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58734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24KB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期初微型课题研讨――1+1式
定好微型课题研究计划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决定着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方向和进展,为此,我园在学期初会组织开展微型课题研讨活动。
此次研讨活动并不如以往常态的一锅式,而采纳1+1面对面的研讨形式。
研讨前,教科室会将问卷式的课题调查表下发,主要是了解上学期研究中的收获及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研讨时,教科室在传达本学期主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时,还会针对各组提出的困惑或问题进行剖析,共商对策,制订出本学期的主要研究内容。
研讨后,教科室要求各组在一周内制订好课题研究计划,通过检查对不合理的小组课题计划表进行调整。
通过面对面的指导与沟通,帮助各个微型课题进一步梳理课题思路,让各课题老师有内容可做,有研究重点,有显性分析,为每个课题的更好进展打下了基础。
2.期中微型课题解惑――小组式
在学期中旬,我园会组织各微型课题负责人召开期中交流活动。
交流内容分三个方面:
(1)本组开展了哪些课题活动?
在课题研究中你做了什么?
收获了什么?
遇到了什么难题?
(2)对下阶段工作你有什么设想?
(3)推举一段或一本与课题有关的名言或文章。
活动前每位负责人都要进行思考和整理,要求研讨内容真实、具体。
研讨最后有针对性地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切磋和协商,并制定好下月的研究计划。
通过各微型课题组的交流、分享,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下阶段课题研究积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
3.每月微型课题汇报――随机式
为便于治理和操作,每月微型课题小组要按时完成一月一次的月汇报单,简要汇报一月的课题研究过程。
同时,教科室还会随机地跟个别组进行交流,倾听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做法和想法,了解老师们的研究动态,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点。
三、微型课题研究需要量化和创新互进
微型课题研究的评价促进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不然会适得其反。
我园主张的量化和创新互进,指的是微型课题研究评价既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又考虑到年龄差异、层次差异、级别差异而有所收放。
1.评定考核
结合期初制订的计划内容和本学期的研究动态,学期结束时对各微型课题组进行考核,从活动开展成效、过程性资料质量、成果积存等量性方面展开考核,并与教科奖励相结合,对分值较高的成员进行一定金额的奖励。
通过评定考核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及时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从而提高大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2.弹性考核
针对我园教师性质不同、层次差异等情况,我们专门设立了弹性考核项目,分别对园内骨干老师、老教师、青年老师进行个性化的考核评价,以此激励有特长的老师更有闯劲,鼓舞能力一般的老师更有干劲,引导刚入门的青年老师更有冲劲。
3.进级考核
我园对各微型课题进行逐级申报、分层治理,就现有的10个微型课题中,我园结合开展情况进行了考评、核定,对取材较好、研究过程较显性、预期成效丰富的微型课题定级为园微型课题,共产生了4个,另6个微型课题定级为小微型课题。
在申报市级微型课题时,我园又公平、公开地对4个园微型课题《张家港市微型课题申报表》的材料进行了删选和考查,从中挑选了3个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有一定研究优势的微型课题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
通过一轮轮的删选和考验,三个课题均顺利认定为市级微型课题,为我园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又添上一笔。
在规范合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的微型课题治理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科研意识大大增强,科研热情大大激发,科研能力大大提高,让“每一位幼儿快乐成长”这一句口号落地生根,在科研实践中得以彰显。
(省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
一、微型课程综述
微型课程又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组件,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既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又可以及时反映社会和科技的进展;
既有主题又能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微型课程就成了世界各国课程开发的一种新趋势.微型课程有着自己鲜亮的特点:
“短”――课程持续时间比较短,少则1-2课时,多则5-6课时,不影响学科课程的学习;
“少”――教学目标少,突出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门主题,容量少,学生容易学习和接受;
“活”――课程内容活,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相对松散.同时课时安排也比较灵活,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充分利用相对零散的时间.微型课程的这些特点与综合实践课的特点非常吻合.
