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6315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16MB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建材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材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5年产量是4.2亿重箱,2012年达到7.6亿重箱,年平均增长13%。
发达国家玻璃增长一般是在2-3%,中国速度远超发达国家,连续22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50%以上。
中国加工玻璃年均增长率比较高,达到20%-30%。
中国浮法玻璃比例由2005年的73%增至2012年的89.9%,浮法单线规模由461吨每日增
至575吨每日。
目前国外最大生产线规模是1100吨每日,我国家已经做到了1200吨每日。
平板玻璃加工由25%增加到40%,已形成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深加工玻璃产品。
(3)平板玻璃出口增长有限,加工玻璃出口增长较快
2005年平板玻璃出口只有4.55亿美元,到2012年达6.13亿美元。
从2005年到2012年出口比例增加不大,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协会、国家层面一直建议属于能源资源消耗大的产品不要以原材料促进产品出口。
2008年税目调整,国家将平板玻璃出口税目由原来的13%降到5%,此后又从5%去掉退税。
国家和协会支持加工玻璃出口。
从2005年到2012年加工玻璃出口基本上翻了一倍,由10亿美金到2012年涨到21.7亿美金。
除了国家支持出口以外更大的一个原因是,整个加工玻璃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了,性价比较高也促进了整个出口量的增加。
生产线的分布情况:
浮法玻璃企业有86家,拥有生产线274条,现有213条线在运行,还有60多条线冷修。
由于产能过剩,有一些线冷修完了没有再投产,目前的产能的利用率不到70%。
从生产线的分布来看,华东跟华北最集中,华东大约集中了89条线,华北集中了83条线,华北大部分线在沙河,整个沙河拥有30多条生产线,相对来说比较集中。
目前可能没有生产线的就是西藏、宁夏,其他的地区都有生产线。
(4)市场需求逐步在向优质浮法玻璃靠拢
浮法玻璃工艺已经是一个主导的产品工艺,随着这几年市场需求、技术的提升,优质浮法玻璃比例也不断的在提高。
从2005年到2012年优质浮法玻璃由23%提高到35%。
2012年统计局对外数据是行业盈利0.9亿,实际上行业是亏损。
但是在去年经营过程当中质量好的企业比普通的浮法玻璃所受影响小很多。
2013年上半年优质浮法玻璃基本都是盈利,而普通的浮法玻璃基本上是在持平和亏损。
市场的发展逐步的在向优质浮法玻璃靠拢。
(5)玻璃加工率持续上升,未来品质的竞争是关键
我国加工玻璃的加工率虽然占了整体产品的40%,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5%,更低于发达国家的70%。
我国钢化玻璃2012年大概接近3亿平米,夹层1亿平米以上,中空玻璃大概3亿平米以上,Low-E中空玻璃大约1.2亿平方米。
目前来看玻璃加工率不断提高。
由于产能过剩,短期内我国的加工玻璃加工率会上升,明后年加工玻璃也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
行业内充分认识到目前增量发展已经不可持续,今后不是量的竞争,而是品质的竞争。
(6)国内外玻璃装备差距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和精度
玻璃装备制造的情况看,国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设备相比,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在稳定性、精密度上。
目前整个玻璃行业的产能大约80%是国产设备,20%左右进口。
2、玻璃行业发展趋势:
超薄、超厚、超大、超白
在玻璃应用领域还没有非常好的替代产品,而且玻璃通过内部改性、表面改性和替代一些其他产品,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玻璃行业还是一个朝阳性的行业,未来在新能源、信息网络、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实际上仍能大规模应用。
原片将朝着超薄、超厚、超大、超白等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超薄玻璃大量的靠进口,仍然有较大替代空间。
最近玻璃工业协会与建设部在协商考虑把玻璃作为结构材料。
如果说玻璃能作为一个结构材料,那么它就会朝超厚、超大去发展。
(1)产业政策发展导向,大规模需求态势仍将持续
1)玻璃工业传统应用领域将向节能环保的发展。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节能将进一步推进,同时太阳能应用将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为绿色玻璃产品呈现广阔的市场。
“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意见里边就把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奖励,提到了玻璃行业综合技术的实施推广,推动玻璃行业的进步。
