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与保健》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40975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81.56KB
《幼儿卫生与保健》教案Word格式.docx
《《幼儿卫生与保健》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卫生与保健》教案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骼肌:
属于随意肌,主要分布于四肢和躯干上,由躯体神经支配,肌肉收缩有力。
心肌:
心脏特有的肌肉组织,有自律性,受自主神经的调节。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又名神经元,为神经组织的基本单位。
器官:
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器官。
系统: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
九大系统:
运动、循环、消化、呼吸、内分泌、泌尿、神经、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
小结
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扎实学习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又要联系托幼工作的实际。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幼儿的榜样,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细胞
2、器官
二、简答题
幼儿与成人骨骼的成分和特性有什么异同点?
教学反馈
学生有打瞌睡现象,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保育
共9课时
掌握幼儿身体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保育方法
1、婴幼儿各系统的特点和保育要点
2、脊柱生理弯曲、心率、呼吸、囟门、生理性流涎等基本概念。
婴幼儿各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让学生从对自身的认识来初步感觉人体结构,用解剖挂图吸引学生。
一、基本概念
1、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之处。
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及其外的关节囊组成。
2、牵拉肘---是婴幼儿较为常见的脱臼,是肘关节半脱臼。
3、脊柱生理弯曲---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它在人体的前后方向上出现四个生理弯曲。
这四个生理弯曲是颈前曲、胸后曲、腰前曲和骶后曲。
4、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5、呼吸---是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6、耳咽管---在鼻咽部两侧壁上各有一小管的开口,小管与中耳相通,是一对在鼻咽部后侧上方通向中耳的小管。
7、会厌软骨---是喉口的盖。
其作用是掌管喉口的开放与闭合。
8、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9、六龄齿---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牙,它是在幼儿6岁时萌出的,又称“六龄齿”。
10、生理性流涎---婴幼儿在6~7月时,唾液的分泌旺盛,但婴儿口腔浅,不会及时把口水咽下去,所以经常流涎口外,称生理性流涎。
11、胃的排空---食物进入胃后,要在胃内暂时储存一段时间,然后经胃的蠕动将食物一点一点地送入小肠,这种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叫胃的排空。
12、近视眼---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过于凸,外界物体的光在视网膜的前面聚焦,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不清晰的物像。
13、远视眼---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使物像在视网膜的后面聚焦,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不清晰的物像。
14、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15、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肌体对来自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反射。
16、动力定型---若一系列的刺激依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依次出现,重复多次以后,这种时间和顺序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固定下来,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这就是动力定型。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婴幼儿骨骼硬度小,受压容易变形弯曲;
(2)颅骨存在骨缝;
(3)腕骨未完全骨化;
(4)脊柱生理弯曲尚未定型;
(5)骨盆未长成一块完整的骨骼;
(6)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关节窝较浅,在过度牵拉的状况下,容易脱臼;
