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乡总体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51001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6.88KB
百合乡总体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
《百合乡总体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合乡总体规划文本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禁止建设区7
第十六条
空间管制要求7
1、适宜建设区管制要求7
2、限制建设区管制要求7
3、禁止建设区管制要求7
第五章
村镇空间布局规划7
第十七条
镇体系规划7
第十八条
布局总体思路8
第十九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8
1、第一级:
乡域中心(镇区)8
2、第二级:
中心村8
3、第三级:
基层村8
第二十条乡域空间布局规划8
第二十一条
村民住宅引导8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
第二十二条行政管理设施9
第二十三条教育机构设施9
第二十四条文体科技设施9
第二十五条医疗保健设施9
第二十六条集贸市场设施10
第七章
基础设施规划10
第二十七条道路交通规划10
第二十八条交通设施规划10
第二十九条给水工程规划10
1、现状供水情况10
2、规划基本情况11
3、给水水源11
4、给水水质11
5、供水设施11
6、供水管网11
第三十条排水工程规划11
1、排水现状11
2、排放体制11
3、污水处理设施11
4、污水管网布置11
5、污水排放标准11
6、雨水排放系统11
第三十一条
电力工程规划11
第三十二条电信工程规划12
第三十三条燃气工程规划12
第三十四条供热工程规划12
第三十五条环卫工程规划12
1、环卫及环保现状12
2、规划发展目标12
第八章
综合防灾规划13
第三十六条防洪规划13
1、防洪标准13
2、防洪设施13
3、防洪措施13
第三十七条消防规划14
1、消防站点14
2、消防给水14
3、消防通道14
4、消防安全教育14
第三十八条
抗震规划14
1、设防标准14
2、避震疏散场所和疏散通道14
3、工程设防14
第三十九条人防规划14
1、规划目标14
2、人防疏散场所14
3、救援通道14
4、建设措施14
第四十条
其他非常见自然灾害防灾规划15
第九章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5
第四十一条
环境保护分区15
1、一类生态环境质量区15
2、二类生态环境质量区15
3、三类生态环境质量区15
第四十二条环境保护指标15
1、水环境保护规划15
2、大气环境保护规划15
3、声环境保护规划15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16
第四十三条近期规划期限16
第四十四条
近期规划原则16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16
第四十五条履行规划审批程序,切实保障规划法定作用16
第四十六条完善规划管理程序,健全乡村规划管理制度16
第四十七条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村镇土地统筹集约利用16
第四十八条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16
第四十九条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氛围大力加强规划宣传16
百和乡乡域村镇布局规划(2015-2035)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适应百和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村镇布局,引导村庄建设,统筹安排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引导与控制乡域内各项建设活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因地制宜,集约高效,有利生产、突出特色”的总体思路,按照“宜聚尽聚,聚散相宜”的规划理念,坚持“改扩建为主、保留为辅、适当撤并、合理新建”的基本方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将百和乡建设成村镇布局合理、产业发展有序、设施配套齐全的新型乡镇。
第三条
规划原则
1、城乡一体、全面统筹
重视东乡族自治县和百和乡周边城镇发展状况和比较分析,提出资源共享、产业互链、城乡一体的规划方案,体现县域内各城镇联动发展、城乡统筹的思想,实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综合发展。
2、优势带动、增强集聚
发挥百和乡的交通、旅游业等优势,增强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扩大城镇规模。
3、生态首位、环境优先
规划遵循因地制宜、集约用地原则、保证百和乡境内的旅游资源及牧业资源不受破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同时又保护生态环境。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6)《村庄和集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决定》(2006)
(8)《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10)《城市规划原理》
(11)《城市总体规划》
(12)王雨村编著《小城镇总体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
(13)王宁编著《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科学出版社
(14)裴杭主编《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中国建筑出版社
(15)杜白操张万方主编《小城镇规划设计施工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自编讲义《小城镇总体规划》杨光杰
(1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
(1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1350282-98)
(2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1350318-2000)
(21)《城市电力工程规划规范》(GB50293-1999)
(2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范》(GB50220-95)
(2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
(25)百和乡相关资料
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与百和乡总体规划期限一致,确定为:
2016—2035年
近期:
2015年—2020年
远期:
2021年—2030年
远景:
2030年—2035年
第六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百和乡行政管辖区范围,总面积约为49平方公里。
第二章
乡域发展规模预测
乡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现状2015年百和乡域总人口为1.07万人。
近期2020年百和乡域总人口为1.28万人。
远期2035年百和乡乡域总人口为1.4万人。
乡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现状2015年百和乡城镇化水平为2%.
