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6231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70.49KB
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枫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5本文中的有关名词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是采用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次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化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业。
它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
1.2项目可行性的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划案)
1.2.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2.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
川府发[2005]38号
1.2.6《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
川办发(2008)52号
1.2.7《成都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关于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指导意见通知》
成办函(2010)65号
1.2.8《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非农资金投资农业领域的若干意见》
成府发(2010)23号
1.2.9关于印发《成都市青白江区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专项基金募集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青府办发〔2010〕29号
1.3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1.3.1项目提出的背景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
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
在我国,正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发展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2投资的必要性
发展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国家高度重视现代穿凿的发展,2004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而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发展穿凿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形式紧迫。
第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穿凿、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资源耗费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牺牲环境向保护、建设环境转变,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资源一次消耗到多次利用、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第二、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
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
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
上述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三、农业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
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
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
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
,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四、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调整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善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
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
“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的影响。
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第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
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以往的单一追求高产、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顾生态环境后果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行不通的。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
第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为公司进入新产业提供了商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
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
但是我国农业的基础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在全球粮食趋紧的今天,粮食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提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涉农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公司进入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商机。
总之,农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减少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而且直接创造农业经济效益。
推行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3、3项目主要情况介绍
该项目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内部循环模式。
项目依托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龙门桃花山(丹麦)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建设集现代生物质能源、农产品初加工、生态农业园为一体的现代穿凿循环经济发展区。
项目以现代农业的至高点,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切。
项目总体规划面积300亩。
拟建高蛋白维生素蚯蚓养殖园及高标准有机、绿色蔬菜示范园(含)生态农业观光园。
项目实施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中园规模化、集约化实施经营。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项目研究农业循环经济国内外现状、国家对农业循环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及我市农业循环经济状况而定。
项目研究公司农业循环经济的项目措施、公司农业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供给需求分析、提高现代农产品质量、改进服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开拓新市场的有效措施等;
项目将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建设一个300亩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对该项目从选址到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分析;
为本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经济分析,定量地计算出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项目投资的回收期等技术经济指标。
1.4.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建设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
资金来源:
向银行融资150万元,企业自筹。
1.4.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因此,公司选择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该项目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求,利用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业化经验及整合资源能力,用现你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种养殖业,形成农业循环经济。
项目采用的技术先进、方案合理,对环境无影响,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农业产业。
项目建成达产后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风险可以接受。
2.1承担企业概况
成都枫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响应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组织投资面向三农服务,发展集现代绿色生态种养、观光和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而设立的公司。
公司以“面向城市、服务三农”为理念,按照“诚信、务实、多赢”的经营方针,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园中园生态模式,并且利用青白江毗河有利的自然资源,新品种、新技术,高标准、规范化发展,以秸秆综合利用加工、蚯蚓养殖、有机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四季果园种植和休闲旅游为主的农特产业。
2.2公司经营宗旨
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有关建设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达到整体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精神,让现代流通业走进农村,种植业走工业化道路,用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新的理念,充分利用我区有利的自然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成都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司的经营宗旨是诚信为本,农企合作,薄利多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3公司的发展目标
成都枫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成立,因此,公司本着上述经营理念、经营宗旨,以起好步,、开好头为基本出发点。
公司经营目标是:
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有机蔬菜种植、水产和休闲旅游协调发展,农、共、贸一体化的综合发展格局。
同时,以开发高价值的农特产业和大宗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形成农、共、贸一体化的综合发展的企业,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总体目标。
第三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农业是我国最大的就业载体;
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2/3以上;
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2%左右,中国农业承担着占世界总22%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农业环境不仅常常遭受其外源污染与破坏,现代常规农业也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或首要源头,突出表现在:
(1)稀缺资源耗竭;
(2)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过度放牧、过捕滥渔等,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恶化;
(3)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家用塑料薄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造成的污染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生活废弃物、废水、废气污染,在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业已成为第一大污染源。
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农业所面临的如此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无论是农业内外源污染控制,还是其资源保护与环境综合整治,单靠某一领域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行不通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现代常规穿凿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坏、资源耗竭的问题都有赖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来根治。
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上升,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
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港、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事业链等农业循环经济实体,上术企业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赴,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牌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其基础十分厚实,长期以来,各地农村涌现出生态农业、立体穿凿、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等形式,逐步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迅速发展,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开发潜力,农业循环经济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到现在整整一年了。
把循环经济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并维护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足见国家对循环经济的重视,足见国家对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对废物再生利用的重视,充分表现了国家促进循环经济的意志。
该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先进或者适用技术,对农作物秸杆、禽畜粪便、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废农用薄膜、林业剩余物等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利用沼气等生物质能源,推广秸秆气化、液化等技术。
”这是我国首次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贯彻在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施中,农业循环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
我国各类地区资源禀赋、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不同地区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模式。
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大体包括以四种模式:
一是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系统;
二是农业—工业循环系统;
三是种植—养殖—工业—营销系统;
四是农业—工业—旅游业系统。
当然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循环系统,诸如“生态家园”循环模式、信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
式、立体种养循环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等这些模式是前面四模式和补充和细化。
3.2.3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四川各地在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现有农业科技资源,通过机制创新,发展与整合四川的农业优势产业,实现示范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按照自己的意愿,着眼长远,兼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厘清本地的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不仅仅考虑延长产业链、增加总产出,更多的是考虑产业链条要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减少了投入总量,使得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为此形成了一些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和示范园区。
以农户为主体,以沼气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模式内江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新农村建设为重点,项目为载体,并把农业循环经济落到实处,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
目前,已经建成农村户用沼气示范园1.5万户。
主要围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以猪—沼—果、猪—沼—蔬等循环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秸秆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治理养殖业污染,开发利用沼气可再生资源,达到农户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三个效益统一。
3.3.4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问题
这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必须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即在政府、农民和企业之间谁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主体?