(7)肌肉容易疲劳;
(8)大肌肉群发育早,小肌肉群发育晚。
三、婴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1)培养婴幼儿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婴幼儿生活用品的准备和使用要得当;
(2)多进行日光下的锻炼,日光和锻炼是婴幼儿骨骼生长的“营养素”;
(3)身体的锻炼要全面、均衡、多样化;
(4)注意运动的安全。
四、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婴幼儿由于喂养不当,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2)血液凝固慢;
(3)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4)脉搏不稳定。
五、婴幼儿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1)注意营养,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2)锻炼可以强心,但要适度;
(3)预防动脉硬化应该始于婴幼儿。
六、婴幼儿呼吸器官的特点:
(1)鼻腔短小、狭窄,黏膜柔嫩,容易感染和堵塞;
(2)耳咽管与成人相比,短、粗、平直,易患中耳炎;
(3)会厌软骨不能及时盖住喉口而易使食物呛入气管;
(4)声带肌肉娇嫩,容易疲劳嘶哑;
(5)气管、支气管容易感染;
(6)肺活量小;
(7)呼吸频率快;
(8)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
七、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
(1)正确地擤鼻涕;
(2)正确处理鼻塞;
(3)及时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
(4)不要养成在面部乱抓乱摸的习惯;
(5)预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6)保护婴幼儿的金嗓子;
(7)开窗通风,多组织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8)培养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好习惯。
八、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书本P23--25)
九、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
细嚼慢咽,不吃汤泡饭;
饭后漱口,睡前刷牙;
不比赛吃饭;
不在吃饭时批评婴幼儿;
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十、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由无约束排尿到有约束排尿;
尿道短,易感染。
十一、婴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
(书本P29--30)
十二、婴幼儿皮肤的特点:
保护机能差;
调节体温作用差;
皮肤的渗透作用强。
十三、婴幼儿皮肤的保育要点:
(书本P32)
十四、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婴幼儿的身高的增长离不开内分泌系统;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离不开甲状腺素。
十五、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
保证婴幼儿睡眠的时间和质量,有利于身高的增长;
在婴幼儿的膳食中,应使用加碘的食盐,防止碘缺乏。
十六、婴幼儿眼睛的特点:
5岁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
婴幼儿时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
十七、婴幼儿眼睛的保育要点:
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
防眼外伤;
预防眼部感染。
十八、婴幼儿耳的特点:
耳廓容易生冻疮;
外耳道狭窄;
易患中耳炎。
十九、婴幼儿耳的保育要点:
不用锐利的工具给婴幼儿挖耵聍;
及时清理外耳道的污水;
教会婴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可预防中耳炎;
不要让婴幼儿躺着进食、喝水;
减少生活噪声,保护婴幼儿的听力;
及时发现婴幼儿听力异常。
二十、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婴幼儿大脑皮层易兴奋,不易抑制;
大脑皮层容易疲劳;
婴幼儿需要的睡眠时间长。
二十一、婴幼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
根据婴幼儿神经系统易兴奋、易疲劳的特点采取保育措施;
重视开发婴幼儿的右脑;
创造一切条件,避免婴幼儿大脑皮层受到伤害。
幼儿各系统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各章节的基础,学习过程中要切实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所见,加强理解和记忆,并学以致用,走出生活误区,纠正日常偏差,给身边的亲朋以正确的、科学的生活指导。
1、幼儿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应如何保育?
2、幼儿的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各有什么特点?
3、消化系统是如何进行消化的?
4、怎样利用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组织幼儿的教育活动?
学生上课迟到现象,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营养基础(幼儿营养)