近期2020年百和乡城镇化水平取14%。
远期2035年百和乡城镇化水平取38%。
乡域各村人口规模预测
现状2015年,乡域总人口约为1.07万人,集镇区人口约为218人,农村人口为10482人。
预测2020年,乡域总人口约为1.28万人,集镇区人口约为1793人,农村人口为11012人。
预测2035年,乡域总人口约为1.4万人,集镇区人口约为1847人,农村人口为12153人。
表2.1
百和乡各村人口流动趋势及人口规模一览表
行政村
现状人口(人)
规划人口(人)
人口流动趋势
百和岘村
2500
大城市、周边城市、集镇区
刘家村
1180
杜家村
1440
新同村
1130
何闫家村
1000
大城市、周边城市
大岭村
1120
赵家沟村
王家川村
500
丁赵家村
620
达柴坪村
1080
石头湾村
康家坪村
合计
10749
14000
乡域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集镇区建设用地为25.81公顷,集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84㎡/人。
规划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40.8公顷,城乡人均建设用地地指标为110㎡/人。
规划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56.8公顷,城乡人均建设用地地指标为112㎡/人。
第三章
乡域发展目标及产业布局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以高效农业促进现代畜牧业,以现代畜牧业拉动高效农业,以高效农业和现代畜牧业解放生产力,以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催生二三产业,以二三产业反哺农牧业”,形成一产、二产、三产“三足鼎立、联动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这个工作思路的核心,是以落实县委“山川秀美,生态发展,人文和谐”的战略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探索构建生态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建设“生态乡镇”、“特色乡镇”。
1、第一产业发展战略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在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种植任务的基础上,以东乡族自治县大力发展农业为契机,在全乡推广荞麦、糜子、豌豆以及扁豆等特色小杂粮种植,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大农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推进。
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明确粮食、饲料、林果、经济作物为种植业发展方向,以集中集约化养殖替代山区放养,同时加强农机、畜牧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依托土地资源资源和良好的气候环境优势,重点围绕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和饲草料种植三大重点,推动种植业向高产化、优质化和绿色无公害和品牌化发展,坚定不移地将种植业作为百和乡的最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做大做强。
2、第二产业发展战略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针,积极营造经济融合、利益融合、发展融合的经济环境。
围绕农畜产品加工,实现产业多元化。
(1)发展方向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占到60%以上、畜牧业增收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实现百和乡发展成为百和畜牧业乡的目标。
(2)发展重点及措施
1)重点发展优质牛、羊养殖,紧扣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结构。
2)引进国内外的优秀畜种,走养殖业的良种化道路,加强对已有畜种的改良研究,打造自己的良种品牌。
3)实施养殖业的基地化、规模化经营,加强草料、检测、防疫等配套基地、体系建设。
4)加强农牧业养殖污染的处理。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以满足土地消纳能力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前提,以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途径,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规模生态养殖,提高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3、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城镇化的推进反过来又会给工业化和大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并促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完善乡镇服务功能,快速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提升完善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发展服务业,并且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突分发挥白杨河乡哈萨克族民族刺绣合作社作用,做大做强民族刺绣产业,使民族刺绣业成为促农增收的特色产业。
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
按照构建“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要求,实施“三大战略”,即大建设、大发展、大基地;
突出“四个重点”,即项目建设、生态建设、中心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做好“四篇文章”,即做强畜牧、做活集镇、做亮农业、做好民生;
培育“四大基地”,即制种基地、优质小麦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特色农作物基地,把白杨河乡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农村示范镇。
第十三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
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亿元,年均增长18%。
其中一产10.6亿元,年均增长9%;
二产10亿元,年均增长33.7%;
三产12.1亿元,年均增长1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年均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年均增长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8亿元,年均增长18%。
