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考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65894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99.12KB
东莞中考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Word格式.docx
《东莞中考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中考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田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运
大于零度
大于800毫米
平原丘陵
不结冰
湿润区
亚热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
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
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
A
南方
地区、B
北方
地区、
C
西北
地区、D
青藏
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a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b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c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主导因素是地势。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农业
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3.气候:
温度带
干湿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中温带
4.黑土地:
东北平原
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5.黄土地:
黄土高原
和
华北平原
。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农业概况:
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这里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2.不同地形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及熟制:
东北平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
小麦、棉花、水果,两年三熟。
黄土高原:
高粱、谷子、大枣,两年三熟。
3.北方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
①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
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于夏季——春旱严重。
4.解决措施:
①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②修建水库。
③发展节水农业(如种植耐旱作物,改变灌溉方式)。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脉:
东部为C长白山、西部为A大兴安岭、北部为B小兴安岭。
三列山脉间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是由D辽河平原、E松嫩平原和F三江平原组成的。
3.河流:
中俄界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
中朝界河图们江和鸭绿江;
东北平原内部还有辽河、嫩江、松花江。
(在图中画出河流)
4.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
寒冷
,原因是纬度较高,又紧邻着
亚洲北部冬季风源地。
气温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5.
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黑土地
”。
二、农业
1.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农业发展条件
主要农作物
不利条件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③开发较晚,北部地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有利条件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东北三省的农业地位:
东北三省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基地。
3.大面积开荒带来的问题:
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5.湿地的功能:
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6.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①地形: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②气候:
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③河流:
河流较多,灌溉便利。
④人文条件: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⑤科学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的工业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
2.东北三省的重工业部门:
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
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
3.东北三省重工业分布特点:
靠近原料产地。
4.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条件:
①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丰富,为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交通:
海陆交通便利。
③发展历史:
东北三省重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
5.工业中心:
沈阳——机械工业;
大连——造船工业;
长春——汽车工业;
鞍山——钢铁工业;
抚顺——煤炭工业;
大庆——石油工业;
伊春——木材工业。
6.东北重工业基地发展滞后的原因: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7.解决措施:
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部分在陕、晋、甘、宁境内;
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填图)
2.黄土风情:
安塞腰鼓、信天游、窑洞等。
3.黄土高原的成因:
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4.证据:
①“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戈壁—沙漠—黄土)”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5.地表景观:
塬、梁、峁、川。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①植被:
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②土质: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③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地形:
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2)人为因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2.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如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生态环境恶化。
②泥沙下泻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的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三、水土保持
1.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等。
2.生态建设的效果:
①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②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1.位置:
大致位于40°
N,116°
E;
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以平原为主。
3.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4.河流:
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
自西北向东南流,注入渤海。
5.气候:
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北京的地位(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文化中心:
有上百所高等院校、各类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有许多的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
3.国际交往中心:
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
三、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的名胜古迹:
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2.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北京还有世界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①城市规模扩大,兴建卫星城。
②重点功能区的建设(如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③形成了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2.北京是的发展目标: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3.北京四合院:
既不能全部拆除,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合理保护和修缮。
因为北京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是北京特有的城市风貌。
4.北京的“城市病”:
人口过多,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5.治理北京的“城市病”措施:
①控制北京市人口数量;
②兴建新区,建设卫星城;
③执行环境保护法,控制污染;
④控制车流量,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⑤执行限购令,扼制房价上涨;
⑥节约用水、用电、用地;
⑦植树造林,增加就业岗位。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一以南,以东,南临。
2.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盆地和山地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丘陵、低山和平原,沿江有面积较大的三角洲和平原。
主要地形区有:
山地丘陵平原
3.气候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带和热带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气温在30之间,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
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
本区的气候特征雨热同期。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植被类型)。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形条件:
平原地区,,,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
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丘陵和。
(2)气候条件:
南方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
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主要水果有柑橘、、;
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等。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__游地区,濒临____海和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市、____省南部、____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
地形以为主。
地势,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成都平原被称为“”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__长江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内陆___地区;