答案似乎很明确:
农民和企业。
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政府经常有职能错位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尽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许多地方政府还是难以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
有些政府官员对经济活动中的公共权利进行限制和审批,习惯于数量管理、项目管理而不是规则管理,习惯于直接的微观控制而不是间接的宏观协调,以致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分工不清,职能错位。
比如,在推进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低价征用土地,忽视农民利益;
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向企业施加压力,忽视企业权益;
为扶持企业,在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给予优惠,违背市场规则;
减税幅度过大,所减税种偏多,影响下一级政府的运行等。
中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当农民的选择得到尊重时,其积极性才能得到发挥,农村蕴藏的巨大潜在生产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农民的意愿必须得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能发生职能的“错位、越位、虚位”,还必须做到“职能回位”,发挥其“政策引导职能、协调职能、调控职能和检查监督服务职能”,为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四川农业发展存在的生态问题
四川省人多、可耕地少,随着人口增加、建设用地扩大、退耕还林(草)耕地面积呈递减趋势不可避免。
全省现有耕地人均不足467m2,且中低产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7%。
另外每年约有18万hm2耕地被沙化、石化。
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仍在部分地区不断扩展。
土地沙化、退化加剧。
全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3171m3,仅略高于全国平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9%。
且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全省农业生产布局极不协调,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中低产耕地比重大,生态功能低下,水土保持功能弱,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危害程度越来越大,且土流失严重。
全省森林资源由于过量采伐,森林生态功能失调,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森林植被虽有所恢复,但森林总量不足,树种单一,林地中幼、中龄林的面积达46%,低郁闭林面积达32.7%,二者所占比重高达省内森林面积的近80%,而乔、灌、草立体配搭结构合理的森林不多,导致森林的拦水、滞洪、保土、涵养水源及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较差。
随着原始森林大量消失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缩小,珍稀物种逐渐减少。
全省已有5%的生物种类绝灭,有10%~20%生物种类面临濒危境地。
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影响到溪河湖库水生物的生存,不少溪沟鱼虾灭绝。
四川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一是农药使用量增大,有机磷高毒农药比重大。
全省年平均用药量达8300t(含量为100),其中70%是杀虫剂,而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中又有70%是高毒农药,加之不合理使用导致残留残毒较高。
二是化肥施用量大,且使用不尽合理,导致土壤板结、土质恶化,并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质污染。
三是农膜普遍大量使用,而回收率很低,大量农膜残留造成“白色污染”。
四是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严重。
通过对水稻、玉米、小麦的监测,其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率高达52.25%,其中,大中城市郊区生产的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率高达84.6%。
五是畜禽粪便的直接排放,肥水、网箱养鱼的泛滥,特别是秸秆焚烧既对资源造成浪费,又严重污染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1.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目前,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2.4%。
其中乡村劳动力达4.9亿人,是美国、加拿大就业人口总和的2.5倍。
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为3.22:
1。
因此,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民生活的改善,赋予农民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会及权利。
未来现代农业发展就是以工业化来改造传统农业,以高科技来发展农业,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种养效率,提高我国补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生态循环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潜力巨大。
本项目走“秸秆综合利用——蚯蚓养殖——有机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生态庄园”发展道路,建立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圈,探索我市发展生态农业,为农村环境整治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效途径。
现针对本项目循环农业项目产品情况,作如下分析和预测。
4.1.2我国有机肥市场前景:
(1)生物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35%,氮、磷、钾总含量为6%,符合商品有机肥产品质量指标。
(2)生物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
(3)生物有机肥的原料经连续4-5天高温发酵后原料中的病源微生物、害虫和杂草大量补杀死。
其卫生标准明显高于有机肥料。
(4)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无恶臭,而且发酵过程中的热量可使原料蒸发大量水分,使得生物有机能的生产成本比较低。
事实证明,单纯使用氮肥,由于挥发、淋失、径流原因,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50%,且造成地下水的流失,而采用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混用的办法,可大大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同样,用于无机磷在土壤中容易产生不溶性化合物,即所谓磷的固定,因此磷的利用率很低,而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后,有机酸可与钙、镁、铁、铝等金属元素形成稳定的对磷的吸收,可明显提高磷的利用率。
而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减少肥料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尤其对于果树类作物和园林、花卉及物种经济作物更有着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增强后劲的显著效果。
因此大量发展生物有机肥的工业化生产,不仅能有效地变废为宝,同时治理和避免日益严重的环境为污染,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了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
两高一优"
的需要。
生物有机肥的工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对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4.1.3有机蔬菜市场前景:
有机蔬菜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都是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也就是在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化 农业 循环 经济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