共4课时
理解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掌握七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缺乏症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
讲授法、直观法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孩子出生时身高、体重大概是多少?
每个孩子身高、体重变化是否一致?
孩子的饮食与成人是否一样?
区别在那、为什么?
等等
一、营养素
1、概念:
营养素是指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饮食中的营养成分。
它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种。
(还有纤维素,应是七种)
2、作用:
(1)供给热量,维持体温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2)构成和更新细胞,促进发育,帮助合成激素、抗体等。
(3)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使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协调地运转。
二、营养素的功能和来源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种化合物,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构成。
部分蛋白质还含有:
硫、磷、铁、碘、铜等。
上述各种元素分别组成不同的非必须氨基酸(由体内合成)。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成人需要8种必须氨基酸(食物蛋白质摄入供给),婴幼儿的必须氨基酸还包括组氨酸。
1、蛋白质分类:
(根据氨基酸的数量和种类)
2、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和修复机体组织——细胞、组织、脏器的主要成份。
2)调节生理机能——酶、激素、抗体主要成份。
3)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营养好,蛋白质充足,抵抗力强。
4)供给热量——1克蛋白质产生4卡热量,当摄入蛋白质过量时,人体吸收达到生理需求时剩下的蛋白便产生热量。
3、蛋白质的来源:
1)动物的蛋白质:
奶、鱼、肉、蛋;
2)植物性蛋白质:
豆类及谷类。
4、蛋白质的需要量:
婴幼儿膳食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应占50%。
过少:
发育迟缓、消瘦、肌肉细弱无力、贫血、易感染;
过多:
便秘、食欲减退、加重肾负担。
(二)脂肪
1、人体内含中性脂肪——甘油三脂,分布于皮下肤腔,肌肉间隙
2、类脂质(磷脂类、固醇类存在细胞原生质和细胞膜中)
3、脂肪的生理功能:
1)供给热能:
由碳、氢、氧组成,1g脂肪产生9卡热量。
2)构成细胞——磷脂,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份,尤其是脑和神经细胞。
3)供给人体必须脂肪酸。
脂肪酸中的——亚麻油酸,亚麻油稀酸、花生油四稀酸,上述均是人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必需品,这些物质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摄入供给,称之为:
必须脂肪酸。
4、脂肪的来源与供给
1)动物性脂肪——猪、牛、羊、鱼、奶、蛋黄油
2)植物性脂肪——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棉子、向日葵、油菜子、茶子油、核桃油、松子油。
(三)糖类
1、糖——由碳、氢、氧组成的。
由于糖的分子结构式中的氢2氧1和水的分子结构相同,所以对糖也称为碳水化合物。
1)单糖——只含有一个糖分子,可不经消化液作用下,直接吸收。
2)双糖:
是由二个分子糖,去掉一个分子的水叫做双糖。
a.蔗糖b.麦芽糖c.乳糖
需要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后,变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3)乳糖:
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如牛羊奶。
人乳中含乳糖6-7%牛羊乳中含乳糖4-5%
4)多糖:
是许多单糖分子结合而成——无甜味,不易溶于水,经消化酶的作用分解为单糖。
2、糖的生理功能
1)供热:
1g糖=4卡热。
由60-70%糖供给
2)构成组织:
糖蛋白,核蛋白,糖脂,存在于肝和肌肉组织中。
3)保肝解毒:
当肝糖原储备多时,对四氢化碳酒精,砷等,有较高的解毒能力。
4)抗酮作用——糖有抗酮作用,减少酮体的产生,防止酸中毒。
3、糖的来源和供给
米、面、玉米、高粱、豆类、甜薯、马玲薯、芋头、甘蔗、甜萝卜、水果、蔬菜,纤维素和果胶。
(四)维生素
1、维生素分类:
1)脂溶性: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2)水溶性:
维生素B族——B1、B2、B6|尼克酸;
泛酸,生物素,肌醇、叶酸、胆碱;
维生素B12、路丁;
维生素C。
2、常见维生素缺少的病症:
维生素A缺乏:
动物性维生素A;
植物性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甲、乙、丙三种)
胡萝卜素——是一种蓝色素在人体小肠内能转变为维生素A
1)维生素A缺乏:
表皮出现鱼磷皮,皮肤干燥,毛束疼,(四肢伸侧)干眼症,毕脱斑,在眼球结合膜近角膜腺处出现银灰色三角形斑。
当胎儿发育障碍,维A缺少胎儿死亡。
2)维生素D:
属于固醇类(D2、D3)
缺乏维D,皮肤内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形成维D3,存在藻类植物及酵母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形成维D2。