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南北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_远洋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气候:
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
(1)目前,__长三角洲_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长三角州_____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_南京___、_杭州_____,还有__苏州____、_扬州___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3)___上海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___最大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综合性____工业城市。
(4)上海不仅对__长三角____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__长江沿岸____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
借助发达的__高速铁路____和_高速公路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水乡风光_____和深厚的_历史积淀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利、服务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
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__苏州园林____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__杭州西湖____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______遗产。
(2)水乡风貌:
江苏的__周庄____、__同里____。
浙江的__乌镇____、__西塘__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澳门
1、区域概况
香港
澳门
位置
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
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市。
组成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人口密度
地狭人稠。
解决办法: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回归时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支柱产业
以转口贸易为主
博彩旅游业
美称
东方之珠、购物者天堂
海上花园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东方明珠
(1)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__人多地狭____________;
有利条件:
_交通便利_____________。
(2)经济地位: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_自由贸易港______,也是重要的__金融中心_____、___贸易____、___信息服务____及__航运_____中心。
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_。
2.优势互补
(1)举例说明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模式——“前
店后厂”
“店”指__________,“厂”指_____________。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盈利较多的是_________。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
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西隔海峡与省相望,北临海,南临海。
由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小岛组成。
全省总面积为约为36000平方千米。
3.自然环境:
(1)地形:
以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
(2).气候:
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气候,只有南部是气候。
(3)河流:
台湾岛上河流__短急_____,水能__丰富_____。
二、经济与人口
1.资源:
台湾美称
含义
海上米仓
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
东方甜岛
盛产甘蔗,制糖业发达。
水果之乡
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如香蕉、菠萝等。
森林之海
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脑王国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东南盐库
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
美丽宝岛
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如玉山、日月潭等。
富饶宝岛
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2、出口导向型经济
经济:
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
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
海岛多港口。
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
政策支持,吸引外资。
工业分布特点:
分布在西部平原沿海地区地区。
★原因:
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开发历史悠久。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海运便利
(4)主要城市:
台北是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台湾最大(第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和最大的工业中心。
新竹是台湾的“硅谷”。
(5)台湾人口2200多万,绝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带。
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97℅,他们大多是移民的后代。
少数民族主要是。
第八章西北地区
1读图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山脉A_______B_______C______D______盆地E_________F___________
河流G_______L_________H_____平原I______走廊J______高原K_________沙漠
2在课本中找出下列内容,并填空
⑴西北地区大体位于长城-______山-________山-_______山一线以北.
⑵_____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表现出__________逐渐减少,为什么?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降水最少的的地方是_______盆地西部的_______.
⑶西北地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该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是属于_____(季风区或非季风区),降水_____,气候干旱.
⑷本区自西向东自然景观大致呈现由______向_________到_____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西北地区_______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牲畜以耐渴的______为代表.
⑹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本区的农业以______农业为主,天山山麓、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主要依靠______水进行灌溉,河西走廊依靠______和______水进行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依靠_____水进行灌溉.
⑻本区矿产资源丰富,比如_________的稀土矿、金昌的____矿,_________和______的石油,______和石炭井的优质煤等等.
三探究讨论
探究一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自然经济的关系
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挡,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本区的自然特征以_____为主.
⑴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大面积的沙漠.
⑵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河流稀少,多为______河,湖泊多为_______湖.
例1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有“三山夹两盆”之说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被誉为“塞外江南”D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平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
例2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化和地下水发展成灌溉农业的是()
A河套平原 B河西走廊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探究二 西气东输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强基础建设,国家修建长4200千米“西气东输”
管道,将新疆的天然气东送,经过甘、宁、陕、晋、豫、皖、苏等省(区),最后到达上海,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的居民和工业用气。
(1)、在“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省(市、区)中,
(1)、在“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省(市、区)
中,面积最大的是 ,经济最发达的
是 。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西起,
东到城市A,沿途经过的地形区有:
G盆地、E高原、D高原、华北平原、平原。
(3)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青藏高原.
(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邻国:
位于我国的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主要包括、及四川省。
主要邻国有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缅甸。
2、地形与河流:
(1)、地势: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第阶梯上,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2)、地形:
主要地形区高原,盆地。
该地区地形的显著特征
“”
(3)、河流:
、、等许多大河都发源于该地。
分析这些河流发源于该地区的原因。
3、气候
(1)、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其特点是。
(2)、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该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什么特点相适应?
(二)、农业
1、畜牧业
(1)、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在这种独特的条件下,生长着、、
等优良畜种。
2、种植业
(1)、青藏高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
该地区人们的主食是。
(2)、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谷地和谷地。
原因?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江河的源地
(1)、位置:
位于青藏高原的部,北部与省相邻。
周围被山脉、
山脉、山脉环抱。
(2)、、、发源于该地,被誉为“”,最初的水源来自和的融水,和是天然的调蓄器。
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最集中的地区,该地的珍惜动物有、、等。
(2)、问题与原因
由于全球、导致、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同时
、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有、
、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3)、治理与保护
①、国家设立保护区。
②、退耕还林,、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和保护工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莞 中考 地理 年级 下册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