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的要求 3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4312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81KB
党校教师的要求 3Word文档格式.docx
《党校教师的要求 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教师的要求 3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果没有一颗进取之心,恐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无法达到,更不用说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了。
党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党校是教育培训基层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校教师直接担负着培训的神圣使命。
从总体上看,区县党校教师是一支能打硬仗,敢于攻坚克难的队伍,是党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教学、科研、管理都会干,主体班、学历班的课都能讲,是“多面手”、“万精油”。
但是,站在教育家、政治家的高度,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的要求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高学历浅功底。
区县党校教师几乎是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但有的教师的理论功底既不广博也不精深,有的教师没有专长,讲课力不从心。
部分党校教师没有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没有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
没有掌握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没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新学风较差。
2、多书本知识,少实践知识。
区县党校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书本和网络,到基层从事专门的调查研究少,参加本地区内的重要会议少,了解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多,反而对全市、全国、全球的情况了解可能相比要多一些。
如对本地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开放开发问题,领导干部学习需求问题等等,很少有教师能讲得清楚。
讲课中往往谈理论多,联系实际少,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研究更少。
3、忙事务疏钻研。
区县党校的管理包括岗位日常事务和函大班、干训班管理,为管理安排的时间多,为管理分配的精力多。
部分教师学习的内动力不足,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需求、一种本领、一种境界来看待,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有的教师以工作忙为由,忽视对业务的钻研,缺乏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喜欢思考理论问题,校内探讨理论问题的氛围不浓。
有的教师有一定专长,但对学科的钻研缺乏深度。
研究学员,研究自身的教学特点、学习需求等也不够。
4、少讲课方法,差课堂艺术。
有的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没有做到得心应手。
讲课的方法缺少有效性,习惯于一个人唱独角戏,搞满堂灌。
讲课感染力不强,不善于抓住学员心理,活跃课堂气氛,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
语言艺术锤炼不够,缺少幽默风趣和严密逻辑。
真正让学员心服口服的老师少,名牌教师更少。
存在以上问题,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是“三不够”和“一滞后”:
一是区县党校教师自身努力不够
有的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少锐意进取的精神;
有的教师工作浮躁,大错误不犯,小过失不断,缺少严谨认真的态度;
有的办事拖拉,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工作,或者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效率低下,缺少工作责任心;
理论工作是艰苦的事业,有的教师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不下苦功夫深入钻研教学。
二是上级党校对区县党校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不够
上级党校目前对区县党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指导不够,没有把区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没有把提高素质,改善结构,稳定骨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区县党校教师队伍和党校教育工作者队伍摆上议事日程,对区县党校教师的培训几乎没有组织。
区县党校教师的经验获取主要靠自己的摸索和校内为数不多的教研活动。
三是区县党校教师的机会不够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有的地方上级党组织对区县党校教师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得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接受新鲜信息、外出学习考察、讲课锻炼等机会不多,成长较慢。
四是区县党校管理体制滞后
受整个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相对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进程的影响,区县党校的管理体制也不完全适应新世纪大规模高素质干部培训的需要,动力机制不健全。
在强化教师素质、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服务态度等方面,既存在激励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约束不够的问题;
既有进入渠道不畅的问题,也有淘汰机制不全的问题。
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党校教师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发扬“忠诚、敏感、敬业,严谨、协作、争先”的党校人精神,多出名牌教师,使党校教师个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都成为教育家、政治家。
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爱岗敬业。
增强党校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把党校教育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对它要有热恋者对恋人般的投入,要有攀岩者攀岩时的坚韧。
有人说:
水平不高态度补。
水平提高有个过程,但每堂课精益求精,答疑满腔热情是能够办到的。
2、苦练内功。
扎实的理论功底是理论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勤奋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是每一个党校教师的常规课。
同时要重视研究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等等,要了解全党全国和本地区的工作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
广取博览,多积累,多思考,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3、勤于实践。
年轻教师很有必要到基层挂职锻炼,没有条件长时间去搞实际工作的教师,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多向生产、工作在一线的同志请教,特别是向学员请教,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在启迪中不断成长。
4、锤炼技艺。
认真研究学员,掌握他们的特点;
向成功的教师学习讲课技巧;