2)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
国务院的文件对高新技术,包括玻璃、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一些税收的优惠和财政的支持,为玻璃行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提供了驱动力。
3)国家经济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些经济战略的实施不但为玻璃行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而且将极大促进玻璃行业向小城市发展,为玻璃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奠定了基础。
此外新型城市化建设也离不开玻璃,特别是节能玻璃。
(2)行业布局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玻璃产业布局向着靠近市场的终端,靠近能源基地,靠近资源基地,靠近交通枢纽区域集中。
大企业之间协调发展的方向逐步在得到优化。
通过大企业集团重组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再是以加工玻璃发展为核心,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浮法玻璃,适合建筑节能的汽车玻璃以及电子玻璃。
(3)技术创新促进发展
最近行业协会提出来发展浮法玻璃二代,目前拥有浮法玻璃二代技术的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一个是英国的皮尔金顿,二是美国的PPG,三是中国的洛阳浮法。
但是中国的洛阳浮法和皮尔金顿、PPG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未来制定玻璃标准会从主要产品的节能和寿命方面考虑。
(4)促进节能减排,走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发展之路
首先是生产环节当中的节能减排。
包括:
全氧燃烧技术、余热发电、脱销等。
全氧燃烧主要在于成本较高,如果将来成本下降,全氧燃烧仍有发展空间。
目前40%的生产线已经安装了余热发电,未来这一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国内玻璃行业脱硝的技术难度比较大,脱硝700毫克是作为一个参考值。
目前协会跟环保部协商,未来可能进行强制环保治理。
其次是以绿色化产品作为下游领域节能,包括Low-E玻璃推广。
在国外发达国家,Low-E玻璃应用占比达到70%-80%,但是我们国家只有10%。
Low-E玻璃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是国家的一些政策还不配套。
监督部门尚未能够制定一些评价的系统来约束企业的节能减排。
(5)加快对外贸易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内的加工玻璃虽然有一些增长,但是还是以物美价廉为主,在国外加工玻璃的附加值是原片的5倍,但是中国加工玻璃附加值只有2.5倍。
从行业协会角度来讲,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
目前优质的浮法玻璃,特种玻璃还需要进口,但是普通的浮法玻璃,特别是建筑领域浮法玻璃,严重过剩。
要消化和化解产能过剩,一是扩大玻璃的应用领域,二是加大出口。
3、玻璃新型材料:
Low-E、超薄、光伏玻璃
玻璃新型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个是具备生产和技术条件,形成一定规模的领域,如低辐射镀膜玻璃和超白玻璃、超薄技术、光伏光热玻璃等。
此外还有一些规模小的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领域,如防火基板玻璃、防辐射玻璃、导电玻璃、飞机与高速列车风挡玻璃、纳米及微晶基板玻璃等。
(1)Low-E节能玻璃空间广阔,有待政策配套
现在整个建筑能耗占了全社会能耗的30%,门窗占了建筑的50%,门窗中玻璃的能耗又占门窗能耗的70%。
所以玻璃对整个建筑的节能是至关重要的。
今后如果将整个建筑节能列入强制验收以后,节能玻璃,包括Low-E节能玻璃使用量可能就会上升。
从装备水平看,我国Low-E生产线的技术指标和国外差距不大,Low-E发展趋势、速度快慢主要看政府政策配套(部分在线Low-E有中国有自主技术创新以外,离线Low-E生产线都是国外引进的)。
(2)光伏玻璃仍有前景,但短期蛰伏
光伏行业今后仍是有前景的行业。
目前行业遇到的困难一是政策的困难,二是技术困难。
目前整个光伏的发展还是靠政府的补贴,也就是由于政府的补贴使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政府的补贴退出给行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其更深层次原因是是技术没有大的突破,发电成本高,转化率低。
以比较成熟的单晶硅为例,转化率最高为20%左右。
薄膜的转化率仅为6-12%。
(3)超薄玻璃短期需求缺口大,技术壁垒高
超薄玻璃在国内今后需求量较大。
未来超薄玻璃在显示器、手机用触摸屏、家电等领域都会大规模应用。
超薄玻璃盈利水平较好,但是目前仍有技术瓶颈。
目前超薄玻璃技术基本上控制在康宁、旭硝子等几家大的外国公司手中。
我国引进了一部分也都是低代的技术(现在是4.5代,我们的技术创新在向5代、8代靠拢,但是难度较大)。
国内洛玻、南玻前期在技术上都做了很大投入。
传统的制造企业去做这种高端的产品,除了技术以外需要在管理上、在理念上有所转变。
虽然最近这两个企业超薄的盈利都还不错,但是从整体管理上,还需要有所提高。