二、《家庭环保充电站》微型课程开发过程
1.确定课程方向
课程方向的确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与学生实情相符合.主要包括学生知识结构、兴趣以及相对应的动手能力等.所设置的主题要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但要符合最近进展区原理,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
(2)与学科教学相联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科课程的学习热情,但要幸免完全学科化.
(3)与社会进展相吻合.比如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等理念,增强课程的时代性.
依据上述三个方面,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以及对学生所学知识结构了解,选择了制作手摇发电机,给超级电容充电,组成环保电池供家庭使用这样一个项目.因为,这个项目中几乎所有的原理和元器件知识,都是学生学习过.但是,存在着知识分散的问题,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也只停留在表面.因此,通过这个项目的完成,会很好的将知识加以串联,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至此,课程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就其课程的容量上还略显偏大,考虑到课时的原因,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将其它分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其结构如下.
2.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子项目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课程总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总结和展示能力、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2)子项目教学目标.“手摇发电机制作”项目教学目标是了解干电池造成的污染,学习制作简易发电机,培养信息收集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宣传环保.“整流电路制作”项目教学目标是制作整流电路,了解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简单方法,学习二极管、电容的电学特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电能的储存”项目教学目标是了解电能储存的方式及各种储能元件,学习超级电容的电学特性,完成成品组装并展示,培养总结和展示的能力.
3.课程实施
课程具体的实施,可以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进行灵活处理.笔者进行了两种尝试,具体如下.
方式一总课时在4个以上,则可以考虑学习整个课程.课程共分为4个课时,采纳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授课,课程的三个部分同时进行,利用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每个小组4名成员.第1课时,成员收集有关废旧电池造成的污染及国际上处理废旧电池的方法,并记录在表格中.成员B查找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及收集自制简易交流发电机的模型,记录在表格中,以便与同组成员协商后设计合适的结构.成员C检索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的方法及电路结构,记录在表格中.成员D检索储存电能的方法及所用元器件及价格,记录在表格中.信息检索完成后,小组成员讨论确定自制发电机的结构、设计整流电路以及存储电能的元器件,力求做到简单、高性价比,更提倡废物利用.最后提交指导老师审核,以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并在课余准备好所需材料,有困难的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助.第2课时,根据上一课时的方案,合作完成手摇发电机及整流电路制作,并尝试点亮小灯泡,如果未能点亮,分析可能的原因并解决.第3课时,根据上一课时制作的模型,设计一个产品外观,讨论该装置在生活中的拓展应用.第4课时,各小组制作展板,展示自己的成果,倡导合理使用电池,宣传环保理念.下面是用图表的方式来表示整个课程的流程设计:
方式二课时只有1~2个,可以考虑学习其中一个内容.笔者选择了第一部分,主要考虑以后如果还有课时,可以继续学习其他部分,组合后依旧可以完整地学习到整个课程,学生也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作品.由于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可以每个学生单独完成.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学生收集干电池使用情况及造成的污染,并交流.检索交流发电机资料,设计手摇发电机结构及所需材料,提交设计报告并交流.利用课时之间的间隔期,让学生准备所需材料,如果实在无法得到可以请老师帮助;
第二课时,完成发电机制作,并点亮发光二极管.交流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实践结论
1.微型课程开阔了物理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拓展思路
目前很多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课题研究的方式,而且几年来,学生研究的课题似乎没什么大的拓展,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项目设计的实践活动类型没有受到重视.其实项目设计形式的微型课程,其最终的产物往往是可以使用的产品,看得见摸得到,学生的成就感会更加强烈.
2.微型课程满足了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弹性治理要求
通过观察发现,由于综合实践课没有固定的时间,每个学期课时安排也不同,中间间隔期往往很长,而课题研究形式的综合实践课往往要连续很长的时间,造成学生资料保管上的困难,往往临时抱佛脚,拼凑一些材料交差.而项目制作形式的微型课程,克服了综合实践课课时少,时间间隔长的弊端,真正发挥了综合实践课的作用.