上课前认真思考讲课方法,课后总结成功与失败,从中领悟一些道理,同时还要注重授课方法和艺术的创新,努力使每堂课都成为精品课。
5、把握机会。
珍惜组织安排的到上级党校、异地党校、大专院校学习进修及参观考察的机会,争取学有多获,争取学习一次提高一次。
6、强化管理。
在目前的体制状况下,从体制上多方面增强教师工作动力。
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按照竞争机制,严把入口,引进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真诚热爱党校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教师;
强化教师内部管理,实行考核机制逗硬,完善内部分配机制,较大的拉开收入差距,让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有奔头;
注意日常引导,灌输有为有位意识,克服平均主义想法,建立教师递减退出机制。
与时俱进切实加强新时期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四十四条: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
曾庆红同志指出:
“新世纪新阶段,要提高党校工作水平,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加强党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进入党校学习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对党校教师的授课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上党校“一个中心,四个方面”和“三基本”、“五当代”的教学新布局的实施,对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授课水平提出了新挑战。
本文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新时期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现阶段蓬莱市委党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蓬莱市委党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党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在知识结构上,普遍学历有了较大提高,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
党校目前有在职教师2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本科学历17人,分别占总数的15%、85%,但教师中没有博士学位。
教师中政治理论专业11人,经济类专业4人,法律专业3人,计算机专业2人,英语专业2人,结构不尽合理。
与此同时,由于党校工作相对独立、封闭的特殊性,平时与机关各部门、各街道联系较少,接触市委、市政府具体工作的机会不多,因此党校教师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明显不足,导致他们虽有良好的工作愿望,却不一定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这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市情实际结合不紧、调研成果理论性太强等许多方面。
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及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区域发展特征的准确把握,难以面对日益年轻化、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培训对象,难以满足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的需要。
2、在年龄结构上,整体年轻、充满活力,但结构不尽合理。
在党校20名教师中,35岁以下13人,35—45岁5人,45岁以上2人,分别占总数的65%、25%、10%,应该说,党校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充满活力,具有很好的后发优势,但结构不尽合理。
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中坚力量显出不足。
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应当是以老教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宝塔型结构。
明显看出一半多的教师集中在35岁以下,45岁以上的只占到十分之一,而35-45岁的中年教师人数很少,是个断层。
根据社会学研究,35—45岁中间年龄段,是人生干事业的黄金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理应占绝大多数;
45岁以上的人经验丰富,但是在精力和体力上要逊色于中青年;
35岁以下的年轻人,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但实际经验不足。
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在未来的时期内,几位老教师同时退休,而补充的青年教师数量很少,届时教师队伍将集中在35岁以下,而老、中、青搭配不合理的矛盾将较为突出,又会产生新的断层。
3、在素质结构上,总体素质较高,但与学校发展和形势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在党校,高级讲师5人,中级讲师8人,助理讲师7人。
尽管如此,党校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与学校发展和形势要求仍有不少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做党校人、干党校事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部分年轻教师扎根党校工作、做党校人、干党校事业的敬业精神、主人翁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从而影响到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二是缺乏“名牌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都能上课、勇于上课,却没有涌现出太多叫得响、过得硬、走得出的“名牌教师”。
三是缺乏“品牌课程”。
由于资料的限制、水平的限制、知识结构的限制、现实的限制,教师讲课照搬照用网络资料,理论性太强,缺乏实用性,不解渴不管用,没有叫的响“品牌课程”。
三是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近一两年有所改善、理论文章渐多,但成果不多,精品不多,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太多,真正进入当地党委政府决策的课题不多,真正进课堂的不多,等等。
二、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这是党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党校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特点要求党校教师除了恪守职业道德,要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积极开展“讲、重、作、树”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党校教师的首要素质,是站好讲台的前提条件,也是党的宣传纪律的要求,因此各级党校必须把教师政治素质的提高始终摆在首位,积极开展“讲、重、作、树”活动,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党校教师首先要讲党性,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和省委意图在党校工作中得到实现;
始终坚持党校工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始终坚持“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的原则。
党校教师要重品行,就是既要重政治品行,又要重生活品行。
重政治品行,就是要做到高度负责、求真务实、廉洁守纪。
重生活品行,就是要做到守法遵规、不贪钱色、家庭和睦、情趣健康、谨慎交友。
党校教师要做表率,就是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学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
