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筋和抗扭筋.docx
- 文档编号:2096285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53.99KB
构造筋和抗扭筋.docx
《构造筋和抗扭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筋和抗扭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造筋和抗扭筋
一、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加密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
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加密的规定也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层柱子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
梁端的加密区长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
柱子加密区长度一般区1/6每层柱子的高度。
但最底层(一层)柱子的根部应取1/3的高度。
对于特别情况下的柱子还应全部加密。
详细的可以参看《抗震设计规范》。
简支梁两端,1.5倍梁高处,悬挑梁全段加密
03G101-1平法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钢筋工把它们称为“腰筋”。
所以,就其在梁上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
其构造上的规定,正如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所规定的,在梁的侧面进行“等间距”的布置,对于“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来说是相同的。
“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关于“拉筋”的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
即: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只是给出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
例如,梁箍筋的标注为φ8@100/200
(2),可以看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筋间距为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是错误的理解。
不过,在前面的叙述中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拉筋的规格和间距”是施工图纸上不给出的,需要施工人员自己来计算。
2、然而,“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更多的是它们的不同点。
(1)“构造钢筋”纯粹是按构造设置,即不必进行力学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条指出: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上述规范中的规定,与03G101-1图集是基本一致的。
之所以说是“基本”一致,就是说还有“不一致”的地方,前一阶段在网上论坛曾有过争论。
那就是关于hw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5.1条规定:
hw——截面的腹板高度:
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工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而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的图中,把hw标定为矩形截面的全梁高度——这与“有效高度”是有点儿差距的。
按道理,当标准图集与规范发生矛盾时,应该以规范为准,因为标准图集应该是规范的具体体现。
不过,这是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施工部门来说,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是由设计上在结构平面图上给出的,施工部门只要照图施工就行。
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并没有给出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这是03G101-1图集不同于先前两个版本的地方。
因为构造钢筋不考虑其受力计算,所以,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2)“抗扭钢筋”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根数的。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l(非抗震)或LlE(抗震)。
对抗扭构件的箍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2条指出:
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一个梁的侧面纵筋是构造钢筋还是抗扭钢筋,完全由设计师来给定:
“G”打头的钢筋就是构造钢筋,“N”打头的钢筋就是抗扭钢筋。
构造与抗扭的区别除了上面说的,最主要是他们的锚固长度不一样。
施工中需要加以区别。
正如前面所说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的锚固长度是不一样: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锚固长度为15d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对于端支座来说,就是:
伸到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再弯15d的直钩,并且保证其直锚水平段长度≥0.4LaE;对于中间支座来说,就是锚入支座≥LaE,并且超过柱中心线5d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有地下室时,底层柱为一层柱)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框支柱,取全高。
5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加密箍加在梁的1/3跨内.具体要查施工图和平法
二、钢筋平法解释
问:
为什么梁的箍筋要使用“大箍套小箍”?
答:
过去,在“多肢箍”(例如4肢箍)的施工操作时,常常使用“等箍互套”的方法,即使用两个尺寸相同的双肢箍交错相套形成一个4肢箍。
前面讲过,当梁承受扭矩时,沿梁截面的外围箍筋必须连续,只有围绕截面的大箍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此时的多肢箍要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状。
如果梁不承受扭矩(仅受弯和受剪),可以采用两个相同箍筋交错套成四肢箍,但采用大箍套小箍能够更好地保证梁的整体性,且材料用量并不增加。
前面的话,是在2003年03G101-1图集推出不久时讲的。
但是在2003年11月03G101-1图集再版时,在第62-65页增加了“注1”写道:
“当箍筋为多肢复合箍时,应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
”
从而明确地推行“大箍套小箍的形式”。
并且,在后来出版的04G101-3图集(筏形基础)中,也明确地提出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而且画出大箍套小箍的示意图。
问:
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
1、“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钢筋工把它们称为“腰筋”。
所以,就其在梁上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
其构造上的规定,正如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所规定的,在梁的侧面进行“等间距”的布置,对于“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来说是相同的。
“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关于“拉筋”的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
即: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只是给出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
例如,梁箍筋的标注为φ8@100/200
(2),可以看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筋间距为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是错误的理解。
不过,在前面的叙述中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拉筋的规格和间距”是施工图纸上不给出的,需要施工人员自己来计算。
2、然而,“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更多的是它们的不同点。
(1)“构造钢筋”纯粹是按构造设置,即不必进行力学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条指出: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上述规范中的规定,与03G101-1图集是基本一致的。
之所以说是“基本”一致,就是说还有“不一致”的地方,前一阶段在网上论坛曾有过争论。
那就是关于hw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5.1条规定:
hw——截面的腹板高度:
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工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而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的图中,把hw标定为矩形截面的全梁高度——这与“有效高度”是有点儿差距的。
按道理,当标准图集与规范发生矛盾时,应该以规范为准,因为标准图集应该是规范的具体体现。
不过,这是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施工部门来说,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是由设计上在结构平面图上给出的,施工部门只要照图施工就行。
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并没有给出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这是03G101-1图集不同于先前两个版本的地方。
因为构造钢筋不考虑其受力计算,所以,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2)“抗扭钢筋”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根数的。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l(非抗震)或LlE(抗震)。
对抗扭构件的箍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2条指出:
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一个梁的侧面纵筋是构造钢筋还是抗扭钢筋,完全由设计师来给定:
“G”打头的钢筋就是构造钢筋,“N”打头的钢筋就是抗扭钢筋。
问:
为什么“上部通长筋”为梁集中标注的必注项,而“下部通长筋”为集中标注的选注项?
答:
1、首先讲“为什么上部通长筋为梁集中标注的必注项”
框架梁不可能没有“上部通长筋”。
因为框架梁在设计时要考虑抗震作用,根据抗震规范要求至少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4mm的上部通长筋。
(这两根上部通长筋绑扎在箍筋角部。
)
由此可见,上部通长筋系为抗震而设,基本上与跨度及所受竖向荷载无关。
2、再看看“为什么下部通长筋为梁集中标注的选注项”
然而,下部通常筋系为抵抗正弯矩而设,与竖向荷载和跨度有直接的关系。
这和梁的支座负弯矩筋有点儿类似,支座负弯矩筋是为抵抗负弯矩而设的。
所以,从归类来讲,下部通长筋与上部支座负弯矩筋为同一类,而与上部通长筋不属一类。
因此,将下部纵筋定为“原位标注”的必注项、“集中标注”的有条件的选注项。
在实际工程中,各跨梁的下部纵筋的钢筋规格和根数不一定相同,当它们各跨不同的时候,就不可能存在“下部通长筋”,例如03G101-1例子工程的KL5,就不可能有下部通长筋。
只有在各跨梁的下部纵筋存在“相同部分”时,例如03G101-1例子工程的KL1,4跨梁的下部纵筋存在“5φ25”的相同部分,才有可能在集中标注中定义“下部通长筋5φ25”。
问:
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架立筋”?
如何使用?
答:
顾名思义,“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
如果该梁的箍筋是“两肢箍”,则两根上部通长筋已经充当架立筋,因此就不需要再另加“架立筋”了。
所以,对于“两肢箍”的梁来说,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2φ25”这种形式就完全足够了。
但是,当该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就不能标注为“2φ25”这种形式,必须把“架立筋”也标注上,例如标注成“2φ25+(2φ12)”这种形式,圆括号里面的钢筋为架立筋。
架立筋的根数=箍筋的肢数–上部通长筋的根数
架立筋与本跨两端支座负弯矩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见03G101-1图集第54页)
下面我们以一个“等跨”梁为例说明“架立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造 抗扭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