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54873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67KB
静宁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静宁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宁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良种,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也是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简捷的途径。
为了进一步推进2011年“农业行政执法年”和“种子执法年”活动的有效开展,我站对静宁县种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了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静宁县种业发展现状
(一)种子管理体制得到改革优化
自九十年代以来,静宁县种子推广体系是县种子公司和种子管理站两块牌子合用一套人马,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04年县财政定补3万元,争取为差额拔款的事业单位。
2008年1月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撤销县种子公司,整体转化为县种子管理站,改制后为全额预算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农牧局,下设办公室、市场监督与质检股、良种繁育推广股和种业发展股4个股室,现有干部职工25人,技术干部13人,技术干部占职工总数的52%。
技术干部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9人,其中有3人经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培训合格,取得了种子检验员资格证,具有长期从事各类农作物种子检验、监督工作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今,县种子管理站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管理三项职能,开展品种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三大工作,是我县种子市场监管的执法主体和种子技术推广核心单位。
(二)种子生产、经营格局有了巨大改变
种子体制改革后,种子由原来的国营种子公司的垄断生产、经营转化为由个体、民营及股份制种子企业的多元化的生产、经营行为,经营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根据我县种子市场实际,县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清理和修订符合种子市场准入条件的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由县农牧局委托县种子管理站具体执行《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及符合我县的各项规定,不断规范个体、民营及股份制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和种子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引导种子企业诚信经营,形成多元化的种子供应及生产、经营体系,创造种子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推动种业健康持续发展。
并由种子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办理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照,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消除影响种子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促进种子企业公平竞争,创造种子市场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良种试验示范及推广实力增强
县种子管理站成立后,重新整合种子技术队伍,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区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技术水平。
采取试验和新品种集中展示、常规种子扩繁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条件好、交通便利、认识水平较高的村社建立种子示范村或原种基地,实行试验示范规范化集中管理。
承担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等农作物国家、省、市、县级品种区域试验7项,并在县域不同生态点建立1000-10000亩的新品种集中展示基地,采用种子包衣、膜侧栽培、双垄沟播、配方施肥等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效能。
通过新品种集中展示和试验的点缀亮化,形成新品种、新技术试、繁、推一体化发展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县良种事业的快速发展。
县种子管理站在引种试验的同时,坚持优质小麦品种选育,自主成功选育冬小麦新品种静麦1号和静麦2号、静麦3号,均达到优质中筋型专用小麦标准,经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省内先进水平,静麦1号、静麦2号于2006年、2007年分别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县种子管理站现有检验室、会议室、育种室、种子库等20间,办公大楼一栋,建筑面积1055m2,使用面积910m2,微机10台(套),检验室面积40m2,种子检验仪器21台(件),基础设施逐年完善。
2010年,我县通过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立马铃薯种薯茎尖组培脱毒及扩繁体系,拥有年生产脱毒种苗80万株的组培室582㎡,拥有年生产原原种120万粒的日光温室4座,拥有年生产原种15万㎏的防虫网棚100亩,在曹务建立年产525万㎏的一级种生产基地3500亩,在曹务等7乡镇建立年产5250万㎏的二级种生产基地35000亩,能实现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推广。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良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体系逐步健全,每年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0—50个,实现了9次农作物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在全县建立了13个稳定的种子示范点和种子繁育基地,年繁殖种子6万余亩,年产种子6500多万公斤,每年新增良种面积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3%以上。