党校教师要树形象,就是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校魂,树立党校作为党政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干部培训和理论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智库的品牌的崭新形象。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清醒、信仰坚定、业务精深、勇于创新、作风扎实、工作勤勉、律己严格、为人师表的党校教师队伍。
”
2、不断完善学习机制,努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为培养在二十一世纪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县级党校要按照“学习需求差别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手段现代化”的要求,把抓好党校教师知识更新摆在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位置,重视“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并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
一是抓好学习培训。
县级党校要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和理论创新的需要,从优化专业、改善结构和提高创新能力出发,培养一批高层次教研人才。
对短缺学科和有的前沿学科要制定支持、鼓励政策和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有学科优势的国家重点院校学习。
二是抓好进修提高。
遵循效能原则,保证教师中有3/5工作在教研一线,1/5进修提高、攻读学位,1/5调查研究、挂职锻炼。
三是抓好岗位自学。
岗位自学始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
为此,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远程教学网建设和互联网宽带接入,党校网络课堂建设,积极改善学习条件;
二要建立鼓励教研人员自学的长效机制。
四是聘请专家讲学。
要本着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既要请系统内的专家,也要请系统外的专家,既要请学者,也要请实际工作者,各取所长,相互结合,以求实效。
3、创新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管理,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使整个教师队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抓好集体备课。
教研人员集体备课是以老带新、培养后俊、整合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长期实践中被普遍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好形式。
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二是要创新备课试讲制度。
要努力做到“三个不写讲稿”和“四个不贴近不合格”,“一个不上讲台”。
即不吃透教材不写讲稿;
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写讲稿;
授课提纲不经集体审定不写讲稿;
讲稿内容,不贴近时代,不贴近县情,不贴近工作,不贴近生活,讲稿不合格;
不经过试讲不能上讲台。
三是创新教科研一体化制度,积极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开展研究式教学,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专题课教学内容,以指导学员工作实践。
四是要创新评教制度。
要定期组织学员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争先创优,努力出精品课,培养名牌教师,品牌课程。
五是要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体系,选好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措施,出台扶持政策。
4、重视科研调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本领
2008年10月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的方针,作为县级市委党校做好科研工作,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
从县级党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看,应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以研究现实为主、以研究本地为主,强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和“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功能,做到“把握时代性、突出地方性、体现基层性”。
二是要建立科研基地,为教师研究活动提供场所。
党校管理者应该为党校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各领域创造必要的条件。
有选择地定期派教师进乡镇、企业、机关、进社区、进重点工程等接受实践锻炼,增长社会阅历,并为科研课题研究提供根据地、实验田,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
三是实行课题招标制度和科研攻关制度。
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对任课教师进行聘任,对科研课题进行招标,给广大教师搭建一个平等竞争、施展才能、锻炼成长的平台。
四是走联合科研的路子。
县级党校最大的优势就是身在基层,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而从教的教师大量接触基层干部,最有条件了解基层的动态,最容易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和大专院校联合,和上级党校联合,和社科院联合,和重点工程重点课题联合,和当地党委政府联合,既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又能提党校教师的的科研能力,多出精品,增加科研的实效性、价值性。
五是加强学术交流,在教师中开展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研讨主题的理论沙龙活动,活跃研讨氛围。
六是设立科研经费,为教师研究活动提供润滑剂。
科研活动,离不开科研经费的保障。
总之,在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提升县基层党校教师整体素质,必将成为当前党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县级党校教师作为“干部之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则对于加快本地区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推进我市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当前形势下,县级基层党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证。
二、关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教学是一所学校的最基本职能,也是一所党校的最基本职能。
我们的党校学员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行了“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政策二十多年之后,许多学员的学历比我们的教师还要高,再也不是从前那样的“半大老粗”的“泥腿子干部”。
理论人家懂得并不比我们少,实践又比我们懂得多,那我们凭什么教人家呢?
要能在今天的党校讲台上站得住,可真是不大容易。
解放前清华大学有一位叫梅贻琦的校长,他有句名言,叫做“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我们今天不要说大师,就是一般合格的教师,也时常显得人手不齐。
一线在岗的高级讲师只琼海庞校长一人,省委党校的正教授也只有区区三人,而且个个都在53岁以上,最大的58岁。
海口党校的师资力量最强,正教授有两人,再引进一个就超过省委党校了。
但他们的副教授不多,论科研教学实力还是省委党校好一些。
21世纪伊始,人才竞争就铺天盖地而来,关于人才危机的话今天不讲,光讲我们的教师要想在讲台上言之有物,给学员们以实实在在的知识营养,就要加强科研。
用我们不断更新的科研成果,来丰富党校教学的内容。
我经常学员们听说,我们党校的教师缺少新鲜的知识。
我们的教师为什么缺少新鲜知识?