二、玻璃纤维行业:
玻纤制品发展是行业未来亮点
1、玻璃纤维概括:
品种繁多,复合应用后空间广
(1)市场空间大和技术进步带动玻璃纤维快速发展
过去二十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的销售额从10亿增长到1000亿。
在建材的战略发展规划中玻纤与水泥、玻璃一起形成建材的三大支柱产业。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玻纤行业完善池窑技术,大力发展制品加工的要求。
玻纤行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其作为高性能材料,市场空间大。
玻纤快速发展另一个因素是因为池窑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
以池窑拉丝为例,过去池窑法拉丝一台机子200个孔,一个人看两台,共400孔。
现在的池窑法拉丝一台8000孔,一个人可看20台,共160000孔。
生产力提高了400倍。
中国玻纤的生产工艺提升以及人工成本低导致过去十年全球产能往中国转移。
(2)纤维品种繁多,复合应用是关键
玻纤制品有两万多个品种。
目前中国100多家企业仅仅做出一万种。
玻璃纤维不能单独成制品使用,只可以复合使用。
因此玻纤行业只有跟下游行业去合作,才能大规模发展。
行业准入标准不断提高。
玻纤行业协会2007年以来颁布了有两轮公告。
第一轮公告是进行技术改造的公告,要求一些企业提升改扩建。
第二轮公告是禁止改扩建公告,并且推出了准入制度的行业标准。
行业协会规定玻纤企业生产中污水的零排放。
玻纤行业准入明确规定,各省市玻纤必须备案后报工信部,并委托中国玻纤工业协会进行专家审议。
行业的进入门槛不断得到提高。
(3)未来的主要推广领域是汽车、风电、建筑
汽车等领域玻纤使用比例远比国外低主要在于产业配套尚未形成。
目前中高档车内室件中20%的材料是玻璃纤维,但是国内中高档汽车均为合资品牌。
国家虽然要求合资企业中零部件必须达到10%的国产化,但具体执行仍然困难。
实际上合资企业玻纤零部件均通过国外系统配套采购。
假设中国玻璃纤维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能够按国外的水平,那么玻纤行业需求将有极大的提升。
假设一辆汽车平均消耗50公斤的玻璃纤维,全国一千万辆车,将新增50万吨市场规模。
玻纤在风能领域这几年的发展较快。
北京玻钢院以及连云港玻钢两大企业均达到20多个亿的销售,未来仍较有前景。
玻纤在工程建设,如桥梁、隧道、高速铁路、建筑模板等仍有应用空间。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模板中替代钢板,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重量。
2、近期行业的形势:
短期刚性需求差,电子布产能有望快速提升
(1)下半年刚性需求均较差,稳定价格是主要目标
行业1-5月份整体形势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前5个月行业销售额增长14%,利润增长16.2%。
下半年来看,不管是欧美还是中国刚性需求均较差,因此工业产品价格不可能具备涨价的基础。
此外玻纤行业还面临去库存问题。
今年上半年玻纤价格上涨200-300元/吨,维持目前价格是下半年任务。
行业现有冷修产能41万吨。
下半年各家企业如能达成一致不再点火,价位仍有望保持合理。
(2)今年电子布产能上升较快
国内电子布大部分进口自日本台湾。
今年行业协会鼓励国内企业发展电子布进行进口替代。
预计2013年投产三万吨电子纱,另外上线800台世界最先进的织机,预计新增两亿平米的电子布。
3、玻璃纤维未来发展趋势:
制品发展是行业未来亮点
(1)发展制品加工是玻纤行业去产能的关键
2013年行业内外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企业需要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寻找机遇。
行业协会认为目前的产能过剩约10%,只要不再扩张池窑产能,需求增长就能逐步消化产能。
未来关键是引导龙头企业向制品加工领域转移。
玻纤行业今后的出路就在制品加工,单纯的池窑产量扩张将使得玻纤行业和水泥玻璃陶瓷一样的产能过剩。
目前池窑拉出丝以后有两万个高附加值的品种有待于加工,制品领域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2)产品结构从热固向热塑转变
国外发展来看,热玻纤塑型性增强材料由于可回收,是环保产品,目前占玻璃纤维应用的60%。
中国热塑仅仅只占玻璃纤维应用的20%。
热塑型增强材料在国内没有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界线。
热塑属于塑料范畴,归属于化工行业;
而热固属于建材行业。
建材行业这些年发展的玻纤产品主要是热固性增强材料。
玻纤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是热塑性增强材料。
玻纤围绕着热塑性增强发展,可以应用于汽车、电冰箱、洗衣机等下游市场。
玻纤热塑性增强材料只要把成本降下来,寿命延长,就可以形成对传统材料的替代。
技术角度而已,就是增加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
目前国内现有含量只有15%-20%,而在国外复合材料中玻纤含量有高达50%,未来发展的空间仍很大。
(3)中国玻纤制品领域有望出现有较大规模的企业
玻纤池窑领域的产能已经转移至中国,目前世界五大玻纤企业中有三个是中国企业。
玻纤制品加工领域中国尚未出现较大规模企业,但目前已经逐步出现这样的趋势。
国内个别制品加工厂销售额已经突破20个亿,企业围绕制品加工领域实现技术的全方位突破。
比如常州某企业,目前做热塑性板材,准备申请上市。