城乡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10元,年均增长10%。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660元,年均增长15.7%。
一、二、三产业比重达32.4:
30.6:
37。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以内,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市化率达45%;
农村乡乡和行政村通公路比率100%,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100%,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100%,森林覆盖率达3.2%。
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
增强科技和文化创新机制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建设文明、开放交流的社会环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充分就业。
(1)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优化发展环境,2012~2015年,实现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和商业零售总额年递增12%;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以内。
全乡地区生产总产值0.62亿元。
文教方面:
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契机,以“集中办学”的思路为主导,逐步完善百和乡中心学校的配套设施;
发展以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
重点加强村级教学点建设和以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
重点培养“双语”教师,建成“双语”幼儿园1所,到2012年普及学前“双语”教育,2013年普及“双语”教育,至2015年,全镇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
全镇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100%;
小学生辍学率、初中生辍学率为0%;
15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17周岁人口中中等教育完成率控制在90%以上。
医疗卫生方面:
加快发展城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事业,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筑以县级综合医院为主、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网络。
完成乡卫生院和中心村的卫生室建设,提高农村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健全乡、村两级医疗服务网络,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到2015年全乡30%的村能建成县级卫生示范村,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农民就医率达95%以上。
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实施“农信通工程”、“信息化示范村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就业、再就业更加充分。
社会保障方面:
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12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
力争3年内彻底解决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问题。
加大城乡特困群众的扶贫救助力度,力争5年内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就业再就业方面: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依托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牧业发展进行转移就业。
认真落实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2)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至2030年,全乡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达先进水平。
2016~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全乡地区生产总产值3.4亿元。
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m2以上。
继续遵循“集中办学”的宗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全镇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文化体育设施健全,乡镇、村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普及率达到100%。
建成覆盖面广、布局相对合理、功能较全的乡、村两级公共文化网络体系。
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到规划远期2030年,构建完成完善的乡镇医疗保障体系,乡村卫生体系机构较为完备,60%的村能建成区级卫生示范村,全乡农民就医率和村组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乡域村镇体系布局合理,基本完成了村组优化、撤并的工作,大幅度提高了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率。
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得到健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通过开辟多个就业渠道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逐年降低失业率。
产业布局规划
“以高效农业促进现代畜牧业,以现代畜牧业拉动高效农业,以高效农业和现代畜牧业解放生产力,以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催生二三产业,以二三产业反哺农牧业”,形成一产、二产、三产“三足鼎立、联动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第四章
空间管制规划
空间管制分区