3.微型课程拓展了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理念
微型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过于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局面,从学生的需要、兴趣、特长、经验及进展意愿和进展方一直开发课程,同时利用微型课程设置灵活的特点,可以随时删减过时的内容,添加富有时代气息或本校特色的内容,容易让学生接受,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微型课程容量少,开发难度相对也小,可以消除教师对课程设计的畏难情绪,增强其参与课程开发的信心和意愿,使教师能够积极地、高效地参与课程开发,丰富了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在中小学教学研究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近两年,北辰区教科室依托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从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就如何依托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谈一谈我们的认识和思考。
一、明确把握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关系
校本教研是指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主要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强调以校为本,立足课堂,围绕学科,关注的是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从校本教研和微型课题研究的内涵不难看出,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共通之处。
一是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立足于学校实际,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二是研究的主体基本相同,都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
三是从研究定位看,都侧重于应用研究、行动研究和自主研究。
可见,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是相辅相成的一种教研形式。
把微型课题研究融入到校本教研中,有利于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优势互补,有利于减负增效,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专业进展。
二、依托微型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微型课题研究融入校本教研中,就是把研究植根于课堂,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探究和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明确一个中心、遵循两个原则、实施三条策略”的研究基本思路,丰富了校本教研内涵,发挥了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强调教师要树立三种意识:
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和问题意识。
在常态课教学中,要通过课堂观察,察觉问题、记录问题、科学地整理问题。
这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提炼成微型课题,在校本教研中与同伴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增强教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遵循教研主题科研化,科研过程教研化和坚持研、学、训、教有机结合的原则。
(1)遵循教研主题科研化,科研过程教研化原则。
我们提倡教师把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用教科研的视角从多角度寻找要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搭建多种平台,进行深入研究。
一是以微型课题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
就是根据年级学科组或个人遇到的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并在校本教研中解决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探究。
二是以细化分解学校主课题为方向的校本教研。
就是将学校的主打课题细化分解为若干子课题,让各个学科小组认领子课题进行研究。
如北辰区实验小学围绕学校主课题“小学生适合教育模式研究”设立9项子课题,分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及学分制评价体系的研究。
这样,不仅使学校主课题研究更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还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2)坚持研、学、训、教有机结合的原则。
一是把研究与学习相结合。
在校本教研中,各学科组结合研究主题查阅文献,寻找理论支撑,用理论指导实践。
做到在研究中学习思考,在学习思考中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是把研究与培训相结合。
第一,加强对实验学校明确操作路径的培训;
第二,深入实验学校加强选题指导和课题论证与设计指导的培训;
第三,在实验校开展微型课题专题培训;
第四,利用QQ群进行系列科研知识培训;
第五,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
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使教师能够运用教科研方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三是把研究与教学相结合。
通过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通过研究记录个人的教学经历,便于日后进行总结、提升。
四是把研究、学习、培训、教学融为一体。
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进展,开展研究、学习和培训。
通过把研、学、训、教有机结合,教师带着问题思考研究,精心备课、上课,捕捉教学研究中成功的做法与经验。
3.实施区域推动,学校整体实施、学科组具体落实和寻求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撑策略。
(1)实施区域推动策略。
由区教科室有组织、有计划地整体布置工作流程,把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
一是申报实验学校。
20XX年至20XX年,北辰区教科室确定首批实验学校7所,在经过2个学期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扩大实验学校参与范围,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20XX年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自愿申报实验学校,实验学校由原来的7所进展到30所,占学校总数的47.6%。
二是培训实验学校。
区教科室每学期在开学第二周,对实验学校进行《北辰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实施、治理及规程》和阶段工作流程解读培训。
各实验学校按教科室制定校本教研整体实施计划、各学科组按学校整体实施计划制定学科组计划,并落实到校本教研中。
三是由自上而下变自下而上形成课题指南。