是因为他们不读书不看报吗?
不是,但是学员们也读书也看报,仅仅读书看报还不能保证我们的教师比学员懂得多。
在这里,关键还是要深入研究海南的省情,把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普遍真理,同海南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箭要是不能对准把子,广大学员们听了就不亲切,不解渴,同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长期体验和感受对不上号,就会觉得“隔靴骚痒”。
我们的党校师要想拥有新鲜的知识,首先要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研究海南省情。
一线在岗的领导同志工作很忙,他们不可能像我们那样拥有这样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和研究世界和中国的动向,去广泛研究那么丰富的省情。
具体到某一个方面,他们不愧是专家型官员,但他们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很专,更不可能在很广泛的领域都掌握省情。
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最多折情况,掌握最多的情况,从更广阔的视野反过来研究自己的工作呢?
我想,这就是我们党校教师的用武之地。
我们要善于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普遍真理与海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课题研究,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搞明白、搞清楚,然后才能讲明白、讲清楚。
不仅能够说得清事情的原委,确认问题的性质和变革的指导思想,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要能够说得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当然设计总体思路的前提,还在于了解我们省内各级领导手中,大致有哪几张牌。
“党校姓党”,也要体现在特别理解党员领导干部方面,不能用要求上帝的标准,去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
要理解人家的难处。
拿省财政来讲,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总共才52个亿,开支已经高达98亿。
这说明不仅29个亿的国税统统返还,而且国家还支援了我们至少17个亿(各口子的“跑部钱进”还不算在内),也就是说我们连个“吃饭财政”都够不上,不过是个“要饭财政”。
既然是“要饭财政”,就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满足大家的需要,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因而不能事事都批评“领导不重视”。
现在社会上有个坏毛病,一直蔓延到我们的人大、政协,就是人人一开口,就说领导“不重视”:
搞工业的说领导不重视工业,搞农业的说领导不重视农业,搞教育的说领导不重视教育,搞卫生的说领导不重视卫生。
一句话,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要站在人家那边想一想。
批评之前,先做个认真负责调查研究,然后才能把话讲到点子上:
人家有哪些方面本来可以做到而没有做,有哪些问题本来可以解决却没有解决。
你要是句句都讲到点子上,人家不可能不心服口服。
此外,我们的党校教师,还应当努力避免“屁股指挥脑袋”的流弊,主动打破“教书的”和“当官的”之间的隔阂,做广大学员的知心朋友。
“屁股指挥脑袋”,是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典型产物,凡是那时代过来的人,都难免有这个毛病:
昨天自己在台下就“造反有理”,今天自己在台上就“领导一切”,明天自己下台又是“造反有理”。
在台上比谁都左,在台下又比谁都右。
我当教师,你是官员,我一上了讲台就恨不得狠狠地训你、骂你、卡你,丝毫不体谅人家的辛苦和难处;
可是自己有了困难麻烦,又想沾人家的光,利用人家手里的权。
有的教师还嘴馋得要命,老想蹭人家的饭吃。
像这样的人,难道能够同学员们交上真朋友吗?
他自己又是个什么形象?
什么人格?
我主张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广大党校教师要学习范仲淹,“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到了上面要为下面讲话,到了下面要为上面讲话,处处维护大局,处处增进人与人的相互理解。
只有这样,方方面面的人才能拿你当个朋友,你才能够顺利地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一直对党校教师如何上课这一问题很困惑:
当前党校教育内容单调,缺乏针对性。
党校的教学内容往往以单纯政治理论知识为主,没有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造成部分学员对教育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育效果;
教育形式单向,缺乏互动性。
党校开展教育培训,往往采取“上面讲,下面听”的“填鸭式”教育形式,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员单纯接受教育,缺少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沉闷。
许多学员反映这样的课“听与不听一个样”,“不生动,坐不住”;
教育载体单一,缺乏生动性。
一些党校没有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教育手段开展教学,也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单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校教师的要求 党校 教师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