3)维生素B1:
易溶于水,在空气中酸性中稳定,当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遇热易破坏。
食物烹调温度时间长短高低而破坏。
4)维生素B2:
(1)B2的功能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的组成成份,参与机体的组织,呼吸和氧化还原过程。
(2)缺乏时出现:
糙皮病、口角炎
(3)维生素B2的来源:
动物肝、肾、心、蛋黄、鳝鱼、螃蟹、干豆类、花生、绿叶菜含量比较多。
5)维生素C:
功能:
(1)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2)促进细胞间质的形成
(3)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4)促进增加机体内抗体形成,提高抵抗力。
(5)解毒作用:
铅、苯、砷遇到维生素C可解毒。
来源:
酸味水果比无酸的水果维C多,辣椒,油菜、太古菜、蒜苗、西红柿、酸枣、山楂、柑橘、柚、草莓。
人体需要量:
成人:
70-75mg儿童:
30-75mg
孕妇:
100mg乳母:
150mg
(五)无机盐
人体内有50多种硬矿物质、占体重的4%左右
1、钙食物中存在的形式有:
氯化钙(溶水)、磷酸钙(不溶水)、草酸钙(不溶水)、脂肪酸钙(不溶水)
钙来源:
虾、蟹、蛤蜊、蛋、绿叶菜、豆类、动物骨类食品。
摄入量:
一般:
600——800MG青春期:
1000——1200MG
乳母:
1500——2000MG老年人:
1500MG左右
2、磷
1)磷为构成骨骼,牙齿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份。
2)磷与钙结合产生磷酸钙组成骨骼和牙齿,80%以上的磷。
3)存在于骨骼和牙齿里。
3、铁
1)占体内总量的约为3——5%
2)作用:
组成血红蛋白
3)参与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运送
4)血红蛋白所含的铁量占血中铁的总量1/3
5)铁的来源:
动物肝、蛋黄(小于肾、瘦肉)
动物血铁含量高但利用率低,不是优良铁源。
4、碘:
总体内25MG左右
作用:
1、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份2、能调节体内热能代谢(蛋白、糖、脂肪)三大代谢的合成与分解作用。
饮水、食物、食盐、海鲜植物。
5、其他微量元素
凡在动植物体内含量少于1MG的元素称之微量元素。
目前已知:
铁、碘、氟、锰、铬、铜、锌、镁、硒、钴、钼、镍等。
锌:
1、缺少时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味觉障碍、伤口愈合缓慢。
2、来源:
谷类、豆类、麦皮中、肉、奶、肝脏量多。
(六)水
总体重的2/3,每天每人需水2000——3000MG
人体缺水20%无法维持生命。
保持体温,调节体温
(七)膳食纤维:
肠道“清道夫”
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何选择幼儿的膳食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活活动的需要是每一个抚育幼儿家庭都面临的问题。
若一味追求“洋”、“贵”,不但不能满足幼儿对营养的需求,反而会使幼儿营养单一、营养过剩,甚至会造成婴幼儿性早熟、肥胖等。
要想确保小孩的健康成长,只有提供科学的膳食才行。
分别叙述七大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维生素A、B1、C、D各有什么危害?
学生普遍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提示学生进餐尽量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幼儿膳食
共2课时
熟悉不同年龄幼儿膳食的配置,掌握幼儿膳食配置的原则
幼儿膳食配置的原则
不同年龄婴幼儿膳食的配置
得到合理喂养是婴幼儿的权利;
为小儿提供合理喂养是家庭的责任;
婴幼儿期的营养状况影响小儿一生健康;
早期喂养方式决定今后饮食习惯!
我们应该加以重视。
一、1岁以内婴儿的喂养
1、母乳喂养
0—6个月建议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点是蛋白质容易被孩子吸收,脂肪成分好,维生素的含量合理,对母亲的健康有益。
如果母乳不足,建议4个月添加辅食,米糊、蛋黄、蔬菜逐渐添加。
鱼肉蛋等食物,建议从泥状的食物开始,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由一种到多种,一直到6个月。
到了6个月以上,不管母乳是否充足,务必添加辅食。
需要注意的是,三个月以内建议补维生素AD,暂时不用补钙。
因为容易形成小儿便秘,除非缺钙严重,可以少量补充。
3个月以后建议多晒太阳有利补钙。
9个月—1岁可添加碎末状食物
值得提醒的是,辅食一般4—6个月每日两餐,最好是中餐和晚餐进行。
6月—1岁就可以一日三餐,早中晚餐都要保证。
一般奶量越大的孩子就越要减少夜间奶量,6个月以上夜里睡觉就应该减少喝奶,1岁以上夜里一般可不喝奶。
2、人工喂养(55页)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要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奶瓶(含奶嘴)和奶刷.奶的温度要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妈妈可将调好的奶液滴几滴在自己手腕内侧或手背,以不烫手为合适.每次喂奶时间为15~20分钟,不宜超过30分钟.两次喂哺间隔一般在3小时左右。
3、添加铺食
4~6个月期间,是宝宝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此时必须为他(她)添加泥糊状食物,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在这一阶段,泥糊状食物与母乳同样重要.科学合理地添加非乳类食品与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添加泥糊状食物及固体食物的方法