为了给实验学校教师提供选题参考,我们本着解决学校自身的实际问题、学科教研组或教师个人的实际问题,面向实验学校,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拟研究的问题并形成研究课题,进行征集、汇总,编制成微型课题指南。
四是区教科室牵头与实验学校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区教科室为了引领基层学校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开展好微型课题研究,与北仓小学等3所小学共同开展了“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加强教学反思、突出教案研究,以“同课异构”为主题,开展听课、评课、研讨交流;
聘请特级教师做引领课。
同时,我们按计划有序开展主题交流,撰写教学反思,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这样,不仅辅助实验学校督促检查,还指导实验学校规范了过程治理。
五是区教科室定期评选研究成果和组织成果交流。
按照区教科室总体工作要求,每学期末对各实验学校备案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成果征集、评选。
同时,评选优秀组织奖,定期组织成果交流活动。
(2)学校整体实施、学科组具体落实策略。
一是学校整体实施策略。
实验学校根据区教科室的部署,一是由实验学校负责向本校征集年级学科组或个人在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要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
二是各实验学校负责分类汇总;
三是各实验学校把分类汇总征集的课题上报区教科室;
四是各实验学校根据区教科室下发的课题指南选定课题或根据个人需要自定课题,组织本校教师申报微型课题,并上报区教科室备案;
五是强化学校组织治理,包括组织申报、立项、论证、过程治理(包括填写研究手册)和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
六是根据区教科室要求上报参评研究成果。
二是学科组具体落实策略。
以学科组为基本单位,按照“选择课题围绕课题选择材料(文献学习)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开展行动研究反思研究成果改进研究方案再进行行动研究总结研究成果”的操作路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逐步形成研究、学习、培训、教学融为一体的校本教研。
(3)寻求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撑策略。
为发挥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撑作用,区教科室为实验学校提供理论书籍、典型案例,组织现场科研交流、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XX络培训等。
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科研理论,接触更多的典型案例,汲取借鉴成功的经验,运用科研方法,结合教学进行实践。
如北辰区华辰学校一位英语教师研究的微型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借助简笔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按照学生思维能力的进展大体要经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制造思维三个阶段。
在词汇教学、对话教学、故事教学中,借助简笔画为抽象的语言材料提供了具体表象,使之产生联想,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进展。
参评的“小学英语简笔画情境教学法”在北辰区优秀教法学法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做了区级展示课。
三、实践取得的效果
1.教师自觉地进入研究状态。
以往在访谈、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大部分教师不情愿参与课题研究。
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研究。
即使参加课题研究,解决的不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或困惑,而是学校的宏观问题。
在开展“依托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行动研究”过程中,区教科室下发了“北辰区教师微型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对30所实验学校的86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认为需要和情愿参加微型课题研究,参加微型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参与研究过程中,态度认真,教师对这样的教研形式有较好评价。
因为这样的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使教师自觉地进入研究状态,而且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2.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在常态课教学中,贯穿了“问题―主题―课题”的研究思路,在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探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做到边教、边研、边思,逐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了研究为教学服务。
如,通过开展“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具体策略的研究”等微型课题研究,将微型课题研究指向课堂教学,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进了课堂教学,优化了教与学的方法,使师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发现问题、生成主题、提炼成课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虽然能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提炼成课题,但对课题名称的表述和操纵大小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2.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待加强。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虽然能结合微型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但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还不够灵活有效,需要加强理论支撑的指导。
3.科研方法的运用还不到位。
教师虽然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了一些科研方法,但针对研究的课题,在选择适合的科研方法上还把握不好。
需要加强科研方法运用的指导。
4.成果表述上还不规范。
从我们征集的研究成果看,还存在成果表述不规范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成果的质量,还影响了成果的推广。
需要加强教科研应用文撰写的指导。
注:
本文为ZG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
02040675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型 课题 交流 材料 范文 精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