1、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是为了积极的引导村镇建设活动在适合建设区内进行,使区域内基础设施活动更加有序、有效,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适宜建设区包括:
集镇区已建成区、集镇规划区、保留的村庄建成区、村庄规划区。
2、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为村镇建设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宏观上的引导方向,并对现状的土地使用性质进行有效的保护。
限制建设区的范围包括:
一般农用地、林地、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协调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外围协调区。
3、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的确定是为了实现区域空间环境和资源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禁止建设区包括:
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古迹遗址、重要的防护绿地、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及铁路两侧防护绿地、高压走廊。
空间管制要求
1、适宜建设区管制要求
以规划为龙头,严格按照规划建设。
积极引导村庄的集聚或迁入,鼓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优先安排在该区域进行,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
2、限制建设区管制要求
限制建设区内应该限制人口和建设用地扩大,鼓励人口向适建区搬迁,村庄基础设施不优先建设,区内的土地应保持原有使用性质,尽可能减少建设项目,非经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不得在限制建设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的开发。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开发有污染的工业门类。
3、禁止建设区管制要求
该区域内的村庄要求全部整体搬迁,村庄搬迁后禁止新建、重建,退出来的土地应做好生态复垦、还林和绿化工作。
严格保护区内的基本农田,禁止非法占用基本农田。
严禁大规模和无计划建设,保护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严禁在生态区开山、采石、挖沙、取土。
村镇空间布局规划
镇体系规划
规划将百和乡村镇等级划分为集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呈现“一主十一点”的体系结构。
集镇区(1个):
中心村(1个):
大岭村、新同村、杜家村
基层村(11个):
刘家村、何闫家村、赵家沟村、王家川村、丁赵家村、达柴坪村、石头湾村、康家坪村
表5.1
村镇等级规划一览表
等级
规模
数量
村(社区)名称
集镇区
2500人
1
中心村
3690人
3
基层村
7810人
8
总计
12
布局总体思路
在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各村镇综合交通、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自然条件等的综合评定,结合乡域人口转移趋势与预测,以农村人口为出发点,以交通干线为依托,对乡域不同管制区域的村镇进行分类划分,以此引导村镇的发展,最终形成布局合理的村镇空间形态。
第十九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村镇职能分工和引导式推进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选择最有利的职能组合作为村镇的发展方向,使城镇充分发挥优势,功能互补,加速实现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针对白杨河乡的现状和镇区发展条件,将乡域村镇分为乡域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个职能等级。
乡域中心(镇区)
镇区作为整个乡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镇体系结构的主体,是未来城镇人口的主要聚居地,甚至吸引域外人口。
镇区的主要职能包括:
面向全乡域的管理职能、生产职能、服务职能和集散职能。
镇区是发展重点,在规划期内应有计划地将乡域人口向镇区集聚,商贸向市场集聚,并集中部分建设资金和力量完善镇区的公共配套和市政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和居住生活环境,将镇区建设成为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镇。
中心村是乡域范围内数个基层村的中心点,提供村委会、卫生所、活动室、综合商店等基本生活配套设施。
是一个具有人口集聚和公共设施基础好、用地条件好等方面优势的基层村。
基层村为一定范围内农村居民点的中心,提供幼托等基本生活配套设施。
由于一个基层村有若干个自然村所组成,村委会、老年活动室、医疗点、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在基层村内配置,各自然村内不再新设置公共设施。
第二十条乡域空间布局规划
乡域空间结构规划以“一代两轴、多心、”的结构布局:
“两轴”:
提出以东乡县县城为核心,以重点乡镇为节点,构成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的两条城市发展轴。
“一心”:
以镇区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
“多点”:
以中心村、基层村为单位的服务点。
村民住宅引导
1、村民住宅建设标准
(1)住宅平面设计要分区明确,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
厨房、卫生间应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2)住宅风貌设计要吸取优秀传统做法,并进行创新和优化,创造简洁、大方的建筑形象;
住宅宜以坡屋顶为主,并注意平坡屋顶结合方式的运用,增强适用性与多样性;
住宅外墙材料立足于就地取材,结合辅助用房及院墙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整体。
(3)住宅设计应结合生产需求特点,配置相应的辅助用房和附属设施。
(4)住宅底层层高不宜超过3.6m,其余层高不宜超过3.3m,净高不宜低于2.6m;
风景名胜和古村落保护范围内的村镇,建筑高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5)村民住宅建设用地标准:
镇区、集镇内,城镇郊区以及人均耕地不足776m2的建制村,每户用地不超过120m2;
人均耕地超过776m2的建制村,每户用地不超过140m2;
山区、丘陵区利用荒山荒地每户用地不超过180m2。
(6)村民住宅建设建筑面积标准:
4人以下小户不超过200m2,超过4人的大户不超过300m2。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合 总体规划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