“优良品种、种子包衣、全膜及膜侧种植、配方施肥”四位一体的小麦繁种技术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创建了静宁小麦种子品牌,基本形成了以曹务、甘沟、细巷、界石、三合为主,以双岘、古城等基地相结合,区域互补、边远延伸的生态试验网络,并探索出了适合我县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与良种繁育推广的新路子,为我县种子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种子产业化得到较快发展
近两年,通过政府支持、项目拉动、企业带动,拥现出了一批新型种子企业,有静宁县种子技术服务部、静宁县兴辉马铃薯有限责任公司、静宁县恒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静宁县辉煌马铃薯有限公司、静宁县德达马铃薯经销有限责任公司等,种子产业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通过龙头企业加农户模式,一头接生产,一头连市场,形成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社会化销售的种子产业链条,有效促进了我县种业的发展。
同时,通过实施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及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补贴项目、静宁县旱作农业项目等一批在建项目,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我县优质农作物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提升了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种子经营机构数量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我县现有种子企业35户,办理备案登记户17户,大多数经营户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这些种子经销户均经营有利润的杂交玉米、油菜种子及马铃薯种子,对微利的常规小麦、胡麻等种子无人生产、经营。
2、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没有自身品牌,市场竞争力弱。
许多种子企业自身没有科研人员和育种条件,主要经营科研单位育成的品种,企业依附性强,专业化协作水平低。
一是经营品种小,经营寿命短;
二是经营领域专而窄,企业经营要素配置极不合理,缺乏躲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了种子企业的运营。
3、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
我县目前种子质量检验设施还不完善,检验手段落后。
种子检验始终是以检测种子发芽率、净度为主线,无法进行种子纯度、种子水份及种子生活力等测定,难以对种子质量进行全面检测,阻碍了现代种业发展的通道。
4、种子管理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
我县种子管理站技术人员存在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的问题,全站13名技术干部中,其中50岁以上的有3人,40岁以上有3人,35岁以上有6人,35岁以下有1人,平均年龄43岁,年龄结构偏大,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
5、缺乏试验示范及推广经费。
由于县上没有拨入试验示范经费,引种数量不足,试验布点少,缺乏试验农机具,试验用水、用电困难,用工、技术培训等工作受到限制,每年只承担国家、省、市试验,对许多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得不到全面的了解,造成现有推广品种匮乏。
6、缺乏固定的试验示范场所。
一般试验品种多(最多达16个),占地宽度都在21m以上,取除一些特殊地形的影响,需一个宽度在26m以上,长度在50m以上且地表平坦,肥力均匀、远离村庄、建筑物等障碍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块。
由于农村土地实行包产到户,川区地块都分隔成条田式,山区地块大多为水平梯田式,都在地块宽度上受到限制,有幸遇到一两块大地块,但受到轮作倒茬限制只能安置试验2~3年。
7、救灾种子贮备十分困难。
县种子管理站为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每年财政拨付单位办公费1万多元,单位无自有资金,无法进行救灾种子的调运和贮备工作,遇到自然灾害束手无策。
并且现有仓储设施陈旧,年久失修,遇雨渗漏,不能确保救灾种子的安全储藏。
8、无法开展转基因种子监管。
转基因技术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而我县转基因种子检测目前尚为空白,给我县种业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我县发展现代种业的应对策略
根据国务院〔2011〕8号《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和目前我县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县种业要实现全面发展,确保县内品种种植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种业发展安全,必须理清思路,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我县种子管理站实施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转型工作,明确种子管理站的职责和定位,减少执法过程中部门扯皮,做到各负其责;
二是建立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完善种子质量检测检验设备,建立种子质量检验认定制度,进一步加强种子质量监管;
三是尽快把种子质量检测、市场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根本解决技术检测、执法设备等经费问题;
四是加强种子监管公正执法,种子管理人员不准以任何形式参与或从事种子生产、经营,以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五是加强种子信息调度和宏观调控,建立种子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六是提升品种准入标准,建立农作物种子品种登记审查制度;
七是严格品种宣传,建立品种广告登记审查制度;
八是落实“八查”措施,建立品种市场稽查制度;
九是加强种子经销户技术培训,提高对经营品种真实性、品种纯度及品种特性的认识,增强种子服务能力;
十是规范种子市场行为,加大案件查处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套购、套牌、假冒等投机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推进企业集优重组,积极培育大型骨干种子企业
县农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在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在县管范围内通过企业强强联合、相互持股或兼并重组,扶持培育1~2户完全具备种子经营条件、诚信经营、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成立种子集团公司,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对没有与其经营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无种子鉴别和使用的基本技术知识、无种子管理机构考核合格证、不具备种子保管和贮藏条件的种子企业,县种子管理站不予审查、备案,工商行政部门不予办证。