补充泥糊状食品及固体食物一般从生后4~6个月开始,此时泥糊状食物与母乳喂养同样重要.应逐渐由一种添加到多种,不能1~2天内加2~3种,以免宝宝消化不良和对食物过敏.补充过程中,如果出现消化不良或过敏症状,应停喂这种食品,待恢复正常后,再从少量重新开始.如果仍出现过敏,应暂不使用并向医护人员咨询.应遵循从谷物,蔬菜到鱼,肉的原则.每加一种新食品,应试用几天,并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让宝宝有个适应过程.宝宝患病或天气炎热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二、1岁后婴幼儿的膳食(P57页)
1、1~3岁婴幼儿的膳食:
碎、细、烂、软、嫩;
不带辛辣味;
色鲜味美、外形可爱,不使用色素。
2、3~6岁幼儿的膳食:
易于消化吸收,色香味形,避免辛辣味。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专心、不偏食、不剩饭
宝宝出生后对食物没有选择能力,但到了2岁后,受环境影响容易产生偏食,挑食.妈妈应在这个阶段帮助宝宝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婴幼儿膳食配制的原则
1、提供多样化、搭配合理的膳食
(1)膳食搭配金字塔(P60)
(2)把握恰当的膳食比例:
1)摄取:
优质蛋白质站总蛋白质的50%以上。
2)供热:
蛋白质10~15%,脂肪25~35%,糖类50~60%。
3)三餐一点:
早餐25~30%,午餐30~40%,午点:
10%,晚餐25~30%。
(早餐高质量,午餐高质量、高热量,午点、晚餐清淡易消化)
(3)膳食巧搭配:
粗细搭配、米面搭配、荤素搭配、谷类和豆类搭配、蔬菜五色搭配、干稀搭配。
2、烹调的膳食应适合婴幼儿的消化特点和喜好
3、讲究饮食卫生,防污染、中毒
安排好幼儿的饮食可以预防营养素(维生素A、胡萝卜素、钙和核黄素)的缺乏;
干稀、荤素、粗细、甜咸搭配要合理;
以谷类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
粗粮细粮合理搭配,可以营养互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育。
1、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2、添加辅食的原则是什么?
3、为婴幼儿配制膳食应遵循什么原则?
教材内容不多,今后还可以适当增加课时,适量补充课外知识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
幼儿心理健康
1、熟悉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2、掌握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健康
3、掌握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健康
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通过询问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以及对日常所见小孩的一些表现作判别,倒入新课。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积极向上
3、人际关系融洽
4、行为统一协调
5、没有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健康
1、0~1岁婴儿心理保健的重点(P63)
(1)满足婴儿的多种需要
1)生理需要:
食物、睡眠、衣着、排泄、清洁、安全
2)心理需要:
安全感、爱、交往、活动
(2)避免婴儿受到伤害
1)正确断奶:
不要突然断奶或逼迫断奶
2)正确对待婴儿怕生现象:
不强迫幼儿与陌生人接触,应引导、鼓励
2、1~3岁幼儿心理保健的重点(P65)
(1)满足幼儿独立性的需要: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
(2)鼓励幼儿与他人交往:
学会与人交往,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帮助幼儿做好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正确认识“分离焦虑”,采取渐进式入托的方式。
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密切配合做好各自的工作
3、3~6岁学龄前小儿心理保健的重点(P67)
(1)帮助学龄前小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成人评价幼儿要谨慎,避免负面影响,树立幼儿的自尊和自信。
(2)重视学龄前小儿正确的性别角色培养:
从起名字、买衣服、买玩具、对幼儿的期待与要求等各方面给予正确影响和教育。
(3)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激发幼儿入学愿望,培养其良好的作息。
三、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P69~74)
1、遗尿症
(1)概念:
5岁后睡眠中不能控制排尿导致尿床的现象。
(2)原因:
1)大脑皮层功能失调2)没养成好的排尿习惯3)过于疲劳,睡眠过深4)躯体疾病
(3)预防和矫治:
树立信心,作息适当,习惯良好,有病早治。
2、发育性口吃
发育性口吃是一种发育性的疾病。
导致儿童产生最初口吃的原因尚不清楚。
这种最初的口吃在一部分儿童当中保持下来,并且通过青春期,逐步发展成为成年阶段的口吃
儿童发生最初口吃的平均年龄是30个月,儿童口吃一般都在六岁之前产生。
65%的口吃儿童在口吃产生后的一到两年内自动康复。
但是,口吃如果是在5岁以后初始的话,就只有18%的几率能够自动康复。
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卫生与保健 幼儿 卫生 保健 教案