此类企业一旦有所突破未来成长仍值得期待。
三、新型防水材料行业:
防水材料龙头企业将逐步胜出
1、防水材料行业现状:
应用范围拓宽带来成长,行业分化已现端倪
建筑防水已经从单纯的房屋建筑的防水,也即屋顶、外墙、地下室等单纯的房屋建筑防水领域向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地铁、机场、码头、隧道、涵洞,垃圾填埋处理等领域发展。
建筑防水材料是建筑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行业的总产值约1500亿。
建筑防水材料在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份额可能会占到总销售收入的40%-50%。
防水材料承担混凝土的防护作用,随着混凝土更多用于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防水材料的使用范围也随之拓展。
建筑防水关乎建筑安全、建筑节能、环境保护。
建筑渗漏是国家长期的建筑通病。
建筑的安全是来自于建筑的主体—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本身没有防水功能,在长期的雨水下,钢筋混凝土会发生锈、开裂,主体功能发生问题。
因此建筑防水对房屋主体安全至关重要。
建筑防水也关乎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我们国家的国策,任何保温材料在受水和受潮的情况下性能都会有非常大的折扣。
建筑防水也关乎于环境保护,包括垃圾填埋、环境处理,包括尾矿处理等行业都需要防水处理。
建筑防水重要性认知程度不断提升。
国家在建筑材料里面仅两个产品需要国家行政许可证:
1、水泥(关乎于建筑主体结构安全),2、防水建材(保护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不受侵害的)。
建筑防水作为隐蔽工程,不外露,以往重要性不被认识。
四万亿的投入使得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码头、垃圾填埋场等工程中开始大量使用防水材料。
人们对防水重要性认知程度不断提升。
产品结构以防水卷材为主、以防水涂料为辅。
卷材占行业产品的70%的份额,涂料类占30%份额。
主材里面是以卷材为主,卷材里面还包括SVS和自粘卷材和高分子卷材,这些新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9年以后行业快速增长,产能面临过剩压力。
行业从2009年到2012年发展迅速,每年增幅大幅提升。
2009年以前获得防水建材许可证的企业约800家。
到2013年,获得防水建材许可证的企业家数几乎增加一倍。
四万亿刺激政策带来防水行业新的投资,同时也带来了行业的产能过剩。
国外防水企业最近几年在华投入加快。
美国是全世界防水企业规模最大的一个国家,排名前五家的防水企业在中国都有相应的销售和投资,有的在中国开始投资建厂,有的收购了中国防水企业。
外国防水企业也在加大原料以及其他的一些上游产品原材料上的投资力度。
龙头企业逐步脱颖而出,行业分化已现端倪。
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防水企业分化程度较大。
大的龙头企业盈利还在增长,而中小型企业出现了亏损。
2012年排前20的企业收入增长20-30%,但是小企业收入下降较多。
近几年出现了较大的防水行业上市公司东方雨虹,销售收入超过五亿的企业家数也超过10家。
东方雨虹作为领头羊已经明显超出其他排名前十的企业。
2012年东方雨虹主营业务收入29亿元,而行业前十平均仅为8.5亿;
东方雨虹净资产12亿,而行业前十平均仅为1.9亿;
东方雨虹净利润约是行业前十平均的四倍左右。
2、防水材料行业挑战:
集中度低、环保约束日益增加
集中度低,行业竞争激烈。
防水材料行业门槛较低,导致小企业林立。
行业中大概有三千家的企业,其中最大的东方雨虹,一年收入仅30多亿,占到1500亿的比例仅为2%。
行业前50名的总销售收入可占不到行业总销售收入的20%。
在2012年以后经济开始下滑,很多企业都是以低于成本价的参加招投标,恶性竞争日益激烈。
上游原材料沥青价格最近十年涨了五倍,但防水材料最近十年仅仅涨了20%,充分说明了行业竞争激烈。
面临质量监管从严和重塑社会诚信的挑战。
无证生产,假冒伪劣等行为使得行业价值和行业信誉被严重地毁损。
国家质检总局连续三年把防水材料列为重点监管的行业。
质量监管从严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大的挑战,但对大企业、对规范运作的企业则是利好。
面临节能环保和约束性产业政策的挑战。
政府充分认识到和沥青相关的产业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并已经做出相关的产业布局方面的调整。
北京现在已经规定2015年前所有生产沥青的企业要迁出北京市。
很多地方防水产业只能进在化工园区生产。
企业会遇到搬迁、新建、征地会等相关问题。
3、防水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龙头企业逐步胜出
(1)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龙头企业结盟大地产商模式日渐成熟
从市场效应来看,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带来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很多大型的基础设施、政府工程,包括高铁、地铁工程,招投标项目,中标的都是大企业,排名前20的企业几乎囊括了所有能公开查到的招投标项目。
目前地产商出于对房屋品质的考虑开始把最低价中标的方式由全市场的范围缩小到战略合作伙伴里。