同时,对集团种子企业注入两个“创新”:
一是在企业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和资本运营,推进企业重组,促进种子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实现企业体制创新。
二是引导种子企业管理机制创新,主要指种子企业必须建立自已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规范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先检后收、先检后调、先检后售和质量不达标不出售”的原则,认真搞好企业自检,并积极配合管理部门抽检,推进种子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
(三)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大型种子企业生产经营常规作物种子。
冬小麦、胡麻种子作为常规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利润空间小,民众利益大,生产经营中通过县财政对大型种子企业给予一定补助,鼓励生产经营常规冬小麦种子和胡麻种子;
二是加强玉米种子监管,建立品种管理制度。
玉米种子属于杂交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利润空间大,我县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限制停止了生产,每年需从河西基地调种。
建议在县域内未经县种子管理站试验示范的玉米品种坚决不能进入市场进行经营;
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的经费保障机制。
我县马铃薯生产条件适应,生产种薯产量高,但贮藏烂窖严重,经营风险大,建议县财政对已建立的马铃薯脱毒种薯脱毒苗至二级种扩繁体系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以实现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推广,提升马铃薯产业效益;
四是加大品种引育、推广及救灾种子贮备资金的投入。
为了确保我县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年选育新品种1-2个,年引进各类农作物60-100个,年试验布点6-10个,逐年完善试验示范设施,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数量,为农作物引进推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建议设立救灾种子储备专项资金,每年按时拨付到账,确保我县救灾种子的调备供应及救灾种子仓储设施常年维修,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四)增强种子企业科研实力,实现育繁推一体化
国外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走一体化经营,使科研、生产、销售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
因此,我县种业必须改变目前分散的、小规模的区域经营模式,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知识产权入股、企业资助科研、资产捆绑重组等方式,实现种业科研、生产、经营的强强联合,打造自身种子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理顺种子科研体制,明确种子企业是创新主体,将种子龙头企业的科研育种工作纳入我县科技管理范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企业建立高标准的农作物育种基地,确保国家各项种子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
二是支持龙头企业改善育种设施条件,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强化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等基础性研究工作,重视小麦、马铃薯主要优质作物选育,加大优良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打造企业品牌。
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等,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五)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执法技术队伍。
一是建议编制部门加强种子专业人员配备,增加懂市场管理、种子检验、质量检测、良种试验示范业务知识人员,不断充实种子管理队伍;
二是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省、市级业务技能培训,增强技术人员文化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三是鼓励技术人员参加技术资格培训,要求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市场管理、试验示范及良种繁殖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才准予上岗;
四是加强种子执法人员培训。
主要通过法规学习培训、法规及办案知识竞赛、执法现场演练、典型案例剖析、案卷评查、执法调研等方法,提高种子管理者依法行政能力;
五是建立种子监管执法制度,执法人员必须做到廉洁自律、行政执法公示、重大案件集体讨论、执法取证、行政处罚程序、执法过程告诫等规范执法,对于失职责任要严加追究,确保执法人员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六)建立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规范企业品种生产、经营行为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保护测试、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和品种跨区引种行为,在我县建立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国内外科研、教学、推广单位所育成品种在静宁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统一鉴定标准,加快不适宜种植品种退出,保证和提高我县农作物产品质量及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对全县及周边市县农业的贡献率,促进农业发展。
同时,通过征用土地、固定地点和试验人员,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使品种试验步入正规运行行列,有效解决试验选地不规范的问题,有效提高试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品种审定依据和示范推广依据,不断为种子企业提供适宜的生产、经营品种,努力创建我县种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宁县 现代 农作 物种 发展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