混凝土拌制温度不超过40℃。
混凝土摊铺后温度不低于10~20℃,保证硬化质量。
③覆盖法:
在混凝土板上覆盖保温层,减缓热量损失,使混凝土的强度在其温度降到0℃前达到设计强度。
④蒸养法:
局部覆盖蒸养,提高混凝土强度增长所需要的温度。
(六)季节性施工
P92
P130
1道路雨季施工特点及质量控制要求
(1)雨期施工准备
①以预防为主,掌握天气预报和施工主动权。
②工期安排紧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③做好排水系统,防排结合。
④准备好防雨物资,如篷布、罩棚等。
⑤加强巡逻检查,发现积水、挡水处,及时疏通。
道路工程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2)施工特点及质量控制要求
①土路基:
有计划地集中力量,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花或战线过长。
挖方地段要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
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
因雨翻浆地段,坚决换料重做。
路基填土施工,应按2%~4%以上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
②基层:
对稳定材料基层,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
下雨来不及完成时,也要碾压1~2遍,防止雨水渗透。
③面层:
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级 建造 市政 实务 备考 总结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