即在全国排名前五或者前十的企业之中,选三到五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2011年大的房地产商开始执行结盟策略,2012年基本上就已经形成趋势。
现在几乎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公司都有防水材料的战略合作伙伴。
东方雨虹有50多家房地产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并且设立专门队伍负责该项业务。
现在龙头防水材料企业销售收入的30-40%来自于战略合作项目。
(2)龙头企业通过营销模式创新、加大物流投入,产业链延伸实现持续成长
未来龙头企业可通过商业策略和组织结构创新,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具体如:
1、营销渠道拓展:
包括直销、代理商、门店专营、重大项目合作。
2、价值链的延伸:
包括沥青,包括胎体等。
3、物流配送能力提升:
做大量物流,为直销、代理、全国销售做物资的准备。
(3)准入门槛逐步提高,绿色建筑带来行业发展新方向
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建筑防水卷材准入条件。
准入条件的发布就意味着行业门槛正式建立。
除了产能的门槛增加,准入条件更多的提到了节能、环保、安全、社会责任等。
这些准入条件将在以后的政府招投标中提供准入门槛。
此外,防水建材实施许可证细则2013年做了修订,5月1号正式实施。
实施许可证对现场工艺、装备、质量管理均有较多的核查。
国务院近期发布2013年1号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2014年起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
未来符合二星、三星绿色建筑的开发商会获得较多的政府补贴。
以上海为例,厂商最高可以拿到每平米60块钱补贴。
(4)新技术开启防水材料行业的新未来
一些新的技术,包括光伏发电一体化太阳能屋面、种植屋面等将成为防水材料行业发展的新领域。
光伏一体化太阳能屋面利用屋面发电。
此种技术属于分布式发电,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今年开始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都开始接受分布式发电方式。
太阳能屋面系统对防水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种植屋面把屋面作为一个抑制热导的最佳场所可能是城市的发展方向。
二氧化碳、颗粒物使城市地区的温度会高于其他地方,形成热导。
通过屋面绿化可有效降低热导效应。
但是屋顶绿化的前提是保证屋顶的安全,保证不会根穿刺,不会漏水。
种植屋面是非常大的新防水技术市场,未来将随着新技术政策逐步推广。
四、新型装饰装修材料行业:
装修材料呈部件化
1、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门类多、更新快、发展潜力大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是用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所有建筑材料的统称。
是集材性、工艺、造型设计、色彩、美学于一体的材料,是品种门类繁多、更新周期最快、发展过程最为活跃、发展潜力最大的一类建筑材料。
它发展速度快慢、品种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款式的新旧、配套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物装饰档次的高低,对美化城乡建设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至“十一五”末期,行业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成为我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对实体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促进内需发展的行业之一。
2、重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石膏板
(1)石膏板发展历程
纸面石膏板主要是用作于建筑吊顶。
石膏板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一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为自主研发的第一条年产4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到八十年代初,原建材工业部在几个新型建材基地投资建设12条年产400万平方米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八十年代初,北新建材从德国KNAUF公司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2000万平方米的纸面顺便自动化生产线,使我国纸面石膏板生产装备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伴随着我国墙体材料改革的推广以及建筑业的发展,纸面石膏板的市场需求日益强劲,山东泰山石膏板集团独树一帜,以投资省、见效快的理念,在全国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材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