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96136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25KB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水、食用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相同的试管两只。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
引出问题:
劳累了一天回到家,我想先泡杯茶水解渴,但热水瓶中又无开水。
请问:
1.我应该将半壶水还是将一壶水烧开泡茶呢?
2.若现在有温水,也有凉水,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追问:
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板书:
水的质量越大,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烧水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学生议论纷纷,都选择烧开半壶水。
学生齐答:
用温水。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
相同条件下,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用的时间长;
将半壶凉水烧开比把半壶温水烧开所用时间长,所以……。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求知欲。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二、新课教学
1、探究: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前面的分析对于同种物质水的质量越大,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烧水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那么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食用油,我们如何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
试验中应注意些什么?
师:
选择几种典型的猜想板书到黑板上。
为了弄清这其中的奥秘,可以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测。
1.如何才能取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怎样知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3.如何知道他们吸收的热量多少?
实验前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水和食用油来模拟这样的环境:
实验中是不是直接让水和食用油吸热或放热就可以呢?
要不要有条件的限制?
(提示:
可用两支试管,一支装水,一支装食用油悬挂在烧杯中的水中用水浴的方式加热,可使加热条件相同,易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
方案一:
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
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即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生议论纷纷。
提出各种猜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生:
要取相同的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也要相同才能比较
生:
用天平称量
用温度计测量。
生甲: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记录加热时间就可以知道吸热的多少。
生乙:
实验中还要注意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实验前还要设计好记录数据的表格。
知道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
学生按事先分组开始动手进行实验准备。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是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然后经过同学间的交流评估,互助提高,最终找到最佳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取长补短,虚心求教,互助合作的意识。
4、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
选取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个一组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
实验结论1: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升高得快些。
实验结论2: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少。
上面的加热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撤出酒精灯,观察水或食用油放热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质放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学生进行实验。
其中一半小组用方案一。
另一半小组用方案二。
学生将总结得到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
在组长板书的同时,其它成员继续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去,与学生一起动手并适当指导,使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能达到最合理,最后选几组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实验小组成员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合作能力。
5、分析论证
总结提炼
总结评价:
(教师对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得出的并板书:
(1)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在冷却相同的时间(放出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快(下降的多)。
(2)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少(放出的热量少)。
2、比热容
问题:
请同学们尝试得出探究结论,并分析为什么要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
焦/(千克·
摄氏度),符号为:
J/(㎏·
℃),读做:
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分析一些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见教材132页小资料),在表中你有哪些发现?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2.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3.调节气候
4.水保秧苗等
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给出比热容的定义。
水的比热容最大
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学生自主学习“小资料”
让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培养学生从表格、图片、实物等方面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6、走进社会
拓展升华
小结本课
应用与拓展
问题展示:
1.概念: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
它物理意义是什么?
2、基础:
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而夏天将降低2℃?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质量增加,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冬季气温下降,能放出大量的热,夏季气温升高能吸收大量的热。
所以能调节当地气候。
3、深化: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要比沙子的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也慢。
4、拓展:
阅读“气候与热污染”,请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解释成因并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要包括知识上的收获、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合作交流上的收获)。
4.2×
103J/kg.℃
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4.2×
103J
学生逐一讨论分析解答。
(教师点评总结)
植树造林、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
学生小结新课
新课标要求:
“从物理走向社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才能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要让学生以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施展自己的才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7、教学反馈
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同步导学》上
学生课下做作业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课堂练习】
1、质量相同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
如果放出相同的热量,
温度降低的多。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
。
一杯水的比热容和半杯水的比热容
(相同或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的多少以及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都无关。
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B.物质的温度变化越小,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C.把一个铁块分开,用其中一块测铁的比热容,因为质量小了,所以测得的比热值就大了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越少,比热容就越小
5.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那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的
A、北方冬天,用循环水来供暖
B、初春的傍晚,给秧苗灌水可以防止秧苗冻坏
C、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到凉爽
6.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
【板书设计】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2.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3.意义:
4.水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①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②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③调节气候
④水保秧苗等
继续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九年级 物理 第十三 三节 热容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